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棍棒 玩出大不同

2016-06-02张艳霞

湖北教育·综合资讯 2016年5期
关键词:罗盘竹竿玩法

张艳霞

幼儿是天生的游戏者。为了有效促进幼儿创造性的发展,宜昌市幼儿园在最新一轮的教研活动中,将低结构体育材料棍棒在大班幼儿活动中进行投放,让幼儿自主开发游戏新玩法,教师适时观察与介入,使师生对低结构体育材料的投放策略有了更新的认识与更深的理解。

材料投放的准备及原则

安全物质准备。保护幼儿的身体安全是开展幼儿运动的前提。幼儿参与户外体育区域活动的欲望一般都很强烈,但是他们年龄小,自我保护能力较差,因此在选择器械投放时,应事先对器械的安全、卫生等问题做好评价,保证材料安全、牢固、无毒、无异味。在本轮教研活动中,我们需要用到pvc管和竹竿。由于pvc管易碎,所以我们事先用透明胶带在管身进行缠绕,既保证了其轻便的优势,又杜绝了pvc管脆裂后碎片对于幼儿的伤害;对于后者,由于竹子本身坚硬隐藏着危险,我们在投放前对竹子进行了处理和加工,并把两端用厚布包裹,力求做到竹竿通体无尖角、棱角和竹刺。

规则意识培养。由于5—6岁幼儿的神经系统比5岁前的幼儿已成熟许多,因此自我控制能力明显提高,这既表现在他们对动作准确性的控制上,又表现在他们规则意识的增强上。遵守规则,就能保证活动的有序进行,从而为安全顺利地开展体育活动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在本轮教研活动中,我们需要大班幼儿自由选择教师分层投放的多种材质的棍棒,若棍棒使用不当,就会产生安全事故;若制定过多使用规则,幼儿会觉得游戏乏味,也缺乏可操作性。因此,我们将户外活动的规则概括为九个字——“保护自己,不伤害别人”,并要求幼儿严格遵守。

投放材料时应把握的两大原则。一是满足幼儿心理发展的需要。材料选择注重趣味性。有趣的材料能引起幼儿的兴趣,引发他们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教师可多设置生动有趣的游戏,如在本轮教研活动中,我们开发了“时间罗盘”“螃蟹夹”“登云梯”等游戏,与真实生动的情境相匹配,让幼儿在兴致勃勃参与游戏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促进其原有发展水平的提高。材料投放注重层次性。在材料的投放上既要符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要有一定的难度;既要让幼儿获得成功,又要让幼儿的能力得到挑战。

二是满足幼儿自主独立探索的需要。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心理各方面的发展,大班幼儿活动的自主性、主动性水平明显提高,他们不再满足于追随、服从成人,而是有了自己的想法和主见;他们思维积极、活跃,有强烈的好奇心,喜欢有挑战性的活动内容,愿意尝试新事物、新方法。因此在本轮教研活动中,我们大胆放手让孩子去操作与尝试,通过分层投放材料、给予充分时间、设置挑战环节等方式让幼儿积极地自主探索。

低结构体育材料棍棒的多种创新玩法

单根长棍的玩法。当投放单根长棍时,幼儿们拿着它拔河、跨栏、抬花轿、骑大马,或者是玩“时间罗盘”的游戏,即一名幼儿手持长棍站在中心,其他幼儿围成圆周,当长棍贴近地面扫过来时,四周的幼儿跳起避开长棍,快慢由手持长棍的幼儿调节。

多根短棍的玩法。当投放多根短棍时,有的幼儿手持两根短棍当双截棍,追逐跑;也有的用短棍拼搭成各种图形,如机器人、轨道、房子等。

多根长棍的玩法。两名幼儿蹲在地上手持两根长棍两端,让其他幼儿随节奏跳竹竿,模仿蟹钳试图夹住幼儿的脚,幼儿形象地称它为“螃蟹夹”;紧接着进一步加大难度,将长棍一端放在地上,手持长棍另一端,多名幼儿组成“蜘蛛网”,让其他幼儿练习在其中跳跃而不被夹到。

多根短棍与多根长棍的混合玩法。两名幼儿将长棍在地上平行竖放,短棍放在中间,模拟“登云梯”来玩“跳房子”的游戏;或者多名幼儿一起玩,有的手持短棍,有的手持长棍,将“时间罗盘”“螃蟹夹”等多种游戏以不同的形式相组合,幼儿们形象地称它为“鳄鱼湾”。

教师在游戏中的适时介入

在幼儿游戏中,教师介入的时机与方式非常重要。介入过早,会影响幼儿自主探索的兴趣;介入过晚,幼儿会因挫败感降低其游戏的乐趣,甚至放弃游戏。在本轮教研活动中,我们进行了如下的介入:

幼儿开发游戏“时间罗盘”时教师的介入。当投放单根长棍时,幼儿开发出了圆心长棍旋扫、圆周幼儿跳跃的玩法,但是出现争抢圆心、旋转速度过快或过慢等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教师进行了三次介入:与幼儿共同讨论后制定游戏名称,模仿电影《黄金罗盘》取名为“时间罗盘”;与幼儿共同设计游戏模式,设计分针和秒针两种游戏模式(分针模式慢慢扫,秒针则快),由圆心的幼儿发出“命令”后再开始游戏;与幼儿共同制定游戏规则,被击中的幼儿淘汰,剩下的最后一名幼儿成为优胜者,继任圆心,开始下一轮游戏。

幼儿开发游戏“螃蟹夹”时教师的介入。幼儿玩“螃蟹夹”游戏时,由于棍棒两端蟹钳夹动的频率不统一,再加上男女生的性别差异和个体差异,导致“过夹”失败率很高,幼儿易受挫败,游戏不能持续地玩下去。我们据此引入传统民间游戏“跳竹竿”的理念,多层次多角度地进行介入。第一次介入:针对两端蟹钳节奏不统一的情况,教师让两端持棍幼儿同时喊口号——开、合、开、合……第二次介入:由于幼儿过“螃蟹夹”时容易被夹脚,因此教师指导跳跃幼儿根据口号节奏调整步法,多次尝试后确定“进—退—进—过”的方法,即单脚先进入两棍的空隙中,然后迅速收回脚,再度单脚点入,根据节奏跳跃离开。第三次介入:如果一道蟹钳太单调,挑战性不够,则增加棍阵数量至二道、三道、四道……第四次介入:幼儿们觉得蟹钳太短,每次只能单人过,合作性不够,而常见pvc管最长也只有2.2米,因此教师更换材料,选用4米长的竹竿,让2-3人同时过。第五次介入:若蟹钳总是直线无变化,幼儿们会觉得没新意,故教师改变竹竿排列方式,创设出连环竿、十字竿、三角竿等多种阵法,增强挑战性。第六次介入:玩了一定时间后,幼儿们觉得喊口号太累,教师便选择节奏鲜明的音乐,随音乐去开展游戏。第七次介入:时间久了,幼儿们手握竹竿太累,教师则在竹竿两端增加便于抓握的手柄,变上下拍击为上下提放。

最终整合游戏“过三关”时教师的介入。在幼儿自主开发的成果上,师幼双方共同协商整合,最终形成了体育竞赛游戏“过三关”,设计了“登云梯”“时间罗盘”和“螃蟹夹”三个环节,以闯关竞赛、计时竞赛、小组竞赛等多种形式开展,成为了幼儿们极其喜爱的游戏活动。

棍棒的创新玩法促进了幼儿的发展

满足幼儿合作的需要,促进其社会性发展。与中班幼儿相比,大班幼儿已经能够逐渐将对自我的关注转移到对集体的关注上来,因此,他们更喜欢集体游戏。而合作和交往能力的提高,也使他们对合作性游戏有了更浓厚的兴趣;儿童语言能力的发展,又为儿童之间的交往提供了条件。在这轮教研活动中,我们采取了“五自”(即让幼儿自主安排时间段,自由组合小组成员,自行制定游戏规则,自发开展游戏活动,自行处理矛盾纠纷)方针,有意识地为幼儿提供锻炼机会,提高他们相互协助的意识与能力。

满足幼儿创造的需要,促进其创新性发展。由于运动技能的发展,幼儿操作物体的能力大大加强。他们越来越喜欢那些能满足想象的各种多变的玩具,并能长时间专注地探索物体的多种操作可能,反映在体育活动中则表现为常常会想出一些别出心裁的玩法,从而使创新性得到发展,这也是我们开发低结构体育运动材料玩法最根本的目的。所以,我们在活动中创设了生动有趣、形式多样的活动情境和游戏材料,充分调动幼儿活动的积极性,让他们体验运动带来的快乐。同时,根据主题活动的进展情况以及幼儿在运动中生成的热点问题,将主题活动迁移到户外运动区域中进行,不仅提高了幼儿的运动兴趣,发展了幼儿的运动能力,也将主题活动内容与运动有机整合起来,丰富了园本课程的内涵。

(作者单位:宜昌市幼儿园)

(责任编辑 周 群)

猜你喜欢

罗盘竹竿玩法
淮海战役,一根刻满地名的竹竿
爬竹竿
一根竹竿
零跑的新玩法
创意玩法
TPP的新玩法
印尼《罗盘报》之中国国家形象
苍蝇脑中有“罗盘”
电子磁罗盘性能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