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与激发

2016-06-02马雪华河北省保定市王京镇东马寨小学河北唐县072350

人间 2016年4期
关键词:导入激发情感

马雪华(河北省保定市王京镇东马寨小学,河北 唐县 072350)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与激发

马雪华
(河北省保定市王京镇东马寨小学,河北 唐县 072350)

摘要:教学导入是课堂上要走好的关键的一步,是气氛的调和剂,是整堂课情绪感染的开始。导入应以学生为主,因时而变,因势而改,因文而生,把课堂导入变成展示学生多方面才艺的舞台;教学中的激发,即激发需要、兴趣、情感也是不可或缺的教学理念,运用完美的导入与适时的激发就能真正体现语文新课程标准的精神理念,就能促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导入;激发;情感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杨振宁教授曾经说过:“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他是人们获得知识,形成技能技巧,开发智力的动力。只有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感兴趣,他们才会自觉地学习,并达到最优的学习效果。那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现在就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谈谈我的实际做法。

一、语文课的导入

在课堂的开始,教师要实施导学,将学生在课间休息的散漫的心思吸引到课堂学习的目标上来。成功的导入,能够让学生尽快进入到愉悦的情趣状态,把学生带入思维和兴奋之门,为教学过程创造最佳的开端和背景。有趣的导入方法有:

1.故事导入法:在学习新课之前,先讲述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有趣或者新奇的小故事在生产生兴奋之时导入课文。例如:教学《再见了亲人》之前,讲述感人的中国志愿军为保卫朝鲜流血牺牲的故事。

2.名句导入法:引用名人名言,俗语等导入新课。例如:教学《和时间赛跑》时,引用鲁迅的“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

3.悬念导入法:利用小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的特点,巧妙设置悬念,再导入正文。例如:教师板书《金色的脚印》提问:“是谁留下的脚印,为什么作者说这脚印闪烁着金色的光芒?我们在课文中都可以一一得到解答。”在教学《假如没有灰尘》时,教师提问:“人人都讨厌灰尘,假如世界上没有了灰尘,我们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子呢?大家深入阅读课文,看看和我们想象的是否一样?”

4.诗词导入法:教授新课之前,朗诵或者播放或者吟唱有关的诗歌,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例如:教学《怀念母亲》教师领唱《我的中国心》。

5.图示导入法:利用挂图,幻灯,网上下载的图片等,直观导入学习内容。例如:教学《颐和园》,出示颐和园的旖旎风光图片,教学《七律--长征》播放红军翻雪山,过草地的艰难视频。

二、语文课的激发

1.激发学习需要。

教师在课堂上以教材为辐射中心,尽可能的开拓知识面,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需要。例如:教学《只有一个地球》教师让学生搜集,交流有关地球的资料,让学生直面目前的环境问题。学生乐于参与,能够真正发挥主观创造性,达到教学目的。教学《穷人》时,让学生尽情想象,渔夫看到西蒙的两个孩子后会怎么说,怎么做,他们以后的生活会面临怎样的困难?这些课堂练习,既有利于学生熟悉课文,又有利于学生的口头表达和写作能力,促进思维的发展。

2.激发学习兴趣。

事实证明,不断获得成功,经常得到表扬的学生,学习兴趣也在不断的巩固和发展;而屡屡受挫,经常受批评,训斥的学生,其学习兴趣就会日渐衰减,直至完全丧失。所以,作为教师,要激发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条件,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课堂上获得成功的体验。教师要讲究语言的艺术,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巧妙的启发,点拨,让学生“跳一跳,够得着”,顺利完成学习任务。从而使所以学生都可以得到表扬和鼓励,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3.激发学习情感。

教育家赞科夫认为:“教学中一旦触及到学习情感意识领域。触及到学生的精神需要,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苏霍姆林斯基也曾以生动的比喻来说明情感的作用:“感情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个土壤上。”他在认识快乐的过程中高度评价了情感因素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他援用列宁的格言:“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着重指出:没有可靠的情感基础,不仅不会有成功的学习,甚至连一般的学习也是不可能的。情感化的教学是教学中的上乘之作。因此,语文的开篇学习一定要有利于调动儿童的情感,拨动学生的心弦,使他们产生惬意、欢悦和倾慕的积极情感体验。导入的情感化有许多途径:可借地图“导游”,可做假想旅行,可设游戏激趣,让学生倾吐体验;或者执教者先动情,以情移情;或者精心设置特定的情境,以掀起学生情感的波澜,使其与课文所表达的情感产生共鸣。

在教学《林海》一课时,就可以用投影打出大幅中国彩色地图,然后再声情并茂地讲述:我们伟大的祖国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它拥有着960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大地。我们曾经到过济南的趵突泉,金华的双龙洞;浏览过甲天下的桂林山水;攀登过蜿蜒雄伟的万里长城;无边的大草原和美丽的小兴安岭,会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林海》的情感焦点是大兴安岭给人“亲切、舒服”之感。通过语言的描绘,促使学生回忆、再现,激发他们对祖国大好河山无比热爱的情感,使其未学课文先有情,并进而移情到学文之中。

参考文献:

[1]巢宗祺等.语文课程标准解读.M 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2]周庆元.语文教育研究概论.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5.

[3]倪文锦.语文教育展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2-0275-01

猜你喜欢

导入激发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情感
诗歌与情感的断想
台上
激发中职学校旅游酒店专业学生的学习兴趣初探
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的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方法
新课改下构建高效课堂的研究
联系式教学法在历史与社会课教学中的运用
培养想象力,让语文课堂“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