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卷首语

2016-06-02本期特邀组稿人罗小龙

上海城市规划 2016年2期
关键词:务工人员城乡规划城乡

本期特邀组稿人:罗小龙

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卷首语

本期特邀组稿人:罗小龙

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1970年代后,西方国家城乡规划发生了重大转型,城乡规划作为一种重要的公共政策,越来越从物质规划转向综合规划,如何面向现代社会治理的需求是规划编制和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在我国,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就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治理现代化成为中国的第五个“现代化”建设目标,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使命。可以预见,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建设,必将给中国城乡规划发展带来深刻的影响。

2015年,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与时俱进成立了“城乡治理与政策研究学术委员会”,将城乡治理与政策研究作为城乡规划学科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为从政治经济学视角研究城乡规划提供了全新视角。在此,本期特邀多位学者就“城乡治理”的议题开展讨论,希望对大家有所启迪。

刘云刚和侯璐璐基于日本生活圈规划组织的理念,探讨政府、市场、社会共同合作的公共服务供给和城乡管治模式,指出生活圈的构建有利于发挥城乡管治中各主体的积极作用,可以有效解决我国城乡一体化建设中公共服务供给不足的问题。该研究对城乡治理理论中多方协作参与研究具有重要启示。针对存量用地更新中的利益博弈,姜克芳和张京祥探讨了阻碍工业园区存量更新的深层次矛盾,认为城市工业园区存量更新本质上是一种合作空间博弈,在此基础上构建基于价值均衡的理想博弈模型,并对深圳和常州高新区两种治理模式进行分析,指出未来制度创新的方向。于涛和乔文凯以杭州市强镇扩权为例,深入分析了强镇扩权中的治理问题。研究发现,扩权前后中心镇的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城镇地域空间不断扩张,但是强镇扩权面临的法律依据不足、治理碎片化、空间失序等问题,研究也为强镇扩权改革提出相关建议。社区治理一直以来是我国城市治理研究相对薄弱的环节,陈广宇和罗小龙等对我国社区治理的演变历程进行较系统的研究,指出我国城市社区治理主要有从封闭走向半市场化的原单位社区,政府、市场与社会多元治理主体共存的商品房社区以及政府管理为主、市场为辅的安置保障房社区3种类型。同时也梳理了社区治理中的问题,包括城市基层政府定位不明、权责模糊,社区自治组织权力受限、功能难以发挥、各组织间矛盾突出以及居民治理参与热情低等,并从社区规划转型入手,提出了改善社区治理的相关建议。在乡村治理研究中,郭炎、肖扬和李志刚从集体建设用地改造切入,选择珠三角案例,从产权制度的视角,深入分析了土地股份合作制度如何塑造村庄内部的土地权利,影响村庄(民)土地开发行为和土地开发结果,并借鉴国际经验提出优化乡村治理的建议。针对外来务工人员市民化的问题,马潇岚和殷洁对石家庄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城市存在外来务工人员的居住隔离及其原因,并从建立外来产业工人居住区和促进混合居住两个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本期“城乡治理”主题涉及从都市圈、社区、乡村到特殊群体(外来务工人员)的不同尺度,研究内容题也涵盖了公共服务供给、工业园区、乡村土地、外来务工人员市民化等诸多治理和政策议题,为我国的城乡发展转型和规划应对提供了一些有益思考。但是,从制度的视角解读规划和创新规划道路依然漫长,我们需要不懈探索,营造善治(good governance)的规划制度环境。

猜你喜欢

务工人员城乡规划城乡
云南:800多名务工人员乘“务工专列”外出就业
论当前城乡规划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城乡规划中常见问题与解决措施探讨
城乡涌动创业潮
诗歌专列送务工人员返乡过年
我国进城务工人员总量增至 28171万人
广电媒体做好外来务工人员“关爱报道”的探讨
城乡一体化要两个下乡
缩小急救城乡差距应入“法”
城乡一体化走出的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