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声音

2016-06-05

创造 2016年11期

声音

三迤鉴言

陈豪:推动管党治党走向严实硬

云南省委书记、省长陈豪在主持以“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为主题的理论学习时强调:要以问题为导向,把严的要求贯彻到管党治党全过程、落实到党的建设各个方面,为开创跨越式发展新局面提供坚强政治保证。要切实增强从严治党的“四个意识”特别是核心意识和看齐意识,全面贯彻落实《准则》和《条例》,带头规范党内政治生活,为全省广大党员干部作出表率,推动管党治党从宽松软走向严实硬。

张硕辅:政务服务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云南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张硕辅强调:“政务服务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各级各部门要以问题为导向,完善全程服务机制,提升政务服务效能,推动作风建设规范化、常态化、长效化,不断增强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

王喜良:要使失信企业“一处违法,处处受限”

昆明市委副书记、市长王喜良强调:“提高企业失信违法成本,要使失信企业在全市范围内‘一处违法,处处受限’,促使企业自觉规范依法用工、按时支付工资。要确保今年春节前农民工工资基本无拖欠。”

新闻快评

800万奖新生是另一种“高补贴拉客户”

11月20日,浙江苍南县树人中学给中考成绩优异的高一新生发放了800万奖学金。800万元巨款,只是奖学金!只是一个县中学的高一新生的奖学金!这个新闻的冲击力太大了。

点评:民办中学要想在短时期迎难追上老牌公立中学,不仅需大量资金投入,还需要吸引到足够优秀的生源,毕竟最后是要靠高考成绩来说话。花800万元来吸引优质生源,看起来像“赔本赚吆喝”,但如果真实现了品牌估值的飞跃,也不算亏本。只不过这样赤裸裸地“用金钱砸”,和学校应有的斯文,不太搭调。

全城帮老人卖土豆不能止于情绪表达

几百袋土豆的主人、来自青海的六旬老人马先生,因为土豆卖不出去,一直“滞留”在深圳无处可去。了解此情况的深圳市民将此消息发布至网络和朋友圈,引起市民的接力转发和关注,马先生的32吨土豆几乎一夜卖光。

点评:与那些猎奇的、撕裂共识的新闻相比,整个城市立刻行动起来救济深陷困境的老人,一座城市的倾城佳话,更能让人感到平静和暖意。然而新闻事件所反映的问题却是普遍存在的——有太多的农产品因为信息的不对称或销售渠道不畅通而滞销。期待新闻解决,期待整座城市行动,都是不现实和不长久的。只有将问题当成议题,着力寻找更普遍和可行的解决路径,问题才能最终彻底解决。

别消费“小马云” 多关注贫困儿童范小勤

江西省永丰县石马镇严辉村的范小勤,因长相酷似富豪马云走红。他的家庭迎来了越来越多的拜访者,有公益人士,有媒体记者,有基层干部,也有各路商家……“小马云”这个9岁的男孩,被动进入名利中心。他就像一面镜子,映照着网络和现实中斑驳陆离的人性切面。

点评:被消费的“小马云”,终究要回到寻常生活。所以,还是少消费“小马云”,多关注贫困儿童范小勤吧。在“小马云”的故事里,更值得打量的议题,其实是他背后的贫困。在严辉村,外出打工是挣到钱的唯一办法。在精准扶贫的大背景下,如何从政策上改变这个家庭的命运,让贫困家庭的孩子也能获得及时的救济,是更迫切的追问。

实话真说

“敲响对面鼓,打好当面锣。”云南省纪委九届九次全会上的13位省管党政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进行述责述廉,在“红脸出汗”中受到了监督和提醒,进一步拧紧了纪律规矩这根弦。

交通建设的速度,永远赶不上汽车轮子疯长的速度。解决城市拥堵,不能一味靠挖路。市民还是尽量选择公共交通出行,或者从出租车换乘公交,也许确是一种治堵之策。

毕世华:守好边界就是守好自己的家

临沧市镇康县红岩村,地处国门一线,7个自然村中有5个村民小组与缅甸山水相连。彝族共产党员毕世华,2007年至2012年担任镇康县南伞镇红岩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2007年4月至今被镇康县外事办聘为界务管理员,在守家卫国之路上踏下了一串串闪光的足迹。9年间,他在中缅边境行走了近2000次,平均每两天1次,共行走3.6万公里的路程;带领群众沿界河修筑护堤500多米,种植界树5000多株……他说:“守好了边界,就是守好了自己的家。”

正确处理农民和土地的关系,过去是、现在依然是农村改革的主线。从更长远的未来看,农业现代化将是推动农村土地权益调整最重要的力量。

李娜倮:拉祜人的幸福花

李娜倮是云南省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拉祜山乡老达保村一名普通的妇女,也是一名用歌声创造幸福的拉祜族歌者。她创造性地把党建、脱贫攻坚、民族团结等政策法规和有关知识编排成民族曲目。这些有着拉祜风情和浓浓乡土味的歌曲唱上了中央电视台的舞台,唱到了国家大剧院,使拉祜文化揭开了神秘面纱。在她的带领下,老达保村充分挖掘特色乡村文化,采取“公司+农户”的发展模式,探索出了一条以民族特色文化推进脱贫攻坚的路子。2015年,老达保村村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314元,比公司成立前的2012年增长63%。老达保村的村民称赞李娜倮就是一朵拉祜人的幸福花。

徐曙光:办会不可不节约

现在,许多单位和企业还习惯于用一次性杯子招待客人,喝完一扔了事。虽然只是一只纸杯、一杯茶水,但那么多单位,那么多会议,一年统计下来,可不是个小数目,这不仅浪费了资金,还对资源和环境形成了很大压力。如果我们每个单位、每个人都能够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入手,改用可反复使用的玻璃、塑料茶杯喝茶,开会时尽量自带茶杯,身体力行地为国家为社会节约每一点能源、每一分钱,那不仅能节约出总量颇大的资源,还有助于形成热爱环境、低碳生活的良好氛围,推动建成资源节约型社会。

易晖:“懒人经济”其实有道理

孟定镇芒团自然村被称为“中华傣家造纸第一村”。古法造纸工序繁多,看似大忙人做的活计,傣家人却能将之做成“懒活”:制纸过程中可以在门前小溪里“玩水”,可以避免日晒雨淋,还可以“指挥”家里男人去干相关的粗活。这样看来,懒得背井离乡追逐现代化生活,不见得就不能在家门口实现小康。发展得更多结合本地实际,因地制宜发展“懒人经济”,不单纯以效率和GDP衡量一切,拓展更多有创造力、个性化的产业发展空间,或许也是“幸福感”的题中应有之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