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绵城市在现代城市建设中的应用

2016-06-04张旭

企业文化·下旬刊 2016年5期
关键词:城市建设海绵城市应用

张旭

摘 要:城市化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但与此同时,过度城市化会严重影响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现阶段,人口向城市聚集的过程中,出现了环境污染、资源枯竭等一系列的问题,严重制约了人们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海绵城市的概念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的,文章围绕海绵城市的含义、构建原则而展开,讨论了海绵城市的意义,并为构建海绵城市提出了合理建议。

关键词:海绵城市;城市建设;应用

一、海绵城市的含义

海绵最显著的特征是吸水能力强,而海绵城市的排水系统也因能储存水资源而得名。传统的城市排水系统在建设时,以将雨水排出城市为原则。而海绵城市与此不同,其主张合理利用城市的各类基础设施,在保障城市安全的前提下,将雨水资源进行综合处理,以补充地下水和促进水循环。湿地、草地和湖泊具有强大的储水功能,它们可以通过“削峰补枯”而维持水资源的平衡,有效地避免洪水的形成。城市在建设排水系统时,需要将可供利用的雨水资源保留起来,利用大自然积存、渗透和净化雨水的功能。储存起来的水资源,在经过净化和处理之后,可以用作绿化和景观,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海绵城市在建设的过程中,需要把握“应地制宜”和“统筹兼顾”的原则。在规划阶段,需要树立“生态优先、安全为重”的意识,认真贯彻这一原则,科学合理地对城市空间和功能进行布局和规划。各个职能部门之间要相互配合和协调,将海绵城市的理念落实,对于城市中的敏感区域进行保护开发,降低开发对城市造成的负面影响。

二、海绵城市与风景园林规划的关系

在城市化进程推进的过程中,风景园林规划受到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这是由于人们的生活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在要求城市建设满足基本的生活功能之外,还对环境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绿地的规划对降低城市污染、噪音,减轻温室效应等都有重要的意义。在海绵城市的规划和建设过程中,首先要确保的就是风景园林规划的合理性,只有确保这一部分规划的质量,才能从根本上改善城市的空气质量、水质量等。良好的风景园林规划设计能够使整个城市形成一个完善的生态系统,从而提高对外部影响因素的抵抗能力。在海绵城市的规划和建设过程中,不能再采取传统的模式,被动的进行园林的养护和管理,而是应该在从生态学的角度,结合海绵城市建设的相关理论,处理好人与生态群落之间的关系,提高园林绿化的生态和经济效益,最终促进城市建设质量的提升。

随着城市建设理论的不断完善和创新,风景园林规划理论和技术也在不断的进步。生态自然理念在城市化建设过程中的引入能够更好的协调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在海绵城市的理念下,风景生态学的研究能够促进生态建设在环境治理过程中的作用,使得海绵城市的建设更加的科学合理,应用有限的生态资源,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随着城市面积的不断扩大,城市也已经成为了一种生态系统,但这种新的生态系统却对原有的自然生态系统造成了一定的破坏。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我们要做的就是尽量将这种对自然生态系统的破坏降到最低,减少城市建设的生态成本。

三、海绵城市构建措施

海绵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具有十分广阔的前景,借鉴外国先进的经验以及转变传统的建设理念、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均对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和城市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一)借鉴外国先进经验

德国的城市给排水系统建设十分先进,地下管网的铺设十分科学,除此之外,雨水归纳技术十分领先和城市绿洲建设方案合理。因此,德国的海绵城市建设效果十分明显。德国的地下管网功能十分多元,既可以处理污水也可以处理雨水,占用的空间十分有限,排污效果好,有利于平衡城市生态体系。瑞士建设的“雨水工程”投资成本低,但是排污效果好,而且实用性高。其以家庭为单位,对居民的房屋进行简单的改造,通过相连的管道将雨水送往各处。美国洛杉矶采取将城市郊区和农村地区的雨水收集和处理完毕之后送往城市的方式,实现了城市的改建和发展。

(二)改变传统观念

传统的城市排污系统的建设,关注的是雨水处理的终端环节,试图通过将末端汇集的雨水快速扫除的方式,实现路面的清洁。但是如果不改变城市路面硬化率过高的现状,将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城市旱涝灾害频发的问题。海绵城市建设的重点是自然积存和自然渗透以及自然净化,在建设的过程中,需要紧紧围绕渗透、滞留、蓄水、净化、利用和排水这一系列的过程开展工作。传统城市建设采取填埋湖泊的方式扩充建筑面积,而海绵城市的建设尊重城市的原有样貌,尽力将对环境造成的损害降到最低。改变传统的观念,提高城市的绿化水平,利用湿地和树林的储水功能,实现水循环的平衡和城市的协调发展。

(三)寻求政府政策的扶持

我国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程度不同,地势地貌也不尽一致。城市规划部门需要结合本城市的实际情况,发展海绵城市,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和城市生活质量。政府需要对云贵高原等地区的城市进行扶持,其地质结构脆弱,经济发展水平低。而海绵城市的建设依靠先进的工艺和技术,尤其是城市给排水系统建设以及地下管网的铺设难度较大。国家需要投入必要的资金研发相关的技术,对城市中脆弱的环境予以保护,对于已经受损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除此之外,国家可以制定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将城市建设的主体进行扩充,将企业和社会组织建设城市提供舞台。政府需要加大宣传力度,增强企业和居民利用雨水资源的意识,为海绵城市的建设打下良好的群众基础。

四、结语

海绵城市是在传统城市建设理念上发展而来的一种新概念,海绵城市主张通过对雨水进行综合处理和利用,以实现城市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海绵城市的建设对于提高生活质量、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进一步促进海绵城市的发展,可以借鉴外国先进的经验,结合本城市的实际情况,转变传统的建设理念,以及寻求政府的帮助。

参考文献:

[1]周迪.海绵城市在现代城市建设中的应用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5,(16):174-175.

[2]王军民,苗治浩.海绵城市在现代城市建设中的应用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22):3877-3878.

[3]武胜楠,翟日红,张赫等.海绵城市在现代城市建设中的应用研究[J].科学与财富,2016,(3):95-95.

猜你喜欢

城市建设海绵城市应用
旅游综合体特征分析
现代城市建设中环境艺术设计的文化内涵
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中花卉旅游发展策略研究
“海绵城市”理念下,构建低影响雨水开发系统的研究综述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
气体分离提纯应用变压吸附技术的分析
会计与统计的比较研究
中国为何要建“海绵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