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乡“找地”:农村上演“抢地”大战
2016-06-02徐海波
周 科 徐海波
返乡“找地”:农村上演“抢地”大战
周科徐海波
去年年底以来,受整体经济形势等因素影响,一些外出打工的农民有返乡势头,其中不少农民选择重操旧业——种地。但很多农民回乡后发现,自家田地或偏少不足以养活一家老小,或前些年就已被租出去,面临无地可种的尴尬。一轮“抢地”大战由此上演。
返乡“找地”
3月的鄂东浠水河畔莲花村,金黄色的油菜花娇艳欲滴,含苞怒放。一眼望不到尽头的田野上,农民点缀其间,播种一年的希望。这时,一辆面包车沿着浠水河堤慢慢驶来,最终停留在湖北润德稻田综合种养虾稻连作基地。车上下来的是一男一女两个年轻人,穿着时尚,朝气蓬勃,径直向田边走去。
“我也在村里租了20亩水田,想养虾、种稻,您看怎么样?”男青年问。“综合种养并不难,主要是做好前期投入。首先,你要把20亩水田整合到一起,挖沟渠,间隔一米宽,这个投资比较大……”基地负责人陈实回答说。
笔者在他们交谈中了解到,这对年轻人是隔壁乡镇的一对夫妻。31岁的王鑫是湖北省浠水县洗马镇谢坳村人,妻子来自湖南,他们特意开车辗转46公里来这里学习综合种养技术。
王鑫夫妇在广东中山打工近10年,回乡之前在一家纺织厂上班,年收入达十五六万元。尽管工资不低,去年年底他们还是执意辞职回乡种地。“前几年行情不错,厂里大部分产品出口欧美,现在明显缩水了。”王鑫说,以前厂里有700多名员工,现在只有300多人,本打算今年再回乡种地,因为企业前景问题,担心哪一天失业再回来就迟了。
王鑫家只有4亩多田地,如果像往年一样种植普通农作物,每年纯收入不过5000元,养活一家老少都成问题。“年收入严重缩水,怎么办?”回乡前王鑫特意向亲朋好友打听了一下,田地到底种什么赚钱?
一位朋友告诉他,水田搞虾稻连作比较划算。为此,王鑫夫妇过来请教。按陈实所讲,搞虾稻连作,一亩水田年产龙虾150斤,一斤按15元计算可卖2250元,除去成本年纯收入1000元左右;每亩水田一季产1200斤水稻,每斤稻谷按1.35元计算可卖1620元,除开成本可赚1200元左右。
如果王鑫租种20亩水田,每亩租金360元,扣去成本一年下来满打满算也只能赚3万多元。他打算承包100亩田地,但是“地少人多”的局面,让他为难。
“找地太难了!我们花了一个多月时间,求着父老乡亲,好不容易才要到了20亩。”王鑫说,他本打算承包10年,但是村民心存忧虑,结果只和他签了5年。
同样,49岁的湖北省黄梅县蔡山镇涂秀二村村民向应生自1998年外出打工,走南闯北到过广东、新疆等地,今年春节回乡到多个村庄找地租种,结果一亩也没租到。“七八年前,只要你想种地,租100亩也不成问题,哪怕不给租金乡里乡亲的也会让你种。”向应生说,现在田地寸土寸金,想要的人太多了。
“抢地”催高地价
地难找,一些农村就出现了高价“抢地”的情况。部分土地租金从每亩50元炒到了500元,涨了10倍。
“去年租种的30亩地,纯收入近4万元。”50岁的涂秀二村村民王胜国笑呵呵地对笔者说,随着机械化程度提高,一个人在家种地既轻松又能赚钱,并不比外出打工差。2015年,他将10亩地用于种植水稻和小麦,其余20亩地种植小麦和黄豆,都是一年两季作物,每亩田地年纯收入可达1300元左右。从耕地、播种、管理到收获,都是一个人干。3月份耕种,9月份收获,只需半年就能干完。他的妻子和儿子都在广州打工,他一个人在家种地,还能照看正在上小学的女儿。
王胜国因种地而“富”,根本原因就是规模比较大。“5年前我租下了这30亩地,当时每亩租金才50元。”王胜国说,他家里只有3亩地,年纯收入不过3000多元,如果不外出打工,家里连最起码的温饱都成问题,“这30亩地原本要养活将近10家人,现在租给了我,等于只养活我一家人。”
今年春节,王胜国特意给家里添置了洗衣机、空调等家用电器,还给孩子们多买了几件新衣服,年货就花了三四千元。“手里有闲钱了,我们才敢去消费。”他说。
好日子才刚刚开始,却要面临“失地”的苦恼。去年春节,不少外出打工的乡亲们都开始返乡种地了。“春节期间有八九个返乡的农民工和我‘抢地’”。王胜国说,“抢地”大战将每亩耕地的租金从50元炒到了200元、300元,最高到了500元,“当然谁出的价格高,农民就愿意把地租给谁。”
资料图 图片来源:百度网络
找地比种地还难
春风荡漾的麦地里,暖意融融,可王胜国怎么也开心不起来。头发已经半白,皱纹挂满额头,黝黑的脸上写满了愁容,一辈子没离开过田地的他哪里会想到,还有一天会因为没有地种而发愁!
“几年前,我们这里的地还有不少抛荒,送给别人种别人都不种。”王胜国说,他那时租种的田地大多是花50元一亩租金拿来的,种地的人开心,租地的人也高兴,乡里乡亲的,50元只是个意思。
但是,那个时候种地比较累,一个人根本忙不过来。因为前些年没有什么机械农具,耕地靠人牵牛拉,灌溉靠人力水车,收割靠人工镰刀,运输也是农用板车,一个劳动力种一亩地都吃力。现在,他买了拖拉机、水泵和收割机,从耕地、播种、管理到收获的整个过程全部机械化。
“现在,我一个人种几十亩地都是小意思。”王胜国说,当年种植水稻,要先下谷子、培育秧苗,再用地膜大棚覆盖保温,最后还要搬运秧苗到平整的农田里插秧,耗费很多人力,如今种水稻直接在平整好的农田上播撒谷子,“其他就是日常管理了,这也是农业技术进步带来的好处。”
“种几十亩水田,我花几天时间就可以搞定,但是如果出去找几十亩地来种,给我一年时间也难。”扛着铁锹的王胜国在麦地里来回踱步,既得意又焦虑。
春节期间,趁村民在家过年的时机,“抢地”农民还到周边多个村庄入户出高价找地。“僧多粥少”的抢地局面让王胜国感到纠结:就算抢到了地,一亩地租金涨了450元,30亩地一年就要少1.35万元纯收入;如果放弃高价租地,那么他又要回到以前的紧日子。
与王胜国同村的40多岁村民胡利华已经抢到了30亩地,他还打算继续出高价“抢地”。而邻村的50多岁村民梅新安更是“财大气粗”:整个村庄2000亩土地,如果大家同意,他一人就可以都租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