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流年一场梦
2016-06-02陈博文
陈博文
一场流年一场梦
陈博文
一年前,我登上飞机,没有流下一滴泪。
几个月前,我登上返航的飞机,泪水却肆虐了,我的眼眶酸涩。
如今我坐在电脑前翻看着照片,窗外的雨声伴随着我敲打键盘的声音,叮咚作响。
这一年,我去了美利坚。
2012年8月21日,这是我第一次走出国门的日子。我记得飞机上的15个小时是如此漫长;我记得坐在我旁边的美国人幽默的话语和礼貌的微笑,这也令我对那片即将到达的土地充满了期待和幻想。我还记得飞机抵达芝加哥时,路面的灯光点缀着我前行的路;我更记得,当我疲惫不堪地走过安检时,来自接待家庭父母的温暖的笑容和拥抱让我所有的辛苦一扫而光。
差不多晚上12点的时候,接待家庭的父母载着我来到了新家。当我拖着笨重的行李踏入他们的小屋,当我看到姐姐Adara美丽、纯朴的笑容,当我看到他们已经为我布置好的舒适的小房间时,我有种回家的感觉,这是一种无可替代的温暖与舒适。我只记得那一晚我都没舍得睡,躺在床上望着天花板,兴奋得像个小孩子。
第二天,我见到了哥哥Loryn,他是一个健硕、魁梧的帅哥,他很热心地带我开车兜风,聊了很多他大学里的生活,请我吃了正宗的New York Pizza。不知不觉,我渐渐和他熟识了起来。回家时,我们一起大声唱着《we are young》,连接待家庭的父母都感叹,不到一天的时间我们的关系居然就这么好了。
仅仅三天,这家人就给我留下了深刻而难忘的印象,他们对我无微不至的关怀让我感受到了来自于另一个国度的温暖和希望。
一星期后,我来到了学校。我发现,美国学校和中国学校的布局很不一样:在美国,高中里几乎见不到高层的楼房,取而代之的全是平房,学校里配备了优良的运动设施,还有专门的健身房等。也许是教育理念的差异,美国的高中生在完成日常作业之余,还要定期参加社交活动以及体育运动。我报名参加了篮球队,每天训练3小时左右,一天天的苦练让我渐渐领悟到美国篮球强盛的原因,那就是天赋加上科学的训练。教练的要求极其严格,比如在练防守时,有一位队员脚步移动不到位,全队都要跟着他往返跑11次,而且是冲刺跑。就这样,在一天天单调却充实的训练中,我发现自己变得更有团体责任感:我开始大叫队友的名字来唤起他们的斗志;我开始主动承担责任,提早到达训练场热身;我开始主动和教练沟通战术,克服语言上的障碍。就这样,我从一名“板凳球员”成长为校队定期轮换阵容的主力,我的自律意识也在潜移默化中不断地提升。
在学校里,同学对我的热情超乎想象。尤其是很多黑人同学,他们经常和我在球场上过招,也偶尔会在周末小聚,逛逛shopping mall,一起去买球鞋。在我去美国前,我曾经顾虑白人是否会对中国人有偏见,但每当同学在课堂上为我鼓掌时,一股民族自豪感就会涌上心头。在我走的时候,唯一一个来送我的是白人朋友,他叫Austin,是我数学课的同学。在数学课上,我是他的陪练;在美国文学和历史课上,他是我的导师,我们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现在,我和他每周都会发邮件问一问对方的情况,彼此之间有了如同兄弟一般的情谊。走出学校,走在美国的大街小巷里,只要你的心足够沉静,你就会感受到一种温馨。这里的人大都十分善良、单纯,绝不像我们惯常印象中的影视作品里展现的那样阴险狡诈。在交往中,你能看见他们的微笑,他们的幽默,他们的善解人意,一切都是那样自然。比如说,我每次去家门口的7eleven,都会和那儿的售货员聊上几句,尽管只是寒暄而已,却让人内心很舒坦。
这里的空气很清新,夜幕降临,星光熠熠的夜空以及清凉的夜风总能带给我很多情思,让我这个“文艺青年”不禁陶醉于其中。
这就是美国,一个年轻人拼搏的地方。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尽情挥洒汗水,付诸努力,为青春拼搏,为未来而战。因为在这儿,我看到了爱、希望、温暖和自由。而这些,是我毕生追寻的宝贵的东西。
一场流年一场梦。
陈博文,曾就读于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2~2013年度YFU项目交流生,在美国度过了一段难忘的时光。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