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思考与建议
2016-06-03张真真
张真真
摘 要 本研究通过对河南城建学院在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问卷调查,发现在校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上存在严重的问题。本研究在结合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理论以及通过问卷调查发现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具有针对且可行性的建议。
关键词 大学生 职业生涯规划 现状 建议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1职业生涯规划的含义
职业生涯规划最早起源于1908年的美国。有“职业指导之父”之称的E 帕森斯(Frank Parsons)针对大量年轻人失业的情况,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职业咨询机构——波士顿地方就业局,首次提出了“职业咨询”的概念。从此,职业指导开始系统化。到五六十年代,舒伯等人提出“生涯”的概念,于是生涯规划不再局限于职业指导的局面。职业生涯规划(career planning)简称生涯规划,又叫职业生涯设计,是指个人与组织相结合,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
2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
2.1帮助大学生准确定位职业方向
古语讲“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职业生涯规划可以结合客观和主观因素帮助大学生分析自身情况,包括兴趣爱好、生活环境、性格特长、家庭因素、自身能力等等为大学生职业进行定位,避免出现因期望值过高而盲目就业的情况。
2.2增强大学生就业竞争力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当今时代处于变革的时代,到处充满着竞争,职业的竞争尤为突出,要想在这竞争激烈的社会中脱颖而出,必须设计好一份适合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通过对自己自身条件的分析做出切实可行的计划。在实施计划中,努力增强个人实力,发挥个人潜能,增强创新意识,在实践与学习中获得竞争力量,从而达到职业目标。
3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问题
3.1自我认知能力较弱
问卷调查显示对自己以后职业有详细规划的占8%,有大概规划的占72%,没有计划的占32%,知道自己以后从事何种工作的占12%,大概知道的占56%,不知道的占32%。数据显示大学生的职业规划目标较模糊,对自己没有明确的职业规划目标。当今毕业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如果不对自己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当面临就业将会出现迷茫以至于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因此,大学生应增强对自己的认知能力,加强职业生涯规划结构清晰度,从主观及客观条件出发,为自己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职业生涯规划。
3.2对社会环境认识不足,职业要求过高
目前大学生对自己未来的就业形势、社会需求、国家政策的了解有限,不能切实的为自己制定出一个可行的方案。同时,部分学生因对自身条件认知不足,导致对自己职业要求偏高。
3.3学校教务管理体制水平不高
部分高校虽然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但其教育方式缺少创新,给同学们的影响没有达到预期效果,仍有部分同学不能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更不能对自己有合理的规划。虽然部分高校开展心理咨询,但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是不同的概念,部分高校把两者放在一起,其针对性不强,指导老师没有进行专业训练,给学生带来的效果不明显。
4关于提高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的建议
4.1大学生应认真指定职业生涯规划
在制定计划时,应该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目前,大学生盲目追求“三大”(大城市、大企业、大机关)“三高”(高收入、高福利、高地位)的单位,这属于大学生择业误区,其期望值过高或理想工作与自身兴趣不符,则很容易导致职业生涯失败。因此,大学生应深入、客观的了解自己,通过多重方面去挖掘自身潜质,掌握自身兴趣爱好、性格特征,从而对自己进行客观定位。
4.2尽早并主动的了解社会环境
大学是职业生涯规划最重要的时期,从步入大学的那一天起,大学生就应通过多种渠道去了解就业相关信息,主动通过网络、媒体、讲座、课堂教育等方式进行了解,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在此过程中,增强自己的能力并吸取经验,从而为自己的职业生涯做准备。
4.3学校应加强职业生涯规划体质教育
目前大学生自身情况不同,需要接受的教育也不同,即使部分高校举办关于职业生涯规划的讲座,但其收效甚微,虽然讲座涉及范围广、普及力度大,但其针对性不强。高校应针对不同学生进行相关心理咨询教育辅导,帮助学生寻找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等自身条件,开展有意义并富有创新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同时可以在校园中进行讲座,演讲比赛等活动,加强同学们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认识。
参考文献
[1] 蒋嵘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思考[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8(03):139-142.
[2] 向欣.当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现状与对策思考[J].现代教育科学, 2008,09(16):3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