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风险偏好的PPP项目风险分担博弈模型
2016-06-05邵钰王祖和
邵钰 王祖和
(山东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山东 青岛 266590)
基于风险偏好的PPP项目风险分担博弈模型
邵钰 王祖和
(山东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山东 青岛 266590)
基于风险偏好,在参与双方对彼此的信息、偏好都了解的情况下,运用完全信息静态博弈模拟解决由单方承担的风险问题。对于需要双方共担的风险则运用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模型——讨价还价模型,由此确定双方的最优分担比例。运用博弈的相关知识构建PPP项目中的风险分担模型,尤其当双方需要共同分担某一风险时,通过求解动态博弈的纳什均衡得出较为合理的风险分担比例。
PPP;风险偏好;风险分担;博弈
0 引言
公私合作(Public-Private-Partnerships,PPP)指吸引社会资本投入到基础设施的建设或提供某种公共物品或服务。政府以及代表着社会资本的私人部门通过组建项目公司的模式,进行项目的设计、融资、建设等,项目建成后以特许经营的形式,将项目的部分或者全部交由私人部门经营管理。这一融资模式的应用大大解决了我国财政预算的不足,同时也满足了我国对基础设施的需求。
“利益共享、风险共担、长远合作”是PPP项目模式的三个主要特点[1]。近些年,随着PPP项目融资模式的发展,风险分担问题随之而来,公平合理的风险分担是PPP项目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在风险分担的过程中,还没有形成一种系统、科学的项目风险分担方法,存在着风险分担不合理,公私双方承担的风险比例与自身的实际不相符的问题。本文将针对这些问题展开研究。
1 研究现状
何涛等基于合作博弈理论,依据参与双方的风险偏好,提出了PPP项目风险分担过程中政府和私人部门之间的最优合作博弈模型[2]。李林等在参与方地位非对称的情况下,利用讨价还价博弈理论构建了PPP项目风险分担的讨价还价模型,并得出相对应的子博弈精炼纳什均衡[3]。朱向东等将项目风险主体设定为项目所有者、关联方和项目公司三方,基于此建立静态博弈风险分担模型[4]。葛果等建立三个主体的动态博弈模型,并给出基于风险偏好的三方合作博弈支付矩阵,由此计算出项目的风险分担决策解[5]。
2 风险分担原则
无论PPP项目的风险是单独由一方承担,还是双方共担某一风险,在合理公平的分担过程中都需要遵循一定的风险分担原则:①风险偏好系数大的一方所承担的风险比例较大;②风险承担比例与风险收益相匹配;③承担的风险要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3 基于风险偏好的博弈模型
3.1 静态博弈模型的构建
模型的基本要素:
参与人:政府部门P方,代表社会资本的Q方。
得益:双方针对某一风险,在项目完成时的风险收益。
策略:针对某一风险双方都有(承担、不承担)两种策略。
对于P方:RP=R1×V-C1×V;对于Q方:RQ=R2×V-C2×V。R1-C1=X1为P方的风险偏好系数;R2-C2=X2为Q方的风险偏好系数。
P方、Q方在完全信息静态博弈下的得益矩阵如下:
由此可以得出:
当X1>0,X2<0时,只有一个纳什均衡,即:Q方承担风险,P方不承担。
当X1<0,X2>0时,只有一个纳什均衡,即:P方承担风险,Q方不承担。
当X1>0,X2>0或X1<0,X2<0时没有唯一的纳什均衡点,这时需要双方对风险进行共同承担。
3.2 动态博弈模型的构建
模型的基本要素:
参与人、得益与静态博弈一致。
策略:针对某一风险双方分担的比例。
规则:可以由P方先出价,也可以由Q方先出价,这里假设P方先出价。
讨价还价模型基本假设条件:
(1)双方都知道彼此的策略及对某风险的偏好情况,属于完全信息动态博弈。
(2)风险初始值设为1。
(3)P、Q双方都是理性人,都不希望谈判破裂。
(4)针对P方承担风险的比例P,及Q方承担的风险比例1-P展开讨价还价。
第一种情况:当X1>0,X2>0时。
此时风险的发生会给双方带来风险收益。讨价还价过程中随着谈判时间的延长,项目风险不断变化,风险收益不断降低,设P、Q双方的风险折损系数分别为δ1,δ2(0<δ<1)。同时在讨价还价过程中,每一阶段都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因此设一次讨价还价的双方的成本都为c。
第一回合:
P方提出承担比例为:P1、1-P1,Q方同意则结束。此时P、Q双方承担风险分别为:P1、1-P1;P方的风险收益为:RP1=X1P1-c,Q方的收益为:RQ1=X2(1-P1)-c。Q方不同意,则进行第二回合的讨价还价。
第二回合:
Q方提出承担比例为:P2、1-P2,P方同意则结束。此时P、Q双方承担风险分别为:δ1P2、δ2(1-P2);P方的风险收益为:RP2=X1δ1P2-2c,Q方的收益为:RQ2=X2δ2(1-P2)-2c。P方不同意,则进行第三回合的讨价还价。
第三回合:
P方提出承担比例为:P3、1-P3,Q方同意则结束。此时P、Q双方承担风险分别为:δ12P3、δ22(1-P3);P方的风险收益为:RP3=X1δ12P3-3c,Q方的收益为:RQ3=X2δ22(1-P3)-3c。Q方不同意,则进行第四回合的讨价还价(图1)。
图1 P、Q双方讨价还价过程图
由于该模型是无限博弈模型,而在无限的讨价还价过程中,逆推点从第一回合开始和从第三回合开始结果都是一样的[6]。根据这一思路对PPP模式的讨价还价模型进行解答。
而对于三个回合的讨价还价过程,将第三回合作为逆推归纳的起点。第三回合,P方的风险收益为:RP3=X1δ12P3-3c;Q方的收益为:RQ3=X2δ22(1-P3)-3c。逆推至第二回合,为了避免谈判进入第三回合,Q方在第二回合的策略应该使得P方在该回合中的风险收益大于等于其在第三回合中的风险收益,同时也使得自己的风险收益最大化。因此,在第二回合中Q方的最优策略为
RP2=RP3
X1δ1P2-2c=X1δ12P3-3c
即
(1)
进而逆推至第一回合,P方的策略应该使得Q方在该回合中的风险收益大于等于其在第二回合的风险收益,同时使得自己的风险收益最大化。因此,第一回合中P方的最优策略为
RQ1=RQ2
X2(1-P1)-c=X2δ2(1-P2)-2c
即
(2)
由于第一回合与第三回合作为逆推点的结果都是一样的,由此可知
P1=P3
(3)
根据式(1)~式(3)可得P方分担比例为
(4)
Q方分担比例为:1-P*。
第二种情况:当X1<0,X2<0时。
此时风险的发生会给双方带来风险损失。在讨价还价过程中,随着谈判时间的延长,项目风险不断增大,风险损失不断增加,设P、Q双方的风险折损系数分别为δ1,δ2(δ>1)。同时一次讨价还价的成本为c。
第一回合,P方的风险损失为:CP1=-X1P1+c,;Q方的风险损失为:CQ1=-X2(1-P1)+c。
第二回合,P方的风险损失为:CP2=-X1δ1P2+2c,;Q方的风险损失为:CQ2=-X2δ2(1-P2)+2c。
第三回合,P方的风险损失为:CP3=-X1δ12P3+3c,;Q方的风险损失为:CQ3=-X2δ22(1-P3)+3c。
同理,逆推至第二回合,为了避免谈判进入第三回合,Q方在第二回合的策略应该使得P方在该回合中的风险损失小于等于其在第三回合中的风险损失,同时也使得自己的风险损失最小化。因此,在第二回合中Q方的最优策略为
CP2=CP3
进而逆推至第一回合,P方的策略应该使得Q方在该回合中的风险损失小于等于其在第二回合的风险损失,同时使得自己的风险损失最小化。因此,第一回合中P方的最优策略为
CQ1=CP2
并可得出P方分担比例为
Q方分担比例为:1-P*。
P*的表达式与X1>0,X2>0时的表达式一致,说明无论风险偏好都为正还是都为负,双方最优策略的均衡表达式都一样,即:将风险损失降到最低或将风险收益最大化时,最优分担比例与双方的风险偏好的关系是一定的。
4 个案分析
青岛地铁X号线是青岛市地铁轨道交通规划中的一条线路,该线路全长约60km,有地下站点40座,是主城区连接黄岛及城阳区的骨干线路。该线路总投资403亿元,项目资本金约161.2亿元,由青岛市政府与中选社会投资人共同投资设立“青岛城市发展1号基金”,合作期限为25年。
笔者向与项目密切相关的人员咨询,通过采取问卷调查、面谈等方法,了解到该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风险有:政治法律变更、政府审批延误、税收调整等政治法律风险;通货膨胀、利率外汇变动等金融风险;工程建设、技术复杂、完工等建设风险;市场需求、运营、类似项目竞争等市场风险;地质文物、土地获得、环保等环境风险;地震、火灾、不可抗力等自然风险。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得出以下相关参数(表1)。
表1 地铁X号线项目风险相关参数
通过相关博弈可得,政治法律风险由政府单独承担,市场风险由代表社会资本的私人部门承担,而金融、环境、自然、工程建设等风险需要双方共担,双方分担的比例需进行下一步讨论。
假设讨价还价过程是由P方先出价,对于金融风险,X1>0,X2>0,根据式(4)可得出:P方承担的最佳比例为P*=0.34,则Q方承担1-P*=0.66。
对于工程建设风险,X1>0,X2>0,得出P方承担的最佳比例为P*=0.61,则Q方承担1-P*=0.39。
对于环境风险,X1<0,X2<0,得出P方承担的最佳比例为P*=0.46,则Q方承担1-P*=0.54。
对于自然风险,X1<0,X2<0,得出P方承担的最佳比例为P*=0.37,则Q方承担1-P*=0.63。
这几类风险只是整个项目中的几个具有代表性的风险类型,而项目中还有其他一些显性的或者隐形的风险,同时每个风险也可细分为多个更具体的风险,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需要更加详细的划分比例,这里不再多加描述。
5 结语
本文运用静态博弈、动态博弈的相关知识构建了PPP项目中的风险分担模型,尤其当双方需要共同分担某一风险时,通过求解动态博弈的纳什均衡可以得出较为合理的风险分担比例,同时也符合风险偏好系数大的一方分担较多的风险。在参与双方之间达成协议,使得双方的风险损失降到最低,获取较高风险收益,使得双方实现共赢局面,精诚合作,促进项目的成功。
[1] Akintoye A,Beck M,Hardcastle C.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s:managing risks and opportunities[M].Oxford:Blackwell Science,2003.
[2] 何涛,赵国杰.基于随机合作博弈模型的PPP项目风险分担[J].系统工程,2011(4):88-92.
[3]李林,刘志华,章昆昌.参与方地位非对称条件下PPP项目风险分配的博弈模型[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3,33(8):1940-1948.
[4]朱向东,肖翔,征娜.基于三方博弈模型的轨道交通PPP项目风险分担研究[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2013(2):97-101.
[5]葛果,侯懿.基于风险偏好的PPP项目风险分担的三方博弈模型[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28(1):87-91.
[6]谢识予.经济博弈论[M].2版.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PMT
2016-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