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食与器

2016-06-04余丹

中华手工 2016年5期
关键词:食器菜肴器具

余丹

传递火的性格

在第一个人工容器被制作出来之前,人们是如何进食的呢?《礼记·礼运》将远古的烹饪方法列为炮、燔、烹、炙四种。其中,“燔”是将食物直接放入火中,“炮”是将食物包裹后在火上烧烤,“炙”则是用一根树枝串着烤,三者都是食物与火直接接触。只有“烹”用到了中间介质,由此形成了食器的雏形。最初,人们用石料作为盛器,上面放置食物,下面用火加热,直至焙熟,即“石烹”。慢慢地,人们发现黏土经过火烧后变得坚硬,形状也可随需而制。于是,又尝试着用树枝或藤条编制成各形框架,在上面涂抹厚厚的黏土泥浆,待风干后放入火中焙烧,制成了坚硬的土罐。在火光的映衬中,第一件原始陶器诞生了。自此,人们运用炖、煮、蒸、熬等技法,烹制出羹、臛、饭、粥等多种食品,以或温和,或泼辣的方式传递着火的性格,由此产生美食的千般滋味、万种风情。

青铜锻造和炼铁技术的相继发展,推动了食器的革新。金属器具良好的耐火导热性能,为采用油脂煎炒烹炸各种高火候食物成为可能。火的热情通过灶台上的铁锅传达给锅中的食物,并借助水的沸腾使之煮熟—金、木、水、火、土五大元素,尽数参与到烹饪这一美妙的过程中来。

席间的美丽风景

一代老饕袁枚在《随园食单》中曾说:“古语云:美食不如美器。斯语是也。”在很多人看来,这样的观点大概会引来不少的砖头—“美食就是美食,就算换了不同的食器,其味道也不会变,怎么就不如陪衬的食器呢?”其实,纵观古来美食与美器的发展史,会发现食器在饮食发展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美食必须用精致的食器烘托,才能达到完美的视觉效果。

讲究美器的文化传统,在中国是颇有渊源的,一直可以上溯到食器初创的年代。在早期陶器中,食器往往是最精致的,陶土需要经过淘洗,成形后外表打磨光滑,并以刻画或彩绘等方式装饰精美的图案。后来,随着制作工艺和新材质的运用,先人对食器之美的追求体现得更加鲜明。汉代漆器之秀逸、隋唐金银器之辉煌、宋元瓷器之清雅……在承载美食之余,也散发着属于器物本身的气度与尊严。

饮食器具之美,不仅美在质,美在形,美在装饰,还美在食器之间的搭配,美在与食物的和谐。中国烹调技法无所不包,菜肴形态也因此形态各异,食器与菜肴在形态上也需搭配得当。如平底盘适合装爆炒菜,汤盘是为熘汁菜准备,椭圆盘是为配合整鱼,莲花瓣海碗则是因汤菜而诞生。至于食与器的大小,两者须得相称。若菜肴大于食具,则显得邋遢混乱;菜肴小于器具,又让人不忍下箸。所以平底盘、汤盘中往往有凹凸线,为食、器的最佳结合线。中国食器还有一个特色是造型丰富,从早期带有图腾或象征意义的狗形鬶、鸭尊,到后来的鸬鹚杓、鹦鹉杯、荔枝盘、荷叶杯……从动物到植物,饮食器形几乎无所不包。

“食必求饱,然后求美。”值得注意的是,注重“美食美器”的传统,主要是上层贵族们代代相传。而大多数民众的生活物什,却很难进入千年后人们的视野。那些古代普通人的饮食生活,我们也只能从为数不多的文献资料和少之又少的实物中管窥一二。

猜你喜欢

食器菜肴器具
暑月乘凉宜早起 清补菜肴入馔来
Chinese cuisine finds fans in Ethiopia 中国菜肴在埃塞俄比亚成功“圈粉”
美食美器:吃饭是一件很认真的事
美味珍馐——中国古代器物之青铜食器
古代器具灌农田
辣出火红年味
细腻东方,食器时代
计量器具产品商情
如东海鲜菜肴的魅力
计量器具产品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