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MSCT结合锥形束CT在口腔种植术中的应用

2016-06-03王小乐缪建林陈建荣李东平丁水清袁海燕江苏省南通市第二人民医院影像科江苏南通600江苏省南通市口腔医院影像科江苏南通600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16年3期
关键词: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三维重建

王小乐,缪建林,陈建荣,李东平,丁水清,袁海燕(.江苏省南通市第二人民医院影像科,江苏南通600;.江苏省南通市口腔医院影像科,江苏南通600)



MSCT结合锥形束CT在口腔种植术中的应用

王小乐1,缪建林1,陈建荣2,李东平1,丁水清2,袁海燕1
(1.江苏省南通市第二人民医院影像科,江苏南通226002;2.江苏省南通市口腔医院影像科,江苏南通226001)

[摘要]目的:评价MSCT结合锥形束CT(cone bean computed tomography,CBCT)在口腔种植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在南通市第二人民医院和南通市口腔医院拟行牙种植术患者41例,均行MSCT和(或)CBCT检查,并在重建图像上测量拟种植部位的垂直高度、近远中距离、颊舌径及牙槽骨质量,分析拟种植区与鼻腭管、下牙槽神经管等邻近重要解剖结构的关系。结果:41例通过相关影像学数据的分析评判,适宜种植36例,不适宜种植5例。36例行种植术后3个月评价种植成功35例,成功率97.22%。结论:MSCT结合CBCT能帮助临床选择合适的种植体及种植部位,提高种植牙的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锥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三维重建;牙种植

人工种植牙因具有坚固、耐用、无异物感的优点,被越来越多的患者所接受,被誉为人类的“第三副牙齿”[1]。牙种植术在临床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且日益成熟[2]。但该技术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对其并发症报道也在不断增多,如种植后发生神经障碍、出血及骨结合差等。影像学检查可对患者种植条件进行评估,提高种植牙的成功率,减少并发症。本文重点探讨MSCT结合锥形束CT(cone bean computed tomography,CBCT)在口腔种植术中的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南通市第二人民医院和南通市口腔医院2011年6月至2015年3月行口腔种植术患者41例(共46颗牙),男25例,女16例;年龄32~69岁,平均45.5岁。41例均行MSCT和(或)CBCT。

1.2仪器与方法南通市第二人民医院采用Toshiba Aquilion CXL 128层CT,患者取仰卧位,头先进,颌骨螺旋扫描采集数据。扫描参数:120 kV,220 mA,FOV 32 cm×32 cm,层厚3 mm,层距1 mm。在东芝Vitera工作站,行MPR、CPR、VR。南通市口腔医院采用德国KAVO 3D EXAM CBCT机,患者取坐位,扫描基准线与牙合平面平行,行360°锥形束扫描。X线球管:高频直流,管电流15 mA,工作电流5 mA,110 kV,焦点0.5 mm,FOV 16 cm×13 cm,曝光时间26.9 s。根据采集的颌面部CBCT数据,通过KAVO Examvision软件行MPR、CPR。在上述MSCT和CBCT重建图像上测量拟种植部位的垂直高度、近远中距离、颊舌径及牙槽骨质量,分析拟种植区与鼻腭管、下牙槽神经管等邻近重要解剖结构的关系。

1.3适宜种植评判标准①牙槽骨的垂直高度大于种植体高度1~2 mm。②邻牙牙冠、牙槽嵴顶处及牙根中部的3个近远中宽度基本均等。③牙槽嵴宽度大于种植体宽度2mm。④牙槽骨质量大于350 HU。⑤拟种植区无重要解剖结构与种植体邻近。

2 结果

41例(46颗牙)中,行MSCT检查11例,CBCT 27例,MSCT+CBCT 3例。MSCT的VR精确全面显示颌骨牙种植骨床的形态、质地和结构图像(图1a,1b);CPR显示以牙体及牙槽骨为中轴的整体断面解剖关系(图1c)。CBCT的MPR、CPR显示种植部位牙槽骨的形态、密度及与周围重要解剖结构的位置关系(图2~8)。根据影像学种植评判标准,适宜种植36例,不适宜种植5例。36例种植术后3个月评价种植成功35例,成功率达97.22%,仅1例种植体植入后距下颌神经管较近出现了唇麻木、颏部疼痛症状。

3 讨论

3.1 MSCT与CBCT的概述MSCT是CT发展史乃至医学影像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突破。采用MSCT对牙槽骨扫描,再利用VR、MPR和CPR对颌骨骨质结构、高度及厚度进行测量,并综合评估,可为人工牙种植提供真实可靠的数据[3]。CBCT又称口腔颌面锥形束CT,是针对口腔颌面部较复杂的解剖结构的数字容积断层摄影仪,具有辐射剂量小,成像精度高,扫描、重建时间短,可任意方位、层面、间隔截图的优点,并可实现极高的空间分辨力成像,对颅面部骨骼成像效果良好[4-6]。CBCT应用到口腔种植的诊断和治疗中,能够更好地减少种植手术风险,提高种植成功率。

3.2 MSCT及CBCT在口腔种植术中的应用牙缺失后牙槽突形态上会发生渐进的变化,牙槽骨还有骨质吸收改变,甚至颌骨缩小。口腔种植术前需通过MSCT和(或)CBCT对牙槽骨形态和骨量情况,以及拟种植部位周围重要解剖结构关系,全面准确了解,以便选择合适的种植体保证种植成功。

3.2.1牙槽骨骨量和质量的测量牙槽骨骨量包括:①垂直高度。临床一般在与颌骨长轴垂直的横断面图像上测量并在MPR图像上补充测量。种植于上颌骨时,应根据拟种植体的长轴测量嵴顶到上颌窦底壁的距离(图4)。而种植于下颌骨时,应测量从嵴顶到下颌神经管的上壁的距离(图5)。种植体的高度应始终比牙槽骨的垂直高度少1~2 mm,以防种植体接触到血管神经结构出现损伤,因为临床钻孔的深度一般会超过种植体1 mm左右。②近远中距离。应测量邻牙牙冠、牙槽嵴顶处及牙根中部的3个近远中宽度,以评估修复体的植入空间(图5)。为避免侵犯邻牙,若牙槽嵴顶处的近远中距离大于牙根中部,应考虑锥形种植体(图6)。③颊舌径。选取与颌骨长轴垂直的MPR图像测量需测量种植部位的最宽和最窄的唇颊侧至舌腭侧距离(图7)。这个距离对某些牙槽骨量较少的区域非常重要,笔者认为牙槽嵴宽度应大于种植体宽度2 mm。

牙槽骨质量大致分为3类[7]:D1≥1 250 HU,350 HU<D2<1 250 HU,D3≤350 HU。D1、D2代表相对较好的骨质(图3),而D3为低骨量密度值不适宜种植(图4,8)。

3.2.2种植体位置与解剖结构的关系MSCT结合CBCT可提供拟种植体与鼻底、上颌窦、血管、牙根、鼻腔之间的位置关系,直接影响种植手术是否成功及最终的修复结果[8]。上颌骨应注意鼻腭管及鼻腭孔,鼻腭管是一个在腭骨板开口的致密骨管状结构,在形态和大小上存在重要的个体解剖差异,若种植体表面与管内结构的接触可阻碍种植体的骨性结合或引起感觉障碍,可在重建图像上进行测量评估(图9)。此外,上颌窦和鼻腔使种植体植入受到一定限制,种植体需植入于全部骨组织内,或至少控制在密质骨边缘,种植体若进入上颌窦、鼻腔会减小种植体的稳定性并影响骨结合,甚至种植体周围感染而导致手术失败[9]。应注意下颌骨后部的下牙槽神经管位置的识别,可在MPR或CPR图像上勾勒标记(图3,5,10)。本组1例种植体距下颌神经管较近,出现唇麻木、颏部疼痛的症状。

3.3检查方法的选择CBCT因具有辐射剂量低、空间分辨力高和后处理功能灵活的优点,在国内外口腔种植医学中应用越来越广泛[10-11]。但CBCT照射野受限、扫描时间长、运动伪影大,尤其软组织信息提供少、密度分辨力低成为限制其应用的重要因素。MSCT正好弥补了CBCT这方面的缺陷,密度分辨力较CBCT高,区分不同密度组织能力强,扫描野可调,扫描速度快,128层CT颌面部扫描仅需不到2 s。此外,MSCT可行增强扫描,可在牙种植术前排除颌面部软组织疾病、颌骨肿瘤等。而CBCT在显示骨骼、牙齿等硬组织细节能力方面优于MSCT[12-13],对于有牙填充物、金属桩患者,金属伪影较MSCT小[14]。在选择检查适应证时,需根据患者临床情况、检查范围、对软组织信息要求综合考虑。

总之,口腔种植术在修复缺失牙、恢复咀嚼功能及面容修复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15]。MSCT及CBCT能提供牙槽骨的质和量的精确评估,通过MPR图像可清晰显示种植部位牙槽骨的形态、与周围重要解剖结构的位置关系,能准确定位上颌窦底,并三维立体显示下颌神经管等重要结构,指导临床选择合适的人工种植体和最佳植入位置,避免骨侧穿及鼻腔、上颌窦底穿透损伤神经血管等重要结构,减少并发症,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今后我们应进一步随访种植术后种植体连接部位的密合程度,了解牙槽嵴的骨吸收状态,最大程度让患者恢复良好的咀嚼功能。

[参考文献]

[1]林尔坚,杨旭峰,严超贵,等.螺旋CT图像重组技术在人工牙种植术中的应用[J].放射学实践,2011,26(5):572-573.

[2]陈京亦,单丽华.放射影像学检查在现代口腔种植学中的应用[J].河北医药,2008,30(5):693.

[3]Cotton TP,Geisler TM,Holden DT,et al. Endodontic applications of cone-beam volumetric tomography[J]. Journal of Endodontics,2007,33:1121.

[4]马绪臣.口腔颌面锥形束CT的临床应用[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1.

[5]李明,逢爱慧,陈美玲,等.锥形束CT检测牙槽骨缺损的准确性研究[J].口腔医学研究,2013,29(8):760-762.

[6]冯浩,陆新颜,邵文龙.牙隐裂CBCT影像诊断8例[J].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2014,20(4):318-320.

[7]郝永明,赵伟,邢一栋,等.牙种植区骨密度的CBCT评价[J].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14,24(3):204-207.

[8]杨臣杰,钱玉芬,陈振琦.锥形束CT在口腔领域的应用[J].现代口腔医学杂志,2010,24(3):224-227.

[9]周文清,陈建荣,周永强,等. CBCT在上颌窦底提升术中的应用[J].上海口腔医学杂志,2014,23(1):71-74.

[10]Kei I,Yasunori A,Yoshihiro T,et al. Relation ship between the bone density estimatedby 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 and the primary stability of dental implants[J]. Clin Oral Impl Res,2011,5:1-5.

[11]Scarfe WC,Li Z,Aboelmaaty W,et al.Maxillofaeial 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essence,elements and steps to interpretation[J]. A ustralian Dental Journal,2012,57:46-60.

[12]赵岩,屈振宇,韩文利,等.应用锥形束CT探查颧牙槽嵴处微种植钉植入的安全范围[J].口腔医学研究,2013,29(2):145-147.

[13]孙坚峰,吴燕燕,魏丹,等.全景片及CBCT对不同前磨牙拔除模式上颌中切牙根吸收的诊断研究[J].口腔医学,2014,34(8):608-610.

[14]夏东彬,牛志青,张宗德,等.口腔颌面锥形束CT在茎突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J].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2013,11(6):678-679.

[15]衡士超,程勇,李波,等.锥形束CT对牙根外吸收早期诊断价值的探讨[J].口腔医学研究,2012,28(9):941-943.

图1 男,61岁,MSCT后处理图像 图1a,1b VR示下颌种植骨床的形态结构 图1c CPR示下牙槽骨,测CT值382 HU(虚箭),宜种植,显示下牙槽神经管(白箭头)图2男,42岁,锥形束CT(CBCT)MPR冠状位示垂直高度(虚箭),距上颌窦近,不宜种植 图3男,56岁,CBCT重组全景图。下牙槽神经管标记(虚箭),垂直高度(空心箭头),宜种植;近远中距离(白箭头),宜种植 图4男,46岁,CBCT CPR冠状位示近远中距离窄(虚箭),适宜锥形种植体 图5女,18岁,CBCT MPR矢状位示颊舌径小(虚箭),不宜种植 图6男,40岁,CBCT MPR冠状位示牙槽骨质量低(虚箭),不宜种植 图7男,52岁,CBCT矢状面测量拟种植区与鼻腭孔距离(虚箭),适宜种植 图8男,43岁,CBCT矢状面示拟种植区距离下牙槽神经管近(虚箭),不宜种植

收稿日期(2015-03-24)

[通信作者]丁水清,E-mail:443048098@qq.com。

[基金项目]2015年度南通市市级科技计划(qyz15057)。

DOI:10.3969/j.issn.1672-0512.2016.03.036

猜你喜欢

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三维重建
基于Mimics的CT三维重建应用分析
原发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的多层螺旋CT征象分析
多序列联合应用MRI检查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诊断价值
弥漫性轴索损伤CT、MR动态观察
三维重建结合3D打印技术在腔镜甲状腺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X线平片及CT诊断外伤性肩关节脱位的价值
杓状软骨脱位的128层CT诊断
多层螺旋 CT 三维重建在肋骨及软骨损伤中的诊断价值
多排螺旋CT三维重建在颌面部美容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