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研究进展

2016-06-02师丽刚洛阳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河南洛阳4700河南省畜牧兽医服务中心洛阳市动物卫生监督所

河南畜牧兽医 2016年8期
关键词:活苗活疫苗猪群

师丽刚,郑 岩,周 飞(.洛阳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河南洛阳 4700;.河南省畜牧兽医服务中心;.洛阳市动物卫生监督所)



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研究进展

师丽刚1,郑岩2,周飞3
(1.洛阳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河南洛阳471002;2.河南省畜牧兽医服务中心;3.洛阳市动物卫生监督所)

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PRRS)是由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病毒(PRRSV)所引起的一种猪的急性传染性疾病,因其可引起患猪耳朵发蓝而俗称“猪蓝耳病”。自1987年PRRSV首次出现以来,PRRSV已广泛流行于世界大部分地区,给世界养猪业造成了极大的经济损失。我国在1996年由郭宝清等首次从疑似发病猪群中分离出PRRSV,证明了该病毒在我国的存在,随后,该病在我国各地广泛传播,呈现地方流行趋势。目前,该病还没有特效的治疗措施,只有采取综合的防制措施。

1 病原学特点

PRRS为属于套式病毒目、动脉炎病毒科、动脉炎病毒属成员,有囊膜的单股正链的RNA病毒。PRRSV对温度、PH、脂质溶剂等比较敏感。目前,根据PRRSV基因组和抗原性的差异,可将其分为欧洲型和美洲型两个基因型,两种基因型毒株间在抗原性上存在着显著的差异,两者只有很少的交叉反应。

2 流行特点

猪是该病的唯一天然宿主,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各种年龄和品种的猪均易感,但主要侵害仔猪和繁殖母猪,育肥猪一般耐过,不表现出临床症状。发病猪和带毒猪是PRRS的传染源,耐过猪可长期带毒并不断向外排毒。猪群一旦有PRRSV感染,则很难消除。PRRS的主要传播方式包括垂直和水平传播等。PRRSV主要经呼吸道感染,传播速度较快。

PRRS目前无特效药治疗,主要采取综合防制和对症治疗。但最根本的办法是将病猪、带毒猪进行隔离,对环境进行消毒,以去除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并长期坚持,同时还需要加强饲养管理并进行科学的免疫接种。

3 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

3.1临床表现

PRRSV可以引起各种年龄的猪群发生疾病,但是其表现各不相同,其中最为典型的两种临床表现就是母猪的繁殖障碍和断奶前后仔猪的呼吸系统疾病。同时该综合征又以急性型、慢性型、亚临诊型三种表现形式更为普遍。

急性型:患猪首先发热和厌食,肛温超过40℃。进入发病高峰期,母猪表现早产、死胎、木乃伊胎,弱胎多,即使出生并存活下来的仔猪尤其是早产猪也会非常虚弱,产后1周内死亡率明显增高。仔猪发病表现出典型的呼吸道症状,呼吸困难,急促,腹泻。耐过猪生长缓慢,且易继发其他疾病。育肥猪易感性较差,临诊症状表现为轻度呼吸困难和咳嗽。公猪感染了该病以后,除表现与母猪相同外,还有就是性欲缺乏、精液品质的一时性的降低、精液产量的降低。

慢性型:慢性型是目前规模化养猪场PRRS的主要表现形式。猪群表现为生产性能下降,生长缓慢,母猪产胎率会下降,仔猪随母源抗体下降,易受到PRRSV的感染而成为带毒猪。猪群免疫功能下降,易继发感染病原。

亚临诊型:感染猪群不发病。

3.2病理变化及致病机理

新生猪和哺乳仔猪感染PRRSV后,肺呈红褐色,不塌陷。淋巴结肿大,呈褐色,成为PRRSV诊断的标志。在显微镜下,可以看到间质性肺炎。淋巴组织表现为淋巴样增生和局部性滤泡样坏死。

猪肺泡巨噬细胞是病毒入侵的关键,PRRSV经过内吞作用进入细胞内不断增殖,最终导致细胞崩解,病毒释放出来,随淋巴液和血液到达全身,并在相应的组织内增殖,导致全身淋巴结感染和病毒血症的发生,造成组织器官损伤。

4 PRRSV的检测与诊断技术

不同猪场和个体感染PRRSV后,临床症状有很大的差异,慢性病例越来越多,因此PRRS的确诊需要借助实验室诊断技术。

近年来建立了许多PRRSV的检测与诊断技术,如病毒分离与鉴定、ELISA方法检测抗体、RT-PCR技术、间接免疫荧光抗体试验(IFA)、胶体金免疫层析法、核酸探针原位杂交技术以及基因序列分析等。其中ELISA检测方法具有经济、快速、灵敏以及半自动化等特点,结果通过仪器自动显出,适用于短时间内大量血清样品的检测,是一种临床上广泛使用的可靠的PRRS诊断方法。RT-PCR也广泛应用,是用于病原检测的一种十分快速、灵敏的方法。病毒分离是诊断PRRS最为确切的方法之一,但该方法费时费力,不适用于临床大量诊断。间接免疫荧光实验(IFA)需要细胞培养技术及特殊的荧光显微镜观察,检测结果不能自动显示,观察到的结果受机器、实验人员观察等影响。胶体金技术是一种将胶体金作为追踪标记物应用于抗原抗体的新型免疫标记技术。该方法具有操作简便、快速、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结果易于判断等优点。核酸探针原位杂交技术是利用核酸分子单链之间碱基互补配对的原理,将有放射性标记或其他标记的探针与目的序列结合,以鉴定、定位目的核酸。

5 PRRS疫苗研究进展

目前猪蓝耳病还没有有效可靠的治疗方法,除加强饲养管理外,仅能依靠疫苗进行防控来确保猪群的稳定。除了市场上广泛使用的PRRS灭活疫苗和弱毒活疫苗外,还有新型的基因工程苗在不断出现。

5.1 PRRS灭活疫苗

灭活疫苗具有安全、不散毒、无毒力返强以及运输方便、便于保存,且对母源抗体不具有干扰作用等优点,是一种理想的疫苗选择之一。灭活疫苗所产生的免疫主要以体液免疫为主,诱导细胞免疫的能力很低,不能有效清除感染猪体内的病毒,从而造成免疫效果不理想。就PRRS而言,虽然PRRS灭活苗安全,但是,使用PRRS灭活苗后猪群应激比较大,且抗体产生时间比较晚,抗体水平比较低,达不到对猪群免疫保护的水平。用灭活疫苗免疫猪群,其免疫力产生期较长,不但免疫剂量大,而且免疫次数多,不适合仔猪的免疫。在PRRS灭活疫苗使用中,如果没有合适的高效的免疫佐剂,免疫效果会更差。总之,由于多方面的原因,目前PRRS灭活疫苗在我国已不再提倡作为政府采购并强制性免疫的疫苗。

5.2 PRRS弱毒活疫苗

PRRS弱毒疫苗的免疫效果要明显优于灭活疫苗,其接种后免疫产生快,持续时间较长,保护力强,可以给猪体建立一定的免疫力。弱毒疫苗还可以通过对母猪的免疫使仔猪获得被动免疫的效果。有研究表明,PRRS弱毒疫苗免疫仔猪后的第110天采用同源强毒攻击,可得到完全保护;架子猪接种7 d后即可激发保护性免疫应答,并可持续16周以上。弱毒活苗也是目前市场上使用最多的PRRSV疫苗。

弱毒活苗也有自身的缺点,散毒、毒力返强、安全性差、保存条件要求较高等。Botner等报道,在丹麦经PRRS弱毒疫苗免疫的PRRS阴性猪群爆发了PRRS,从流产的胎儿及死胎中分离到疫苗株病毒。Nielsen J等人在死胎、胎儿,以及死亡仔猪中分离到疫苗株,证明疫苗毒株能够在猪体内持续存在,并导致猪发病。由于弱毒活疫苗存在明显的安全隐患,国外一些国家禁止使用弱毒活疫苗去预防PRRS。此外,PRRS毒株众多,疫苗免疫效果根据疫苗株与野毒株之间同源性的高低而不同,对变异较大的病毒株交叉免疫保护性较低,免疫效果不理想。

5.3 PRRS新型疫苗

目前研究的新型疫苗主要是指基因工程疫苗,包括DNA疫苗、亚单位疫苗和活载体疫苗等。此类疫苗的研制已成为当今的主流并展现出其广阔的发展前景。

DNA疫苗能够同时诱导动物机体产生一定水平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GP5是PRRSV重要的糖基化膜结构蛋白,含有重要的中和抗原位点,有该蛋白诱导产生的中和抗体,对清除猪体内的PRRSV至关重要。2013年梁欠欠等人构建的基于假病毒复制子的PRRS DNA疫苗能够诱导动物机体产生一定水平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有望成为PRRS标记疫苗。

亚单位疫苗是利用单一蛋白质抗原分子来诱导免疫反应的,因此,在研制亚单位疫苗时,首先要寻找到免疫活性较高的特定抗原。P4、GP5和M蛋白可产生中和抗体,GP3蛋白虽不能刺激产生中和抗体,但它能提供对仔猪的保护。Plana-Duran等用重组杆状病毒表达并纯化了西班牙Olot/91株表达的GP5、GP3、GP2和N蛋白,对怀孕母猪进行免疫保护试验的结果表明,ORF3和ORF5单独或者联合使用的表达产物可以作为研究PRRS亚单位疫苗的良好抗原。

由于活载体疫苗兼具灭活苗和活苗的优点,不仅启动了机体的体液免疫,还激活了细胞免疫应答,同时可以构建多联、多价疫苗,进而达到一苗防多病的效果,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首例PRRS活病毒载体疫苗是利用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辅助表达系统构建的表达GP5的重组TGEV,免疫结果可检测到很高的GP5特异性ELISA抗体,但未检测到中和抗体。

作为一种新型疫苗,基因工程疫苗兼具传统灭活苗和弱毒活苗的优点,成为当前研究PRRS疫苗的热点方向之一。但是目前其对人和动物的安全性、生产工艺要求、生产成本等问题需要得到解决与完善,距实际生产应用还有一定的距离。□

收稿日期:(2016-03-20)

中图分类号:S858.28+9.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5090201604-0047-02

猜你喜欢

活苗活疫苗猪群
健康猪群体系建设的主要措施
新冠病毒灭活疫苗诞生记
猪群咳嗽多发季 养猪人如何应对
鸭苗注射禽流感疫苗的时间
鹅副黏病毒病的防治
防控猪群免疫抑制的技术措施
两种猪蓝耳病活苗单独与同时免疫试验
水痘疫苗经皮内及皮下途径接种后免疫效果观察
鹅群安管严防疫
滴鼻免疫布氏菌活疫苗保护效果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