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PISA阅读分析及对我国试题的启发

2016-06-05张海侠

中国考试 2016年3期
关键词:语汇参考答案层级

张海侠

PISA阅读分析及对我国试题的启发

张海侠

阅读素养测评是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的主测之一,试题的命制在整个测评过程中至关重要。本文对PISA阅读素养测评试题进行研究,发现其在设计理念、选用材料、评价层级、题目及参考答案的编制等方面优势突出,这些为我国阅读测试试题的命制提供了诸多值得借鉴的经验。

PISA;阅读测评;试题命制

作为一项跨国研究项目,PISA自2000年开始实施,至今已经历了6次正式测试,不论是在阅读、数学、科学等领域,还是在题目编制、阅卷编码、统计评价等环节,都已经相当成熟。在很多方面值得我们国内教育学习借鉴,本文仅以阅读测试为例,试从命题的角度谈谈我们可以学习借鉴的几个方面。

1 体现“为了发展”的理念

PISA是对15岁的学生进行测试,但它的目的却不是对测试的学生进行排名,而是为了发展,并且最终落脚在国家(地区)的发展上。

正如“提高全世界学习成果:PISA如何帮助”中所说:“全世界的决策制定者认识到招收所有孩子入学并保持他们在校对社会和经济发展至关重要。”[1]PISA通过测试即将步入社会的在校学生能否运用在校学习的知识和技能来解决未来工作、生活中的问题,是否为迎接未来生活的挑战而做好了准备来评价国家的教育政策。对于参与国,如何从参加PISA中获益?PISA项目也明确指出:“PISA是一个强大的决策工具。通过参与,国家获得教育系统质量和公平的全面评价,这有助于根据时间的推进规范他们的进展,建立国家目标并对这些目标进行评价,以及建立更好更公平的学习成果的路径。与全球同行相比,国家能够看到他们所处的位置并为他们所在的区域提供一个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的机会。”[2]可见,PISA测试是使参与国(地区)通过比较,发现差距,反思自己的教育,并适时调整、改善教育政策,是为了国家教育更好地发展。

具体到阅读测试,PISA对阅读素养的定义是:“阅读是理解、运用、反思并积极参与阅读书面篇章,以增进知识,发挥潜能,参与社会,实现个人的目标。”[3]概念中所说“理解”“运用”“反思”“参与”会用到在校所学的,但不会局限于在校所学,还会涉及联系生活、联系实际,但这些都不是该项目的目的,目的是“增进知识,发挥潜能,参与社会,实现个人的目标”,或者说目的是参与社会、实现个人目标,也是为了发展。

而我们的语文测试,尽管课标中也有“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的表述,但实际上我们的测试目的很直接、单纯。在具有选拔性功能考试——高考的指引下,学生在18岁之前的几乎所有考试都是为了高考,不论是大型一点的考试,如中考、学业水平考试,还是平时的小考,都以检测、选拔为目的,是考查学生对前一段时间所学习内容的掌握程度,测试的内容是所学习的知识与解决当下问题的能力,而不是面向未来的发展。

2 选用丰富多样的材料

简单说,PISA阅读测试在选用材料上的要求有:从文本的呈现即文本形式上可选用连续型文本、非连续型文本、混合文本、多重文本;从文本的修辞结构即文本类型上可以为描述型、叙述型、说明型、论证型、指示型、记录型;从情境所属上符合个人应用即满足个人的兴趣、公共应用即和更广泛的社会有关、教育情境应用即用于教学、职业情境应用即与工作有关。对2009年公开题7个文本材料[4]的统计如表1所示。

从表1分布来看,7个文本材料可谓丰富多样,在文本形式、文本类型以及情境方面都有所体现。而且文本具有以下特点:①密切联系生活。由于PI⁃ SA测试是从学生将来的成人生活角度出发,所以文本材料或者是学生真实生活中遇到的,如刷牙、手机的安全问题、献血,或者是对未来真实生活的模拟,如人生如戏、远距离办公等。②善用图表。在这7个材料中,刷牙、热气球、献血3个材料用了图示,手机的安全问题、人生如戏、远距离办公3个材料用了表格。使用图表不但使文字条理清晰,也有助于理解材料。③篇幅短小。7个材料中,阅读文字量普遍不大,最少的材料“刷牙”只有约190个字,最多的“人生如戏”约有950个字。

上述3个特点,在我们的阅读测试中很少体现。国内阅读测试,在文本形式上多集中在连续性文本(自2011年版课标增加非连续性文本之后,在试题中也有非连续性文本一席之地了,但还是很少)。在文本类型上,基本上是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三分天下(这既与国际上所用修辞分类有关,又与我国长期以来的语文教育文体教学有关)。在情境上,我们的测试根本没有体现这个方面。我们所选用的阅读材料考虑更多的是能够为考试所用,与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相比,我们更加注重的是材料的文学性、思想性。

3 制定清晰、有层次的测试能力层级

PISA2015仍沿用PISA2009以来的三个认知层级,即检索与获取、整合与解释、反思与评价,这三个大方面又各有针对性,如图1所示。

表1 2009年公开题7个文本材料

PISA阅读测试中每一道题都有清晰的能力和难度定位,以手机的安全问题为例,对题目的能力层级和难度统计如表2所示。

应该说在三大能力中,检索信息是相对较容易的题目,较难的是整合与解释、反思与评价。在PI⁃SA2015阅读素养框架中有这样的表述:“教育的目标已经从仅仅收集和背诵信息转向对更加广泛的知识概念的理解:‘知道的含义已经从能够记住信息转向能够发现并使用信息’(西蒙,1996)。如果个人能够充分参与我们的以获取知识为基础的社会,检索、理解和反思各类信息的能力是必不可少的。因此,以评估结束义务教育的学生的阅读素养的PISA框架,必须聚焦于超越课堂的全面理解文本信息的阅读素养技能,包括发现、选择、解释和评价信息。”[6]PISA试题与框架要求完全一致。

反观我们的试题,通常在命题前的考纲中也会规定能力层级,如高考语文卷考纲中规定“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探究”六个能力层级。但每一层级的系数在怎样的区域中,难度系数如何区分,在试题、参考答案中往往没有体现或体现得不够充分,甚至有的题目的层级往往模糊不清,区分很难。如“表达应用”,考纲对此列出“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辨析并修改病句”、“扩展语句,压缩语段”、“选用、仿用、变换句式”等7项,但事实上,“表达应用”不止这7项,某种意义上讲,“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探究”也都属于表达应用。

4 编制灵活、指向明确的题目

PISA阅读测试是把阅读作为学习其他内容、为生活做准备以及参与公共活动的工具,因此,测试的重点不是阅读技巧本身,而是应用阅读能力解决实际问题或学习新知识的能力。阅读测试题型分为单项选择题、复合式选择题、封闭式问答题、简答题、开放式问答题,不论是哪种题型,在上述文本形式及能力层级等要求指引下,所命制的题目灵活多样,且指向性都很明确。如“刷牙”一文所命制的题目。

原文:我们刷牙的时间越长,越用力刷,我们的牙齿就刷得越干净吗?

图1

表2

英国的研究者给出了否定的答案。他们确实尝试过很多刷牙的方式,最后得出了刷牙的最佳方式。用适当的力度刷两分钟,这样的效果最佳。如果你太用力刷,会破坏牙齿珐琅质,却没有刷掉食物残留物。

牙齿领域的专家本特·汉森说,按照你握笔的方式来握住牙刷。“从牙齿的一角开始,沿着牙齿逐一地刷,也别忘了刷你的舌头,那上面也有细菌,如果不刷掉可能会导致口臭。”

问题1:这篇文章讲的是关于什么的?这道题要求在阅读全文后能够对文章内容进行概括,形成广义的、总体的理解,属于整合与解释层级,题目以单项选择题的形式出现,更降低了题目的难度。问题2:英国研究者推荐我们做什么?这是针对文章的部分内容进行提问,而且在文中有很明显的提示语“英国研究者”,属于检索信息层级,题目同样是单项选择题。问题3:在本特·汉森看来,你为什么要刷舌头呢?同上题一样,这道题也属于检索信息,并且提示语也很明显,不过问题是以开放题的形式出现,需要考生在检索到信息后进行一次简单的推断与提炼,能够答出“细菌”或者“口臭”的要点。问题4:文章中提到“笔”的目的是?可以说这是四道题目中最难的一个,它要求考生在读完文章后思考文中某个部分的意图,属于反思与评价文本形式层级。当然,本题以单项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并且文中信息很明显,运用类比思维,则不难作答。

与PISA测试不同,我们的试题更加注重难度、信度、效度、区分度。试题难度的掌握,大致上可以分为较易、适中、较难和最难四等,在一般情况下,较易的试题占20%左右,适中和较难的试题各占30%,最难的试题占20%左右。[7]而且学科性极强。就语文学科看,测试更加注重阅读知识与技巧,如选文通常选文体特点明显的文章,通常从文体特点入手命题,说明文大多集中在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说明语言以及说明对象本身的特点上;议论文大多集中在论点、论证方法、论据、议论语言上;文学类文本大多从语言(修辞、表现力、理解内涵)、主题、人物(性格、形象)、结构等入手,命题陷入一种定式,学生答题几乎也有相对固定的模式。不仅如此,有些题目因为指向不明确,便造成了学生无从答题的情况,如从文段中抽出一句话来,便问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因“作用”没有指向,学生便不知道是要从结构上还是从内容上回答。

5 列出明确详细的参考答案

除阅读材料和题目外,参考答案也是构成一套试题的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并且参考答案提供得如何,对是否得分、得多少分都有极大的影响。而PI⁃SA阅读测试不论是对选择题,还是对开放题,都有详细的参考答案,尤其是开放题,对于回答是否得分,得怎样的分数,示例更加明确详细。(尽管PISA测试是以编码的形式给出示例,所给编码不是具体的分数,给满分编码的也不意味着回答完美无缺,给零分编码的也不意味着回答完全不对。)如2012年样题“语言学习”[8]中的“问题3”,问题是“依据‘我的信息’,你认为勒夫会采纳‘语汇训练’的建议吗?回答是或否,并给出一个理由。”这是一道开放式问答题,考查的是反思与评价文本的内容,即运用文本信息评价广告的价值。完整的参考答案如下:

满分参考答案

编码2:回答“不”,并参考信息的情境如可能是潜在的误导或者冒险、做广告、表达不好,或者不是来自勒夫的朋友,必须与准确理解“语汇训练”的信息一致。

•不,这样的信息通常是垃圾邮件。

•不,他可能通过点击链接威胁他的电脑。

•不,它甚至没有用正确的语法书写,怎么能教你呢?

•不,他不知道公司的任何情况。

•不,他仅仅可能是欺诈。

•不,他应该不会。因为“推销员”不在他朋友名单中,不管怎样,他的英语讲得并不好。

部分分数参考答案

编码1:回答“是”或“否”,仅提供“语汇训练”所提供的好处或不利,必须与准确理解“语汇训练”的信息一致,可以明确或暗示“语汇训练”与“语言学习”的比较。

•是,他想学习西班牙语(明确作为语言学习工具“语汇训练”的好处)。

•是,这将帮助他学习词汇(明确作为语言学习工具“语汇训练”的好处)。

•是,他将在英语和法语上获取更多的自信和勇气,因为他们提供了这些语言(明确作为语言学习工具“语汇训练”的好处)。

•不,因为他已经通过能够帮助他的网站提高了语言技巧(暗示“语汇训练”和“语言学习”的比较)。

•不,他将不会遇到新朋友(暗示“语汇训练”和“语言学习”的比较)。

零分参考答案

编码0:给出不充分或模糊的回答。

•不,他应该不会。

•是,这是个好主意。

表明没有全面的理解材料,或者给出了不合理、不相关的回答。

•是,这样他会和“推销员”成为朋友。

编码9:没有任何作答。

从所给示例来看,这是一道相对复杂的题目,回答不但要答出“是”或“否”,还要给出能够正确理解文本,并与文本信息相符的理由。尽管这是一道开放式问答题,但也要清楚开放题也不是完全开放,任意开放,要结合文本信息,并对文本信息作出反思与评价。对这道题来说也是一样,从文本信息出发,思考评价这则信息的可信度。首先应该确定:进入“语言学习”网站,是一种主动行为,而不是通过某陌生人的引导在不了解任何情况下的被动行为,陌生人在该网站上发布的信息可能是在做广告,甚至是虚假广告。回答角度可以从信息的发布者(“我的信息”中列出了在朋友表上的麦姬和不在朋友表上的推销员)、信息本身的特点(消极方面:与“语言学习”相比,关于语言的学习以及公司的信息笼统而不具体,没有提到学习费用,或许是打着人们想学外语的幌子而使人上当受骗,链接地址是否可靠等;积极方面:提供了自己想学的语种等)上思考。明确详细的参考答案不但充分考虑了学生的答题情况,也给阅卷老师可靠的评分依据,从而保证测试的公平性。

而我们的试题参考答案,大多是唯一的,即便对有些开放性较强的题目,参考答案大多提供两个示例,而这两个示例相对于上万名考生可能会出现的答案,难免有些不够充分,甚至有时我们会见到“意思接近即可”的答案,这种模糊性答案就给阅卷老师带来了极大的开放度,或许正是这种开放度,却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测试的公平性。

[1][2]OECD.PISA for Development-brochure[EB/OL].http://www. oecd.org/pisa/aboutpisa/pisa-for-development-brochure.pdf.

[3]冯善亮.为了应用而阅读——PISA阅读素养测评框架介绍[J].广东教育(综合版),2014(10).

[4]专题二PISA2009阅读素养测试公开题选编.国家教育考试评价研 究 院 [EB/OL]. http://niea.neea.edu.cn/infor.jsp?infoid= 45732&class_id=40_05.

[5]夏雪梅.论PISA阅读素养开放题编制的技术[J].上海教育科研,2009(12).

[6]OECD.PISA 2015 Draft Frameworks[EB/OL].http://www.oecd.org/ pisa/pisaproducts/Draft%20PISA%202015%20Reading%20Frame⁃work%20.pdf.

[7]扈中平,主编.现代教育理论(第2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439.

[8]Digital Reading 2012.电子化阅读.PISA机考公开样题.国家教育考试评价研究院[EB/OL].http://cbasq.acer.edu.au/index.php? cmd=toEra2012.

PISA Reading Analysis and Its Enlightenment to the Test Questions of Our Country

ZHANG Haixia

Reading literacy assessment is one of the main test of the 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PISA),and the Making of test questions is very important in the whole evaluation process.In this paper,the PISA reading literacy test questions are studied,and found that it has advantages in the design concept, selection of materials,evaluation level,and the preparation of the reference answers.These provide a lot of experience for the life of reading test questions in our country.

PISA;Reading Assessment;Making of Test Question

G405

A

1005-8427(2016)03-0052-6

本文系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研究项目“研提OECD组织PISA测试项目经验启示”的研究成果之一。

张海侠,女,广东省肇庆市教育局教研室(广东肇庆 526020)

猜你喜欢

语汇参考答案层级
感恩
福安土白语汇的语言年代学考察
军工企业不同层级知识管理研究实践
基于军事力量层级划分的军力对比评估
用歌剧语汇展示戏剧力量——解读悬疑歌剧《马克若普洛斯档案》
《荆楚岁时记》饮食类语汇探析
2017年6月七、八年级参考答案
2017年6月九年级参考答案
任务期内多层级不完全修复件的可用度评估
参考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