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生从教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
2016-06-03刘娜
刘娜
摘 要 本文采用问卷法了解师范生的从教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对6省/市11所师范院校1242名师范生的调查表明:从整体上看师范生对教师职业抱有积极肯定和接纳的态度,但在具体的行为倾向上却显得消极回避,对教师职业的热情不高,从教意愿也不强烈,甚至大多数的师范生不会或者不确定在毕业后成为一名教师。父母和周围同学的影响、个人职业理想、职业认同感和教师职业现状等这些因素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师范生的从教意愿。
关键词 师范生 从教意愿 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G655.5 文献标识码:A
师范生是教师职业的后备人才,我们师范生对教师的态度如何,从教意愿怎样决定了未来教师职业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与水平,决定了未来若干年教育事业尤其是基础教育的发展和人才培养的质量。师范生的从教意愿是指师范生在毕业后愿意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以及愿意的程度。可以说师范生的从教意愿是对专业认知或职业认同显性的、综合的表现形态,是坚定师范生职业理想与信念的前提,是实现师范生由普通人向专业者过渡的动力诉求。我们师范生作为未来教师队伍的新鲜血液和中坚力量,我们的从教意愿关系着师范生对教师职业的看法,关系着我们是否愿意长期从教或终身从教,也对优秀师范人才是否愿意进入教师行业、在未来教育教学工作中的热情有着重要的影响。当下绝大多数师范生对教师职业持积极肯定且充满无限敬意的态度,但提到是否愿意从教时却有着消极、逃避甚至排斥的态度。我们有必要也必须给予师范生正在面临的这一尴尬处境以足够的重视,要相信只有正视这一从教意愿的现状并解决了这样的“知行冲突”才能进一步促进我们的教师专业发展,才能进一步提高当前的教育质量。
1调查对象与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采用随机抽样,共涉及全国6省/市11所师范院校。共发放问卷1500份,回收问卷1294份,有效问卷1242份。在有效问卷中男女生所占比例分别为20.5%和79.5%。大一至大四年级学生所占比例分别为8.6%、36.3%、36.3%、18.7%。城市生源学生占28.3%,农村生源学生占71.7%。调查对象来源于全国不同地区的师范院校,数量多且调查过程中采用了分层抽样,因此可以说调查对象的成分和结构基本代表了师范生院校的总体特征。
2调查结果与分析
通过阅读大量的相关文献,笔者发现以往的研究结果显示性别差异、年级差异、生源地、学校的相关教育课程和职业指导、学生对自身适应性的主观评价、学习满意度、学生的个人职业理想、家庭经济情况、教育实习、师范生的教学技能等都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师范生的从教意愿。此次问卷主要涉及被调查者的性别、学业成绩、父母和周围同学的影响、个人职业理想、职业认同感和教师职业的现状。本次笔者通过SPSS交叉表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检验以上被调查的这些因素是否会对师范生从教意愿有影响或有显著影响。在检验两个变量之间是否存在关系时,若pearson独立性卡方检验值sig小于0.05,则表明结果有显著性差异,通常认为自变量对因变量有显著影响,反之则无影响。调查结果与分析如下:
2.1性别、学业成绩、“被期待,被影响”对师范生从教意愿的影响
通过SPSS交叉表数据分析将性别、学业成绩、父母的鼓励、周围同学的影响这四个变量分别和“是否选择当老师”之间进行独立性卡方检验,得到的sig值分别为0.014、0.237、0.026、0.000。结果表明“性别”对“师范生是否选择当老师”有明显的影响,而且通过计算数据可得出在选择当教师的30.7%的师范生中仅有占被调查人总数的5.4%的男生选择了当教师,很显然女生更倾向于教师职业。“学业成绩”和“是否选择当老师”之间没有关系,这个结果和以往的研究结果有所不同,同时一定程度上纠正了我们通常所认为的学业成绩好坏会对师范生是否选择教师职业有必然影响的观念。父母的鼓励和周围同学的影响都可以被看作是“被期待,被影响”,它对师范生“是否选择当老师”有着较大影响。
2.2个人职业理想对师范生从教意愿的影响
笔者将问卷中问题涉及到最初个人职业理想是学校及教育部门、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非盈利机构、自主创业、私人企业的这六个变量分别和“是否选择当老师”之间进行独立性卡方检验,结果显示sig值均小于0.05且其中五个sig值为0.000,表明师范生的个人职业理想对其是否选择当老师有着非常显著的影响。如果一个师范生最初的职业理想并不是成为教师,那么他(她)很大可能不会选择教师职业或者说即使选择了教师职业也不是自己内心的真正意愿,更不用说拥有很强的从教意愿了。
2.3职业认同感对师范生从教意愿的影响
教师职业认同感:是指个体对教师职业合理的认识、端正的态度和积极的情感体验等所组成的内部心理机制。它包括个体对教师职业本身的特点、社会职能和社会地位等的认识和看法;对从事教师职业应具备的素质的认识;师范生从教的意愿以及从教时积极的情感体验,如自我实现与满足的心理表征等。
由数据分析显示的学生本人对教师工作和生活(工资水平、工作环境、工作负担、社会地位、促进个人发展)从低到高的各个看法即职业认同感这一结果中,笔者可以得到工资水平及福利条件、工作环境及条件、工作负担、社会地位和威望、个人发展这些变量和“是否选择当老师”之间的卡方检验值sig分别为0.007、0.476、0.012、0.072、0.286,显然职业认同感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师范生是否选择教师职业。
2.4教师职业现状对师范生从教意愿的影响
从问卷中所涉及的师范生是否选择当教师受各个因素影响程度的问题分析结果中,笔者可以得到工资水平及福利条件、工作环境及条件、工资稳定程度、工作负担、教师社会地位这些变量和“是否选择当老师”之间的卡方检验值sig分别为0.096、0.123、0.004、0.028、0.254,表明“工资水平及福利条件”、“工作环境及条件”和“教师社会地位”对师范生是否当教师没有影响,而教师工作的稳定程度和工作负担是师范生在选择是否当教师时考虑最多的因素,即对师范生是否当老师有着较大的影响。
3结论与建议 (下转第13页)(上接第10页)
可以说师范生的从教意愿决定着能否真正实现师范生培养的根本目标,为了更多的师范生能够愿意从教并且是拥有强烈的从教意愿,在师范生的培养过程中可以考虑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改进:
3.1师范生自身
(1)师范生应该对教师职业有合理的认识、端正的态度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对教师职业本身的特点、社会职能和社会地位等现状要有清晰的认识并能做出很好的职业规划,不断提高自己的从教热情。
(2)师范生应该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做好充足的教师职业准备,提高自己的从教信念。特别是师范专业的男生不要认为教师职业只适合女生或者更适合女生,更不能因为性别原因而最终放弃从事教师职业。
(3)内因的影响是最具有力量的。师范生应该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有良好的认同感并持肯定态度,在日常学习中有了更强的动力,才能更加自觉地朝着一名优秀教师的方向去准备和努力。
3.2师范生的家庭
师范生的家庭成员要经常鼓励师范生不断提升自我,特别是使那些最初因“被期待,被影响”而选择教师职业的师范生能够逐渐真正了解教师职业,爱上教师职业,化被动为主动,培养教师情结。
3.3师范生的培养学校
(1)学校要不断优化课程设置,注重教育爱、教师情感力、教师职业理想等相关课程规划,通过各个学年的不同阶段潜移默化地培养师范生的教师职业情感,使其真正热爱教育,对教育有着足够的热情,而不是让从教成为面对就业压力而妥协于现实的选择。
(2)学校应加强师范生的教师职业体验。对师范生实习的学期、时间长短、次数、地点、内容等做出最合理明确的安排,学校更应该和实习带队教师及师范生不断的讨论商量实习的相关事宜以提高师范生的从教信念和确保达到最好的实习效果。
(3)学校应提供全面的就业指导服务使学生对自己的就业没有疑问更没有顾虑,使其教师职业理想得以更好地实现,进而加强和坚定后备师范生的职业理想。
3.4国家和社会对师范生的帮助
(1)国家应该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保障、提高教师的福利待遇与社会地位并能在政策层面强化全社会对教师职业的认同,形成良好的尊师重教的社会氛围。
(2)国家和社会给师范生的学习提供更好的设备支持,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基金项目:本文是大学生创新训练国家级项目(201410476056)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 梁淼,王雪沁.关于免费师范生从教意愿的调查研究[J].文学教育,2014(10):49-51.
[2] 张晓辉,赵宏玉,齐婷婷.免费师范生从教意愿及相关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1(23):88-90.
[3] 马乔乔,赵冬晓.新疆免费师范生从教信念的调查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4(15):125-126.
[4] 陈红彩.蓝欣职技高师院校学生从教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学报,2012(22):59-63.
[5] 刘瑞霞.新入职教师从教意愿之质化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3.
[6] 饶薇.师范生职业认同影响因素探析[J].南昌高专学报,2010(2):66-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