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残疾人精准扶贫模式探讨
——以庆城县为例

2016-06-05姜廷德中共庆城县委党校甘肃庆城745100

新丝路(下旬) 2016年10期
关键词:残疾儿童残疾残疾人

姜廷德(中共庆城县委党校 甘肃庆城 745100)

残疾人精准扶贫模式探讨
——以庆城县为例

姜廷德(中共庆城县委党校 甘肃庆城 745100)

残疾人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在精准扶贫中更需要格外关注、格外关心。本文以庆城县为例,分析残疾人群体生存现状、落实“精准扶贫“政策面临的问题,探究加强残疾人扶贫救助的对策建议,为残疾人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康复等社会救助工作的开展提供决策参考。

残疾人;精准扶贫;对策建议

一、残疾人群体生存现状

1.残疾人群体分布及类型

目前我国有8500万残疾人口,其中1230万农村残疾人、260万城镇残疾尚未脱贫,城乡残疾人家庭均收入与社会平均水平差距比较大,残疾人生活困难。就庆城县而言,至2015年底,全县残疾人有2.47万人,占全县总人口29.67万人的8.32%。按残疾类型分:视力残疾0.42万人,听力残疾0.48万人,言语残疾0.08万人,肢体残疾0.77万人,智力残疾0.2万人,精神残疾0.2万人,多重残疾0.32万人;按居住地域分:农村残疾人2.15万人,城镇残疾人0.32万人,分别占残疾人总数87.1%和12.9%。在各类残疾人中,贫困残疾人有1.6万人,占全县贫困人口的30.3%,主要生活在农村,残疾人贫困已成为现阶段庆城县发展的突出问题,严重影响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顺利实现。

2.残疾人社会救济措施落实现状

当前针对困难残疾人最直接的办法就是低保制度,实现社保政策兜底脱贫,但是低保标准由于受到保障资金等各方面因素的制约,标准还处于很低的状况,只能解决最基本的生活需求。2015年以来,庆城县新提高的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为一类324元,二类260至323元,三类114至259元,四类为113元;农村低保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为一类205元,二类160元,三类84元,四类58元。农村五保户集中供养标准由原每人每年2800元增加到3310元,分散供养标准由原每人每年2600元增加到3110元。目前基本上所有贫困残疾人都处在经济相对落后的山区乡镇,尽管低保标准有所提高,但依然不能很好解决贫困残疾人生存、发展的问题。

二、残疾人群体在“精准扶贫”政中面临的问题

1.知识文化不足限制残疾人脱贫

目前残疾儿童、残疾青少年学前康复教育薄弱、义务教育阶段缺乏师资力量,残疾人接受高等)教育断档,导致残疾人受教育程度低,文化水平普遍不高,自我救助、后发脱贫的能力严重不足。在庆城县,大专以上文化的残疾人占残疾总数的3%以上,中专以上占12%,高中占17%,初中占25%,小学文化程度的残疾人占残疾人总数的20%,文盲占残疾人总数的23%。由于缺乏文化知识,许多缺乏生产技能,缺乏致富能力,不了解目前国家对残疾人相关救助政策。加之受自身身体原因制约,在务工、就业等方面存在歧视,就业机会较少。

2.家庭困境限制残疾人脱贫

相对于正常人的家庭,一般残疾人特别是重度残疾人,首先是自身无法有生产活动并需要家庭成员在身边护理,限制家庭劳力外出,经济收入低。其次,残疾人家庭在抚养(赡养)、长期看护、治疗与康复等方面的付出,远远高于一般家庭,给家庭造成很大的经济负担,一般都是“残一人、穷一家”,“残一代,穷几辈”,“一人身残、全家心残”,久而久之,残疾人家庭自身也无力无信心摆脱贫困。

3.制度短板限制残疾人脱贫

研究组52例中,治愈36例,显效12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2.31%;对照组52例中,治愈16例,显效25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为78.85%,研究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对残疾人的救助,由于体制机制不健全,渠道不畅通,导致该群体的社会融入程度低,脱贫动力不足。目前对残疾群体的社会救助制度还处在探索形成阶段,救助体系也不够健全完善,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导致残疾人救助工作存在着制度和体系短板。不仅如此,我国残疾人在就业问题上屡屡碰壁,这也是社会救助体系不完善所造成的。

4.社会环境限制残疾人脱贫

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很深,许多人对残疾人、尤其是贫困残疾人存在着一种偏激的看法,歧视现象还依然存在。对残疾人工作不够重视不够关心,社会救助工作开展难度大,相对于其他社会事务有明显的滞后;部分人对残疾人没有同情心,主动帮扶的意识淡薄。同时,西北部贫困县区对残疾人的服务保障及基础设施建设还比较滞后,对于贫困残疾人的迫切需求还存在较大差距。

三、加强残疾人扶贫救助的对策建议

开展对残疾人的帮扶救助是精准扶贫精准扶贫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扶贫脱贫的重点难点。因此,在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的进程中,要始终把残疾人扶贫脱贫放在重要位置。

1.落实政府扶贫救助主体责任

残疾人是弱势群体的主体,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是各级政府重要职责。在这方面,近年来庆城县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将残疾人事业的各项指标被纳入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坚持“夯实基础,追求突破”和“在创新中发展,在发展中超越”的整体工作思路,精心培植并认真实施了庆城县残疾人事业“兄弟姐妹”品牌战略,残疾人社会保障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政府对70岁以上的残疾老人、贫困残疾人、重度残疾人、生活不能自理和居家托养、集中托养的残疾人,分别建立了定期定量生活补贴制度;对因病因灾等突发事件造成生活困难的残疾人建立了临时救助制度。2013年以来,全县已为1549名70岁以上残疾老人发放生活补贴92.9万元,为2321名贫困残疾人发放生活补贴279.32万元,为2557名一、二级重度残疾人发放护理补贴235.66万元,将66名“三无”残疾人收入县残疾人托养服务中心给予集中托养,对1076名因病因灾造成生活困难的残疾人给予临时救助54.5万元。

2.加强残疾人最低生活保障体系建设

一是进一步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真正做到应保尽保。要在已经确定的最低生活保障线标准的基础上,确定一定的递增比例,逐年提高保障标准。将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全部纳入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现应保尽保。二是全面落实优惠和扶持政策。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地方制定的残疾人优惠和扶助残疾人的规定,减免残疾人的各种社会负担,保障其基本生活。通过社会保险补贴、岗前培训补贴、税收优惠、技术支持等措施,扶持发展集中安置残疾人就业的福利企业、辅助性就业机构等,鼓励用人单位吸纳更多残疾人就业。扶持残疾人自主创业,拓展公益性岗位就业。三是组织实施农村康复工程。建立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实施重点康复项目,大力推进康复进乡村、进社区,服务到农户工作。四是推行社会保险制度。将残疾人纳入就业扶持和就业援助政策范围,对企业吸纳、灵活就业和公益性岗位安置的残疾人,按规定给予社会保险补贴。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按规定为残疾职工办理补充养老保险和补充医疗保险。制定非公有制经济从业残疾人员、残疾农民工、被征地农村残疾人、灵活就业残疾人参加各类社会保险的优惠政策。

3.加强残疾人教育培训力度

一是积极发展特殊教育。实行全纳教育,全面提高残疾儿童义务教育水平,城乡中小就根据残疾儿童的数量和需求开展随班就读或开设特教班;开展重试残疾儿童送教上门工作,使符合义务条件的残疾儿童和残疾人家庭子女能就近入学。二是完善扶残助学政策。国家对义务教育“两免一补”的施行,“免学杂费”惠及所有中小学生,教科书全部“免费”提供,学习用品、教育训练、交通费用等实施补助,“寄宿生生活补助费”标准逐年提高;对接受高中阶段教育的残疾学生免除学杂费并予以资助;对接受高等教育的在校家庭困难残疾学生也应视情况予以补助,扶持他们完成学业。三是多形式开展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就纳入政府就业培训规划,畅通教育培训残疾人渠道,建立一批教育机构和培训基地,持续加强对残疾人的教育培训力度。

4.促进和扩大残疾人稳定就业

一是将残疾人劳动就业纳入政府统筹规划。各级政府应把解决残疾人的就业作为一项重要工作,纳入议事日程和工作计划,统筹安排,统一组织,多形式、多渠道同步实施。二是依法推进残疾人按比例就业工作。要将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纳入法律保障机制,借助人大、政协、税务、财政、工商部门,加大执法力度,加快推进残疾人按比例就业工作。三是鼓励残疾人自强创业和自谋职业。各级政府、社会各界要多渠道、多层面推进残疾人就业、创业。要根据残疾人的残疾类型,积极引导扶持残疾人及家庭成员从事切合自身实际,投资小、见效快的项目,促进贫困残疾人脱贫致富。探索以扶持残疾人发展养殖为重点,将“基地、农户、市场”有效连接,“项目、资金、技术”统筹兼顾,“扶贫、就业、培训”有机结合。

[1]周颖:《促进残疾人社会参与的政策研究》,河北大学,2012年

[2]2015年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残联发(2016)14号

http://www.cdpf.org.cn/zcwj/zxwj/201604/t20160401_548009. shtml

[3]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残疾人小康进程的实施意见

http://www.gsdpf.org.cn/contents/33/18254.html

[4]《庆城县残疾人工作数据信息平台》

10.19312/j.cnki.61-1499/c.2016.10.002

猜你喜欢

残疾儿童残疾残疾人
给这些孩子一个温馨的世界——宝鸡对残疾儿童“应救尽救”
我骄傲
农村残疾儿童教育康复保障的问题与对策
残疾儿童康复机构少水平低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
为残疾人筑一个“中国梦”
多方联手为残疾青年办实事
一个倾情帮教的残疾老人
四位老人与一个残疾少年
风之彩 墨西哥残疾儿童绘画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