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来”和“去”地点指示用法及其产生机制

2016-06-03王艳萍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6年4期
关键词:语境意义空间

内容摘要:动词“来”、“去”在现代汉语修辞中具有基本意义,由基本意义引申出许多含义,比较重要的是趋向性。在特殊的语境中,结合趋向性,“来”、“去”还能用于指示地点。“来”、“去”的特殊语用义的产生与人的认知有关,本文从认知角度出发探讨其产生机制。

关健词:“来” “去” 地点指示 认知

从“来”、“去”的基本意义及其语法作用看,当单独作谓语时,它们表示人或物体的动作,带有方向性。如果将它们附加在其他动词或动词短语之后,便构成“Vp+来/去”构式;将它们附加在其他动词或动词短语之前,构成“来/去+Vp”构式。此时,“来”、“去”的实际动作意义虚化,生出许多引申义。用于修辞中,“来”做助词、方位词。意义表示来着,未来的,用在“十”、“百”、“千”等数词或数量词后面表示概数,从过去到现在。“去”除了做动词外,还表示婉辞,指人死;用在“大、多、远”等形容词后,表示“非常……”,“……极了”的意思(后面加“了”)。

除了基本语义及趋向义外,“来”、“去”还表达特定的语用意义,用于动词结构中,表示动作的施事和受事的移动,可以称为内在的地点指示意义。例如,在“今天中午你来学校”这个例子中,结合具体语境,通过动词“来”能判断出动作发生的地点。例子中,“你”是移动动体,“学校”是动体移动的目的地,“今天中午”是动作“来”将要发生的时间。这句话的发生适用于以下的语境:

1.说话人在说话时位于学校;

2.听话人在听话时位于学校;

3.说话人在当时位于学校;

4.听话人在当时位于学校。

假设语境为学生甲和学生乙在他们的学校说这件事。学生甲对学生乙说:“今天中午你来学校。”可以理解为以下内容。学生甲说话时位于学校,学生乙听话时位于学校,学生甲在今天中午时位于学校,学生乙在今天中午时位于学校。总之,动作“来”不仅表示动体所做的运动,而且指示动体运动发生的目的地。这便是“来”的地点指示语的语用功能。在这里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学校”既是动体移动的目的地,又是动体所在的位置。也就是说,“来”指示的地点必须是结合语境,说话人和听话人都知道的地点,主要指向说话人。结合认知语义学中的参照点理论、概念化理论、构型理论,学界提出了建立现代汉语的空间范畴,构成空间范畴的几个组成部分为方位系统、范围系统、位置系统。在这个范畴中,涉及到动体的空间位移,一个物体是移动动体,另一个物体是“参照位置”,即“参照点”。另外,集合空间范畴中的源点、位移和终点概念,可解释“来”“去”的地点指示用法,即将“来”、“去”的地点指示看作空间范畴内某动体的空间移动过程。例如,假设一个语境,在宿舍里,小丽对小芳说:“咱们一会儿去运动场。”在上述语境中,小丽和小芳表示移动动体,宿舍里表示参照点,一会儿表示动体发生移动的时间,去表示动体的移动,它内在地指示动体在所指示的时间发生位移,位移终点是运动场。

认知语义学中的空间位移说将空间位置分为实在空间位置和心理空间位置。实在空间位置指句子中发生空间位移的动体与说话人之间存在事实上的倚变关系。如“火车开来了”例子中,说话人所处的实际空间位置是说话人对“来/去”选择的依据,表示说话人以自己作为参照点,以火车为动体,动体发生空间位移的方向是说话人。动词结构“开来”中“来”指明了动体发生位移的参照点和方向。心理空间位置是句子中发生空间位移的动体的参照点和方向与说话人的主观意识存在相互依存关系。如在“把衣服捡起来”中“起来”做趋向补语,“来”的参照点是说话人说话时的心理空间中的一个位置,方向可能是向上的,在主观上离说话人较近的空间位置是说话人对“来/去”的选择依据。

“来”、“去”及其所构成的动词结构也具有趋向性的基本意义具有明显的趋向性,在此基础上,“来”、“去”生出许多虚化义。从认知语义学的角度来看,“来”、“去”与空间范畴相关,“来”、“去”能够表示动体的位移,具有内在的地点指示的意义。

(作者介绍:王艳萍,黑龙江大学文学院2014级汉语言文字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汉语言文字学现代汉语语法、语用)

猜你喜欢

语境意义空间
创享空间
语言学习中语境化的输入与输出
诗里有你
跟踪导练(三)2
论幽默语境中的预设触发语
话“径”说“园”——来自现象学语境中的解读
QQ空间那点事
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