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环巢湖文化旅游资源空间分布与整合研究

2016-06-03王传芸

巢湖学院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文化旅游资源整合

王传芸

(合肥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巢湖 238000)



环巢湖文化旅游资源空间分布与整合研究

王传芸

(合肥职业技术学院,安徽巢湖238000)

摘要:从环巢湖文化旅游研究现状着手,发现环巢湖文化旅游资源虽分布零散,但也有一定的集合性。沿此线路,进一步地分析了环巢湖文化资源的类型,并依据其文化资源分布的特点将环巢湖文化资源进行了简单地空间划分,同时结合环巢湖文化旅游资源的特点及环巢湖旅游发展的内在需求,从了解相关基础理论、制定基本整合原则、确定整合措施三方面提出了环巢湖文化旅游资源的整合设想。

关键词:环巢湖;文化旅游;资源整合

1 研究现状

1.1环巢湖地理范围的界定

环巢湖地理范围的界定,目前理论界有狭义与广义之分。广义上的环巢湖区域泛指整个巢湖流域,包括合肥市、巢湖市全部和六安市一部分(六安老市区及舒城县)[1]。狭义上的环巢湖区域是从旅游角度界定的,它包括西以合铜黄高速公路、肥西县为界;南以距湖(丰水期)岸线2公里,包括银屏牡丹景区;东以巢湖市区(包括半汤)为界;北含义城、大圩两乡镇,沿湖滨大道2公里以内的范围[2],即现合肥辖区范围内环巢湖区域。本文描述的环巢湖区域是指狭义的环巢湖区域以及与巢湖市山水相连的含山、和县、无为。

1.2环巢湖文化旅游资源研究现状概述

关于环巢湖文化旅游资源的研究主要是围绕着资源类型与评价、资源开发利用这些方面进行的,但不同时期侧重点不同。早期着重山水自然资源的研究,提出从环巢湖角度整合开发“湖光山色文化游、温泉保健度假游、两岸观光休闲游、农家亲水生态游、水战遗迹科考与红色游。[3]”等5种特色旅游产品。随着旅游业不断地发展,以及市场对旅游有了更高层次的需求,关于环巢湖文化旅游资源的研究也有了新的变化,由某类资源的开发研究逐渐转向区域协作(或一体化)方面的研究,提出通过优化整合合肥巢湖两地旅游资源,联手协作共同构建环巢湖旅游圈的理论[4]。本世纪初,我国开始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随后文化旅游产业在我国得到蓬勃发展。在此背景下,环巢湖文化旅游资源的研究越来越被重视,视角也越来越发散。“在新的历史时期,可以说如果没有旅游和文化的结合,就无法满足当今游客日益增长的旅游需求,也就不同程度的影响到旅游产业的发展。二者相辅相成,紧密联系”[5]。

虽然研究者们从不同角度研究了环巢湖文化旅游资源,尤其是近几年关于环巢湖文化旅游资源及文化旅游方面的研究层出不穷,但鲜少有人研究环巢湖文化资源的整合问题。环巢湖文化旅游资源虽然丰富多彩,但零散地分布在各个地方,如果能够运用一种合理而妥当的方式将这些分散的文化资源整合起来,形成一股推动环巢湖旅游经济发展的动力,不仅发展了环巢湖旅游业,也让环巢湖文化有了一个更好的宣传载体和传播方式。

本文通过对相关资料的整理研究和实地考察,试图系统地研究环巢湖文化旅游资源的类型与空间分布特点,据此提出环巢湖文化旅游资源整合策略或思路,使分散的环巢湖文化资源能够作为一个整体推向市场,略补充下环巢湖文化旅游研究的不充分之处。

2 环巢湖文化旅游资源类型与空间划分

2.1环巢湖文化旅游资源类型

环巢湖文化旅游资源非常丰富,既有反映环巢湖文化起源的文化,也有反映环巢湖历史与发展的文化。环巢湖文化旅游资源类型多样,按照《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 18972-2003),环巢湖文化旅游资源主要分为遗址遗迹、建筑与设施、旅游商品与人文活动,具体情况如表1。

表1 环巢湖文化旅游资源情况分类表

2.2环巢湖文化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特点及空间划分

环巢湖文化旅游资源在空间分布上具有分散性,而且是点状的分散性,但它们基本都是分布在巢湖湖泊沿岸及其附近,而巢湖沿岸东南西北四个方位,文化资源相对具有共性或聚集性。据此,将环巢湖文化资源简单地按东南西北四个区位划分,具体划分如图1所示。

2.2.1巢湖北岸

巢湖北岸主要指巢湖市、肥东县交界的湖滨半岛状区域为主体的北岸地区,西起姥山岛-四顶山-浮槎山,东止于龟山-万家山,包括肥东县长临河及北部浮槎山和巢湖市的中庙、黄麓、烔炀、庙岗、柘皋、夏阁、中垾、苏湾、栏杆等乡镇。

图1 环巢湖文化旅游资源空间划分简图

巢湖北岸文化旅游资源相对而言比较集中,主要有历史古镇、古村落、历史名人与神话传说,具有一定的集聚性。环巢湖地区集镇多,但名镇主要聚集于巢湖北岸,著名的有长临河镇、黄麓镇、中庙镇、烔炀镇、柘皋镇,这些都是古集镇,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具有较高的文化旅游开发价值。

巢湖北岸古村落也较多,以巢湖北岸黄麓镇、烔炀镇、中庙镇的“九龙攒珠”型布局的古村落为典型。它源于明朝初期,是明朝政府有组织有规模地从皖南、江西迁移的大批“移民”定居此处、屯垦的结果。“九龙攒珠”是古代农村百姓应对当地雨水天气设计的一种有规则的村落排水系统,这种形状的村落建筑整齐、有九条规则的巷道排水系统,村落中心有一口大塘,当雨季到来时,雨水沿着九条巷道汇聚流入村中心的大塘(又称门口塘)。巷道,即所谓的“龙”;门口塘,则是所谓“珠”。巢湖北岸的三户梅、唐家疃、张家疃、洪家疃、山口凌、山门李、东昌村等,基本保留“九龙攒珠”原有巷道格局。这一村落布局,具有六百多年历史和浓重的规划色彩,含有深厚的中国古文化思想,是十分宝贵的地域文化遗产。

从古至今,历史名人主要有明朝开国将领金朝兴,清代昂绍善与昂天曾父子进士、近代三将军冯玉祥、张治中和李克农,当代作家鲁彦周、著名烈士陈原道与蔡永祥等。与他们相关的具有纪念性的建筑物大多保存完好,如冯玉祥旧居、张治中故居、李克农故居与纪念馆、昂氏父子进士祠堂、陈原道故居、蔡永祥纪念馆等。

历史传说和神话传说也是巢湖北岸的一大文化特色。著名的“陷巢州”故事在巢湖广为流传,其发生地即唐嘴村一带,该村湖滨仍有水下古城遗址,附近的峏山则流传与“陷巢州”相关的小白龙故事;在浮槎山北部有一处梅亭,相传魏蜀吴割据时曹操南征于此,著名的典故“望梅止渴”即发生于这里;在巢湖市与含山县交界的东黄山地区,流传着姚兴抗金故事,留下了姚庙、尉桥等地名,俗语“包家坊的大菩萨——招远不招近”,说的就是姚庙主神;柘皋镇上有一座玉兰桥,古名遇难桥,是朱元璋当年遭遇追兵遇难成祥的渡口;苏湾的涂山,位于滁河上游,相传为涂山氏故里,是大禹迎娶偃攸的地方,这里至今流传一首童谣:“涂一、涂二、涂三四,涂妈妈生了个夏皇帝;吃新米,挂涂牌,大雁不来小燕来。”[6]

另外,北岸百姓长于歌唱,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巢湖民歌的主要流传地,其中司集为全国文化之乡。

2.2.2巢湖南岸

巢湖南岸包括肥西县三河古镇以东、巢湖市散兵镇以西的南岸地区,涵盖庐江、无为两县全境,以及巢湖市槐林、坝镇等部分乡镇。巢湖南岸,以历史文化资源为主,具体有远古文化、淮军文化、抗战文化以及各类传说故事。

远古人文资源主要是巢山。巢山,在巢湖与无为交界的坝镇乡,相传为有巢氏故里,巢山有成片板栗林、巢父洞等自然人文景点;巢山上的巢父山庄,建造了巢父与有巢氏塑像,已经发展成为2A人文景区。巢山,也是巢湖名茶都督翠茗的产地之一。

淮军人文资源以吴长庆、丁汝昌、刘秉璋、吴赞诚、潘鼎新等为主要代表。庐江吴武壮公祠堂,位于庐江城中路,为清廷纪念吴长庆所建专祠。吴长庆故居与墓园位于庐江县泥河镇。丁汝昌是为巢、庐、无三地历史人物,祖籍庐江石头镇丁家坎;后迁居巢湖高林汪郎中村,村中至今仍有遗迹;中日甲午海战中殉节,归葬于高林镇南边小鸡山梅花地,墓址今属于无为县。吴赞诚曾任福建巡抚兼理船政,光绪六年督办天津水师学堂,墓在盛桥镇。刘秉章故居在无为县城,死后葬于庐江万山镇。潘鼎新墓,位于庐江冶父山[7]。

巢湖南岸的抗战文化主要体现在它是皖江抗日根据地的核心区域,而皖江抗日根据地是全国十九个抗日根据地之一。本地区著名的抗战遗迹有蒋家河口战斗遗址、无为新四军七师师部旧址、石涧镇新四军兵工厂旧址、庐江新四军江北指挥部旧址。戴安澜、徐庭瑶、孙立人等是本地著名的抗日将领。

巢湖南岸有许多传说,其中有巢氏、楚霸王项羽散兵、无为县米芾拜石丈、庐江县蓝采和等传说流传十分广泛。

2.2.3巢湖东岸

巢湖东岸大体指以巢湖市主城区为中心的湖泊东部地区,具体为万家山-龟山-散兵银屏山一线以东,包括巢湖市区、半汤、散兵镇、银屏镇,以及含山县、和县全境。巢湖东岸以史前文明、秦汉文化、宗教文化、温泉文化等文化旅游资源为主。

史前文明主要有银山智人遗址、龙潭洞和县猿人遗址以及凌家滩遗址。银山智人遗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银屏镇,是重要的旧石器时代古遗址。龙潭洞“和县猿人”遗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和县善厚镇汪家山,出土的古人类头盖骨化石是我国目前唯一保存完好的猿人头盖骨化石。凌家滩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含山县铜闸镇凌家滩村,距今约5300年至5600年,是巢湖流域迄今发现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新石器时代聚落遗址,它在远古时期是一座繁华的城市。

秦汉文化遗址主要有含山伍子胥昭关、和县亚父城遗址、巢湖亚父山范增故里、和县乌江霸王祠与插花山,以及巢湖放王岗汉墓群等,其中昭关、霸王祠、放王岗汉墓群均是安徽省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巢湖东岸佛道两教痕迹明显。含山县太湖山、和县鸡笼山被冠以“江北小九华”。据《巢县志》载:巢城南郊圆通寺,“曾为六祖慧能道场”。含山清溪镇是宋代高僧绍隆故里,今存有佛慧寺。含山县褒禅山寺,自宋代以来即闻名遐迩。明代“四大高僧”之一憨山大师故里在和县蔡浅村。

巢湖仙人洞是崔自然修炼、得道场所;巢湖城区北郊金庭山,是道家第18福地,所在地王乔洞为安徽省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县鸡笼山,道家第43福地,是国家级森林公园;含山白石洞,是道教第21洞天。

环巢湖温泉资源丰富,基本集中在东岸,主要有巢湖半汤温泉、含山陈村温泉、和县香泉等。半汤位于巢湖市东北郊汤山,因冷热两泉合流而得名,是全国四大温泉疗养地之一,被誉为“九天福地”。香泉在和县城北覆釜山下,又名“平疴泉”、“太子汤”等,因萧梁太子萧统在此地疗养闻名天下。陈村温泉位于含山县昭关与褒禅山附近,与庐江汤池、巢湖半汤、和县香泉、南京汤泉同属一脉。

2.2.4巢湖西岸

巢湖西岸以合肥主城区为中心,南部以三河古镇与南岸为界,东部以姥山岛-四顶山-浮槎山一线与北岸为界,包括合肥市区、肥东县大部分地区,以及长丰县、肥西县等县区。西岸的文化资源以三河古镇、包公故里、合肥“科技之城”为典型。

三河古镇位于杭埠河上,是巢湖西岸水陆交通要冲,国家AAAAA级旅游风景区。以三河古镇为龙头,会聚杨振宁旧居、董寅初纪念馆、孙立人旧居等名人馆所,以及刘铭传墓园和刘老圩、周老圩、唐老圩、张老圩等众多淮军圩堡。

合肥是包公的故乡,至今保留着包氏宗祠、包公祠、包公墓等一大批文物古迹。以包公祠为核心,市区荟萃着李府、李鸿章墓、卫立煌故居、逍遥津、侨乡六家畈古民居群等众多人文胜迹,以及瑶岗渡江战役总前委旧址、褚老圩新四军东进抗日纪念馆等。其中包公祠、李府、渡江战役总前委旧址均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合肥是全国重要科教基地之一,与北京、上海、西安并称中国四大科技城市,是WTA(世界科技城市联盟)会员城市之一,全国三个技术创新试点城市之一。拥有中国科技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大学等十几所高等学府。合肥还以“科学岛”为核心,聚集有国家物理实验室、中科院合肥分院等各类科研机构200余所。

3 环巢湖文化旅游资源整合设想

环巢湖文化旅游资源分布在巢湖沿岸东南西北各个地区,虽然零散,但各地区总体而言各呈特色。通过上文的分析,北岸以古集镇、古村落为主,且保存较好;南岸历史人文气息重,各类历史人文遗迹遗址多;东岸以史前文明、先秦文化为主,另外东岸是环巢湖地区温泉集聚地,温泉文化在这一带颇为盛行;西岸古今文化交错,独具特色:自北向南从具有现代化城市“科技之城”合肥穿入包公的故里再进入著名的古香古色的三河古镇(见图1所示)。

巢湖各岸的文化资源旅游价值较高,这些有价值的文化旅游资源要转变为旅游经济资源,使之成为推动环巢湖旅游经济乃至该区域经济大发展的一种推力,对环巢湖文化旅游资源进行适当地整合是必然的。

由于环巢湖文化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的特点,整合需要从长计议。在充分熟悉环巢湖文化旅游资源的特点、内涵与空间分布的基础上,制定合理的基本整合原则,最后确定恰当的整合内容。

3.1文化旅游资源整合概念和相关基础理论

3.1.1概念

文化旅游资源整合是指将某一区域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整体,根据区域内部及其周边旅游资源、交通条件、地理环境等情况,并按照文化旅游经济活动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对文化旅游资源、旅游景点、旅游设施、旅游产品的供应等进行全面合理的规划、设计与安排[8]。我国的文化旅游业随着市场的发展和竞争实现了从资源竞争到产品、企业、区域经济一体化竞争的发展阶段,并伴随区域经济一体化不断发展的要求,创新和区域联合逐渐发展成为我国二十一世纪文化旅游业的发展主题。因此,文化旅游资源整合不仅是区域内旅游业发展的要求,也是推动世界范围内旅游发展、实现效益共赢的要求。文化旅游资源整合以产业集聚效应发展模式为主,通过整合能够发挥同区域旅游的不同优势,从而形成完整的区域产品体系,保证旅游文化的发展。

环巢湖文化旅游资源整合的目的是实现区域范围内资源的优化和互补,促进区域内文化旅游的协调发展,实现环巢湖文化旅游发展的完整性,有效避免因同类文化旅游资源竞争而导致的旅游市场运营不良现象发生。

3.1.2相关基础理论

目前有关文化旅游资源整合的理论,主要有可持续发展理论、产业集群理论和文化遗产保护理论。

可持续发展在《关于旅游业的21世纪议程》中被诠释为:在保护和加强旅游业未来发展的同时,满足现阶段旅游者和旅游区域的发展需要[9]。其中,可持续发展要求旅游产品要和当地区域环境发展以及当地文化保持一致,实现旅游产品作为有价值意义的消费,而不是单纯作为一种旅游产品。同时,还要求旅游的文化景观要在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下不断提升自身的文化价值,通过创新来实现文化品位的提升。

产业集群是指集中于区域内的各类旅游企业因彼此发展的互补性以及共性联系而形成的空间积聚体。文化旅游资源整合的实质就是区域内旅游集群的联系和互动。文化旅游产业的集群发展能够实现对不同旅游资源的细化和区分,形成档次不同的旅游产品,打造别具特色的区域文化旅游。

文化遗产是一种珍贵的不可再生资源,随着人们生活步伐的加快,一些文化遗产较为丰富的地区逐渐被开发,但不可控制的过度开发导致区域旅游的文化特色逐渐消失。因此,文化旅游资源整合对文化遗产保护有着重要的意义,文化旅游资源整合中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变得至关重要。文化旅游资源整合对文化遗产的保护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文化旅游中通过发展具有民俗特点的民间手工工艺品来实现对传统文化以及文化遗产的发展和振兴。第二,文化旅游中要关注当期的经济发展,结合当地的经济发展优势和特点实现文化旅游的企业化发展,不断加强文化旅游的自主创新发展。第三,文化旅游发展中要加强不同旅游者的文化交流,从而在文化差异的基础上加强旅游者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第四,文化旅游中获得的收入要再投资于文化遗产保护的遗产文献记录以及管理等方面,加强人们对文化遗产的认识[10]。

以上三种资源整合理论对环巢湖文化旅游资源的整合工作都有实际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3.2环巢湖文化旅游资源整合原则

环巢湖文化旅游资源整合可以按照旅游景观文化脉络发展这条主线来进行。景观文化脉络是指旅游所在区域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的文化内涵及其关联,是所在区域内文化旅游自然地理背景、历史文化背景、社会心理背景以及经济发展的结合。文化脉络的整合,有利于环巢湖地区文化旅游发展积极融入到该区域经济发展中,促进区域内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经济增长。因此,要实现环巢湖文化脉络的整合,需遵循三项基本原则。

3.2.1特色主导原则

巢湖沿岸东南西北四个区位,各以一文化特色主题为主导。巢湖北岸因古集镇聚集、古村落保存完好,可以“古集镇、古村落”为特色进行协调与整合,整合过程中既要保持古镇的古香古色的原始性,又要保证古镇的差异性,以维护各个集镇的特色,如柘皋镇曾是历史上重要的交通枢纽,商业贸易十分发达,整合中应以“商贸”作为特色打造柘皋镇。巢湖南岸抗战文化丰富,建立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导整合南岸的各类文化资源,打造“红色之旅”,让游客在旅游过程中了解巢湖南岸的历史文化以及各类传说。环巢湖地区有名的人类活动遗址和温泉多集中在巢湖东岸,是以东岸可把人类活动遗址和温泉文化作为特色,以人类文明发展脉络为主题整合相关文化资源。巢湖西岸,资源丰富,既有著名的5A级风景区三河古镇,也有四大科技城市之一的合肥,而合肥是安徽省省会,故西岸以区域旅游集散中心为特色,着力打造华东、打通东西的第一游客集散中心地,扩大环巢湖旅游经济市场,提升环巢湖旅游知名度,环巢湖文化也随之得到传播与推广。

3.2.2优势带动原则

所谓优势带动原则是指以利用环巢湖具有优势的文化旅游资源带动环巢湖地区其它文化旅游资源,加强对环巢湖文化旅游资源的整合、包装和维护。

古镇、温泉、湖泊、历史名人、人类活动遗址是环巢湖地区的优势文化资源,当前已开发并投入市场运营的有三河、中庙、长临河三大古镇,巢湖市区半汤温泉、马鞍山和县香泉、庐江汤池温泉,环湖观光旅游带、绿色骑行通道,张治中、李克农、冯玉祥等名人故居或纪念馆,这些景区或景点投入市场以来,旅游经济指标基本处于递增状态。另外,含山凌家滩古遗址主题公园已规划。环巢湖优势文化资源带动性应在两方面得到体现,一方面体现在对周边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的推动上,另一方面体现在对自身文化内涵的挖掘上。只有这两方面同时被体现,环巢湖优势文化资源的带动性才得到了充分地发挥。

3.2.3产品多样化原则

产品多样化原则的提出是基于环巢湖文化旅游资源的多样性和游客对环巢湖文化及其文化旅游产品的认识与需求存在差异性,因此,整合环巢湖文化旅游资源时要结合环巢湖地区文化资源,考虑到不同类型的游客需求,从而开发具有多样性的文化旅游景点和文化旅游产品,既满足旅游市场多层次需求,也有利于环巢湖旅游形象的塑造与宣传、推广。

此外,整合过程中,还要注意对环巢湖非物质文化资源的保护与传承,尤其是一些珍贵的具有地域特色的非物质文化资源,如民歌、粉蜡笺、庐剧、含弓戏、无为宫灯等。

3.3环巢湖文化旅游资源整合措施

3.3.1整合方式

为保证环巢湖文化旅游资源整合有效进行,宜采取政府主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的整合方式[11]。环巢湖文化旅游资源分布在安徽省若干个地区,需要相关各级政府协调才能实现环巢湖文化旅游资源整合的愿望。因此,最好是以各级政府为主导,以市场运作为辅的整合方式进行。作为政府,在整合中可以发挥以下主导性作用:第一,为整合环巢湖文化旅游资源制定详细的规划方案并落实到位;第二,突破行政区域限制,建立环巢湖区域旅游统一管理制度,实现环巢湖文化旅游资源的最优组合、开发、利用和无障碍旅游;第三,深化环巢湖地区旅游企业及旅游产业链的改革,构建专业化的旅行社集团、旅游饭店集团、旅游汽车集团及导游公司,促使旅游产业链上的各类企业不断向专业化、品牌化、国际化发展,同时进一步规范旅游中介服务这一关键环节部门的职业行为与职业操守。

3.3.2整合内容

环巢湖文化旅游资源的整合包括产品、线路、营销、产业四个方面的内容。

产品整合是将各个零散的资源以某一主题整合开发出一种文化旅游产品,如庐江汤池拥有温泉、山水、宗教、历史人文等多种资源,汤池镇政府经过考察和论证,通过资源整合,现正在开发以温泉养生文化为主题“养生之旅”、“健康之旅”等旅游产品。

线路整合是将环巢湖地区各旅游景区、旅游景点用合理的线路串连起来,为游客出门旅行选择旅游目的地提供方便。整个环巢湖地区可以东西南北沿岸为主设计四条主线路,再以贯穿东南西北四个区位及邻省旅游地为目标设计若干条线路。在进行线路整合与设计时,要注意保证不同的线路风景是不一样的,让游客从不同的线路出游,能获得新的旅游感知与认识。

营销整合再次强调政府的作用,是指政府统一设计环巢湖文化旅游形象,对环巢湖文化旅游产品进行整体包装、营销、宣传、推广,以提升环巢湖文化旅游产品在旅游市场上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产业整合是从旅游业的属性考虑的。旅游业是一个综合型的复合产业,涉及到餐饮、酒店、交通、商贸、娱乐等多个行业,同时与第一、二、三产业及房地产业、环保产业等也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应通过产业整合,使环巢湖文化旅游业与区域内优势产业形成一种互动优化的组合,并在产业链系统的共生功能中得到强化甚至衍生出新的产业形态,从而加快文化旅游业的发展,促进环巢湖区域经济的增长与发展[12]。

参考文献:

[1]刘立冬.环巢湖古塔历史文化研究[J].安徽史学,2011,(5):123-125.

[2]刘丽.环巢湖地区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8,(2):165-167.

[3]柳百萍,金芒,张学峰.环巢湖水资源特色旅游开发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6,(6):579-581.

[4]张珵.基于区域旅游协作的环巢湖旅游圈开发及创新研究[D].合肥:合肥工业大学,2007:16-18.

[5]沈东生.文化资源开发与环巢湖旅游业发展的对策研究[J].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2):80-84.

[6]宁业高.“禹娶涂山”在巢湖甄辨[J].合肥学院学报,2015,(6):70-77.

[7]昂云.丁汝昌故里巢湖高林见闻[DB/OL].(2015-11-18).http://blog.sina.com.cn/s/blog_472ccc3f0102y7fj.html.

[8]徐丽霞.河南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探讨[J].河南旅游职业学院学报,2012,(4):19-21.

[9]吴鹏飞.济宁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2:11-13.

[10]金璐.论新疆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模式[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2012,(3):38-45.

[11]曾蓓.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中的政府行为分析[J].旅游经济,2004,(9):28.

[12]卢舒怡.基于文化创意视角的旅游资源整合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2013:38-41.

责任编辑:杨松水

RESEARCH ON CULTURAL TOURISM RESOURCE INTEGRATION OF CHAOHU LAKE AREA

WANG Chuan-yun
(Hefei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Chaohu Anhui 238000)

Abstract:This article will start from the status quo of Chaohu Lake Cultural Tourism,and find that although Chaohu cultural tourism resources are scattered,they could be integrated. Further analysis of the types of Chaohu cultural resources are conducted,and the cultural resources are divided spatially in accordance with their distribution. At the same time,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aohu cultural resources and internal demand of Chaohu tourism development in consideration,an integration plan of Chaohu cultural tourism resources is proposed from the aspects of understanding of the basic theory,formulating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integration,and the determination of integration measures.

Key words:Chaohu Lake Area;cultural tourism;resource integration

作者简介:王传芸(1976-),女,安徽合肥人。合肥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产业经济、旅游经济。

基金项目:安徽省人文社科重点项目(项目编号:SK2016A0792);安徽省人文社科一般项目(项目编号:SSK2015B10);安徽省人文社科重点基地重点项目(项目编号:SK2014A103)

收稿日期:2016-01-05

中图分类号:F59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868(2016)02-0020-07

猜你喜欢

文化旅游资源整合
少先队活动与校外资源整合的实践与探索
“五育并举”下家校社资源整合的价值意义
山西省交通运输行业政务信息资源整合与共享开放的挑战与思考
海外并购中的人力资源整合之道
智慧高速资源整合方式实践
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战略
贵州省文化旅游创意发展态势评价
文化系统剥离与市场割裂对文化创意体验产品的影响研究
体验视角下文化旅游产品深度开发研究
中小学信息化教育资源整合的4.0时代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