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伙计》与《圣经》的主题关联
2016-06-03王菲
摘 要:犹太民族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民族之一, 其祖先希伯来人所创的《圣经·旧约》一直被奉为犹太民族的法典。美国犹太作家虽旅居异国,但其作品一直以来都不可避免地受到《圣经》的影响,从而表现出鲜明的犹太性。本文通过对“最有犹太味”的美国犹太作家马拉默德的小说《伙计》主题的研究,探寻这部饱含犹太性的经典之作与《圣经》在主题上的关联。
关键词:《伙计》;《圣经》;主题;苦难;救赎
作者简介:王菲(1992-),女,满族,吉林长春人,硕士,吉林大学,研究方向为英语语言文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5)-17-0-02
二十世纪的美国文坛异彩纷呈。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犹太作家开始以独特的姿态活跃在世界文学史的舞台上。虽然美国犹太作家们的风格和选材因人而异,作品也各有特色,但他们在创作时却有一个共同的大主题,即在苦难中得到救赎并探寻自我本质。伯纳德·马拉默德于1914年生于美国纽约布鲁克林,是战后最重要的美国犹太小说家之一,在美国犹太文学史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作为俄国犹太移民的后代,他对美国犹太人民的生活境遇有着切身的体会和感受。马拉默德笔下的人物多为犹太人,他以平易近人的笔触,刻画了美国犹太百姓的生活百态;用朴实低调的表达和恰当的圣经元素,描摹出鲜明的犹太性,揭示了深刻的主题,创造了极大的文学价值,被人们称为“最有犹太味”的美国犹太作家。小说《伙计》一经出版,即在美国乃至世界文坛获得了极大反响。马拉默德成功地刻画了他心目中当代美国犹太人的道德典范—莫里斯·鲍伯。小说通过描写莫里斯一生甘于受苦、乐善好施,阐述了马拉默德对“犹太性”的定义,鲜明地突出了“苦难与救赎”这一主题。《伙计》的这一主题可以追溯到《圣经》中。犹太人的祖先希伯来人创造的《圣经·旧约》是他们世代信奉的法典,也是犹太律法的来源。犹太人被流放的历史是《圣经·旧约》中一再复现的主题。每当犹太人背离上帝的诫命、动摇对上帝的信仰时,就会惹怒上帝,并被一次次地从其精神故乡逐出,无家可归。犹太人只有笃信上帝、历尽苦难、虔心悔过才会得到原谅,实现救赎。本文将从《伙计》的“苦难与救赎”这一主题入手,探寻其与《圣经》的主题关联。
1.《圣经》及其主题意义
《圣经》是一部卷帙浩繁的文学巨著。基督教《圣经》主要分为两部分:《圣经·旧约》和《圣经·新约》。《圣经·旧约》实际上是一部犹太人早期生活的百科全书,它完整地再现了犹太民族的发展史,生动、形象地再现了犹太人民的生活,详细地记载了他们在各个领域的杰出成就,深刻地反映了他们的道德与价值观,为后人了解和研究古代犹太人社会提供了珍贵而丰富的史料。《圣经·旧约》以《创世纪》为起点,讲述了世界、人类以及希伯来民族的起源、希伯来民族的发展、上帝与他的选民以色列人立约及以色列国的兴衰史,旨在告诉人们,人类所受的一切苦难皆是因为行了上帝眼中的恶,人类应当为此接受上帝的惩罚。人类要虔心信奉上帝,听从上帝的训诫,不崇拜异邦的神,行上帝眼中为善的事,这样才会得到上帝的宽恕和救赎。作为与上帝立约的“选民”的后代,犹太人自然而然地接受并坚信这一说法,并将其作为宗教信仰世代传承。受苦于犹太人,就是获得救赎的必经之路,因此他们甘于受苦并安于受苦,甚至乐于受苦。因为犹太人是“上帝的选民”,他们是在为使全人类获得救赎而受苦。他们的受苦,闪耀着使命感和自豪感的光芒。虽然犹太人对基督教的原罪说不以为然,但二者对“要赎罪必须先受苦”的这一说法都很认同。《圣经·旧约》中记载着犹太人所受的苦难:比如雅各后代在埃及饱受法老的压迫、以色列人随摩西出埃及,却因行了上帝眼中的恶事被罚在旷野流浪四十年、以色列人抵达迦南地后又多次因违背上帝诫命,崇拜他神而遭受大灾等等。而近代以来,犹太人更曾多次面临生存危机和毁灭性的灾难。犹太人没有自己的国家,大多数时候都过着居无定所、饱受歧视、受尽排挤的生活。从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反犹狂潮,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以希特勒为首的法西斯势力对犹太民族实行的惨无人道的种族灭绝政策,犹太民族饱经沧桑、历尽磨难。这一连串的苦难经历无疑使犹太民族对 “受苦”有了更为切身的体会和认识。他们坚信,只要坚定信仰、吃苦耐劳、多行善事,总有一天会赎完所有的罪,苦难终将过去,犹太民族终会回到上帝许给他们的精神故乡,重建家园,世代安居乐业。
2.《伙计》及其主题意义
莫里斯·鲍伯是个杂货店老板,一家三口是居住在非犹太社区的地地道道的犹太人。“他遵照上帝在西奈山上赐给摩西并且吩咐他带给人民的律法”,为人老实厚道,做生意诚实守信,从不多收顾客一分一毫。在隆冬时节,他冒雪奔过两条马路,只为了还回一位意大利太太忘在柜台上的一枚镍币;他每天坚持早早开门营业,只为了让一位波兰妇女能及时买到三分钱的面包;他经常赊账给一个醉婆娘,却从不指望她归还。在周围的犹太人朋友顺应潮流开了酒吧、赌赛马赢钱时,莫里斯仍然坚守着小店,坚守着犹太律法。“他是诚实的化身。叫他去骗人,他会大发脾气。”他乐善好施,极富同情心,为别人的遭遇难过不已,并竭力相助。“人人都在受罪。他痛苦万分。”莫里斯像极了《圣经》里为实现全人类的救赎而受难的耶稣基督,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他对意大利异教徒弗兰克·阿尔派恩的救赎。小说中当弗兰克抢劫莫里斯后,第一次以穷困潦倒的落魄形象出现在小店时,不知情的莫里斯热情地接待了他,并为他的凄苦身世唏嘘不已。随后莫里斯不顾妻子的反对,毅然决然留下这个异教徒做他们的店员,即使小店的微薄收入已经承担不起雇佣店员的费用。在发现弗兰克偷店里的钱后,莫里斯仍然检讨是否是自己给的工资太少并提高了弗兰克的佣金。然而,一向宽容的莫里斯在得知弗兰克就是打劫自己的嫌犯之一时,却不顾弗兰克的哀求解雇了他。小店的生意随着附近一所大型超市的开张而每况愈下,莫里斯又染上肺炎去世,母女二人面临着无法生存的窘境。这时,被解雇的弗兰克重回小店,用他的辛勤劳动供养着母女二人,甚至拼命打额外的工赚钱想帮莫里斯的女儿海伦完成大学梦。苦难使弗兰克的品德得到升华、变得越来越像生前的莫里斯。小说的最后,弗兰克行了割礼,“这痛楚激怒了他,却也激励了他。逾越节后,他成了犹太人。”莫里斯拯救了弗兰克,正如耶稣拯救了世人。莫里斯的肉体虽死,他的精神却在弗兰克身上再生,这正与耶稣的死而复生相呼应。《伙计》通过对莫里斯和弗兰克这两个经典形象的刻画,印证了马拉默德的“人人都是犹太人”这句话,充分揭示了“苦难具有救赎作用”这一主题:莫里斯通过受难实现了心灵的净化、道德的升华,同时也救赎了异教徒弗兰克,并使其皈依犹太教;弗兰克通过受苦洗清了曾经的罪恶、荡涤了灵魂,脱胎换骨,最终成为了犹太人。受苦不单能救己,还能救人。莫里斯通过受苦既救赎了自己,又救赎了弗兰克;而弗兰克通过受苦既挽救了自己曾经堕落的灵魂,又供养着莫里斯的遗孀和女儿,救赎着她们。他们为自己受苦,也为对方受苦;他们救赎了自己,也救赎了对方。这就是莫里斯说的“我为你受苦,你为我受苦”的意义所在。《伙计》的这一主题与贯穿《圣经》始终的堕落、受苦、救赎的主题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由此可见《圣经》对犹太作家的影响之深。
3.结语
《伙计》的主题与《圣经》的主题几乎是一致的。《伙计》通过对莫里斯和弗兰克的刻画,回答了犹太人为什么要受苦以及为谁而受苦的问题。犹太人受苦是为了获得救赎、重返上帝许给他们的乐园。他们不仅为本族人受苦,也为全人类而受苦。作为“上帝的选民”,犹太人应自觉成为其他民族的榜样,要有耶稣那样为全人类受苦和牺牲的觉悟,实现“弥赛亚社会”,实现天下大同。但在此之前,人类必处于苦难之中,“受苦”是他们获得救赎的必经之路。《伙计》通过对平凡却伟大的犹太平民的刻画,深刻地体现了《圣经》“苦难与救赎”的主题,显示了犹太人民对上帝的虔诚及对生活的乐观与信心。犹太民族的明天将更加美好,“弥赛亚社会”终会到来。
参考文献:
[1]伯纳德·马拉默德.伙计[M].叶封译.南京:译林出版社, 2008.
[2]乔国强.美国犹太文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
[3] 魏啸飞.美国犹太文学与犹太特性[M].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