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深度融合下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研究
2016-06-04张萌
张萌
【摘 要】当前职业教育办学模式与教学方法广泛采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项目引领、任务驱动。引企入校共同建立校中厂,进行校企深度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根据校中厂的生产任务,将人才培养分成三个阶段:基本职业素养培养;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培养;岗位实践能力培养。在教学中采用实际生产真实案例进行项目教学,体现师徒传承,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相对接。
【关键词】校中厂;项目教学;实训
一、背景
职业教育在经历了十几年突飞猛进的发展,规模上已占居了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形成了多种形式的办学模式与教学模式,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校企融合发展道路,是我国对高职院校办学方向和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科学定位。
新形势下,各高职院校纷纷与企业建立了灵活多样的校企合作模式,构建了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我院于2011年开始与沈阳誉百嘉科技有限公司达成了校企合作办学,引企入校,成立校中厂的意向。着手对该企业进行考查调研,认真研究该企业与我院供用电技术、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两个专业的合作对接度,获取相关学校引企入校的经验,确定引企入校的方案与实施步骤,经过长达5年的准备,于2015年正式挂牌,成立校中厂。
在此期间我院供用电技术专业于2010年成功申报水利职业技术教育示范专业,于2013年顺利通过验收;同年供用电技术专业申报辽宁省对接产业集群职业教育示范专业获批,建设期3年,获得省财政资金支持80万元;2014年供用电技术专业申报辽宁省创新型校内实训基地建设项目获批,获得省财政资金支持190万元,建设期3年。
二、实施方法
(一)实验、实训室与校中厂场地建设
结合示范专业与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先后改造了继电保护实验室、PLC实验室、电气运行仿真实训室。提供400平方米的场地建立校中厂,按企业要求进行地面、空间、上下水、供电等方面改造。共分两大区,电气设备组装调试区,内设:OEM组装制作区、批量产品制作区、组装大柜子放置区、教学训练区、OEM培训区, 供学生进行电工基本技能与专业综合技能实训;生产区,内设:内勤位、出图位、打号位、焊接位、维修位、设计位、生产管理位、设计管理区、洽谈区、市场位、工具放置区、库房区等, 按生产任务要求进行设备安装、接线,调试及试运行。同时成立自动控制工作室,为校中厂提供技术支持。
(二)团队组建
为保证校中厂正常生产与实践教学的运行,发挥校中厂应有的作用,由学院专任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共同组建管理团队、指导团队。由企业经理和厂长与学院系主任、教研室主任、实验室主任组成管理团队,对校中厂与实训基地的运行进行管理;由企业技术人员与学院骨干教师组成指导团队,对电气协会成员进行技术指导。
(三)保障机制
学院与沈阳誉百嘉科技有限公司签订校企合作协议,成立校中厂—电气控制设备组装调试中心。组建组织机构与工作职责,制定安全防范制度,操作规范,各项管理制度。
三、成果
(一)人才培养方案更加科学合理,操作性强
校企共同研究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将生产任务与工程项目融入教学内容中,突出体现三个阶段的培养。并将创新创业的理念意识,思路与方法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二)现代化的实训基地
建设成教学与生产于一体的现代化实训基地,400平方米的实训基地,设置有电气设备组装调试区,配备40台电气控制实训装置,2台恒压供水装置,可同时供80人进行电工技能实训,电气设备组装实训,电气设备维修实训,电气设备综合实训。生产区,共设置10个工位,可同时生产10个电气柜。自动控制工作室依据生产任务,进行小型控制系统设计,电气原理图、展开图、安装接线图的设计,相关程序开发等,为校中厂提供技术支持。
(三)现代学徒制初步形成
电气协会根据各岗位、任务不同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都由1名企业技术人员与校内1名教师指导,每项技能操作先由指导教师示范,学生演练,教师评价总结,到学生独立完成操作。
(四)教师与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提升
在企业技术人员与校内教师的共同指导下,学生通过实训基地的训练与完成生产性任务的过程,极大地提升了岗位操作能力,初步掌握6S管理方法,依照电气安装、布线标准进行操作,依照操作规程进行维护与检修。在研发与电气设备生产过程中,教师的实践能力也得到了很大提高,教学相长。
(五)一体化教室的建立
建设成“教、学、练、做”一体化教室,已建成电工实验室、PLC实验室、电机与扡动实验室、继电保护实验室、仿真实训室等,配备一定数量的实验设备、多媒体设备、教学与应用软件。
(六)项目化课程体系与内容
引企入校成立校中厂,将企业文化、管理方法、职业氛围与生产任务带到校园的同时,从根本上改变了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根据企业生产流程划分成若干项目块,每个项目块划分成若干项目,依据这些项目构建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从而达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相对接。
(七)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就业能力得到提升
通过校企深度融合,使学生亲身感受到企业员工所具备的职业能力与素养,通过自动控制工作室的能力培养,实训基地的实践操作训练,具备电气操作人员的工作能力,具备一定的创新创业能力,毕业生深受企业的欢迎,本公司吸收的4名毕业已成为技术骨干。
四、校企合作的经验与体会
1.加强学习、提高认识,明确校企合作是学院发展的必由之路 。
2.互惠互利、互补互促、建立校企合作的良性运行机制 。
3.深化改革、完善管理,促进专业建设在区域支柱产业发展中的作用 。
4.引企入教、搬教进企,实现校内基地企业化和企业基地教学化。
5.制定机制、注重实践,构建素质优良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 。
6.文化相融、强化培养,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通过几年的企业合作探索与融合运行,我们体会到高职院校所培养的人才合格与否企业最有发言权,高职院校办学水平的高低就是要看学生是否受社会的欢迎。高职院校要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就必须将教学过程与企业的生产实际相结合,依托企业的技术、设备、生产、工艺和管理优势,把学院的教育功能与企业的生产需求相结合,使学院办学有特色、教师有名望、学生有特长,从而走上健康的良性循环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张兴福,王艳宝.校企合作“校中厂”建设的实践与探索[J].科学时代,2013(21).
[2]宋软玲.校企合作“厂中校”建设利基点分析[J].辽宁高职学报,20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