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大举措打造“阳光教师”

2016-06-02涂玉霞

湖北教育·综合资讯 2016年5期
关键词:愿景名师阳光

涂玉霞

教师是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中最活跃、最有创造性的因素。近几年来,武穴市师范附属小学通过确立全员化的成长目标,拓宽个性化的成长舞台和选择艺术化的成长方式,全面提高了教师整体素质,提升了学校发展的整体水平。

发展愿景:确立全员化的成长目标

一个没有共同愿景的学校,教师对它是无法产生依恋的,更不会把它作为自己生活事业发展的归宿。为此,我们明确提出了“人人争创‘阳光教师”的教师队伍建设目标,确立了教师专业发展愿景。

教师专业发展愿景要与办学理念相契合。我们把形象阳光、心态阳光、行为阳光等作为“阳光教师”标准,这与学校的艺术教育特色紧密相连。艺术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培养教师和学生的气质、能力、个性。同时,它又与学校“为学生积淀成长的自信,让教师尽享事业的乐趣,使学校成为师生依恋的精神家园”这一办学理念相辅相成。教师在逐步成长为“阳光教师”的过程中享受着成功和发展的快乐,这种快乐必然会带到课堂,让学校始终处于一种健康、活泼的发展态势。

教师专业发展愿景要与教师需求贴近。在美好目标下必须要有具体的发展支架,才能使理想变成现实。最好的管理评价不是甄别,而是给大家可以达成的目标,使他们拥有向上的动力,不断挑战自我、超越自我,各得其所、各展其长。我们通过举行“智慧管理论坛”,发挥全体教师的智慧,出台了《武师附小教师阳光从教实施办法》,培养“基础+特长”型的“阳光教师”。按照考核办法,基础占100分,专长占20分。“基础”分是阳光从教信任分,从考勤、规范、业绩、师德等多个方面进行考核,“专长”分则主要是从专业研究和个人特长方面去考核。阳光从教考核分在95分以上,专长分在10分以上均可申报成为“阳光教师”。

创新机制:选择艺术化的成长方式

单一固定的培训模式让许多教师渐渐失去了学习的兴趣,个人发展也就停滞不前了。作为教育管理者,不仅要以爱的名义给老师以学习上的引导和帮助,更要以智慧的方式给教师以合适的成长。

分层发展,彰显教育艺术。把每一位教师打造成教学“草根”英雄是校长的工作目标。学校根据教师的不同发展实际,成立阳光教师研究院,打造教师幸福成长的“三格工程”,采取梯进式培养,由被动到主动,让每一位教师都能够自信而富有个性地成长,使不同层次的教师都能够追享到事业的乐趣,实现青年教师成长最优化,骨干教师成长最快化,名师资源辐射最大化的发展目标。

“青蓝工程”即教学新秀“入格”过程,以学习常规、适应教学为主线。学校聘请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为教学导师,每人带一位教学新秀。每周五上午第二节课,新秀上汇报课或者由导师上示范课。通过一对一的帮扶,让教学新秀很快明确教学规范,掌握教学技能,熟悉教学方法。

“风采工程”即教学骨干“升格”过程,以全面发展、培养特色为目标。每个学期的“五个一研究”比赛活动、送课下乡、精品课展示等均让风采教师参与。每位教师每学期在校内外至少讲五节公开课,参与一项课题研究,当一次学习首席官。通过高压密集培养方式,促进教学骨干成长。

“名师工程”即学校名师“定格”过程,以反思体悟、帮带引领为准则。聘请教学经验丰富的中老年教师为教学导师,在辅导其他教师的过程中,不断梳理和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同时,我们还建立了四个名师工作室,每年通过举办名师经验交流会、示范课引领、课题示范,使他们朝着“找准方向——坚定步伐——丰富经验——完善自我——成就他人”的道路坚实前行。

精神滋养,享受艺术人生。一个生活乏味,没有特长的教师很难培养出全面发展、身心健康的学生。因此,我们引导教师从艺术教育走向教育艺术,最终走向艺术人生。学校成立了阳光教师俱乐部,有高雅阅读馆、兰亭书法社、写作坊、旋风乒乓球队、动感羽毛球队、青春艺术团、信息先锋队、梦之声乐队等教师社团,每一位教师可以申报参与一个或者多个团队活动。研究院里设名师工作室,包括潜能教师、风采教师、教学导师,如今参与的教师达126人。学校兰亭书法社就为学校培养出了30多位书法教师。教师过上充实的业余生活,也为学校艺术教育特色提供了强大的师资保障。

实现开放:拓宽个性化的成长舞台

管理不是羁绊,而是激发、唤醒、鼓舞。未来的教育越来越需要优秀的教师。因为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优质教育资源的研发、传播更需要有持续学习力的教师。

开发“新”课程。学生的课程开发,我们对教师更多的是鼓励和给予自由。我们的唯一要求是:量身打造、切实有效。我们倡导要给孩子“既好吃又有营养”的课程,既要有全面性还要有选择性。目前,学校已经形成了“1+3+N”的特色课程模式。“1”指国家基础课程,面向全体,全面发展;“3”指的全员性的素养课程。通过课时瘦身法,每周挤出时间开设综合欣赏课、综合阅读课、综合实践课,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N”指的是个性化的潜能课程,由教师们自主研发。如今,学校开设了72个潜能开发班,其课程都是由教师自主开发,充分挖掘学生的优势潜能。

构建“新”课堂。一位优秀教师的发展,要经历“入格”“升格”“破格”的过程。仿名师、学规范是为了博观约取、厚积薄发,最终的目标还是要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学校每年举办“新课堂节”,教师可以自愿进行“新课堂”成果申报,内容包括一节展示课加一次课堂特色交流活动。学校把这些教师的课全程拍下来,作为生日礼物送给该教师,并在全校微信平台上向家长们推介,以此激励教师。学校还开设了创造性思维训练课,12位阳光教师一起自主编写了创新思维教材《变中学》,目前已在全省公开发行。

(作者单位:武穴市师范附属小学)

(责任编辑 徐世兵)

猜你喜欢

愿景名师阳光
冬日的愿景(组章)
友谊的硕果,美好的愿景
走,出发!
保护一半倡议: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愿景和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