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谭盾协奏曲《永恒的水》第二乐章音乐主题分析

2016-06-04韩璐

戏剧之家 2016年9期
关键词:谭盾协奏曲

韩璐

【摘 要】协奏曲《永恒的水》(1998)是谭盾“有机音乐三部曲”中的第一部作品。其中的第二乐章——活泼的行板,是极具音乐色彩和中国曲调韵味的一个乐章。本文探讨的重点将是第二乐章中三个音乐主题的特点与分析。

【关键词】谭盾;协奏曲;《永恒的水》;音乐主题

中图分类号:J61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5-0078-01

协奏曲《永恒的水》(1998)是谭盾“有机音乐三部曲”中的第一部作品,由纽约爱乐交响乐团委约创作,1998年6月由指挥家库特·马祖尔指挥、克里斯托弗·兰博担任打击乐独奏,在林肯中心首演。

总的来说,无论是旋律还是节奏方面,第二乐章都是具有色彩性和中国曲调韵味的一个乐章。音乐主题明确,并有逻辑的呈现和发展。

主题A是一段自由抒情的旋律乐句,由大提琴独奏在第二小节奏出。这段旋律具有典型的东方音乐气质和中国韵味:使用了大量滑音、装饰音和颤音,以五声音阶F-G-A-C-D作为骨干,为G商调式。同时加入了变宫E和经过音降A。

接下来段进入主题B,以重音和滑音,以及固定音型C-D-F-G(小二度-纯四度-大二度)作为特征,由打击乐watergong演奏。段开始,主题A在单簧管声部再现,短笛在第二句时进入,双簧管在第三句时进入,最后又加入低音单簧管,主题音色逐渐加厚。同时伴随着主题A在管乐声部的进行,弦乐声部拨奏主题B中的四个音符:C-D-F-G。段则体现出这一乐章的另一特点:使用五度、四度音程。可以看到短笛(A-E/G-D)、双簧管(D-A/C-G)、单簧管和小号(A-E/G-D)的两声部均为五度音程。长号声部略有不同,更多的使用减五度(#A-E/#F-C)。

主题B在34小节圆号声部和小号声部回归。主题A第三次出现在段管乐声部,但这一次以声部的全奏代替独奏(倍低音管除外)。段弦乐声部以拨弦方式开始主题B,改为拉奏的同时管乐声部进入。

从段我们迎来一个新的主题C,由竖琴演奏。主题C由四个音符构成两组纯五度音程:bB-F/C-G。管乐在段将音程变为纯四度与纯五度交替(F-bB/C-G)。段开始音乐分成两层:管乐声部继续演奏主题C,而弦乐声部反复演奏主题A。段可以被视作乐章的尾声,简短的再现主题A后转向主题B直到乐章结束。

在谭盾的音乐里,随处可见中国民间音乐曲调的痕迹。例如第二乐章的三个音乐主题均已中国调式作为基础展开;避免使用乐队的全奏,而倾向于用独奏引出音乐主题等等。

此外,固定音型在乐曲中大量使用,可能源于对湘西巫祝仪式中所用音乐形式的模仿。例如第二乐章中,几乎每一种水乐器都拥有自己的特定“形态”:

谭盾痴迷于湘西的民俗文化,更对其中的巫祝文化进行了深入的素材挖掘,集中体现在其创作中那些“怪异”的声响效果上,这无疑是对巫祝文化仪式的一种模仿和再现。他曾说,童年时的第一个梦便是梦见自己成为像巫祝们一样通灵的音乐家。对谭盾来说:“音乐像极了巫祝们在仪式上的吟唱,无论对现实世界还是精神世界,都有着类似仪式一样神奇的力量”。(“Music has an extraordinarily intimate relation to ritual. It has the power, like ritual, to be both specific and abstract in its allusions”①)。

注释:

①Rothstein,Edward.“A shaman without religion”[N].New York Times,1991-12-15.

参考文献:

[1]刘飒飒,韩梅.“根籁——谭盾与家乡的对话”[N].湖南日报,2000-7-1.

[2]Rothstein,Edward.“A shaman without religion”[N].New York Times,1991-12-15.

[3]石峥嵘.谭盾音乐的神秘主义倾向[J].艺术教育,2006(8).

[4]王越.神秘的音响世界—论谭盾音乐作品中的中国艺术精神[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10.

[5]张洁.谭盾:寻着音乐回故乡”[J].人民论坛,2005(02).

猜你喜欢

谭盾协奏曲
我与扬琴协奏曲《凤点头》的“缘”
圆的意味——解析谭盾之《圆》
如何演绎谭盾《八幅水彩画的回忆》
古筝协奏曲的和声技法研究
海浪协奏曲(上)
海浪协奏曲(下)
拉琴人的不同选择
选择比努力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