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随钻七侧向电阻率测量系统

2016-06-02张金倩楠范锦辉贾衡天北京邮电大学信息光子学与光通信研究院北京00876中国石油集团钻井工程技术研究院北京00083

网络安全与数据管理 2016年10期
关键词:侧向电阻率电极

张金倩楠,彭 浩,范锦辉,管 康,贾衡天(.北京邮电大学信息光子学与光通信研究院,北京00876;.中国石油集团钻井工程技术研究院,北京00083)



随钻七侧向电阻率测量系统

张金倩楠1,彭浩2,范锦辉2,管康2,贾衡天2
(1.北京邮电大学信息光子学与光通信研究院,北京100876;2.中国石油集团钻井工程技术研究院,北京100083)

摘 要:近年来随着工业对石油资源需求的上升,对石油勘探开发技术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钻井过程中,应对复杂地层钻井的随钻测井技术逐渐成为人们研究的重点。由于侧向电阻率具有聚焦的能力,在高矿化度钻井液和高阻地层井中要比普通的梯度电极、电位电极电阻率测井更具有优势。这两种电阻率测井电极流出的电流基本上全部在井眼和低阻围岩中流动,很难进入地层深处来反映地层电阻率的变化情况。为此设计一套随钻七侧向电阻率测量系统。通过钻井实验证明该系统能对不同深度的地层电阻率进行测量,因此更加适合于薄层和渗透性地层。其受侵入带的影响较小,更能反映地层的真实电阻率信息,因此能提升地质导向钻井系统的性能,提高油气田的钻遇率。

关键词:侧向电阻率;地质导向;电阻率信息

0 引言

随钻侧向电阻率测井又称为聚焦式电法测井,其除了主要的地层电阻率测量电极外,还增加了多个屏蔽电极。由于电阻率电极和屏蔽电极流出的电流极性一致,电流极性相同时会相互排斥,因此从电阻率电极流出的电流被“压迫”成为能近似垂直于井壁的方向,并能流入更深的被测地层[1],这将极大程度地降低低阻围岩和井眼对地层真实电阻率测量的影响。为满足对地层电阻率随钻实时评价的要求,开发了随钻七侧向电阻率测量系统[2]。

1 系统结构及测量原理

侧向电阻率测井在钻铤侧面不同位置安装多个金属电极,电极之间使用绝缘材料分隔开,在进行随钻测井工程时,主电极流出测量电流,电流经过被测地层后流入测量电极,由测量电极进入钻铤内的高精度测量电路[3]。电路测量到的电流信号将实时反映出被测地层的电阻率变化情况,而被测地层电阻变化情况将实时反映出油气储层的信息[4]。随钻七侧向电阻率测量系统包括七个小体积的环状电极,如图1所示。

图1 随钻七侧向电阻率测量系统结构

图中AP0是主电极,MP1 /MP2和MP1′/MP2′是两对监督电极,BP1和BP2代表回流电极;AP1、AP2是一对屏蔽电极。以主电极为中心,这三对电极对称地排列在其上下两端,每对电极利用导线相连。因此,MP1和MP2具有相同的电位,电极MP1′、MP2′以及电极AP1、AP2也具有相同的特点[5]。当系统随钻工作时,主电极和屏蔽电极分别提供极性相同的电流I0和IS,并自动调节屏蔽电流IS,使得两对监督电极MP1和MP2、MP1′和MP2′上的电位保持相同,即UMP1=UMP1′或UMP2=UMP2′。由于M1、M1′两等位面之间以及MP2、MP2′两等位面之间不可能有电流流动,因此从主电极和屏蔽电极流出的电流都在MP1、MP1′和MP2、MP2′处拐弯,即迫使主电极AP0流出的电流不沿井轴方向流动,而垂直于电极流入地层[6]。因此地层的电阻率RS可以用公式表示为:

式中UMP1代表MP1处的电位,K代表七侧向电极系的系数。

由式(1)可以知道当主电流I0保持恒定时,监督电极MP1处的电位UMP1的变化情况就能线性地反映出被测地层电阻率的变化。当七侧向电阻率进行深探测时回流电极NP处于无穷处[7]。当七侧向电阻率进行浅探测时回流电极BP1和BP2就被接入电极系中。将环状电极等效成点,根据电场叠加原理可以推导电极系系数K。

监督电极的电位UMP1公式为:

屏流比为:

其中,AP0MP1、AP1MP1、AP2MP1为监督电极MP1到主电极AP0和屏蔽电极AP1及AP2的距离。与上述相同监督电极MP1′的电位为:

其中,AP0MP1′、AP1MP1′、AP2MP1′为监督电极MP1′到主

电极AP0和屏蔽电极AP1及AP2的距离[8]。

当进行随钻测量时,电路系统自动调节屏蔽电极的电流,使得UMP1=UMP1′。此时屏流比将确定下来,即:

由于监控电极MP1与MP1′、MP2与MP2′在钻铤上的位置十分接近,OP1和OP2为它们的中点[9],因此可以得到如下近似等式:

因此,屏流比将简化为:

因此可以将随钻七侧向电阻率电极系数K用下式表示:

将屏流比带入式(10)可得到:

而浅七侧向电极系数的计算公式为:

2 系统电路设计

系统电路结构如图2所示。主电流产生系统以500 Hz频率对主电极AP0供电,并维持从主电极A0流出的电流恒定不变。采用反馈电路来进行屏蔽电流的自动调节[10]。由式(1)可知监督电极的电压值将随着地层电阻率的变化而发生变化。这样就会出现UMP1不等于UMP1′的情况,此时MP1和MP1′之间的电位不为0。当这种情况发生时,如果UMP1>UMP1′,则监督电极MP1和MP1′上的电压会经过变压器T2耦合到放大器的输入端,该电压值被放大后,由相敏检波器将其变为直流的脉动电压信号,再经由滤波器滤除其高频成分后,变成放大后的直流电平信号。该信号在经过调制电路、功率放大电路和变压器T3后耦合到屏蔽电极AP1和AP2上,使得AP1和AP2上的屏蔽电流增加,从而使得电极MP1′上的电压上升,一直到与MP1上的电压相等为止。而当UMP1<UMP1′时,由上述反馈电路系统调节可使得屏蔽电极AP1和AP2的电流下降从而使得MP1′上的电压下降,直到与MP1上的电压相等。在这种动态平衡条件下测量UMP1或者UMP1′与流入电极点之间的电压差,即UMP就可以被认为反映了被测地层的电阻率。为了减少系统在测量地层电阻率时受到的干扰,远回流电极NP和近回流电极BP都应处于井下。电极NP和电极BP应保持一定的距离,而且需要远离主电极AP0和屏蔽电极AP1和AP2。

3 部分电路设计

随钻七侧向电阻率测量系统屏蔽电极电流源产生电路由前置差动放大电路、斩波调制放大电路、带通放大电路和功率放大器构成。随钻七侧向电阻率测量系统部分电路前置放大,电路如图3(a)所示,由运放OP3的同相端连接由监测电极相敏整流后反馈回来的电压。反向输入端连接由精密电阻构成分压电路,前置放大器的放大倍数可由下式得出:

图2 随钻七侧向电阻率测量系统电路结构

图3 随钻七侧向电阻率测量系统部分电路

随钻七侧向电阻率测量系统部分电路的斩波调制放大器如图3(b)所示,其由运算放大器和集成电路构成,当方波信号输入到该集成电路的输入引脚后,当方波信号为高电平时,集成电路芯片将16、14脚与15、13、11、9脚接通,并连接到电路的数字地上。当方波信号为低电平时,12、10脚与15、13、11、9脚接通,并连接到电路的数字地上[11]。这样就可以将运放的输入端b点和c点轮流接地,当c点接地,b点悬空时,运放的增益为:

当b点接地,c点悬空时,运放的增益为:

由此可见,斩波调制放大电路将前置放大器输出的直流电压调制成为相同幅度的方波电压信号。该信号加入带通滤波器的输入端。带通滤波电路如图3(c)所示,由两条反馈路径构成,频率信号通过C43和R46产生负反馈。将滤波信号的频率固定在500 Hz。其传递函数为:

其中,ω0为带通中心角频率,Q为品质因数,K为通带增益。

由带通滤波后的交流信号经由功率放大电路加载到屏蔽电极AP1和AP2上,产生屏蔽电流。

随钻七侧向电阻率测量系统监控电极的监测电路,主要用来监测监督电极间的电位差,并产生控制屏蔽电极AP1、AP2的电压。其电路系统的主要单元为相敏检波器,如图3(d)所示。

参考信号UF(t)被放大器OP2和二极管VF整形后产生一个方波信号,该信号的占空比为1∶1,并且该信号与监测电极监测到的信号US(t)为相同频率。该电压信号将控制MOSFET开关管K1的导通和关闭[12]。当开关管K1关闭时,运算放大器OP2工作在电压跟随器状态,将直接输出US(t)的信号。当开关管K1导通时,运算放大器OP2工作在反相器状态,它将输入US(t)进行反相后输出。这样就将输入的US(t)转换成正脉动信号,再经后续的低通滤波器转换成直流信号,该直流信号用于控制在AP1和AP2上产生的屏蔽电流信号。

4 随钻七侧向电阻率测量系统实验

随钻七侧向电阻率测量系统在华北油田任平19井进行了下井实验,并在钻具组合中安装在钻头上方。该区域地面海拔5.7 m,为冀中坳陷饶阳凹陷北部任北潜山构造带。设计井深3 050 m(垂深),井别为开发井,井型为定向井。随钻七侧向电阻率测量系统在井深2 000 m的位置开始进行测量工作。系统在井下随钻累计工作55小时,系统工作环境温度为120℃,整个系统工作正常。随钻七侧向电阻率测量系统测量数据与该井的感应电阻率测井数据和近钻头电阻率测井数据对比一致性非常好,系统的随钻测井数据如图4所示,达到了井队对目的层电阻率进行随钻测录的要求。

图4 随钻七侧向电阻率测量系统测量数据曲线图

5 结论

随钻七侧向电阻率测量为评价油气储层岩性提供重要参数,能在石油勘探和开发领域发挥重要作用。因此研制随钻七侧向电阻率测量系统,其由主电极发射电流信号,屏蔽电极对电流信号进行聚焦,监测电极测量目的油气储层的电阻率信息。对该系统进行了下井实验,实验结果满足井队对目的地层电阻率测量的要求,提高了国内随钻测井技术研究和应用的水平,缩小了与国外测井技术间的差距,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包德洲,陈涛,刘杰,等.套后电阻率测井仪大功率发射技术研究及应用[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30(5):101-105.

[2]夏济根,高成名,李智强,等.微柱形电阻率与三探测器岩性密度组合测井仪器的设计和应用[J].石油管材与仪器,2015(4):11-14.

[3]尹成芳,柯式镇,许巍,等.三维侧向测井电极系设计及其响应模拟[J].App lied Geophysics,2014,11(2):223-234.

[4]尹成芳,柯式镇,张雷洁.电极型复电阻率扫频系统响应数值模拟[J].测井技术,2014(3):273-278.

[5]江滟洲.薄层电阻率测井技术应用研究[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4,34(8):158-159.

[6]李会银,苏义脑,盛利民,等.多深度随钻电磁波电阻率测量系统设计[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4 (3):38-42.

[7]陈爱新.微电阻率成像仪数值模拟与分析[J].天然气工业,2006,26(12):83-85.

[8]徐锦绣,王永利,曹树春,等.成像测井在地质油藏研究中的应用[J].海洋石油,2009,29(1):100-104.

[9]朱文娟.成像测井资料在裂缝识别中的应用[J].石油仪器,2009,23(3):45-47.

[10]艾维平,邓乐,宋延淳.近钻头电阻率随钻测量系统中电流激励源的设计[J].通信电源技术,2012,29(1):41-43.

[11]王从政,胡松,高椿明,等.一种小型双路水下电视驱动系统设计[J].电子技术应用,2015,41(12):58-60.

[12]严正国,黎伟,马龙.一种分布式无线同步数据采集系统设计[J].电子技术应用,2014,40(10):49-52.

张金倩楠(1991 -),女,博士,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信息光子学与光通信。

彭浩(1984 -),男,硕士,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钻井工程。

贾衡天(1979 -),通信作者,男,硕士,高级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钻井工程。E-mail:jiahengtian@163.com。

引用格式:张金倩楠,彭浩,范锦辉,等.随钻七侧向电阻率测量系统[J].微型机与应用,2016,35(10):18-21.

Seven lateral resistivity measurement system for drilling

Zhang Jinqiannan,Peng Hao,Fan Jinhui,Guan Kang,Jia Hengtian
(1.Institute of Information Photonics and Optical Communications,Bei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Beijing 100876,China;2.Drilling Engineering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ina Petroleum Group,Beijng 100083,China)

Abstract:In recent years,with the rising demand for oil resources,the technology of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has been put forward for higher requirements.In the process of drilling,it is the key to deal with the drilling of complex strata.Because the lateral resistivity has the ability to focus,in the high salinity drilling fluid and the high resistivity layer,it hasmore advantages than ordinary gradient electrode and electric potential electrode resistivity log.A set of seven lateral resistivity measurement system is designed,and the experiment is carried out.It is proved that the system can measure the formation resistivity of different depth,so it ismore suitable for the thin layer and permeable formation.Therefore,it can improve the performance of the drilling system and improve the drilling rate of oil and gas fields.

Key words:lateral resistivity;geology steering;resistivity information

作者简介:

收稿日期:(2015-12-21)

中图分类号:TE2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58 /j.issn.1674-7720.2016.09.007

猜你喜欢

侧向电阻率电极
军航无人机与民航航班侧向碰撞风险评估
弯月薄镜的侧向支撑
三维电阻率成像与高聚物注浆在水闸加固中的应用
侧向风场中无人机的飞行研究
三维电极体系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基于 L1自适应控制的无人机横侧向控制
三维镍@聚苯胺复合电极的制备及其在超级电容器中的应用
Ti/SnO2+Sb2O4+GF/MnOx电极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随钻电阻率测井的固定探测深度合成方法
海洋可控源电磁场视电阻率计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