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软岩巷道围岩控制数值模拟

2016-06-02付义胜

现代矿业 2016年1期
关键词:软岩喷浆塑性

付义胜 镐 振

(1.河南能源化工集团焦煤公司中马村矿;2.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3.河南能源化工集团焦煤公司赵固二矿)



软岩巷道围岩控制数值模拟

付义胜1镐振2,3

(1.河南能源化工集团焦煤公司中马村矿;2.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3.河南能源化工集团焦煤公司赵固二矿)

摘要赵固二矿软岩巷道变形严重,采用数值模拟软件FLAC3D,对工钢棚+喷浆+注浆支护下的巷道围岩应力、位移特征和塑性区范围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随着侧压系数地增大,围岩位移、应力和塑性区范围都有增大的趋势,且塑性区由巷道两帮向顶底板转移。现场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工钢棚+喷浆+注浆支护,巷道两帮移近量和顶板下沉量分别为145和112 mm,围岩控制效果较好,为类似条件下的巷道支护提供了参考依据。

关键词巷道支护数值模拟软岩

随着新能源的不断开发和利用,以及国家对能源消耗政策的调整,在一次能源中,煤炭消费比重将会逐年下降,但是其主导地位仍不能动摇。据预测,在未来50 a内,我国能源的一次消费和生产以煤炭为主的格局不会改变。近年来,随着矿井开采深度的增大,巷道围岩所承受的压力也越来越大,许多原来软岩较少的矿区(如平顶山、焦作、徐州等)的部分巷道也呈现出软岩特征[1]。软岩巷道以其高地压、大变形、难支护的特点,已成为地下工程中的难题之一,受到了地下工程及国际岩石力学界的关注。目前,国内外普遍采用增加支护强度的方式减少巷道围岩变形,如增大锚杆(索)密度,锚网索与刚性支架联合支护等,但效果并不理想[2]。

岩石的流变特性是软岩巷道变形破坏的原因之一[3]。工程实践表明,在软岩巷道开挖以后,短时间内巷道围岩不会发生变形,但是在高应力作用下,巷道围岩会表现出显著的流变特性,使得巷道围岩在较长时间的变形后发生破坏,具有较为明显的时效性[4-6]。许多地质现象(如断裂、褶皱等)表明地壳中存在水平应力[7],在19世纪20年代,我国地质学家李四光曾指出:在构造应力仅影响地壳上层一定厚度的情况下,水平应力分量的作用远远超过垂直应力分量[8]。本文针对赵固二矿Ⅰ盘区上段胶带运输大巷一次锚网索支护后巷道变形严重的问题,采用数值模拟软件FLAC3D,分析了工钢棚+全断面喷浆+注浆支护巷道围岩的应力、位移特征和塑性区范围。现场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该支护方式的巷道围岩控制效果较好,为类似条件下的巷道支护提供了参考依据。

1工程背景

赵固二矿位于焦作煤田东部,矿井于2007年1月9日开工建设,2011年4月23日正式投产。主采二1煤,煤层倾角多在6°以内,煤层平均厚度 5.6 m。矿井设计生产能力为1.80 Mt/a。Ⅰ盘区上段胶带运输大巷担负着该区东部通风、煤炭运输等任务,埋深约700 m,巷道顶底板岩性特征见图1。巷道沿煤层顶板掘进,掘宽×掘高=5 800 mm×3 700 mm,一次支护采用锚网索支护,该巷道掘进后,两帮收敛、顶板下沉、底鼓现象严重,巷道最小高度仅约2.1 m。为确保安全生产,对该巷道架设工钢棚后进行全断面喷浆、注浆支护。

图1 巷道顶底板地质柱状图

2数值模拟

2.1模型建立

由于本次模拟是以软岩为特征的地质模型,在考虑了煤岩层的层状特征以及岩石进入塑性屈服阶段以后,岩体的各项参数将会发生变化,因此采用了基于弹塑性理论的Mohr-Coulomb模型,该模型能够反映岩土材料抗压强度不同的S-D效应以及对正应力的敏感性。模型为大应变变形,巷道开挖空间采用零模型(model null)模拟。巷道沿煤层顶板掘进,顶板主要为泥岩、中粒砂岩,底板主要为泥岩和砂质泥岩(图1)。为简化计算,在数值模拟中,以厚度较大的岩层作为模拟对象,把厚度较小且岩性接近的岩层划归为同一岩层。

地质网格模型见图2。计算模型断面尺寸:宽×高×厚=20 m×20 m×1 m。二1煤层埋深约700 m,上覆岩层容重取25 kN/m3,因此施加在模型上边界的应力以垂直应力为主,为17.5 MPa;水平方向上的边界限制x方向的位移,底部为固定约束,无位移。

研究了巷道在工钢棚+注浆二次支护、侧压系数λ为1.0,2.2条件下的围岩位移、应力分布特征及塑性区的大小。

图2 地质网格模型

2.2数值模拟结果分析2.2.1侧压系数λ=1.0,2.2

侧压系数λ为1.0,2.2时,巷道围岩位移应力分布及塑性区特征见图3、图4。

图3 λ=1.0时巷道围岩位移、应力、塑性区

图4 λ=2.2时巷道围岩位移、应力、塑性区

2.2.2不同侧压系数时围岩位移及应力对比

不同侧压系数时围岩位移、应力变化见表1。

由表1可以看出,随着侧压系数的变大,工钢棚+注浆支护巷道围岩位移及围岩应力都有增大的趋势。垂直应力集中在巷道两帮1~5 m处,最大应力集中系数为3.5,巷道围岩塑性区范围随侧压系数的增大,由巷道两帮向巷道顶底板转移。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工钢棚+注浆支护可以有效控制巷道围岩变形。

表1 不同测压系数时巷道围岩位移、应力大小对比

3现场应用

3.1支护参数

(1)锚杆规格为φ20 mm×2 400 mm,间排距800 mm×800 mm,顶部锚杆锚固长度不小于1 000 mm(2350型树脂锚固剂2卷),托盘为δ10 mm×150 mm×150 mm,与长度为5 560 mm的钢筋梯配合使用。帮部锚杆托盘为W型钢带,与规格为δ10 mm×150 mm×150 mm托盘配合使用。钢筋梯宽度为95 mm,采用φ14 mm的圆钢制作,排距为800 mm。

(2)槽钢梁锚索规格为φ21.6 mm×8250 mm,间排距为1 600 mm×1 600 mm,锚固长度不低于2 000 mm (2350型树脂锚固剂4卷),采用长5 100 mm的16#槽钢梁与δ12 mm×120×120 mm和δ12 mm×80 mm×80 mm 钢板配合使用。

(3)点锚索规格为φ21.6 mm×8 250 mm,间排距1 600 mm×1 600 mm,锚固长度不小于2 000 mm(2350型树脂锚固剂4卷),采用全U蝶形托盘和δ12 mm×150 mm×150 mm钢板配合使用。

(4)金属网片用φ6 mm钢筋焊接,网幅900 mm×1 700 mm。施工时网片搭接100 mm,使用14#电镀锌丝绑扎牢固,顶部网片搭接处四角绑扎,帮部对角绑扎。

架设工钢棚后进行全断面喷浆,喷射混凝土强度不低于C25,喷浆厚度不低于120 mm,洒水养护7 d 后进行注浆,注浆顺序为由下至上,即底角、两帮、两肩、顶板,注浆终压不低于3 MPa。巷道支护断面如图5所示。

图5 巷道支护断面(单位:mm)

3.2矿压观测

支护方案应用后,对支护试验段进行了90 d的巷道位移观测,观测结果如图6所示。

从图6可以看出,巷道两帮移近量和顶板下沉量分别为145和112 mm,没有出现喷浆体开裂、工钢棚变形等情况,说明该支护方式的围岩控制效果较好。

4结论

随着侧压系数的变大,工钢棚+喷浆+注浆支护巷道围岩位移、应力和塑性区范围都有变大的趋势,并且塑性区由巷道两帮向巷道顶底板转移,有效控制了巷道变形。

参考文献

[1]靖洪文,李元海,赵保太,等.软岩工程

图6 巷道位移监测结果

支护理论与技术[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8.

[2]方新秋,何杰,何加省.深部高应力软岩动压巷道加固技术研究[J].岩土工程,2009,30(6):1693-1698.

[3]张向东,李永靖,张树光,等.软岩蠕变理论及其工程应用[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4,23(10):1635-1639.

[4]孟庆彬,韩立军,乔卫国,等.深部高应力软岩巷道变形破坏特性研究[J].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2012,29(4):481-486.

[5]高延法,曲祖俊,牛学良,等.深井软岩巷道围岩流变与应力场演变规律[J].煤炭学报,2007,32(12):1244-1252.

[6]余伟健,高谦,张周平,等.构造带围岩特性实验及流变规律分析[J].中南大学学报,2009,40(4):1086-1091.

[7]蔡美峰,何满潮,刘东燕.岩石力学与工程[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8]郜进海,镐振,吕兆恒.构造应力区巷道变形破坏特征及控制技术研究[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1(4):409-414.

(收稿日期2015-10-13)

付义胜(1984—),男,硕士,454003 河南省焦作市。

猜你喜欢

软岩喷浆塑性
一种互联网+皮革喷浆机的研发
基于应变梯度的微尺度金属塑性行为研究
浅谈“塑性力学”教学中的Lode应力参数拓展
硬脆材料的塑性域加工
喷浆质量影响因素分析及其控制措施分析
喷浆台车技术改造及在边坡和洞室喷护中的应用
铍材料塑性域加工可行性研究
软岩中高压输水隧洞衬砌结构的分析及优化
软岩工程地质力学研究进展
层状软岩隧道围岩破坏的连续-离散耦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