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合并脑卒中的临床特点和危险因素分析

2016-06-04刘晓利郭珍立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6年9期
关键词:临床特点脑卒中危险因素

刘晓利, 郭珍立, 李 平

(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神经内科, 湖北 武汉, 430015)



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合并脑卒中的临床特点和危险因素分析

刘晓利, 郭珍立, 李平

(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神经内科, 湖北 武汉, 430015)

关键词:非瓣膜性房颤; 脑卒中; 临床特点; 危险因素

心房颤动是一种较常见的心律失常。有研究[1]表明75岁以上患者的发病率达10%。脑卒中是心房颤动最严重的并发症[2],以缺血性脑卒中最为常见。流行病学调查[3]资料显示有1/5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是由心源性导致,而其基础病因有约一半的患者来源于非瓣膜性房颤(NVAF)。本文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探讨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合并脑卒中的临床特点和危险因素,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10月—2014年10月在本院经过24 h动态心动图或者心电图明确诊断为非瓣膜性房颤的患者356例,结合头部MRI和CT并根据1995 年第4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确诊。将355例患者按是否发生卒中分为卒中组188例和非卒中组167例。

1.2方法

自行设计患者资料收集表,收集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吸烟史等一般情况;合并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心肌病、心力衰竭等其他基础病情况;血糖、总胆固醇(TG)、甘油三酯(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C 反应蛋白(CRP)、D-二聚体等化验室检查以及心电图、24 h动态心电图、心脏彩超、CT等相关影像学检查。比较2组患者一般情况、基础病、化验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差异,并采用多因素回归分析,评估导致房颤患者并发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软件对所有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所有资料进行t检验和χ2检验,危险因素的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2组患者的一般情况比较

脑卒中组患者平均年龄为(68.67±11.16)岁,显著高于非脑卒中组的(62.35±10.24)岁。进一步的年龄划分显示,脑卒中组年龄≥60岁患者所占比例显著高于非脑卒中组。在其他资料的比较中,脑卒中患者吸烟及合并高血压和糖尿病基础病的比例显著高于非脑卒中组(P<0.05)。在化验检查中,2组患者血糖水平、TG、LDL-C、CRP、LVEF、LVDd、左房附壁血栓具有显著差异(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n(%)]

与非脑卒中组比较, *P<0.05。

2.2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合并脑卒中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以脑卒中为因变量,以年龄、年龄≥60岁、性别、吸烟史、心力衰竭、高血压、糖尿病、血糖、TC、TG、LDL-C、HDL-C、D-二聚体、CRP、LVEF、LVDd、左房附壁血栓等因素作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吸烟、高血压、糖尿病、LDL-C、CRP、LVEF、LVDd、左房附壁血栓是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合并脑卒中的危险因素,见表2。

表2 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合并脑卒中危险因素分析

3讨论

流行病学资料[4]显示,心房颤动患者的发病率不断增高,较以往提高了约3倍。脑卒中是心房颤动发病率最高且最严重的并发症,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发生脑卒中的比例在5%以上。心房颤动的患者发生脑卒中后预后效果较差,很大比例的患者发生严重的功能障碍,且死亡率更高。

本研究结果发现,脑卒中患者年龄大、吸烟及合并高血压和糖尿病基础病的比例显著高于非脑卒中患者。2组患者血糖水平、TG、LDL-C、CRP、LVEF、LVDd、左房附壁血栓具有显著差异。在危险因素的分析中,进一步证实了年龄≥60岁、吸烟、高血压、糖尿病、LDL-C、CRP、LVEF、LVDd、左房附壁血栓是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合并脑卒中的危险因素,这与国内的研究报道一致[5-6]。年龄是导致NVAF发生脑卒中的危险因素之一,可能与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类平均寿命延长,高血压病、动脉硬化性疾病的发病率不断增高有关。另一方面,随着年龄的增长,患者心脏结构也会出现退行性变化,表现为左房体积的扩大,左心耳内血流速度降低,这可能促进了左心房内血栓的形成。高血压和糖尿病与心房颤动患者合并脑卒中的关系在既往的研究中已经证实[7-8],主要与高血压和糖尿病等基础病会出现动脉血管的硬化而影响血流。另外,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受损,也可能会诱发血栓的形成,这是导致心房颤动患者出现脑卒中的主要原因之一。高血脂是心血管疾病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同时也是脑卒中的危险因素之一。本研究证实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房颤患者合并脑卒中的发生有关,是其危险因素,主要是由于房颤患者合并脂代谢紊乱,特别是高胆固醇血症或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时可出现高凝状态、内皮细胞损伤、血小板聚集、血液黏稠度增高等改变,这些因素均是导致血栓形成的关键因素。

总之,心房颤动患者发生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包括老年、高血压、糖尿病、脂代谢紊乱、心房结构的改变和附壁血栓形成等。在临床工作中,对合并这些危险因素的心房颤动患者应重视防范,以减少脑卒中的发生,改善患者预后。

参考文献

[1]Lippi G, Targher G, Montagnana M, et al. Relation between red bloo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 and inflammatory biomarkes in a large cohort of unselected outpatients[J]. Arch Pathol Lab Med, 2009, 133(4): 628-1032.

[2]Frhécz Z, Gombos T, Borgnlya G, et al. Re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 in heart failure: prediction of clinical events and relationship with markers of ineffective erythropoiesis, inflammation, renal function, and nutritional state[J]. Am Heart J, 2009, 158(4): 659-666.

[3]Martinez-Velilla N, Ibanez B, Cambra K, et al. Red bloo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 multimorbidity, and the risk of death in hospitalized older patients[J]. Age (Dordr), 2012, 34(3): 717-723.

[4]胡大一, 孙艺红, 周自强, 等. 中国人非瓣膜性心房颤动脑卒中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J]. 中华内科杂志, 2003, 42(3): 157-161.

[5]穆利英, 杜凤和, 徐秀英.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脑卒中危险因素的临床分析[J].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2006, 27(3): 375-378.

[6]李娜, 卢武红, 刘志强, 等.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脑卒中危险因素的研究[J]. 中国循环杂志, 2012, 27(3): 189-191.

[7]韩冰, 黄全跃.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血小板和内皮功能的变化及抗栓治疗的影响[J]. 心血管病学进展, 2011, 32(2): 190-195.

[8]吕芳, 胡国平, 马维青, 等. 血小板参数、血糖、血脂与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关系的观察[J]. 安徽医学, 2010, 31(4): 329-331.

中图分类号:R 74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2353(2016)09-162-02

DOI:10.7619/jcmp.201609056

通信作者:李平, E-mail: liuxiaoli842@sina.com

收稿日期:2015-12-21

猜你喜欢

临床特点脑卒中危险因素
64例儿童学校恐怖症患儿的临床特点及心理护理干预
大量输血后的纤维蛋白原与血小板的临床观察
早期护理介入在脑卒中患者构音障碍训练中的作用
早期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
脑卒中合并脑栓塞症的预防及护理观察
骨瓜提取物的不良反应分析
良肢位摆放结合中药熏敷降低脑卒中患者肌张力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