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灰阑记》戏剧冲突之表现

2016-06-04胡姣慧

戏剧之家 2016年9期
关键词:元杂剧

胡姣慧

【摘 要】元杂剧《灰阑记》是我国最早传到国外并在国外演出的古典戏剧之一,同时被国外学者翻译成多种不同的译本。这部文学作品之所以能够在国内外产生如此深远的影响,其成功之处是多方面的,作者李潜夫在戏剧冲突方面的重重设计,就是成功的奥秘之一。

【关键词】元杂剧;《灰阑记》;戏剧冲突

中图分类号:I207.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5-0057-01

戏剧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戏剧冲突是借助演员在舞台上的表演,真实地反映社会生活中形形色色的矛盾斗争。戏剧冲突不仅是戏剧情节和人物形象构造的基础,而且是戏剧赖以表现的重要手段。剧本主题的表现和舞台的艺术效果是由戏剧本身的独特性——即如何巧妙合理地安排情节并在剧中展开冲突来决定的。《灰阑记》的主要人物有张海棠、马员外、马员外的正妻大浑家、赵令史、张海棠的哥哥张林、张海棠的儿子寿郎、判官包拯以及张海棠母亲等。在这些人物关系中,能够成故事情节结构的,也就是能引起戏剧冲突纠葛的重要人物关系主要有以下几种:马员外和他的正妻、马员外和张海棠、张海棠和正妻大浑家。这些人物关系的冲突所表现出来的是一种紧张的局面。

一、马员外和他的正妻间的冲突

马员外和他的正妻之间的关系是《灰阑记》故事情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员外和马妻之间没有直接、表面上的冲突,但却是整个剧情发展的基础,也是导致张海棠悲惨遭遇的根本原因。夫妻二人没有孩子,而且妻子的长相也奇丑无比,就像戏中她自己所说的:“我这嘴脸实在欠,人人赞我能娇艳,只用一盆净水洗下来,倒也开的胭脂花粉店。”她并不讨马员外的欢心,而且马员外喜欢风流的生活,又有殷实的家产,这种情况就为马员外娶张海棠设定好了背景。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富贵人家多娶个妾是很正常的事情,所以妻不会生养,由妾来生养是很自然的事情。于是整个戏剧的故事情节便由此展开,如果当初马妻会生孩子,如果他们不需要妾,那么故事也便无从展开。

二、马员外和他的妾张海棠间的冲突

马员外决定娶张海棠为妾,他们两个是否能结合是《灰阑记》中故事情节面临的决定性事件。马员外如果没有成功地娶张海棠为妾,那么《灰阑记》的故事也就不能发展下去,所以说他们两人婚姻的成功是《灰阑记》整个剧情发展的重要动因。马员外因风流而看上美貌的妓女张海棠,而张海棠也因为马员外能让自己摆脱风尘生活,过上安逸的日子,甘愿为妾。虽然两人已成婚,张海棠也安分守己,在家相夫教子,但是曾做过妓女的张海棠仍被人看不起,当她的衣服头面被马妻大浑家骗给哥哥张林时,大浑家告马员外说张海棠把衣服头面送给了奸夫,但其实本无其人。马员外只要用心一想就可以知道是大浑家在冤枉张海棠,可是他并没有多想这些,光是凭借张海棠以前做过妓女的经历,就草率地相信了大浑家的话,与张海棠结下怨,气坏了自己的身体,最终被药死,张海棠也被冤枉,承担了谋害亲夫的罪名,剧情急转直下,马员外和张海棠的冲突是剧情发展的重要环节。

三、张海棠和马妻大浑家之间的冲突

妻妾纠纷是封建社会家庭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在《灰阑记》中,张海棠和大浑家的矛盾是全剧的主要矛盾,是全剧走向的关键。剧作者在设置时,分别用几个不同的矛盾来共同组成这一主要矛盾。首先是因丈夫马员外而产生的矛盾,马员外风流多金,外加妻子不会生孩子,因而娶张海棠为妾。自身条件的差异,已使两个女人心生不悦,再加二人共侍一夫,一个是正妻,一个是小妾,必然矛盾重重;其次是来自儿子的矛盾,张海棠和大浑家冲突的主要原因还是来自对儿子的争夺,本质上是对家产的争夺。大浑家最后不愿意放弃孩子,即使张海棠说要带着孩子“净身出户”,她也不愿意。因为在元代社会,妇人是不能继承家产的,在当时的社会制度下,家产和家庭门户的传承是沿着直系血缘关系中的父子关系来继承的。所以对其妻子大浑家来说,要想得到马员外的遗产,就必须要张海棠的儿子。所以,《灰阑记》故事的情节便发展到以争夺孩子为主的大浑家和张海棠之间的纠葛上;最后,充斥其间的还有人性的冲突。同样身为女人,大浑家却把无辜的孩子当成自己谋取私利的牺牲品,她强夺人子,本质就是把母性当成一种满足自己欲望的工具。而对于亲生母亲张海棠来说,孩子的存在与家产没有关系,她宁愿家私大小都不要,只想和孩子在一起,从剧中我们可以看出张海棠对孩子深沉而伟大的母爱。两个母亲的形象对比鲜明。当包公让她们灰阑拽子的时候,大浑家一心想着自己的利益,拼命死拽,全然不顾幼小孩子的疼痛,也许就算看见孩子的疼痛,她也不会有感觉,而张海棠心系孩子,孩子是她的心肝,孩子痛,她更痛,所以选择了放手。我们不难看出,在人性方面,大浑家自私无耻的言行令我们唾弃,而张海棠无私、真挚、伟大的母爱让我们所有人为之动容,就是因为她爱得深沉,所以最后赢得了孩子。

《灰阑记》是我国戏曲文化的典范。剧作者李潜夫在编写这部戏剧时,紧紧围绕戏剧冲突这一戏剧的灵魂,将错综复杂的戏剧情节完美地展现给了观众。本文从《灰阑记》戏剧冲突的表现这一独特的视角来展示戏剧,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与众不同的视觉感受。

参考文献:

[1]李渔.闲情偶寄[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3.

[2]徐燕平.元杂剧公案卷[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0.

[3]刘彦君,寥奔.戏剧鉴赏[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猜你喜欢

元杂剧
衙兵·衙内兵马使·权豪势要——元杂剧衙内角色渊源考论
《鹧鸪》一调与“舞《鹧鸪》”“打散”——声诗格调与元杂剧的收场演出
论元杂剧的文学——以《单刀会》为例
磁州窑瓷枕上的元杂剧投影
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成果推介 明代剧坛对元杂剧接受之研究
对“京都学派”元杂剧曲词评点的诠释
《赵氏孤儿》的改编与创新——从元杂剧到电影
元杂剧繁荣原因研究之话语系统变迁
元杂剧勃兴之演剧根源探论
英语世界元杂剧家地位的定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