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舆情和舆论及相关概念的浅析与探讨

2016-06-04李世洲

企业文化·下旬刊 2016年5期
关键词:网络舆情舆情舆论

李世洲

摘 要: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终端载体层出不穷,在这个“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网络给突发事件的处置及舆情的应对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为便于更好地做好网络舆情的应对工作,本文现对与网络舆情有关的一些概念加以浅析与探讨。

关键词:舆情;舆论;网络舆情;舆论场

回顾近年来发生的各种突发舆论事件,网络舆论引导的成功与否,已经成为直接关乎事件处置进程和结果的重要因素。了解清楚舆情和舆论的相关概念则是做好舆情应对工作的前提。

一、什么是舆情?

在古代,舆最早是指车,舆人指车夫、轿夫,随着社会的发展,舆人的范围开始逐步延展向差役、小官吏和随车士卒等普通大众。那么舆情指的就是这些普通大众的思想、言论情况。

在夏商周到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社会中就已经形成了朴素的舆情思想,有了舆情制度建设的雏形。舆情一词最早出现在《旧唐书》中,唐昭宗在乾宁四年(公元897年)的一封诏书中写道:“朕采于群议,询彼舆情,有冀小康,遂登大用”。舆情这个词出现后使用频率很高,仅在二十四史中就出现过几十次之多。

在古代,收集舆情的办法主要是通过奏折、钦差大臣、百姓上访和一些民间流传的童谣、演艺等作品来进行。近代,随着信息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出现了调查统计、报纸、广播等收集舆情的方式。

那么从理论上讲,到底什么是舆情?

在狭义上,舆情是指作为主体的民众对作为客体的国家管理者产生和持有的社会政治态度。简单说就是指民众的社会政治态度,是民意的一种综合反映。

广义的舆情是指国家管理者在决策活动中必然涉及的,关乎民众利益的日常生活、社会生产、民众中蕴含的知识和智力等社会客观情况,以及民众在认知、情感和意志的基础上对社会客观情况以及国家决策产生的主观社会政治态度。这个说法有点绕口。简单说,广义的舆情就是指民众的全部生活状况、社会环境和主观意愿,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社情民意”。

二、什么是网络舆情?

网络舆情是社会舆情在互联网空间的映射,是社会舆情的直接反映。传统的社会舆情存在于民间,存在于大众的思想观念和日常的街头巷尾的议论之中。而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大众往往以信息化的方式发表各自看法,网络舆情可以采用网络自动抓取等技术手段方便获取,效率高而且信息保真(没有人为加工),覆盖面全。

与报纸、无线广播和电视等传统的传播媒体相比,网络媒体具有进入门槛低、信息超大规模、信息发布与传播迅速、参与群体庞大、实时交互性强等综合性特点。由于网络信息的发布成本极低,信息的提供者、传播者和阅读者之间已经没有明显的界限。信息网络已成为一个“虚拟社会”,具有非常明显的社会群体特征。与此同时,“虚拟社会”与真实社会之间的互动日益显著。

三、什么是舆论?

舆论属于舆情的一部分。

舆情与舆论的共同之处在于:两者都是反映社会群体性和倾向性意见;

其不同之处在于:舆情表达的社会情绪、公众意见更为宽广,涵盖了主流与非主流、精英与草根、理性与非理性、公开与不公开甚至不为人知的机密等所有层次社会意见。相对而言,舆论则属于倾向于主流性、条理性与公开性的社会意见。

舆情与舆论二者的关系是:舆论是组成社会舆情的一个部分,舆情大都引发和促成舆论的产生,而舆论可以引导、影响、决定乃至扭转社会舆情的走向。

从传统的政治学和舆论学来看,舆论是一种社会的合意,对某一社会现象提出问题,经过社会讨论后最终达成合意并以公众意志为纽带通过大众传媒相传表达。从社会心理学来看,舆论是一种社会控制,是除法律以外为了维护共同的社会利益和秩序,是每个人的行为与之协调,用来制约规范人们的行为的另一种非强制性的手段。

目前学术界对舆论的定义也非常多样化,人们对于什么是舆论从来没有达成一致的意见。有一种较为普遍的认识认为:舆论是指在一定社会范围内,消除个人意见差异,反映社会知觉和集合意识的、多数人的共同意见。是单种意见的集合,即需要持有某种认知、态度、情感和行为倾向的人数达到一定的量,否则不能认为是一种舆论。

四、关于“两个舆论场”

舆论的形成有两个相辅相成的过程。一是来源于群众自发,二是来源于有目的引导。当社会出现某一新问题时,社会群体中的个人表示态度。一方面持有类似态度的人逐渐增多,并相互传播,相互影响,便凝聚成引人注目的社会舆论。另一方面政治领导集团或权威人物,按照人们的意愿,提出某种主张或号召,并引起广泛共鸣,也可转化为社会舆论。这两类舆论形成过程,实际上在相互转化,或先从群众中来,然后经权威方面传播到群众中去;或经过权威方面的组织和动员,然后再传播到群众中去。

这也就是新华社前总编辑南振中提出的当前中国社会存在着两个舆论场这一观点的理论依据。南振中认为:“在当下中国,客观存在两个舆论场。一个是党报、国家电视台、国家通讯社等‘主流媒体舆论场,忠实地宣传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个是依托于口口相传特别是互联网的‘民间舆论场,人们在BBS、QQ、博客、微博、微信上议论时事,针砭社会,品评政府的公共管理。互联网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改写了‘舆论引导新格局。”

可能大家会问既然党报、国家电视台、国家通讯社是主流媒体,那么什么是媒体?什么是主流媒体?

所谓媒体,是指传播信息的媒介,通俗的说就是宣传的载体或平台,能为信息的传播提供平台的都可以称为媒体。

所谓主流媒体:是在社会意识形态活动中具有指向性作用,有能力设置议题和新闻框架的媒体。除这些媒体以外,其他的二、三流媒体都跟随这些媒体设置的议题,在主流媒体划定的新闻框架内筛选新闻进行采访活动。(麻省理工学院教授诺姆·乔姆斯基)

当前,民间舆论场集中反映在网络上,网络舆情已然成为影响社会持续有序发展、维护社会和谐与稳定的重要因素。因此还需不断地对网络舆情进行更深的研究和分析,从而才能更好地做好舆情应对工作。

猜你喜欢

网络舆情舆情舆论
做自己的支配者
美国在舆论重压下﹃援助印度﹄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舆论
消费舆情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平安校园建设研究
浅析网络舆情治理
基于社会稳定视角的网络舆情预警机制构建的思考
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演化规律与监控
月度最热舆情事件榜11月
月度最热舆情事件榜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