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应对三大挑战

2016-06-03宋明霞

中国经济周刊 2016年21期
关键词:特高压气候变化电网

宋明霞

特高压不是中国首创,为什么能够在中国率先获得成功和全面应用,成为世界电网发展新的里程碑?

世上千条路,关键是思路。

“我于20世纪70年代初投身中国电力事业,40多年的经历,使我对能源与电力工作充满感情,对未来发展问题一直在研究和思考,认识也在不断深化。”掌舵全球最大电网中国国家电网12年的“班长”刘振亚在《全球能源互联网》一书后记中这样说。

《中国电力与能源》《特高压交直流电网》《全球能源互联网》……在中国能源界,刘振亚的著作颇丰,而这些论著无一不在思考能源的战略和出路。

特高压是直面能源紧缺的产物。

我国能源与生产力布局呈逆向分布,76%的煤炭资源分布在北部和西北部,80%的水资源分布在西南部,陆地风能主要集中在西北、东北和华北北部,而70%以上的能源需求来自东中部。由于运输成本高、土地资源紧张、环境压力大,东部地区不适宜再大规模建设燃煤电厂,这就要求电力发展模式要由就地平衡转变为“西电东送、北电南供”。建设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的坚强智能电网,可以充分利用其输送距离远、容量大、损耗低、效率高的特点,把能源资源就地转化为电力,让“煤从空中走、电送全中国”,解决能源运输长期紧张的难题,推动能源资源在全国范围内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

早在2004年,国家电网公司就提出发展特高压电网。

特高压是应对环境危机的产物。

随着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总量持续增大,化石能源大量开发和使用,环境污染、气候变化等问题日益严峻,建立在化石能源基础上的能源发展方式已难以为继,尽快摆脱化石能源依赖,实现清洁能源占主导,是大势所趋。立足基本国情和资源禀赋,国家电网制定实施“一特四大”战略,即加快实施特高压电网建设,促进大煤电、大水电、大核电、大型可再生能源基地集约开发,着力于“以电代煤、以电代油、电从远方来、来的是清洁电”,实现电能替代、清洁替代。

特高压是保障能源安全的产物。

能源是现代化的动力,是长期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因素,作为能源消费大国,中国只有立足独立自主解决能源问题,才能保证能源安全,才能保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建设特高压,加大输电比重,实现输煤输电并举,形成能源输送方式相互保障格局,可以促进能源输送方式多样化,减少煤炭运输压力,提高能源供应安全和高效经济运行。

对中国能源和电力的持续探索与实践,进一步引发了刘振亚对全球能源问题的深入思考。

资源紧缺、环境污染和气候变化也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三大严峻挑战。

数据显示,全球化石能源消费每年排放二氧化碳高达320亿吨,二氧化硫1.2亿吨,氮氧化物1亿吨。据统计,按照目前的开采强度,2014年全球煤炭、石油和天然气探明储量分别仅能开采110年、 53年和54年,与化石能源相比,清洁能源储量丰富,全球水能资源超过100亿千瓦,陆地风能资源超过1万亿千瓦,太阳能资源超过100万亿千瓦,仅开发其中万分之五就可以满足未来人类社会的能源需求。

中国特高压技术的重大突破,引发了社会应对三大挑战的重新思考。

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主任李俊峰认为,应对气候变化的唯一出路在于能源的绿色低碳发展,根本途径是实施清洁替代和电能替代,建设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的坚强智能电网,也是世界电网发展的方向和选择。

树立“大能源观”,立足国内、放眼国际、总揽全局,统筹解决能源与环境问题,破解经济社会发展瓶颈,全球能源互联网的战略构想浮出水面——

通过建设跨洲特高压骨干通道,形成连接“一极一道”大型能源基地与亚洲、欧洲、非洲、北美、南美的全球能源系统,实施清洁能源跨洲配置;通过建设洲内跨国特高压线路,满足洲内国家之间大容量、远距离输电或功率交换需求,提高洲内电网互济能力;根据各国资源禀赋和需要,通过建设国家级特高压电网,形成特高压交流骨干网架和连接国内大型能源基地与主要负荷中心的特高压直流输电通道。这正是“全球能源互联网”构想中所描述的全球特高压骨干网架。在家里用上北极的风电、赤道的太阳能,将会伴随着全球能源互联网建成而成为现实。

中国特高压技术和全球能源互联网战略受到国际社会密切关注。

在2014年9月23日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峰会上,刘振亚作了“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促进绿色低碳发展”的主题发言,引起了参会代表的热烈讨论。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对全球能源互联网的伟大构想非常赞赏。同年11月5日,潘基文致信刘振亚,感谢中国国家电网做出的宝贵贡献,认为其代表了能源企业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做出的前瞻性承诺。

2015年9月14日,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在联合国总部会见刘振亚,再次充分肯定了全球能源互联网战略构想,希望其在应对气候变化中发挥重要作用。

2016年2月25日,出席剑桥能源周的美国联邦能源监管委员会主席诺曼·贝表示,全球能源互联网战略具有远见卓识,意义非常重大,相信全球能源互联网能够把全人类紧紧地团结在一起,促进全球各国及地区和平共处。

2016年3月30日,联合国副秘书长吴红波在“2016全球能源互联网大会”上明确表示,“联合国将支持和推动把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作为加快能源转型、实现清洁发展、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解决方案”。

十年磨一剑,特高压和全球能源互联网走上世界舞台。

猜你喜欢

特高压气候变化电网
《气候变化》的披露要求与趋同分析
数字化电网技术在电网规划设计中的应用
穿越电网
特高压
交流特高压输电线路运行维护现状综述
2007:绿色企业
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确立中国标准体系
WHO:每8例死亡中就有1例死于空气污染
谷歌数据显示:美国人不懂气候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