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农村“留守儿童”健全人格
2016-06-02李淑珍
李淑珍
“留守儿童”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由于成长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关注和呵护,极易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和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逐渐发展成为“问题儿童”。建始县实验小学,通过合理引导、多措并举,塑造“留守儿童”健全人格。
感受集体的温暖,形成健全的人格。学校是“留守儿童”最聚集的地方,学校重点加强留守学生的教育与管理,要让“留守儿童”融入学校这个集体,在学校这个大家庭中感受集体的温暖。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思想道德教育。不断提高他们的法制道德观念,不断增强“留守儿童”的遵纪守法意识。对“留守儿童”进行档案管理。有的放矢,跟踪管理。定期召开“留守儿童”家长会,与家长交流沟通,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影响产生合力效应。重视“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和孩子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帮助指导“留守儿童”解决各种困惑和疑难,对其显性和隐性的心理压力进行疏导,帮助他们走过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教育“留守儿童”学会表达情感,学会与他人交流,学会与他人分享,感受集体的温暖,形成健全的人格,助其健康和谐发展。
开展多样的活动,搭建自信的平台。积极实施素质教育,使孩子们健康发展、全面发展、特长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按教育规律办事,严格要求,实施素质教育。学校在孩子们掌握必备知识的同时,积极组织各种有益的文体活动,让“留守儿童”在活动中特长得到发展,自信心得到提高。学校深入挖掘民间文艺,积极开展了课外活动,开发校本课程,鼓励“留守儿童”参加,使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通过一系列活动的开展,推动“留守儿童”综合素质的发展与提高。
提高家长的认识,促成心灵的对话。学生与家长存在心里隔阂,是当今社会比较普遍的现象,极不利于家庭教育。因此,学校设立家长教室,定期举办家长培训班,使学生家长特别是“留守儿童”监护人逐步学会如何引导、教育孩子,使他们懂得学生在良好行为习惯和健康人格的形成过程中,家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此外,班主任利用孩子生日、母亲节等特殊的日子,组织学生和家长互相视频,平等对话,增进理解,引导家长与子女开展心灵对话。学校还开通了专用亲情电话,免费让“留守儿童”每月至少与父母通一次电话,汇报学习、生活情况。
构建教育的网络,把牢合作的抓手。学校在建好“留守儿童”档案管理的基础上,还应多方位地了解他们的生活、学习情况,注意他们的情绪反应,倾听他们的心理诉求。对突遭生活变故的家庭,学校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争取社会的支持,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及时进行心理疏导,使其在学校能安心学习。同时,学校应多开展一些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的课外活动,提高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和与人合作的能力。
教育孩子,仅仅靠学校是不够的,还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的有机配合。因此,学校想方设法争取政府与社会各界支持,由学校牵头,成立由乡(镇)政府、派出所、卫生院、文化站等部门以及各村(社区)参加的德育教育领导小组,形成德育教育网络,并把此项工作落到实处。比如,对黑网吧的取缔,对游戏厅的治理,对农家书屋的添设等,力求创设适合少年儿童尤其是“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环境。教师还要对“留守儿童”进行定期家访,以便及时和监护人交流,使其了解孩子的在校情况,为共同管理好孩子打下基础,使家庭、学校、社会形成了紧密结合的教育网络,促进“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作者单位:建始县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 徐世兵)
李淑珍
“留守儿童”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由于成长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关注和呵护,极易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和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逐渐发展成为“问题儿童”。建始县实验小学,通过合理引导、多措并举,塑造“留守儿童”健全人格。
感受集体的温暖,形成健全的人格。学校是“留守儿童”最聚集的地方,学校重点加强留守学生的教育与管理,要让“留守儿童”融入学校这个集体,在学校这个大家庭中感受集体的温暖。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思想道德教育。不断提高他们的法制道德观念,不断增强“留守儿童”的遵纪守法意识。对“留守儿童”进行档案管理。有的放矢,跟踪管理。定期召开“留守儿童”家长会,与家长交流沟通,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影响产生合力效应。重视“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和孩子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帮助指导“留守儿童”解决各种困惑和疑难,对其显性和隐性的心理压力进行疏导,帮助他们走过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教育“留守儿童”学会表达情感,学会与他人交流,学会与他人分享,感受集体的温暖,形成健全的人格,助其健康和谐发展。
开展多样的活动,搭建自信的平台。积极实施素质教育,使孩子们健康发展、全面发展、特长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按教育规律办事,严格要求,实施素质教育。学校在孩子们掌握必备知识的同时,积极组织各种有益的文体活动,让“留守儿童”在活动中特长得到发展,自信心得到提高。学校深入挖掘民间文艺,积极开展了课外活动,开发校本课程,鼓励“留守儿童”参加,使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通过一系列活动的开展,推动“留守儿童”综合素质的发展与提高。
提高家长的认识,促成心灵的对话。学生与家长存在心里隔阂,是当今社会比较普遍的现象,极不利于家庭教育。因此,学校设立家长教室,定期举办家长培训班,使学生家长特别是“留守儿童”监护人逐步学会如何引导、教育孩子,使他们懂得学生在良好行为习惯和健康人格的形成过程中,家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此外,班主任利用孩子生日、母亲节等特殊的日子,组织学生和家长互相视频,平等对话,增进理解,引导家长与子女开展心灵对话。学校还开通了专用亲情电话,免费让“留守儿童”每月至少与父母通一次电话,汇报学习、生活情况。
构建教育的网络,把牢合作的抓手。学校在建好“留守儿童”档案管理的基础上,还应多方位地了解他们的生活、学习情况,注意他们的情绪反应,倾听他们的心理诉求。对突遭生活变故的家庭,学校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争取社会的支持,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及时进行心理疏导,使其在学校能安心学习。同时,学校应多开展一些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的课外活动,提高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和与人合作的能力。
教育孩子,仅仅靠学校是不够的,还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的有机配合。因此,学校想方设法争取政府与社会各界支持,由学校牵头,成立由乡(镇)政府、派出所、卫生院、文化站等部门以及各村(社区)参加的德育教育领导小组,形成德育教育网络,并把此项工作落到实处。比如,对黑网吧的取缔,对游戏厅的治理,对农家书屋的添设等,力求创设适合少年儿童尤其是“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环境。教师还要对“留守儿童”进行定期家访,以便及时和监护人交流,使其了解孩子的在校情况,为共同管理好孩子打下基础,使家庭、学校、社会形成了紧密结合的教育网络,促进“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作者单位:建始县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 徐世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