APP下载

基于管理协同思想的工程项目管理应用

2016-06-05李辉山马婕

项目管理技术 2016年7期
关键词:参与方运行机制项目管理

李辉山 马婕

(兰州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甘肃 兰州 730050)

基于管理协同思想的工程项目管理应用

李辉山 马婕

(兰州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甘肃 兰州 730050)

随着工程项目管理与协同科学等先进学科的彼此研究越发交融,管理协同思想被引入现代工程项目管理中,以解决其管理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项目参建单位间协调性不强、组织效率不高等问题。通过对工程项目管理协同系统内部各子系统的分析、各要素的预先评价和整合以及序参量的选取和管理的研究,以此作为构建工程项目管理协同体系的基础,为工程项目管理协同理论的良好应用打下基石。

工程项目管理;系统;协同;管理协同体系

0 引言

21世纪,我国优秀的管理学者对管理协同理论及其可行性做了深入的研究,使协同学的三大内容能够更好地适用于管理理论的发展要求。至此,管理学提出了新的管理理念,管理效率[1]也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工程项目管理协同是基于协同论的基本思想,研究以工程项目为管理对象的协同规律[2]并对其实施管理的一种理论体系,其重点是限于管理领域的研究管理对象的协同规律[3]。因而,管理协同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应用是以工程项目作为对象的管理,研究其在管理范畴内的一般协同规律。工程项目作为工程项目管理协同理论的实施对象,对工程实践中项目管理协同特征的分析很大程度上有助于了解和掌握工程项目管理协同体系。

随着近几年的工程实践,现代工程项目已经出现了先进的管理协同手段——集成化管理、全寿命管理、BIM信息化理念等,这些都已在工程项目管理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工程项目管理效果较之传统管理模式有了大的提升,逐渐跟上了建设行业变革的脚步。而要进一步探索工程项目管理协同体系,使之更好地应用于现代工程项目管理,就必须先理清管理协同在工程项目中的系统框架。本文初步构建了工程项目管理协同体系,并对此从根本上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1 工程项目管理协同体系

基于传统工程管理系统理论的工程项目管理协同的研究,是从一个新的高度和广度来研究工程项目管理协同体系,将工程管理的理论和实际应用提升到新的高度,以构建工程项目管理协同的运行机制和系统框架,从而理清工程项目管理协同构架[4]。

通过工程协同的具体方法追求工程项目管理过程的协同效果,这在很大程度上使得工程项目的管理走向以协同思想为基础的全面化管理。但是从工程实践中产生的具体管理模式在理论基础上存在着单一性和局限性,没有形成广泛的工程项目的基本管理协同理论体系[4]。

进一步的探索可以使得工程项目管理协同更好地服务于现代工程项目,更精准地规划和把握一个工程项目的发展方向,因此,在管理上进行管理协同是行业的必然要求。本文提出行业新的研究目标——构建工程项目管理协同机制以及系统框架,以理清工程项目管理协同的运行机理和系统结构。

2 工程项目管理协同运行机制模型

2.1 现代工程项目管理协同机制模型设计

管理协同机制在工程项目管理系统中主要用于引导被管理者的行为。从管理系统组织层面来讲,管理机制中加入了协同学的思想,形成“管理协同机制”,它的作用由组织协同管理、协作运行进行支撑[3]。因此,可以形成工程项目管理中独特的“协同运行机制”。如图1所示建立的工程项目管理协同运行机制模型的基本框架,“信息流”贯穿了工程项目管理协同运行过程的始末。

图1 工程项目管理协同运行机制模型

管理协同机制对于工程项目管理系统的运行起着重要的规范和引导作用。而清晰地认识运行机制是研究工程项目管理协同系统的支点。

2.2 工程项目管理协同运行机制说明

上文的工程项目管理协同运行机制模型大致分为三部分:管理协同分析、决策与运行、控制和反馈。

2.2.1 管理协同分析

首先,目标协同分析是工程项目管理系统的基础。通过对目标协同的分析可以看出,工程项目管理协同发展是在追求管理系统目标和协同目标的一致性上建立起来的[5]。实际的工程项目建设管理与目标系统仍存在一定差距,因而需要对管理协同系统进行分析。对于管理协同系统的研究要以信息的良好沟通为前提,对各子系统中的协同要素所体现出的价值要进行预先评价和整合,筛选出系统序参量进行管理,把握整体系统的发展方向。要想在工程项目中进行管理协同,必须通过整合这些相互联系的管理活动来实现。

2.2.2 决策与运行

通过基础分析对工程项目管理协同系统形成一定认知,将其引申到实际管理当中可以实现协同效应。决策机制是工程项目管理系统对规划、设计、施工、供应等工程建设活动做出的协同规划和制定,是各参与方之间信息的对接和交流,是共同对工程项目建设与管理的具体过程进行决策的机制。

2.2.3 控制和反馈

工程项目管理协同机制中管理协同结果的控制与反馈也是不可缺少的方面。它是将管理协同的顺利实施和管理协同效应的最终实现紧密地联系在一起[6]。控制系统目标与协同目标的差距,避免工程项目中不切实际目标的出现。将协同效果的信息及时反馈到工程项目管理协同分析阶段,分析形成的协同结果是否达到工程项目的预期协同效应,或者是否为工程项目初期追求的协同效应。通过反馈信息的分析比对,可以确定工程项目管理协同运行效果。此部分是工程项目管理实现最终协同的重要保障。

将工程项目管理协同中对管理协同内因的分析作为工程项目管理协同运行机制的基础,这也是工程项目管理协同产生的“孵化器”[6],其分析结果直接影响后期的决策与运行。决策与运行阶段是管理协同运行机制的实际操作过程,可将前期的分析直接体现在工程项目管理中。同时为了更好地实现管理协同效果,控制与反馈也必不可少,它是管理协同分析和决策与运行之间的桥梁,帮助机制良好地运行,从而达成管理协同。

3 工程项目管理协同系统框架模型

3.1 工程项目管理系统框架模型设计

工程项目管理协同系统框架的子系统主要包括:信息协同、目标协同、资源协同、技术协同、过程协同、制度协同。这六个子系统的协调作用使得整个工程项目管理体系形成了横向宏观的理论框架,有助于对系统整体运行机制进行研究和理解,见图2。

图2 工程项目管理协同的系统分析模型

3.2 工程项目管理协同系统框架说明

现代工程项目管理的重点在于信息的沟通交流——信息协同。为了实现信息的实时分享,确保工程各阶段信息相互沟通更加便利,各参与方能够更好更准确地得到项目信息,共同协作响应项目目标,必须通过技术手段实现项目各阶段之间以及参与方之间信息系统的集成。信息共享主要利用信息系统进行工程项目的数据收集、处理、交流、传递等,从而进行信息的集成,同时辅助系统进行工程项目的信息管理。

目标协同是指引工程项目管理目标顺利进行的一个协同过程,正是现代工程项目管理的协同目标与系统目标、不同阶段的目标与总体目标以及各参与方之间不同目标的设定、执行、调整和完善,实现了工程项目整体目标最优的过程[1]。工程项目管理协同包括目标的制定和目标的管理。现代工程项目参与者众多,矛盾和冲突不可避免,因此加强项目目标管理,提高目标管理效率非常有必要。

资源协同是工程项目实施的物质基础,一般按照内部资源与外部资源进行分类。现代工程项目管理中对资源的管理非常重视,外部资源要考虑工程项目的外延性,一个项目产生的社会、经济影响决定着项目的外延大小,也是外部资源指向。同时,工程项目组织关系复杂,社会网络多变,组织层次清晰,资源的配置过程往往是各方博弈的结果[1]。

影响工程项目技术协同的序参量是技术含量和技术应用。现代工程项目规模扩大、参加单位众多,加之工程项目涉及范围加大,涵盖专业广泛,导致技术要求大大提高。同时,越来越多的专业技术(例如:数字技术、信息技术等)应用于工程项目管理当中,以便更好地适应现代工程要求。

过程协同要求工程项目的全过程和阶段衔接进行协同工作。工程项目全过程管理包括:策划、设计、实施和维护管理等基本阶段[4],要想实现过程协同就必须重视各实施阶段的衔接。由于工程项目组织专业跨度大、分工细致等特点,项目各阶段又有不同的参与方完成,期间的相互联系容易产生“信息断层”,无法进一步形成项目总体(全过程)协调,影响过程协同,见图3。相反,如果工程项目管理中加强各阶段信息交流,各参与方及时沟通,不仅能避免“断层”的出现,还能达到项目全过程实现协同作业,也是对项目整体管理效率的重要提升。

图3 工程项目管理全过程

制度是一种形式化的组织结构和规划,也是人们生产活动的基本准则和限定。工程项目管理制度协同子系统的序参量包括制度制定和合理赏罚。工程项目的实施有可能随着组织、环境、资源等原因的变化而有所改动,没有一种制度能够适应所有的项目管理,它不是一成不变的,这就要求工程管理制度具有一定的调整性和灵活性。明确的度量标准与可行的制度要求是保证制度协同的必要条件[1]。同时,合理的赏罚能够起到一定的激励作用,这样的制度协同有利于各参与方扩大自身优势,提高激励效果,积极参与到工程项目管理工作之中。

4 工程项目管理协同的应用

工程项目管理协同体系的构建包含了管理协同运行机制与管理协同系统框架。工程项目管理协同体系的优势已初步体现在当今的建设项目中:

(1)增加工程项目的“绿色度”,避免工程目标的失控。现代工程项目逐步向绿色项目发展,未来的绿色建设工程不是简单地选取新型绿色材料、绿色能源(低耗能)以及使用中的节能减排,而是要在工程管理中体现出“绿色”来[7]。构建工程项目管理协同体系的直接目的在于解决工程项目中不协同的问题、增强各方协作、提高管理效率。高效的管理协同运行过程和对管理协同系统的清晰把握,不仅可以加强对项目目标的控制,而且还能满足各参与方的要求,“绿色”工程建设会越来越多。

(2)工程项目设计中的“碰撞检查”应用。管理协同思想能够在现代工程项目实际管理中,使各方利用信息模型平台进行同步协同作业,取代了传统单一的各种线性模式,避免了工程项目中的“碰撞”问题,提高了统一管理效率。在工程项目管理的多专业协同作业过程中,工程的碰撞检查担当了工程项目管理“引擎”一角,是未来工程项目管理协同体系中较为具体化的一种工程应用方式。随着“碰撞检查”已有的初步技术的发展应用(BIM技术应用),工作协同化平台对各专业的工作进行连接,可及时发现工程项目设计和施工管理中的冲突,降低工程项目变更和成本超限风险,使多专业、参与方的协同工作成果更加准确[8]。同时是建立工程项目信息交流平台,以及进行深层次管理协同度研究的基础。

(3)通过工程项目管理协同体系的系统分析可知,信息沟通的顺畅、真实、及时,已成为现代工程项目管理发展的首位要求。在工程项目实际管理中,提供一个工程项目协调信息平台,将各参与方之间交错频繁的联系都展现在平台上,可使信息交流更加便利,协同工作顺利开展。利用各参与方自我的工作需求对其作业进行协同管理,是工程项目管理协同发展的趋势。同时,进一步研究管理协同的量化对于准确把握工程项目中各要素之间的作用方式和行动方向,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对具体工程实例的标准量化,使宏观的管理协同概念具体化、数字化,更方便后期对工程实例的协同分析优化。

5 结语

工程项目管理协同体系研究可概括为管理协同运行机制和管理协同系统框架两大部分。运行机制是纵向分析工程项目管理体系的管理协同分析、决策和运行、控制与反馈三大部分的运行规律和内在机理;系统框架是横向研究工程项目管理协同内在子系统和管理序参量的分析、筛选和管理所形成的系统结构。运行机制的分析研究体现出系统框架的重要性,系统框架的分析又完善了运行机制的内容,两者相辅相成,互为基本,使得工程项目管理协同体系更加完整和充实。

[1]何清华, 罗岚.大型复杂工程项目群管理协同与组织集成[M].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14.

[2]H Haken.The secret of the construction of nature[M].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5.

[3]潘开灵, 白烈湖.管理协同理论及其应用[M].北京: 经济管理出版社, 2006.

[4]成虎.工程全寿命期管理[M].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1.

[5]周和荣, 李海婴.敏捷企业协同模型及其机理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 2003, 25(6):148-152.

[6]胡育波.企业管理协同效应实现过程的研究[D].武汉: 武汉科技大学, 2007.

[7]申琪玉, 李惠强.绿色建筑与绿色施工[J].科学技术与工程, 2005, 5 (21): 1634-1638.

[8]杨科, 康登泽,车传波,等.基于BIM 的碰撞检查在协同设计中的研究[J].土木建筑工程信息技术, 2013, 5(4): 71-75,98.PMT

2016-04-23

猜你喜欢

参与方运行机制项目管理
基于秘密分享的高效隐私保护四方机器学习方案
装配式EPC总承包项目管理
基于大数据分析的集合式EPC总承包项目管理软件技术的应用
项目管理在科研项目管理中的应用
基于知识的智能指挥决策运行机制及其支撑技术研究
网上公共服务平台运行机制评析
未来如何更高效地进行工程项目管理
农村医养结合运行机制构建研究
基于SNA视角的PPP项目参与方行为风险研究
互联网支付时代完善收银审核运行机制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