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视采访中现代思维方式的运用

2016-06-03节洪秀

采写编 2016年1期

节洪秀

摘要: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电视媒体也要开拓出一条新的发展道路。当前电视媒体的传播方式日益成熟,这对记者提出更高的要求,为向观众展现出更真实的世界,记者必须不断发展自我,学会运用多种现代思维方式,做好电视采访工作。

关键词:电视采访;立体思维;灵感思维

电视采访是电视媒体新闻报道的基础,为切合电视媒体的传播特性,在电视采访中,其在技术手段、采访方式、表现手法、工作流程等方面都要体现出立体思维、逆向思维、动态思维、灵感思维等,给广大观众展现出一个生动、立体、形象的世界。

一、电视采访中立体思维的应用

电视媒体通过多种方式来表现出事物的本质,这是报纸、杂志、广播等媒体所无法比拟的,通过画面、声音、字幕等展现真实的世界。而在采访中,不仅仅是视觉和听觉,记者还要充分运用嗅觉、触觉、味觉等感官能力,拥有立体思维,对报道对象进行全方位式的立体表现。笔者认为,立体思维在电视采访中的应用可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情境思维。在电视采访中,印象是通过现场的环境(背景、气氛、场景等)、现场人物的表现(语言、神态、活动等)等元素来传达,因此记者必须在现场抓取新闻细节。情境的合理交融使得电视采访具有其独特的个性,且能渲染氛围。例如:在采访环卫工人时,需要用烈日、暴雨、风雪、化粪池、臭水沟等情境来渲染。

(二)蒙太奇思维。电视报道是一个连续的、动态的过程,传达的信息通过生动形象的画面展示出来,这些画面之间存在各种关联性,这一特点使得在电视采访中使用蒙太奇思维是可行的,借用电影中的蒙太奇思维,促使电视报道、电视采访更具艺术性。

二、电视采访中逆向思维的运用

逆向思维就是从事物的结论或结果出发,分析出产生这种结果原因的一种思维模式。电视采访过程中,新闻记者一般多从顺向思维进行相关内容的组织,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记者的思维,也使得电视报道千篇一律,没有深度和广度。逆向思维在电视采访中的应用使得记者能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透过事物的表面挖掘内在本质,从而拓宽观众的视野。电视采访中的逆向思维由于没有预知性,故而多是在理论素材的基础上采用逆向思维模式进行思考,创新工作模式。

三、电视采访中动态思维的运用

社会经济的发展发展要求电视记者必须从传统的静态思维转向动态思维,电视采访中的动态思维要求记者从事物发展的角度看待事物的内在变化以及事物的量变过程,注重发展的历史性、连续性。动态思维并不是根据事物既有发展模式出发,只是将事物暂时固定,却并不能待有了结论再进行事物发展全过程的展示。在电视采访过程中,记者需善用动态思维,帮助观众掌握事物发展的各个方面内在联系,并展示事物发展的趋势。如:在某件事刚刚冒出苗头时立即开始报道并追踪其发展,在连续的报道中展示发展的全过程和整体形象。某电视台曾经播出这样一个新闻:某地的一个妇女因生的是女孩,在婆家备受欺凌,接着跟踪该事件的发展,详细阐述事件的发展变化,并且随着报道的深入,相关部门也介入其中,电视新闻对此进行报道,报道出社会各界对该事件的看法,在社会上引起巨大反应,这充分说明在电视采访中运用动态思维,让观众看到事件的发展变化,能获得更好的传播效果。

四、电视采访中灵感思维的运用

灵感思维是一种触发性思维,是在外界的影响刺激下突然而发的一种食为奴模式,电视记者要有敏锐的触觉和感知力,要在平时的采访工作中积累新闻素材、知识等,从而在遇到有价值的事物时能迅速捕捉到有价值的报道题材,写出有价值的新闻来。虽然说电视采访是真实反映客观事物的过程,但是同时采访也体现出记者对事物的思考。因此,电视记者需要有灵感思维,在进行某一新闻的采访时,某一问题一直困扰着自己无法得到解决,突然一个偶然的情况下就可能触发灵感,对于善于思考的记者来说,灵感是时常产生的,从而文思泉涌、下笔有神。而灵感并不是单纯偶然产生的,其前提是思考,是在长期的积累下,在某个诱因的刺激下突然产生的。电视采访中,记者的新闻敏感往往也是突然产生的,在某一事物的刺激下,记者对感知的事物迅速有了其是否有价值的判断,是否值得报道,又应从哪个角度来报道。

例如:在连续性报道中,随着事件发展的深入,事件也会越来越复杂,涉及到的内容和人物也会日益增多,这可能导致记者对于接下来如何报道下去,如何抓住新颖的报道视角、提炼出独特的报道主题而困扰,若此时遇到某一契机可能让记者的思维骤然清晰。记者在一次次的采访和报道中,头脑中积累的东西越来越多,有了越来越多的自身体会和感悟,许多材料都被储存在大脑中,而遇到刺激和触发,那么其大脑中的某些材料就可能被调动起来,从而从事物的表面发展看到其本质。所以说,灵感思维对于电视采访是十分必要的,而灵感思维的形成又是一个长期的培养发展过程,不能一蹴而就,电视记者必须要爱思考,学会思考,在一次次的采访和报道中观察、思考、分析更深层次的问题,积累更多的素材,这样才有可能触发灵感,获得顿悟,让灵感思维在采访和报道中发挥作用,写出更有深度、内涵、活力以及影响力的电视新闻。

五、电视采访中的求异思维

求异思维是一种创新思维,是对传统思维的革新,及时发现事物的特性是求异思维的表现。电视记者在采访中运用求异思维,就是对一些已有结论、惯常现象或是已经确定的某种规范提出质疑和否定,这是需要高度新闻敏锐力和勇气的。某电视台曾经做过一个关于“检查团来了,走了”的报道,记者随着检查团到某市进行卫生检查,这是一种例行公事的报道,记者只需要坐在家中就能随手编出一条新闻,但是在该报道中,记者随行采访,对于进行卫生检查的真实性提出质疑,在新闻报道中,拍摄到了为迎接检查团而突击打扫卫生的画面,同时在检查团走后3天又拍摄到卫生环境脏乱差的画面。以直观的画面反应出当前社会上的形式主义,敢于提出质疑、说不。

参考文献:

1.许超杰.解析电视采访中现代思维方式的运用[J].西部广播电视,2014.

2.徐虹.调查性电视采访中的逆向思维和平衡原则[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3(28).

3.吴永梅.记者如何将采访理念融入电视后期制作[J].大观周刊,2012.

4.逄伟.新闻记者采访中画面思维能力的训练[J].活力,2015.

5.曾逸恬.媒介融合背景下浅谈电视新闻的整编思维[J].科技传播,2014.

(作者单位:呼伦贝尔市广播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