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西省忻州市城区老年人群高血压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2016-06-04王改玲陈还珍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6年9期
关键词:肥胖患病率高龄

王改玲,陈还珍

1.山西医科大学(太原 030001);2.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山西省忻州市城区老年人群高血压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王改玲,陈还珍

1.山西医科大学(太原 030001);2.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摘要:目的了解山西省忻州市城区老年人群高血压的患病率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忻州市≥60岁的452例居民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及生化指标检测。结果 忻州市城区老年人群高血压患病例数244例,患病率为 54.0%,标化患病率为 52.1%,男女患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分别为80.8%、25.5%和18.0%;经调查发现高龄、文化程度低、肥胖等是高血压发病的危险因素。结论忻州市城区老年人群高血压患病率较高且与多种因素有关,应加强对城区居民的防治,提升高血压的治疗率及控制率。

关键词:高血压;患病率;相关危险因素;高龄;肥胖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长期血压控制不良,极易并发冠心病、脑卒中、肾衰竭、眼底病变等严重疾病。2002年卫生部调查资料显示我国>60岁人群高血压患病率为49%,显著高于中青年人群[1],且老年人常常有高血压之外的多重心血管危险因素,往往合并心、脑、肾等疾患,因而老年高血压人群心脑血管事件易多发,应加强对老年高血压的监测及干预。为了解当前忻州市城区老年人群高血压现状及影响因素,于2015年11月—2016年1月对忻州市城区60岁~79岁居民进行高血压患病率、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及调查相关危险因素,了解高血压在忻州市城区老年人群的流行趋势,为今后老年高血压防治奠定基础。

1资料与方法

1.1对象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忻州市城区3个街道中的4个居民区为调查现场,对其中≥60岁、居住时间>1年居民于2015年11月—2016年1月进行调查,共抽取462例,收集完整资料452例。

1.2方法

1.2.1调查问卷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问卷内容包括:社会人口特征(民族、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家庭收入等)、健康状况(是否患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及种类)、生活习惯(吸烟、饮酒、失眠)、患高血压的知晓情况、治疗情况及控制情况。实际操作中由本人和1名受过训练的调查员按调查员帮助或调查员代评方法进行调查、填表。

1.2.2体格检查进行一般的体格检查,如体重、身高和体型的测量,计算体重指数(BMI),并进行血压的测量。血压测量时至少安静休息5 min,取坐位。

1.2.3实验室检查抽取调查对象空腹静脉血,分别测量血糖、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尿酸、电解质、同型半胱氨酸等生化指标。

1.3诊断标准及相关定义

1.3.1高血压按照《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年修订版)诊断标准,将高血压定义为收缩压≥140 mmHg和(或)舒张压≥90 mmHg,或近1周内服用降压药物[2]。

1.3.2高血压家族史调查对象的一级亲属(父母、子女及兄弟姐妹)和(或)二级亲属(祖父母、外祖父母和伯舅姨姑)中至少有一位患有高血压,即定义为有高血压家族史。

1.3.3糖尿病采用1999年WHO糖尿病委员会推荐的标准:即空腹血糖≥7.0 mmol/L和(或)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2 h后的血糖≥11.0 mmol/L,或有糖尿病史[3]。

1.3.4血脂异常参考1997年《血脂异常防治建议》的分类标准,满足以下任意一条即可诊断高脂血症:①血清胆固醇(TC)≥5.7 mmol/L;②血清三酰甘油(TG)≥1.7 mmol/L;③血清高密度脂蛋白(HDL)<0.91 mmol/L;④血清低密度脂蛋白≥3.642 mmol/L[4]。

1.3.5超重和肥胖的诊断标准根据2006年《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预防与控制指南》中的标准,正常为18.5 kg/m2

1.3.6饮酒及过量饮酒饮酒即指每周至少饮1次,持续时间1年以上;不饮酒者指不饮或偶尔饮酒但不够以上标准者或曾经饮酒者(指每周至少饮酒1次),但目前已戒酒者。过量饮酒指每日饮白酒≥100 mL,且每周饮酒在4次以上。

1.3.7吸烟现在吸烟者是指20岁及以上成年人,每日至少吸一支烟,吸6个月或6个月以上者,但不一定为连续的6个月;不吸烟者指不吸或偶吸但不够以上标准者,或曾经吸烟者(指每日一般吸烟等于或多于一支,并持续1年以上),但目前已戒烟者。

1.3.8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高血压知晓率是指可被诊断为高血压的调查对象中近2周知晓自己为高血压者的比例。高血压治疗率是指可被诊断为高血压的调查对象中近2周内服降压药者的比例。高血压控制率是指可被诊断为高血压的调查对象近2周前通过治疗,高血压在140/90 mmHg以下者的比例。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率或构成比的比较用χ2检验,单因素分析主要评价指标为OR值,多因素分析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

2结果

2.1一般情况共调查452例,男217例,女235例;年龄(68.1±5.1)岁,收缩压(134.6±20.5)mmHg,舒张压(75.7±11.8)mmHg。

2.2不同年龄、性别高血压患病情况高血压总患病率为54.0%,男性为53.4%,女性为54.5%。男女间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43,P>0.05),随着年龄的增长,高血压患病率有明显的上升趋势(χ2=7.87,P<0.05)。详见表1。

表1 年龄、性别的分布与高血压患病情况 例(%)

2.3吸烟、饮酒者高血压患病情况吸烟组高血压患病率为54.2%,不吸烟组为53.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17,P>0.05)。饮酒组和非饮组高血压患病率均为39.0%。

2.4不同文化程度高血压患病情况不同文化程度高血压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2.85,P<0.01),随着文化程度的增高,患病率逐渐降低。详见表 2。

表2 不同文化程度高血压患病情况

2.5不同BMI值高血压患病情况不同BMI值高血压患病率不同,BMI<18.5 kg/m2组高血压患病率最低,为39.3%。随着BMI值增加,高血压患病率增加,BMI≥28 kg/m2组最高为69.2%,见表3。不同BMI值高血压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13,P<0.01)。

表3 不同 BMI值高血压患病情况

2.6相关危险因素分析(见表4)经高血压可能危险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老年人群高血压与年龄、文化程度、BMI、腰围/臀围等因素密切相关,但未得到高血压与吸烟、饮食习惯等因素有密切关系的证据。

表4 高血压可能危险因素非条件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2.7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见表5)高血压知晓率在452例调查对象中展开,治疗率、控制率在244例高血压调查对象中展开。

表5 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

3讨论

第6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达到1.78亿,占总人口的13.26%,且近半数患有高血压等慢性病,对医疗卫生和保健服务形成较大压力。我国3次高血压抽样调查显示,高血压患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老年人群高血压患病率较其他人群更高,且上升趋势更明显。与60岁以下的高血压病人比较,相似程度的血压升高,老年人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危险显著升高。在Framingham[6]研究中,65岁~94岁人群收缩压>180 mmHg者患冠心病的危险是<120 mmHg者的3倍以上。而高血压是一种多基因与环境危险因素相互作用的慢性疾病,一般认为遗传因素大约占40%,而环境因素占60%[6]。所以了解高血压的患病率及相关危险因素对高血压的防治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忻州市城区老年人群高血压患病率较高,高于2002年卫生部调查资料显示我国>60岁人群高血压的患病率为49%,但低于2014年李晓静[7]报道的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群患病率(64.86%),可能与近年高血压的宣传及防治知识普及有关。其中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但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着年龄的增长,高血压患病率有明显的上升趋势(χ2=7.87,P<0.05)。在文化程度上,高文化程度者其患病率较低,可能与教育水平高者其自我保健意识更强有关,提示健康教育对预防高血压有很大潜力[8]。经回归分析,发现老年人群高血压与年龄、文化程度、BMI、腰围/臀围等因素有相关性,这与大量研究资料相一致。本次调查显示60岁以上人群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均高于 2008年辽宁省抚顺顺城地区的30.2%、24.7%和 6.1%水平[9],甚至其知晓率高于美国等发达国家,但治疗率及控制率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高血压治疗率和控制率分别为59%和 34%)。这也提示应重视老年人群,尤其其治疗与控制情况,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老年医学逐渐受到各国重视。高血压的患病率居老年人慢性病之首,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高血压的防治是老年疾病防治工作的重点之一。重视老年人健康体检,积极加强老年高血压的防治工作,对降低老年人群心脑血管病发病率和提高其生命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技术执行组.中国居民2002年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5,26(7):478-484.

[2]刘力生.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1,19(8):701-743.

[3]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Denefinition,diagnosis and classification of diabetes mellitus and its complications:report of a WHO consultation.Part 1 .Diagnosis and classification of diabetes,mellitus[S].1999.

[4]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血脂异常防治对策专题组.血脂异常防治建议[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97,25(3):1169-1175.

[5]陈春明,孔灵芝.中国成人超重与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3.

[6]Franklin SS,Khan SA,Wong ND,et al.Is pulse pressure useful in predicting risk for coronary heart disease? The Framingham heart study[J].Circulation,1999,100:354-360.

[7]李晓静.青岛地区老年人群高血压的流行病学研究[D].青岛:青岛大学,2014.

[8]罗晓华,马宇,盂婉玉,等.健康教育对老年高血压伴抑郁症患者血压的影响[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07,26(1):34-36.

[9]高玉慧.辽宁省抚顺顺城地区老年人群高血压流行病学调查[D].大连:大连医科大学,2008.

(本文编辑郭怀印)

(收稿日期:2015-12-19)

中图分类号:R544.1R256.2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672-1349.2016.09.024

文章编号:1672-1349(2016)09-0997-04

通讯作者:陈还珍,E-mail:512497091@qq.com

猜你喜欢

肥胖患病率高龄
2020年安图县学生龋齿患病率分析
高龄孕妇妊娠中期产前诊断中唐氏筛查的应用
昆明市3~5岁儿童乳牙列错畸形患病率及相关因素
对读者来信的答复
收入对食品消费代际差异的影响研究
学龄前儿童肥胖的综合干预研究
肥胖的流行病学现状及相关并发症的综述
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治疗单纯性肥胖1例报告
一步法超声引导经皮经肝胆道引流术治疗高龄胆道梗阻的探讨
老年高血压患者抑郁的患病率及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的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