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文学作品中的传统文化因素嵌入研究
2016-06-02伊志
伊 志
(阜阳职业技术学院人文社科系,安徽阜阳 236031)
幼儿文学作品中的传统文化因素嵌入研究
伊志
(阜阳职业技术学院人文社科系,安徽阜阳236031)
摘要:近年来,关于青少年传统文化缺失的讨论屡见报端,青少年的传统文化教育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为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因素更好地嵌入到幼儿喜闻乐见的文学作品之中,本文立足于幼儿文学文本,以传统文化因素为研究对象,对幼儿文学作品与传统文化因素做了结合性研究,阐明了传统文化因素嵌入的理论基点,提出了传统文化因素嵌入的主要着力点。
关键词:幼儿文学;文化因素;嵌入
2014年,在宁波滨海举行的第二届全国儿童文化高级论坛上,中国神话学会会长叶舒宪、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梅子涵等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呼吁:中小学要加快传统文化进课堂、进教材[1]。同年,在陕西省重大文化精品项目“小橘灯”儿童文学创作出版启动仪式上,著名文化学者肖云儒认为:“孩子不能一味的娱乐,需要一定的人文熏陶,外国儿童文学表现的是其民族的价值信仰,我们的孩子需要从小给他们灌输本民族的文化精髓,此外也需要一定的文字解码能力,读图更要解字。”[2]传统文化直接影响着幼儿的文学体验和身心发展,对幼儿的全面发展起着无可估量的巨大作用。作为儿童文学接受者的幼儿读者,其文学接受能力结构中也同样存在着一个文化的层面,它规定着幼儿读者文学接受中的具体文化、审美内容及其动力指向。
一、传统文化因素嵌入的理论基点
(一)传统文化因素与幼儿的知识建构
传统文化因素主要指隐含在语言结构系统和表达系统中反映该民族的价值观念、是非取向、衣食住行、风俗习惯、审美情趣、道德规范、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等方面的特定的文化内涵,其本身蕴含着丰富的文化视点,是各类知识的集合体。幼儿文学作品作为一种特定文化背景的产物,必然会对幼儿的知识累积起着重要建构作用。
幼儿文学的接受对象主要是0-6岁的儿童。这一时期的幼儿,其生理和心理在迅速发展,好奇心和求知欲强,正处在知识不断增长的阶段。传统文化因素涉及的知识面很广,诸如生活方式、时间观念、空间观念和价值观念等。这些文化因素的输入可满足幼儿对生存、生活知识的渴求,对幼儿的日常生活起着很好的指导和教育作用。如儿歌《洗手歌》、《我会刷牙》等,告诉幼儿如何正确洗手、刷牙,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周翔编绘的图画书《荷花镇的早市》取材于江南水乡的百姓生活,充盈着浓郁的水乡生活气息,有利于拓展幼儿视野,增加幼儿关于百姓生活的多彩文化认知。同时,对某些特定的文化因素的摄入与阐释,也有助于幼儿对文学作品听赏诵读时的理解,以获取更多的文化知识储备,为幼儿的知识建构奠定文化根基。
(二)传统文化因素与幼儿的社会化规约
社会化是个体在特定的社会和文化环境中,通过与环境的交互作用,逐渐形成适应该社会所公认的行为方式,由自然人发展成为能够适应社会生活的社会人的过程。社会是一个文化符号组成的有机系统,任何社会都有自己的文化规约,作为社会的人必须遵守这些文化规约以维护社会的有序性,从而推进自己的社会化发展。个体的说话方式、行为举止、价值理念等都深受传统文化的浸染与影响,处在这一背景中的幼儿必须对赖以生存的本民族文化有所认知。我国的幼儿生活儿歌中有不少传统文化因素是关于教导孩子如何礼貌用语的。例如,未经允许不能拿别人的东西、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得到别人的帮助要说声“谢谢”、见到长者要称呼“您”等,这些都是社会对幼儿的文化规约,以使幼儿的情感、态度、习惯、行为等与社会规范逐渐接近并吻合。因此,传统文化因素是幼儿赖以生存的文化土壤,对幼儿的社会化发展起着重要的规约作用。
(三)传统文化因素与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文化是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源动力,文化是民族之根、民族之魂,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幼儿文学作品是幼儿赖以生存的语言环境和文化土壤,从小就应对幼儿进行文化熏陶,引导他们接触优秀的传统文化因素。例如,我国的汉字是意音文字,历时久远,其中充斥着各种各样的神话传说。汉字的形状、结构、发音和书写工具等都别具特色,这些代表汉民族文化基因的信息如果恰当地传达给幼儿,能有效地帮助幼儿感受祖国语言的文化气息。除此,幼儿文学作品中有不少文化因素在传递着民族文化的讯息,它所涉及的内容广泛而细致,从语言文字到历史人物、神话传说;从勤劳克俭到文化礼仪,精忠报国;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到“泛爱众而亲仁”等,无不闪耀着传统文化的光芒。在当今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背景下,文化的发展也面临诸多挑战与变异,唯有夯实传统文化之根基才能补足传统文化缺失、断层的短板,唯有在继承中发展才不会偏离文化发展的新航道。
二、传统文化因素嵌入的类型分析
《全球幼儿教育大纲——21世纪国际幼儿教育研讨会文件》指出:“应为不同种族、性别、民族或有特殊需要的儿童提供多样的学习环境,这个环境应反映当地儿童及家庭的文化背景和传统。”[3]由此,幼儿文学作品中嵌入的文化因素要既能反映一个民族的文化传统与特色,又能对幼儿起到积极的文化规约和引领作用。
一是与语言结构相关的文化,指语言中词、词组(短语)、句子以及语段(句群)乃至篇章构造所体现的文化特点。以汉字为例,汉字的音、形、义都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因素,汉字的传承、发展和演变很好地记录了中国的历史变迁和文化更替,犹如一部活的文化史。不论是独特的语音、方块式的字形还是汉字书写时的篇章布局,无不蕴藏着宝贵的文化资源,散发着传统文化的清香。
二是与语义相关的文化,就是一种语言的语义系统所包含的文化内容和所体现的文化精神。如,安利的幼儿戏剧作品《机器人与猪八戒》中就嵌入了“猴年、猴拳、银子、西天取经”等文化词汇。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时空观念和象征观念等文化因素在幼儿文本中的嵌入同样数见不鲜,如老北京童谣“二月二,龙抬头,金子银子满地流”。江浙童谣《摇啊摇》等无不蕴含着不少具有地域特色的民俗文化。同样,各类专名,如人名、地名、什物名等也常出现在幼儿文学作品之中。
三是与语用相关的文化,指的是语言使用的文化规约, 也就是把语言同社会情境和人际关系相连接起来所应当遵守的规则。语言的使用总要遵循一定的文化规约,这类文化大多和交际相关。如儿歌《懂礼貌》:“好孩子,懂礼貌,文明用语记心头。见面互相问‘早’‘好’,告别‘再见’把手招。需要帮助‘请’出口,‘谢谢’常常挂在口。”歌中嵌入的正是与语用相关的文化因素,其他如《郊游歌》、《守法歌》、《待客歌》、《孝敬歌》等,不胜枚举。
三、传统文化因素嵌入的主要着力点
(一)语词导入
语词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符号,也是一种文化符号,其构造总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总代表着特定的文化含义。幼儿文学作品虽然文种多样,但大都以语词为载体来呈情达意。不管是语构文化、语义文化还是语用文化的嵌入,语词都起到了重要的导入作用。例如,幼儿故事《包公的故事》、《木兰从军》、《武松打虎》、《曹冲称象》等,其中的历史人物、地名、什物、陈设方式、历史事件等便是通过词或词组一类的语言成分进行描写或讲述,这些特定的文化词汇或语词组合将生动的历史故事传达给了幼儿,幼儿在欣赏故事的同时习得了不少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文化因素。不论是故事、散文、诗歌、童话、戏剧、有文图画,语词都是传统文化因素最基本的导入方式,它可以直接呈现,也可以间接呈现,最直接地把一个个文化项目嵌入在幼儿文学作品中。
(二)文体链接与表达
文体原指文雅有节的体态,“动有文体谓之礼,反礼为滥”,后指文章的风格或结构、体裁,“爰洎中叶,文体大变”。文体的形成是某些文化因素渐进式积累的结果。文体一经诞生而凝结为一种艺术形式,不仅仅是文学现象,更是一种文化现象。文体现象的背后是一个民族思维方式、认知结构和心理机制的自然表达,它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社会文化的发展现状,也适应了人们的文化需求。[4]对于幼儿文学作品来说,不同的文体本身正代表了不同的文化含义,文体自身的多样性也丰富了文化的内涵,有利于更好地表达别样的文化图式。如《古意新曲》是岛城作家辛龙创作的国学儿歌,其主要内容便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成语典故或古诗词。如“退避三舍”、“投笔从戎”、“一鸣惊人”、“负荆请罪”、“磨杵成针”、“过门不入”和“高山流水”等,不仅体现了我国的传统文化,而且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义契合。借用儿歌易读、易记、易唱的特点,可以将传统文化的种子迅速播撒在幼儿心中,让幼儿在乐曲的熏陶下潜移默化地习得传统文化。幼儿故事是幼儿的好伙伴,是孩子们接触最早、最多的文学样式之一。其故事性强、悬念多,语言通俗易懂,一般不受时空限制,随时随地都可以讲述,对传统文化因素的嵌入与传播有着独特的优势。不管是幼儿民间故事、幼儿历史故事、幼儿人物故事、幼儿知识故事还是幼儿生活故事均便于通过完整的情节、巧妙的悬念、生动的形象、丰富的思想来链接我国深厚的文化知识、历史人物和思想观念等,使幼儿在听赏和阅读中了解和积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资源。其他艺术形式如皮影戏、木偶戏等可配合古代教育嵌入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等传统文化因素,以告诫幼儿发奋读书、孝顺父母、报效国家等。因此,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特点,文体表达上亦各有侧重,我们应充分认识不同文体的功能和特点,扬长避短,更好地发挥其在文化链接和表达上的作用。
(三)对话揭示
对话是文学作品中人物语言的表现形式之一,诸如作品人物间的交谈、耳语和论辩、询问等。一般而言,对话形式自由、内容丰富多元,幼儿家庭、学校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可以是展示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对话是言语交际的主要形式,它本身较注重语言的或跨语言的交际,而在这背后往往蕴藏着深层次的文化背景,因而通过对话进行揭示,是一种相对自然的呈现方式。不论是儿歌、幼儿诗、幼儿散文、幼儿图画、幼儿故事还是幼儿戏剧等,都离不开对话体式的运用。通过对话可以揭示某种文化因素、文化现象或文化精神。如刘饶民的《海边儿歌·海水》采用一问一答的方式来构思“你为什么这么蓝?/我的怀里抱着天。你为什么这么咸?/因为渔人流了汗。”在富有诗意的想象里揭示了“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文化气派和中国人民自古勤劳勇敢的传统美德。谢金良的幼儿故事《纺织娘的诺言》,通过纺织娘和小玫瑰的对话,生动形象地揭示了纺织娘兑现奶奶许下的诺言的故事,对话层层深入,不断推进,话语间揭示了中国人诚实守信、一诺千金的文化规范和价值取向。对话作为一种自由体式,在甲乙双方的话语转换之间能够将传统文化因素巧妙地进行揭示,将文化项目自由嵌入,不着痕迹。于幼儿来说,这种类似于日常聊天的对话方式更易于接受、传播与模仿。因此,对话作为幼儿文学作品常用的手段是适于文化揭示和表达的,是传统文化嵌入的一种较为自然的形式。
(四)图片渗透
囿于幼儿的年龄和认知水平,其时空感觉往往不够具体,对粗线条大轮廓的画面较为敏感,更易接受直观的形象。幼儿图画故事即通常所谓的图画书,被誉为“人生第一本书”,是幼儿非常重要的伙伴。不管是无文图画故事还是有文图画故事,都以直观、鲜明的图片本身作为语言来讲述故事,传达形象。图片能增添幼儿文学作品的直观性、形象性和趣味性,对幼儿有一定的视觉冲击力,更易引起幼儿的阅读兴趣,尤其是彩色图片的运用。因此,利用图片来嵌入文化、渗透文化,对幼儿了解中国文化都将起到重要的作用。有些用言语难以说明或不便说明的文化因素或现象可能一幅图片就足以表达,使之一目了然。同时,单幅图画、多幅图画、系列图画以及单色、彩色图画故事的恰当选用又会使更多的具象或抽象的文化因素得以彰显和丰富。
除却幼儿图画故事这种特定的艺术体式外,幼儿文学作品中插图的设置同样不可或缺。插图的设置可以和幼儿文学作品本身的内容相关或契合,可以随文呈现,以起到语言表达的辅助效果,这种文化渗透方式属于有意渗透;也有一些插图,其本身内容和文本内容并无关联,只是在作品开头、结尾或空白处施以点缀,这种属无意渗透或补充性呈现,以使幼儿文学作品图文并茂,让人耳目一新,但确实嵌入了不少文化因素,起到了文化渗透的作用。不可忽略的是,幼儿文学作品的装帧设计中图画的插入也是渗透幼儿文学作品文化意蕴、营造文化气氛的重要方式。由此,不论哪种渗透方式,其借用图片直观、形象的特点进行文化呈现都是传统文化因素嵌入可资借鉴的途径。
(五)情境输入
情境是在一定时间内各种情况的相对的或结合的境况,情境可以通过一定的事件的形象描述或一定的环境设置、模拟来营造。结合文本,利用情境中的音乐、色彩、语境、动作和多媒体等多种手段可以实现文化内容的输入,让幼儿在特定的情境中获得大量生动形象的具体表象,产生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文化逼真感。安利的《机器人和猪八戒》通过人物、地点的布局、场景的介绍和幕启、道具陈设、以及大量关于动作、情态与心理的说明性文字将《西游记》中的人物放置到现代环境中进行呈现与再塑,将猪八戒贪小便宜、懒惰、依赖性强的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尤其是对中国文学名著的诸多文化因素进行了精彩复现,妙趣横生,又能使幼儿领略中国文学、文化之美。在传统文化因素嵌入方面,情境输入更易收到惟妙惟肖的逼真效果。
综上所述,要改善当前青少年传统文化缺失的现实状况,决不能忽视幼儿文学文本中传统文化因素的嵌入和设置问题,要对幼儿文学文本中传统文化因素嵌入的理论基点、类型和路径等做全面的分析和总结,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幼儿文学基本理论知识。幼儿文学作品中传统文化因素的嵌入可以从语词导入、文体链接与表达、对话揭示、图片渗透和情境输入五个方面着手,为不同学龄段幼儿的身心成长和社会化发展奠定坚实的文化根基。
[参考文献]
[1]陈敏.如何留住渐行渐远的传统文化[N].宁波日报,2014-06-06(A8).
[2]刘冰.50部儿童文学作品将出版 陕西省重大文化精品项目“小橘灯”启动[EB/OL].http://news.ifeng.com/gundong/detail_2014_03/14/34778156_0.shtml.
[3]世界学前教育组织,国际儿童教育协会.全球幼儿教育大纲——21世纪国际幼儿教育研讨会文件[J].幼儿教育,2001(03):4.
[4]闫清景.文体特征与文化认知[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1):203.
[责任编辑张雁影]
PDF获取: http://sxxqsfxy.ijournal.cn/ch/index.aspxdoi: 10.11995/j.issn.2095-770X.2016.04.020
Research onTraditional Cultural Elements Embedded in Children’s Literature
YINZhi
(DepartmentofHumanitiesandsocialscience,FuyangInstituteofTechnologyFuyangAnhui236031,China)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people are aware of the loss of traditional culture in young people, thus increasing attention has been given to the traditional cultural education among young people. In order to improve this situation, traditional cultural factors can be embedded into children’s readings.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integration of traditional cultural factors and children’s literature works, and puts forward some ideas on the way of embedding traditional cultural factors into the children’s literary works.
Key words:children’s literature; cultural factors; embed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770X(2016)04-0082-04
作者简介:伊志,男,安徽阜阳人,阜阳职业技术学院人文社科系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文化语言学,儿童文学。
收稿日期:2016-01-26;修回日期:2016-03-10
■儿童学习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