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和谐师生关系构建的研究

2016-06-03郭晓旋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6年11期
关键词:师生关系途径高职院校

郭晓旋

摘 要 师生关系是学校教育过程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是学校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基础。本文从高职院校师生关系存在的问题、影响高职院校师生关系不和谐的因素、以及构建和谐高职院校师生关系的途径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师生关系 途径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1高职院校师生关系存在的问题

1.1师生交往频次少

以我们学院为例,大部分班级人数在40-50人之间,一个任课老师给一个班每周平均上课时间为3个小时,除去正常的教学演示讲解和纠错之外,分配给每个学生的交流互动时间极少,而课下学生和任课教师之间的交往互动几乎为零。

1.2课上师生不在同一频率上

课上,学生不能跟上教师的节奏,教师对学生的表现也很无奈。作为教师,专业知识、教学能力、敬业精神没得说,课堂上教师使出浑身解数,恨不得把自己所知道的知识和技能全部传给学生,而部分学生呢,觉得感兴趣便多听会,不感兴趣或者听不懂了,干脆睡觉或者玩手机。

1.3课下师生关系淡漠化

在大部分高职院校,一旦走出课堂,师生相见就像陌路人。教师见了自己教过的学生,叫不上名字,学生见了老师绕道而行,有的干脆装作不认识。起码的尊师重教都谈不上,教师职业幸福感指数顿时将为零。

2影响高职院校师生关系不和谐的因素

2.1高职院校的大规模扩招

高职院校的大规模扩招,导致师生比例严重失调,一个教师一个学期往往要教好几百个学生,学生还没认全这一学期就结束了,这就为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设置了一定的障碍。

2.2师生交往周期短

高职教育总共在校时间也就两年半,大部分课程都是一个学期的课时,每周一般也就是4-6个课时,没有晚自习,没有辅导课,老师上完课后,学生很少能见到老师,不像中小学几乎天天都能看见任课老师的身影。这么少的相处时间,无疑为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设置了一道障碍。

2.3师生交往功利化

教师在教学时,都会有意无意的去关注那些学习认真、态度端正、成绩突出的优秀学生,对他们会有更多的关心、指导和帮助。学生在和教师交往时,往往也会有一些功利性的色彩,有的学生主动在课上或者课下和老师互动,以便老师对自己有一个深刻的印象,期末考试能在老师的照顾下取得一个好的成绩。

2.4师生交往方式单一

高职院校教师的功能局限于传道、授业、解惑,学生的功能仅限于被动接受、模仿和练习。师生交往地点教室或者实训室,交往时间基本都是课上,交流方式一般都是对专业性的问题采用你问我答型。学生从心理上有时候并没有接受老师,他们对老师的态度既有传统观念里的敬畏,又有作为小青年的自我和叛逆,这就使得师生关系处于一种比较淡漠的境地。

3构建高职院校和谐师生关系的途径

通过实践我们认为下面几个途径具有可操作性和实效性。

3.1爱学生,先从记住他的名字开始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怎么才能体现出一个教师对学生的热爱呢?如果教了一个班一个学期,甚至一年,你都叫不上几个学生的名字,那根本就谈不上热爱学生,我们认为在四五十人的班级中,快速的记住每一个学生的姓名,是对学生最起码的尊重和热爱。

3.2以爱为起点,进行情感交流

作为高职院校的教师,没有机会和时间和学生近距离、长时间的交流和沟通。但庆幸的是,我们处在一个信息化的时代,学生喜欢上网玩QQ、微信等等,为何不借助于这些现代化的交流工具呢?因此,高职院校教师,可以在每学期接手一个新班级的时候,第一节课就告诉学生自己的手机号、微信号、QQ号,让学生加入,自己也可以主动要求加到学生的班级群里,除了在群里发一些跟学习有关的资料之外,也可以发一些搞笑的文章或视频,或者一些生活小常识,以便和学生进行学习、生活方面的交流和沟通。通过和学生的交流、沟通、分享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感,增进师生之间的理解、信任和尊重,使师生尽可能融为一体。

3.3转变教学模式的单一化

有了学生的信任和尊重,对我们教学工作的开展有很大的帮助,但是教学方式不改革,也会影响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因此我们可以尝试教学模式的改进。提前将课上要讲的内容通过QQ群推送给学生,以便学生提前预习,课后给学生布置一些小练习让学生选做,学生做完会和老师在微信或者QQ上沟通交流学习成果和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当然对于和老师互动频率高、学习积极主动、有潜能的学生我们不妨可以发个小小的红包作为奖励,这样会进一步刺激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实践我们发现,教学模式的改进,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每次课前,学生会主动将自己的手机静音放入手机袋,提前进入学习状态,教师在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不仅及时发现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拉近了和学生的距离,开阔了视野,教学相长得以真正实现。

总之,构建民主、平等、理解、信任、合作的和谐师生关系,是我们搞好教育教学工作的首要前提,也是我们一直努力的方向。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途径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地而异、因课而已,我们还需要不断的去研究和探索。

参考文献

[1] 熊琦,石洋.“和”思想的传承与创新——高职院校和谐师生关系构建探析[J].国土资源高等职业教育研究,2012(02).

[2] 李学芝.论高职院校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1(S2).

[3] 唐业茂.高职院校和谐师生关系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1(20).

[4] 田园.高校不和谐师生关系现状与对策[J].中国成人教育,2007(12).

猜你喜欢

师生关系途径高职院校
构造等腰三角形的途径
减少运算量的途径
三喻文化与师生关系
浅谈技校的师生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