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元智能理论与高职英语教学环境的整合

2016-06-03刘娴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6年11期
关键词:教学环境改善多元智能

刘娴

摘 要 笔者多年从事高职英语教学,一直受教学环境的束缚,同时也发现许多高职院校有着同样的困扰。因此,笔者尝试利用多元智能理论来指导高职英语教学环境的改善,并利用自身的教学实践总结高职英语教学环境的改革途径,研究个性化的教学空间环境和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对教学环境进行的整体或局部的规划、组织、协调和安排,为学生发展创造优良的教学条件。

关键词 多元智能 教学环境 改善

中图分类号: H319.3 文献标识码:A

1多元智能理论有利于改良高职英语教学环境

教学环境设计是对学校教学设备、设施、教室的一种组织;教学环境设计应是教学设计的一部分,同时也是师生、生生之间共同配合下形成的一种氛围设计。多元智能理论为教学环境的优化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主要表现表现在教学空间环境的个性化、教学人际环境的和谐化和教学媒体环境的信息化三个方面。本研究将着手研究个性化的教学空间环境和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总的来说,它们都是对教学环境进行的整体或局部的规划、组织、协调和安排,为了发展多元智能学生而创造优良的教学条件。

人类的这些智能不是独立存在,而是相互作用和发展的。一直被认为智力不如其他学生的高职生在教师的教学中也被贴上了“差”的标签,但经过笔者的调查,若从多元智能的角度分析,他们只是个别智能弱于他人,如:数理逻辑或语言言语智能,但从音乐智能或人际交往智能看,他们大多数要比本科生强。学习中,只要为他们创造适合他们的教学环境,必然会事半功倍。因此,笔者在分析高等职业院校公共英语教学的现状时分析了高职英语教学环境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部分教学环节做了大胆尝试改革,包括对教室布置和校园文化环境,目的是通过环境来感染学生,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引导他们自主创建更多适合自身学习风格的学习方法。

2.1教室布置

由于本校的教学场所足够容纳在校学生,因此,学生教室是固定不变的;并且笔者所在高职院校其教授公共英语课程是分班教学,这些都为我们的环境设置提供了条件。

2.1.1课堂桌椅摆放

学生在听课的过程中按照传统的教室安排就坐。曾经尝试过上课前将座位按照本堂课要进行的活动方式摆好,但是由于下堂课上课的教师难以接受“杂乱”的课桌摆放方式,学生也反映班级人数多一个班平均60人左右,若是来回摆桌椅较费时,因此,笔者上课时要求学生在课堂进行英语活动期间可以抛开课桌,位置不限。如:讲授课文中的Speaking部分时,学生需要根据设置的情景进行对话,那么分小组根据情景摆设桌椅。在《新编大学实用英语》第一册第一单元,学生自设自我介绍情景,有的学生将情景设置成寝室的第一次见面时的场景,那么,学生将桌椅摆成类似寝室的情景,或坐或站着进行性自由对话;有的学生将情景设置为图书馆一角;有的设置为聚会等等,学生能很快在自己设置的情景中进入角色,将英语学习融入生活情景,使学习不再枯燥乏味。

2.1.2黑板一角

由于笔者所在院校的教学基础设施不够完善,目前依然使用传统的黑板-粉笔授课方式,笔者要求学生课前充分利用黑板。开学初,笔者将所带班级学生进行了分组,有新闻组、诗歌美文鉴赏组、专业组、歌曲组等,每次英语课前各小组根据自己的主题将相关内容写在黑板的左边大概四分之一处(专门的为其隔开的区域),供大家分享。

学生在“黑板一角”展示所收集的资源以外,课前也将展示内容进行分享,这样一来,学生在进入正式学习之前进行了一个热身活动,在这样的英语学习环境中他们能更快地转换角色,进入英语的学习氛围中,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2.1.3教室板报

教室的背面墙上,笔者要求学生用英文出板报,并且每月更新一次,学生在材料选择和板报设计的过程中学习到了英语知识。同时教室的整个墙体都可以让他们自由发挥,如有的学生用便利贴双语写上一句激励自己的话或座右铭,有的进行英语书法展示等活动多样的环境设计。这样学生在由自己创设的英语环境中获得成就感和自信心(这一直是高职生对英语学习的弱势一面),对于英语学习不再选择退缩,而是尽力而为,这也符合高职院校对英语教学的“实用为主,够用为度”原则。

2.2校园英语文化建设

学生的学习除了受教室布置这样的物理环境影响以外,他们的自身心理容易受文化环境影响的特征使得教学研究更应考虑校园文化建设对教学效果的补充作用。笔者在教学中和课堂外都大胆的做了一些尝试。

2.2.1课堂氛围的营造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有时候也会频繁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想尽量在课堂中将自己所学教给学生,因此就会造成在教学时间里三分之一的时间在进行讲授语法、词汇等,虽然尽量在使自己所讲内容生动有趣,实例丰富、贴近学生生活,但还是由于学生基础差、词汇少、教师讲课进度稍快等原因,无法避免部分学生难以听懂或开小差等情况,课堂气氛沉闷。笔者发现在这种情况下,讲的越多,学生学到的或学会的越少。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建良好课堂氛围,让学生“动起来”才是硬道理。因此,在讲词汇、语法时,不再是教师给他们讲解和举例,而是要求学生自己利用手中的工具,如手机。笔者发现几乎全班学生都有手机且是智能的,他们多数时间在用手机玩游戏、上网聊天、看小说等,而且课堂中也有很多学生沉迷于此,实际上,这已经成为高校教师急需解决的难题,课堂上要求他们禁止玩手机但很难,于是让学生用手机下载电子词典,用以学习,他们很乐于用这种方式学习英语,同时遇到难以理解的语法时也允许学生向同学寻求帮助,让他们进行合作学习。根据多元智能理论,平时培养和加强在人际交往方面的智能,使各项智能得到全面的开发和发展,这要求学习者彼此之间善于运用语言去沟通,积极参与合作学习,合作完成学习任务。如课文单词教师会在课堂中给学生讲解两三种词义但学生自己查找然后让其分享的话,学生会为此做充分的准备,查找更多的词义和用法,并且学生之间和各小组之间可以互相补充,学生真正动手、动脑、动眼、动嘴起来,成绩再差的学生也会觉得做这些工作不是难事,并建立起了英语学习的信心,他们也就更积极主动了,同时课堂气氛也活跃起来了。对于语法讲解,笔者采用分组合作教学法,将学生分成6-8个小组,每个小组中都有英语成绩好、一般和差三个不同层次的学生按比例组成,让英语成绩好的带动差的,让成绩差的向成绩好寻求帮助,在这样的互动互助之下,学生不仅学习不再枯燥,而且同学之间的关系也更加融洽了,使整个课堂内外的氛围相当和谐。

课堂气氛活跃,能让每个同学积极参与学习,但占用教学时间较长,导致教学进度较慢,难以完成学校教学要求。但从学生的反馈中发现,这样的学习效果要高于教师一味的讲授。

2.2.2寝室英语文化环境建设

由于高职公共英语一般开设在第1学年,许多学生还没有适应大学生活,据笔者对学生的访谈中发现,他们觉得大学课程太少(其实不然,笔者所在院校大一学生平均每周上课28节左右),周末或空余时间无事可做,一般在寝室玩自己的手机或电脑,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和室友的交流不多、关系一般,尤其是男生(笔者所在院校为理工类男生占大部分)。而高职的英语学习毕竟课堂内的实际口语训练时间不多,需要学生在真实的日常生活中进行语言操练,才能提高英语实际运用能力。笔者要求学生以寝室为单位分组学习,让学生每天早上起床到洗漱完毕这之间的半个小时内播放英语听力和进行英语对话,晚上睡觉前听听收音机如“Air English Class(空中英语课堂)”、“English Night(英语之夜)”或下载美文如泰戈尔的《飞鸟集》或英文歌曲,这些工作首先由寝室长监督,然后每次英语课前10分钟来分享,让教师和其他学生也参与共同监督。

活动目的和反思:这样的课余学习时间的利用,既让学生将语言学习真正回归本质,也让学生通过交流同学之间关系更加紧密,形成一个小范围内的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同时经过一个学期的观察发现,大部分学生能坚持下来,也明显地表现出由开学初见英语课就逃的到后来主动来上课的转变。

2.2.3校内英语活动

为丰富学生的大学生活同时带动全院学生英语学习,创建良好的英语学习大环境,笔者和英语教研室的各位老师共同创建英语学习第二课堂——英语学会,由教师领导积极吸收英语爱好者,最终会员人数达到287人之多,每周3次晨读和每周末聚会一次作为常规活动,各大中西方节日如国庆节、中秋节、万圣节、感恩节、圣诞节等举行特殊活动。每周的晨读一般由教师带领学生,在操场或多媒体教室跟读和背诵英语美文、英文版国学或著名演讲等,来让学生了解英语语言美的一面;周末聚会组织学生观看英文电影,如:《阿甘正传》、《疯狂原始人》、《忠犬八公》、《精灵鼠小弟》等,或带领学生去附近景点游览,并跟遇见的外国人交谈,或组织学生进行英语活动表演如英语歌曲演唱、英文话剧表演、电影精彩对白配音、英语演讲、英语辩论赛等,这样,学生能接触多样化的学习方法,并选择适合自己的来提高英语学习能力;最后特殊节日的表演活动,如:2013年圣诞节的“英语狂欢之夜”,让有才艺的学生找到了展现自己英语学习成果的舞台,找到了英语学习的自信心。

高职生英语成绩不好并不是因为他们语言智能要弱于别人,而往往是因为学生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这一系列的活动目的在于给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英语的方法,让学生有更多选择,以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同时也通过这些活动,让部分学生感染其他学生,带动更多的学生来学习英语,最终形成更大范围的英语学习风潮,创建校园英语学习的环境。经过一个学期的观察发现,对各项活动观看的多,实际参与进来的少,需要鼓励更多的学生真正地参与进来享受这一学习过程。

参考文献

[1] 盖静.美国多元智能学校的课堂教学环境设计探析[D].重庆: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7.

[2] H·Gardner,Multiple Intelligences:The Theory in practice,New York:Basic Books,A Division of Harper Collins Publishers,1993:224.

[3] 秦小蕙.多元智能与英语学习[J].三峡大学学报,2005(5):100.

猜你喜欢

教学环境改善多元智能
多元智能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
犹太法则与教学公平的矛盾体现及其控制
营造小学数学教学环境探究
基于多元智能理论下学生评价体系的构建
多元智能视域下对我国儿童美术教育现状的思考
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中医外科学教学与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