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离一场漂亮的婚

2016-06-01孙浩

家人 2016年5期
关键词:婚姻生活孩子

孙浩

我们不缺选择的能力,但缺乏让自己幸福的能力;我们不缺乏离婚的勇气,但缺乏经营好新生活的耐性;我们会给自己找到各种各样的理由,尤其是以孩子为名,但在关键时刻,我们却抛弃了这块最大的遮羞布。离婚不可怕,可怕的是你不知道该如何为了孩子,去——

为了孩子,做好善后工作

很多离婚夫妻面对孩子的教育问题总会有很多的分歧,是否能消除分歧,决定着孩子能不能健康地成长。

第一,定期沟通。孩子在成长中或多或少会出现一些身心方面的问题,父母双方一旦发现,要及时交流,听听对方的看法,谈谈自己的意见。为了孩子心平气和地沟通交流,并制定一套适合的教育方法。如孩子有不良行为出现,不要以指责的口吻质问对方,而是共同找原因,想办法,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

第二,不刻意诋毁对方,相反,要表露出尊重与肯定。无论对方多么糟糕,那也是孩子的至亲,诋毁对方会让孩子幼小的心中埋藏仇恨,对他的成长不利。和孩子讨论婚姻问题时,尽可能客观地带领孩子理解另一半。如果过分地负面评价对方,反而会从情感上把孩子推开。

第三,增强己方家庭的影响力和向心力。可以大度地主动让孩子和另一方亲近。这样做对很多人来说很难,但必须克服自己的情绪障碍,以孩子的成长为重。坚持这样做,既能使孩子对你在情感上产生信赖感,也能让对方家庭少在孩子面前抱怨,从情感上减少教育的离心力。

第四,要统一口径。对孩子解释离婚这件事时,父母需要统一口径,否则,不同的解释容易造成孩子的困惑迷惘,而这种彷徨感极易导致心理疾病。此外还要对其他家庭成员进行思想疏通,避免在孩子面前指责父母的不是,给他造成伤害。

第五,制定探视规则。离婚后需根据孩子的需要,协商制定探视规则。通过合理安排探视时间,让另一方有充分和孩子相处的机会,给孩子更好地适应新生活。

第六,在家庭成员中树立一个替代性榜样。孩子和父母中的一方生活,客观上缺少另一方的爱,可以在生活中寻找替代性榜样,有利于孩子更好的成长。孩子和母亲一起生活时,可以让孩子的舅舅、姨夫等成为孩子的男性榜样;孩子和父亲一起生活时,可以让姑姑、奶奶等成为替代,给予母性的关怀。

父母虽然分离,但孩子是他们中间剪不断的联系,离异父母即使对对方有再多不满,但为了孩子,请“并轨而行”,让父母的爱不缺失。

离婚后该如何与孩子相处

从“母疼父爱,一家和谐”到“父母分离,各自为家”,一个家庭的破碎也许只是简单的一纸协议,但孩子所受到的身心创伤都比离异者本身更为严重。此时,家长们必须从孩子的角度,给予他们温暖和教育引导。

做孩子精神的信赖者。在单亲家庭中,孩子的发展确实存在很多变数和难度,这就要求父母更有精神力量和教育艺术。信任孩子是第一要务,要相信孩子的好恶标准和辨别能力,这是孩子的本能,每个人都有处于萌芽状态的良心:恻隐之心、好恶之心、是非之心、辞让之心。

不要因为内疚而娇惯孩子。父母离异会给孩子带来压力、焦虑和忧伤,并引起孩子行为的变化。出于内疚,很多父母不愿直面离婚后孩子出现的不良行为。这种做法可能会纵容孩子养成一些恶习。要记住,这时你要做的就是一如既往的对待孩子。不要回避离婚的话题,多去了解孩子的感受和想法。

不让孩子充当不该有的角色。离婚后,你的儿子也许会试图照顾你而不再惹事生非,他可能会尝试扮演父亲的角色;你的女儿也许会对家务事大包大揽,充当母亲的角色。造成这种失常行为的原因是由于离婚造成了父母一方角色的真空,而孩子急于去填补缺失的角色。这时最好的做法就是通过你的言行让孩子知道你并不需要他们的照顾,让孩子明白自己的定位,继续他们各自应有的生活。

让孩子共同承担家庭责任。由于父母的分离,孩子对家的意识削弱,甚至感觉家已不复存在。和孩子生活的一方需要强化孩子对家的意识,可以让孩子为这个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如家务劳动等,培养孩子对家的归属感和责任感。

防止孩子和你玩“捉迷藏”。离婚有时会让孩子学会两面派的做法。对孩子而言,这是一种手段,而且常常很管用。有一个方法可以有效地防止孩子耍此类花招,那就是直接询问你的离异配偶。如果真是对方改了规矩,你可以选择接受,或者两人心平气和地谈一谈。千万不要只听孩子的一面之词。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孩子知道你一直和前夫或前妻保持联系,他如果想骗你早晚都会露馅。

最后,帮助孩子适应双方的新生活。对大多数孩子来说,每周在父母之间走动确实很不容易。有时他们可能会耍性子、发脾气,或者闷闷不乐。这时,父母应多给予体谅,但不能因此而迁就孩子的这类行为。必要时,你可以制定些惩罚措施。孩子的表现与父母双方的融洽程度有很大的关系,明白了这一点,你就能保持平和的心态。离婚并不是影响孩子生活的唯一因素,父母在离婚后的表现也很关键,成熟的父母完全可以让孩子免受情感的伤害。你和孩子的良好关系,取决于你的努力。

此外,在父母离婚时,千万不要用通知的形式让孩子成为“最后一个知道的人”。通知就像是给你判死刑却没有提前告诉你一样,打击和创伤无异于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那些瞒得特别好的,家庭氛围实在是太可怕了,知道真相后,孩子的安全感会被完全击溃。他会想,我还有谁可以信任呢?

所以一定要给孩子足够的机会发表自己的感受,让他们拥有主动权和话语权。父母也要详细地解释自己的行为。孩子的接纳力其实比父母以为的要强大得多,只要孩子能够理解,他们中的大多数是支持父母离婚的。

结语

当婚姻亮起了红灯,没必要为了孩子,维持痛苦的婚姻。

父母的存在是实,父母之间爱与和谐的关系是虚。婚姻本身,既不能保证孩子能健康成长,也不能避免孩子不受伤害。许多长久而和谐的婚姻里,也有很糟糕甚至犯罪的孩子,许多单亲家庭里,也不乏优秀甚至成就卓越的孩子。问题的关键,不在于婚姻的离合,而在于父母是否爱孩子,是否会教育孩子。

所以,为了孩子保留婚姻,实际上是一个存在潜在风险与代价的行为目的。如果保留婚姻真能对孩子好,只有一个前提条件:重修婚姻关系。孩子的心理发育,必须是在富有营养(有感情的、和谐的、真实的)的婚姻关系和亲子关系里,才可能健康发育。不是有一个家就行的,先正婚姻而后才可能为孩子。如果夫妻不愿意或没有能力修缮婚姻,就不可能给孩子一个健康的人际环境。保留婚姻还不如离婚,但要记得要经营好与各方的关系;如果不离婚,父母在任何时刻都要成为孩子最正能量的榜样,让孩子觉得自己是一个幸福的人。

猜你喜欢

婚姻生活孩子
婚姻是一门沟通课
婚姻中要“看见”彼此
生活感悟
无厘头生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那场猝不及防的婚姻 外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