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楚竹书《凡物流形》新证

2016-06-01连劭名

文物春秋 2016年1期
关键词:易学儒学

连劭名

【摘 要】楚竹书《凡物流形》是一篇重要的古代哲学文献。《易纬乾凿度》论宇宙生成,有太易、太初、太始、太素四个阶段,又云:“太始者,形之始也。”《凡物流形》所论,即太始生成后的种种现象。《庄子·天地》云:“未形有分,自然无间谓之命,留动而生物,物成生理谓之形。”成玄英疏:“留,静也。”不确,留,当读为流。

【关键词】楚竹书;《凡物流形》;易学;儒学

上海博物馆藏楚竹书《凡物流形》有甲、乙两种。甲种存简30支,保存较好,可据简文编联成册,其中少数简有残损,缺失文字可据乙种补足。现将全文用通行文字录出,并作新证于后,敬乞读者指正。

凡物流形,奚得而成。流形成体,奚得而不死。既成既生,奚寡而鸣。既拔既根,奚后之奚先。阴阳之宗,奚得而固,水火之和,奚得而不厚。闻之曰:民人流形,奚得而生,流形成体,奚失而死。有得而成,未知左右之请。天地立终立始,天降五宅,吾奚衡奚纵。五气并至,吾奚异奚同。五言在人,孰为之公。九区出谋,孰为之逆。吾既长而或老,孰为矢奉。鬼生于人,奚故神明。骨肉之既靡,其智愈章。其奚适,孰知其疆。鬼生于人,吾奚故事之。骨肉之既靡,身体不见,吾奚自食之。

其来亡托,吾奚时之塞。祭祀奚升,吾如之何思卯。川天之道,吾奚以为首。吾既得百姓之和,吾奚事之。敬天之盟奚得。鬼之神奚食。先王之智奚备。闻之曰:升高从卑,至远从迩。十回之木,其始生如蘖。足将至千里,必从寸始。日之有耳,将何圣。月之有军,将何正。水之东流,将何盈。日之始出,何故大而不占。其人中,奚故小雁章驻。闻:天孰高与,地孰远与。孰为天,孰为地,孰为雷,孰为帝。土奚得而平,水奚得而清,卉木奚得而生。天俯之矢人,是故[亡目]而知名,亡耳而闻声,卉木得之以生,禽兽得之以鸣。

远之弋,禽兽奚得而鸣。夫雨之至,孰雩漆之。夫风之至,孰披习而迸之。识道,坐不下席。端民,视天下,番于国。坐而思之,谋于千里,起而用之,陈于四海。闻之曰:至情而知书,不与事之,知四海。至圣千里,达见百里。是故圣人宗于其所,邦家之图之,如并天下而且之。得貌而思之,若并天下而决之。此貌以为天地旨,是谓少彻。奚谓少彻,人白为识。奚以知其白,终身自若。能寡言,吾能貌之,故貌。且之有未畀,食之有圣,欣之可见,操之可操,之则失,败之则高,测之则灭。识此言,起于貌端。

闻之曰:貌言而和,不阴。貌言而有众。闻之曰:貌生恶,恶生参,参生吊城结。是故有貌,天下亡不有章。亡貌,天下亦亡貌而有章。亡识从,所以修身而治邦家。闻之曰:能识貌,则百物不失。如不能识貌,则百物具失。如欲视貌,收而视之,任而伏之。如远求,托于身稽之。得貌而图之。识情而智,识智而神,识神而同。识同而险,识险而困,识困而复,是故陈为新。

人死复为人,水复于天咸,百物不死如月。此则或内,冬则或□,至则或反。识此言,起于貌端。闻之曰:貌生厚,虎荐忘,贼盗之作,可先知。闻之曰:心不胜心,大乱乃作。心如能胜心,……扬纯而礼,并气而言,不失其所然,故曰贤。和朋和气,向圣好也。……呜乎,此之谓小成。曰:百姓之所贵唯君,君之所贵唯心,心之所贵唯貌。得而解之。上□□众,貌言而万民之利,貌言而为天地旨。之不盈,溥之亡所均。大之以知天下,小之以治邦。

“凡物流形,奚得而成。”有天地然后万物生,《周易·序卦》云:“有天地然后有万物生焉,盈天地之间者唯万物。”《礼记·中庸》云:“喜怒哀乐之未发而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而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马王堆帛书《易之义》云:“天地相率,气味相取,阴阳流形,刚柔成[体]。”《周易·乾·彖》云:“云行雨施,品物流形。”虞翻注:“已成既济,上坎为云,下坎为雨,故云行雨施。乾以云雨,流坤之形,万物化成,故曰品物流形也。”《说文》云:“流,水行也。”《古微书》引《春秋元命苞》云:“水之为言演也,阴化淖濡,流施潜行,故其立字,两人交,一以中出者为水。一者,数之始,两人譬男女,言阴阳交,物以一起也。”《广雅·释言》云:“流,演也。”《释名·释天》云:“寅,演也,演生物也。”《书古泰誓》云:“流之为雕。”郑玄注:“流,犹变也。”《广雅·释诂三》云:“流,化也。”《周易·系辞上》云:“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庄子·天道》云:“天道运而无所积,故万物成。”

“流形成体,奚得而不死。”《周易·说卦》云:“立地之道,曰柔与刚。”《周易·系辞下》云:“刚柔相推,变在其中矣。”疏云:“刚柔即阴阳也。论其气即谓之阴阳,语其体即谓之刚柔也。”《诗经·行苇》云:“方苞方体。”郑玄笺云:“体,成形也。”《礼记·中庸》云:“子曰:鬼神之为德,其盛矣乎!视之而弗见,听之而弗闻,体物而不可遗。”郑玄注:“体,生也。”《吕氏春秋·情欲》云:“其情一体也。”高诱注:“体,性也。”《周易·系辞上》云:“天地设位,而易行乎其中矣。成性存存,道义之门。”天地之大德曰生,生生不已,故曰不死。

“既成既生,奚寡而鸣。”寡通顾,《礼记·大学》云:“《大甲》曰:顾天之明命。”郑玄注:“顾,念也。”《尚书·多方》云:“开厥顾天。”郑玄注:“顾由视念也。”《春秋繁露·深察名号》云:“鸣而命施谓之名,名之为言鸣与命也。”有名生于无名,《老子》第一章云:“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马王堆帛书《称》云:“道无始而有应,其未来也,无之,其已来,如之。有物将来,其形先之,建以其形,名以其名,其言谓何?”

“既拔既根,奚后之奚先。”《周易·乾·文言》云:“确乎其不可拔。”《释文》引郑玄注:“拔,移也。”根为本,固定不变。拔与根,如言动静,《周易·系辞上》云:“动静有常,刚柔断矣。”事物发展有先有后,《礼记·大学》云:“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阴阳之宗,奚得而固,水火之和,奚得而不厚。”《左传·昭公二年》云:“礼之宗也。”杜预注:“宗,犹主也。”《庄子·田子方》云:“至阴肃肃,至阳赫赫,肃肃出乎天,赫赫发乎地,两者交通成和而物生焉。”阴阳之本为天地,《国语·晋语》云:“夫固国者在亲众而善邻。”韦昭注:“固,定也。”《周易·系辞上》云:“天尊地卑,乾坤定矣。”水火为阴阳之精,《礼记·郊特牲》云:“阴阳和而万物得。”不厚,义同薄,《释名·释言语》云:“薄,迫也,单薄相逼迫也。”《周易·说卦》云:“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错,数往者顺,知来者逆,是故易逆数也。”又云:“故水火相逮,雷风不相悖,山泽通气,然后能变化既成万物也。”

“闻之曰:民人流形,奚得而生,流形成体,奚失而死。”《素问·宝命全形论》云:“天地合气命之曰人。”《礼记·礼运》云:“故人者,其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人与万物最大的得失是生死,《周易·系辞上》云:“是故吉凶者,失得之象也。”马王堆帛书《经法·道法》云:“道生法,法者引得失以绳,而明曲直者也。”又云:“故同出冥冥,或以死,或以生,或以败,或以成,祸福同道,莫知所从生。”

“有得而成,未知左右之请。”《庄子·德充符》郭象注:“事得以成,物得以和,谓之德也。”《老子》第31章云:“吉事尚左,凶事尚右。”河上公注:“左,生位也。阴道杀人。”《素问·天元纪大论》云:“左右,阴阳之道路也。”《说文》云:“情,人之阴气有欲者。”又云:“性,人之阳气性善者也。”

“天地立终立始,天降五宅,吾奚衡奚纵。”《冠子·王铁》云:“天者诚其日德也。日,诚出诚入,南北有极,故莫弗以为法则。天者信其月刑也。月,信死信生,终则有始,故莫弗以为政。”整理者注释认为,五宅既五度,《冠子·天权》云:“五度既正,无事不觉。”陆佃注:“左木右金,前火后水中土。”今按:当指五行,《庄子·天运》云:“天有六极五常。”《礼记·中庸》郑玄注:“木神则仁,金神则义,火神则礼,水神则信,土神则智。”纵横,见《庄子·徐无鬼》:“吾所以说吾君者,横说之则以诗书礼乐,从说之则以金板六。”成玄英疏云:“横,远也,从,近也。武侯好武而恶文,故以兵法为从,六经为横也。”

“五气并至,吾奚异奚同。”今按:《周礼·疾医》云:“以五气五声五色视其死生。”郑玄注:“五气,五藏所出气也。肺气热,心气次之,肝气凉,脾气温,肾气寒。”《淮南子·精神》云:“气志者,五藏之使侯也。”有生命则五气至,《冠子·环流》云:“有一而有气,有气而有意,有意而有图,有图而有名,有名而有形,有形而有事,有事而有约。”人有生命,此为同,人有不同的职业与遭遇,此为异。《诗经·小星》云:“彼小星,三五在东,肃肃宵征,夙夜在公,命不同。”《说文》云:“同,合会也。”《墨子·经上》云:“同,异而俱于之一也。”同则通,同则亨,《周易·乾·文言》云:“亨者嘉之会也。”又云:“嘉会足以合礼。”

“五言在人,孰为之公。”整理者注释引《尚书·益稷》云:“以出纳五言。”孔传:“以出纳仁义礼智信五德之言。”《礼记·中庸》云:“哀公问五政,子曰: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人道敏政,地道敏树。夫政者,蒲卢也。故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圣王为之公,《吕氏春秋·贵公》云:“昔先圣王之治天下也,必先公。”《礼记·礼运》云:“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九区出谋,孰为之逆。”《文选·赭白马赋》云:“罄九区而率顺。”李善注:“九区,九服也。”《周礼·职方氏》云:“乃辨九服之邦国,方千里曰王畿,其外方五百里曰侯服。”依此有甸、男、采、卫、蛮、夷、镇、藩服。《说文》云:“虑难曰谋。”《周易·系辞下》云:“人谋鬼谋,百姓与能。”《礼记·礼运》云:“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知,以功为己,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周礼·太仆》云:“掌诸侯之复逆。”郑玄注:“逆,谓受下奏。”《周礼·司会》云:“以逆邦国都鄙官府之治。”郑玄注:“受而钩考之。”天降下民,作之君,作之邦,作之师,故“为之逆”者,指君师,主持公道,评判争讼,《周易·讼·象》云:“讼,君子以作事谋始。”

“吾既长而或老,孰为矢奉。”矢,简文从二倒矢,又见上海博物馆藏楚竹书《缁衣》:“矢公之顾命曰。”今本《礼记·缁衣》作叶公。字当读为世,《荀子·强国》云:“有天下者之世也。”杨注:“世谓继也。”《说文》云:“奉,承也。”三代以来,子承父业,《礼记·中庸》云:“子曰:武王、周公,其达孝矣乎!夫孝者,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

“鬼生于人,奚故神明。”《说文》云:“人所归为鬼。”《淮南子·地形》云:“人死为鬼。”《论语·为政》云:“非其鬼而祭之。”《集解》云:“人神曰鬼。”《史记·五帝本纪》云:“明鬼神而敬事之。”《正义》云:“人神曰鬼。”又云:“圣人之精气谓之神。”《礼记·郊特牲》云:“鬼神,阴阳也。”《论衡·论死》云:“阴气逆物而归,故谓之鬼,阳气导物而生,故谓之神。”又,《周易·系辞上》云:“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数为人中之阴阳,犹鬼神皆本于人。

“骨肉之既靡,其智愈章。”《礼记·祭义》云:“众生必死,死必归土,此之谓鬼。”《风俗通·怪神》云:“鬼者归也,精气消越,骨肉归于土也。”《淮南子·精神》云:“烦气为虫,精气为人,是故精神,天之有也。骨骸者,地之有也。精神入其门,骨骸反其根,我尚何存。”高诱注:“精神无形,故能入天门,骨骸有形,故反其根,归土也。”人死之后,精神转为神明,故云:“其智愈章。”

“其奚适,孰知其疆。”读为决,《说文》云:“决,行流也。”又云:“流,水行也。”《广雅·释训》云:“决决,流也。”指道,《论语·子罕》云:“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方言一》云:“适,往也。适,宋鲁语也。”《礼记·中庸》云:“悠久无疆。”

“鬼生于人,吾奚故事之。”《礼记·中庸》云:“子曰:鬼神之为德,其盛矣乎!视之而弗见,听之而弗闻,体物而不可遗,使天下之人齐明盛服,以承祭祀,洋洋乎,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诗》曰:神之格思,不可度思,矧可射思,夫微之显,诚之不可掩如此夫。”鬼神归于道,《礼记·中庸》又云:“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骨肉之既靡,身体不见,吾奚自食之。”《释名·释饮食》云:“食,殖也,所以自生殖也。”《老子》第20章云:“而贵食母。”王弼注:“食母,生之本也。”《礼记·郊特牲》云:“凡食,养阴气也。”故“自食”者,养精气。《白虎通·情性》云:“精者静也,太阴施化之气也。”《素问·金匮真言论》云:“精者,身之本也。”

“其来亡托,吾奚时之塞。”马王堆帛书《称》云:“道无始而有应,其未来也,无之,其已来,如之。”《山海经·大荒东经》云:“王亥于有易。”郭璞注:“,寄也。”时、是义同。塞同赛,《说文》云:“赛,报也。”

“祭祀奚升,吾如之何思卯。”卯,简文从食,卯声,读为冒。《说文》云:“卯,冒也。二曰万物冒地而出,象开门之形。”《释名·释天》云:“卯,冒也。载冒上而出也。”《诗经·日月》云:“下土是冒。”毛传:“冒,覆也。”覆同复,《周易·系辞下》云:“复,德之本也。”韩康伯注:“复者,各反其所如。”祭祀是反本复始的活动,《礼记·郊特牲》云:“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此所以配上帝也。郊之祭也,大报本而反始也。”

“川天之道,吾奚以为首。”顺天之道,以一为首。《说文》云:“一,惟初大始,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老子》第十章云:“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河上公注:“言人能抱一,使不离于身,则长存。一者,道始所生,太和之精气也,故曰一。一布名于天下,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侯王得一以为正平。入为心,出为行,布施为德,总名为一。一之为言志一无二也。”《春秋繁露·玉英》云:“一元者,大始也。”

“吾既得百姓之和,吾奚事之。”百姓之和是人和,《孟子·公孙丑下》云:“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又云:“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叛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冠子·泰鸿》云:“同和者,仁也。”事同使,《论语·学而》云:“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敬天之盟奚得。”盟同明,《礼记·大学》云:“《康诰》曰:克明德。《大甲》曰:顾天之明命。《帝典》曰:克明峻德。皆自明也。”《周易·晋·象》云:“君子以自昭明德。”

“鬼之神奚食。”《文选·神女赋》云:“精交接以来往兮。”李善注:“精,神也。”《管子·心术》云:“中不精者心不治。”尹知章注:“精,诚也。”《礼记·中庸》云:“诚身有道,不明乎善,不诚乎身矣。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也。”《荀子·不苟》云:“君子养心莫善于诚,至诚则无他事矣。唯仁之为守,唯义之为行。”

“先王之智奚备。”先王之智指礼。《论语·学而》云:“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礼记·礼器》云:“礼器是故大备。大备,盛德也。”

“闻之曰:升高从卑,至远从迩。十回之木,其始生如蘖。足将至千里,必从寸始。”《周易·升·象》云:“君子以顺得,积小以高大。”虞翻注:“坤为积。”《周易·乾·象》云:“君子以自强不息。”不断积累,故曰不息,《周易·坤·文言》云:“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周易·大有》九二云:“大车以载,有攸往,无咎。”《象》曰:“大车以载,积中不败也。”《周易·小畜》上九云:“既雨既处,尚德载。”《象》曰:“既雨既处,德积载也。”虞翻注:“坎习为积。”故《论语·学而》云:“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荀子·儒效》云:“故积土而为山,积水而为海,旦暮积而谓之岁,至高谓之天,至下谓之地,宇中六指谓之极。涂之人百姓积善而全尽谓之圣人。彼求之而后得,为之而后成,积之而后高,尽之而后圣。故圣人者,人之所积也。”

“日之有耳,将何圣。月之有军,将何正。水之东流,将何盈。日之始出,何故大而不占。其人中,奚故小雁章驻。”占,简文从羽从厂从占,读为,《说文》云:“,火行也。”《楚辞·大招》云:“鹑陈只。”王逸注:“,也。”《文选·景福殿赋》云:“光明熠。”李善注:“,火光也。”人通仁,《太平御览》卷965引《刘根别传》云:“可服枣核中仁二十七枚。”仁中如同核中,指中心。章,简文从日,章声,读为商。《风俗通·声音》云:“商者章也。”《广雅·释诂一》云:“商,常也。”日中有鸟,《古微书》引《春秋元命苞》云:“鸟,孝鸟,阳精。天意,鸟在日中以昭孝也。”

“闻:天孰高与,地孰远与。孰为天,孰为地,孰为雷,孰为帝。”《周易·说卦》云:“震为雷。”又云:“帝出乎震,齐乎巽,相见乎离,致役乎坤,说言乎兑,战乎乾,劳乎坎,成言乎艮。”

“土奚得而平,水奚得而清,卉木奚得而生。”《老子》第39章云:“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王侯得一以为天下贞。”

“天俯之矢人,是故[亡目]而知名,亡耳而闻声,卉木得之以生,禽兽得之以鸣。”俯,简文从心,从免。《广雅·释诂一》云:“矢,正也。”《逸周书·命训》云:“通道通天以正人,正人莫如有极,道天莫如无极,道天有极则不威,不威则不昭,正人无极则不信,不信则不行。”天之视听皆本于民,《孟子·万章上》云:“《太誓》曰: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此之谓也。”

“远之弋,禽兽奚得而鸣。”弋,读为代。《后汉书·窦何传》李贤注:“代,世也。”世世代代,传之久远。《周易·系辞下》云:“有亲则可久,有功则可大,可久则贤人之德,可大则贤人之业,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圣人之德,及于禽兽,马王堆帛书《缪和》云:“诸侯闻之曰:汤之德及禽兽鱼鳖矣,故供皮币以进者四十又余国。”

“夫雨之至,孰雩漆之。夫风之至,孰披习而迸之。”夏日祷雨曰雩,《礼记·祭义》云:“漆漆者容也,自反也。”郑玄注:“漆漆读如朋友切切。”史传商汤祷雨之辞云:“万方有罪,罪在朕躬。”习,简文从习从风,整理者注释引《诗经·谷风》云:“习习谷风。”宋玉《风赋》云:“楚襄王遨于兰台之宫,宋玉、景差侍。有风飒然而至,王乃披襟而当之,曰: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共者邪!”

“识道,坐不下席。端民,视天下,番于国。”《荀子·解蔽》云:“故治之要在与知道。人何以知道,曰心,心何以知,曰虚一而静。”坐不下席,义同居,《孝经》云:“仲尼居。”《释文》引孔注:“居,静而思道也。”民,简文从民从曼,端民即正人。视、临同义。《谷梁传·哀公七年》云:“春秋有临天下之言焉。”范宁注:“临者,抚有之也。”番,读为辨,《周礼·天宫》云:“惟王建国,辨方正位,体国经野,设官分职,以为民极。”

“坐而思之,谋于千里,起而用之,陈于四海。”《周易·系辞上》云:“君子居其室,出其言善,则千里之外应之,况其迩者乎。居其室,出其言不善,则千里之外违之,况其迩者乎。言出乎身加乎民,行发乎迩见乎远。言行,君子之枢机也。枢机之发,荣辱之主也。言行,君子之所以动天地也,可不慎乎!”

“闻之曰:至情而知书,不与事之,知四海。至圣千里,达见百里。”至情如言至静,《白虎通·情性》云:“情者静也。”《释名·释书契》云:“书,庶也。纪庶物也。亦言著也,著之简纸,永不灭也。”是知所谓“知书”者,明庶物,《孟子·离娄下》云:“舜明于庶物,察于人伦,由仁义行,非行仁义也。”不与事之,如言无为,《荀子·解蔽》云:“知道察,知道行,体道者也。虚一而静,谓之大清明。万物莫形而不见,莫见而不论,莫论而失位。坐于室而见四海。”至静则至圣,马王堆帛书《经法·道法》云:“至正者静,至静者圣。”行仁政则达于百里而声闻千里,《孟子·公孙丑上》云:“孟子曰: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国,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待大。汤以七十里,文王以百里。”

“是故圣人宗于其所,邦家之图之,如并天下而且之。”宗、尊同义。马王堆帛书《黄帝·立命》云:“昔者黄宗质始好信,作自为象,方四面,付一心,四达自中,前参后参,左参右参,践位履参,是以能为天下宗。”图,谋画,《论语·述而》云:“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皇侃疏:“图,犹谋虑也。”且,读为徂,义同往,《老子》第35章云:“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太。”

“得貌而思之,若并天下而决之。”《说文》云:“貌,颂仪也。”又云:“义,己之威仪也。”《释名·释言语》云:“德,得也。得事宜也。”《礼记·乡饮酒义》云:“德也者,得于身也。”《孟子·梁惠王上》云:“孟子见梁襄王。出,语人曰: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吾对曰:定于一。”朱熹《集注》云:“不似人君,不见所畏,言其无威仪也。卒然,急遽之貌。盖容貌辞气,乃德之符。其外如此,则其中之所存者可知。”《庄子·德充符》郭象注:“德充于内,物应于外,外内玄合,信若符命,而遗其形骸也。”《说文》云:“思,容也。”又云:“容,盛也。”所谓“并天下而决之”,指大决,《荀子·仲尼》云:“安忘其怒,出忘其仇,遂立以为仲父,是天下之大决。”《白虎通·情性》云:“义者,断决。”《荀子·王制》云:“分何以能行曰义。”杨注:“义谓裁断也。”《周易··象》云:“君子施禄及下,居德则忌。”

“此貌以为天地旨,是谓少彻。”《荀子·礼论》云:“君者,治辨之主也,文理之愿也,情貌之尽也。相率而致隆之,不亦可乎。”《广雅·释诂四》云:“知常容,容乃公。”河上公注:“能知道之所常行,去情忘欲,无所不包容也。”又云:“无所不包容,则公正无私,众邪莫当。”此同于儒家的至德,《周礼·师氏》云:“一曰至德,以为道本。”郑玄注:“至德,中和之德,覆焘持载,舍容者也。孔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说文》云:“旨,美也。”《大戴礼记·四代》云:“义,利之本也。”《周易·乾·文言》云:“利者,义之和也。”《论语·学而》云:“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荀子·大略》云:“义,理也。”《周易·坤·文言》云:“君子黄中通理,正位居体,美在其中而畅于四支,发于事业,美之至也。”彻,义为通,《庄子·齐物论》云:“唯达者知通为一,为是不用而寓诸庸,庸也者用也,用也者通也,通也者得也。”故少彻即小得,《周易·坎》九二云:“坎有险,求小得。”《象》云:“求小得,未出中也。”《老子》第五章云:“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奚谓少彻,人白为识。奚以知其白,终身自若。”《楚辞·离骚》云:“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荀子·王霸》云:“仁人之所务,白也。”杨注:“白,明白也。”《周易·晋·象》云:“君子以身昭明德。”《老子》第16章云:“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老子》第28章云:“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

“能寡言,吾能貌之,故貌。”《论语·阳货》云:“子曰:子欲无言。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貌同容,容通庸,《庄子· 箧》有容成氏,《六韬·大明》作庸成氏。庸,用也,《贾子·大政》下云:“能行道而弗能言者,谓之用。”“故貌”,如言“故庸”,《尔雅·释诂》云:“庸,常也。”

“且之有未畀,食之有圣,欣之可见,操之可操,之则失,败之则高,测之则灭。识此言,起于貌端。”且读为徂,义同往,《国语·晋语》云:“吾言既往矣。”韦昭注:“往,行也。”《孟子·公孙丑上》云:“昔者曾子谓子襄曰:子好勇乎?吾尝闻大勇于夫子矣:自反而不缩,虽褐宽博,吾不惴焉;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理直气壮,故能勇往直前。《公羊传·僖公八年》云:“畀者何?与也。”同盟为与,《史记·张耳陈余列传》云:“敌多则力分,与多则兵强。”特立独行,故无与。食、养同义。圣、听古同字,有听则有言,《孟子·公孙丑上》云:“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正气。”《一切经音义》卷三引《埤苍》云:“欣,察也。”《周易·乾》九二云:“见龙在田,利见大人。”《象》云:“见龙在田,德施普也。”《孟子·告子上》云:“孔子曰:操则存,舍则亡,出入无时,莫知其乡,惟心之谓与?”《汉书·张汤传》云:“虽贾人有贤操。”颜师古《集注》云:“操谓所执之志行也。”,读为握,《老子》第14章云:“抟之不得名曰微。”高,读为骄,《左传·隐公三年》云:“骄奢淫佚。”杜预注:“骄,谓恃己凌物。”测,读为贼,《国语·鲁语》云:“毁则者为贼。”

“闻之曰:貌言而和,不阴。貌言而有众。”貌言是德义之言,可以和民。开诚布公而无私,故曰不阴。《淮南子·览冥》云:“参耦比周而阴谋。”高诱注:“阴谋,私谋也。”有众,即有人,《礼记·大学》云:“是故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

“闻之曰:貌生恶,恶生参,参生吊城结。”恶,读为安。《吕氏春秋·务本》云:“恶得无患乎。”高诱注:“恶,安也。”《释名·释言语》云:“安,晏也,晏晏然和喜无动惧也。”参指中和,成天地人三才之道,《老子》第41章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礼记·中庸》云:“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至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尔雅·释诂》云:“吊,至也。”《国语·越语》云:“阳至而阴。”韦昭注:“至,极也。”城读成,结、终同义,《周易·说卦》云:“艮,东北方之卦也。万物之所成终而所成始也,故曰成言乎艮。”《尚书·洪范》云:“曰:皇极之敷言,是彝是训,于帝其训。”

“是故有貌,天下亡不有章。亡貌,天下亦亡貌而有章。”《礼记·缁衣》云:“子曰:有国家者,章善瘅恶以示民厚,则民情不仁。《诗》云:靖共尔位,好是正直。”天下有道,善恶分明。天下无道,公理存于民心。

“亡识从,所以修身而治邦家。闻之曰:能识貌,则百物不失。如不能识貌,则百物具失。”《左传·昭公十一年》云:“不昭不从。”杜预注:“言顺曰从。”若不知何者为顺,当修身正心以治邦家。“能识貌”者,得于己,《文子·九守》云:“身得而万物备矣。”《管子·心术下》云:“正形饰德,万物毕得,翼然自来,神莫知其极。”《孟子·尽心上》云:“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乐莫大焉。”

“如欲视貌,收而视之,任而伏之。如远求,托于身稽之。”此论自得之术。《国语·吴语》云:“王其无方收也。”韦昭注:“收,还也。”还、反同义,反躬自视,《礼记·中庸》云:“子曰:射有似乎君子,失诸正鹄,反求诸其身。”《贾子·道术》云:“仁义修立谓之仁。”伏、藏同义,《周易·系辞上》云:“圣人以此洗心,退藏于密,吉凶与民同患,神以知来,智以藏往。”远求,指来远人,《礼记·中庸》为天下国家有九经,其八曰“柔远人”。《论语·季氏》云:“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识情而智,识智而神,识神而同。”《说文》云:“情,人之阴气有欲者。”人情之大者,乐生而恶死,《荀子·修身》云:“是是非非谓之知。”《贾子·道术》云:“深知祸福谓之知。”至知者神,《白虎通·情性》云:“智者知也,独见前闻,不惑于事,见微知著者也。”《释名·释言语》云:“智,知也,无所不知也。”马王堆帛书《经法·道法》云:“公者明,至明者有功。至正者静,至静者圣。无私者知,至知者为天下稽。”《经法·论》云:“强生威,威生惠,惠生正,正生静,静生平,平则宁,宁则素,素则精,精则神,至神之极,见知不惑。”《墨子·经上》云:“同,异而俱于之一也。”《国语·周语》云:“其惠足以用其民人。”韦昭注:“同,犹一也。”《说文》云:“同,合会也。”

“识同而险,识险而困,识困而复,是故陈为新。”《周易·系辞下》云:“德行恒易以知险。”疏云:“大难曰险。”《荀子·儒效》云:“持险应变曲当。”杨注:“险,危也。”《周易·系辞下》云:“困,德之辨也。”《孟子·告子上》云:“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周易·系辞下》云:“复,德之本也。”韩康伯注:“复者,各反其所始。”君子知困,反求于身。陈读为申,《释名·释天》云:“申,身也。物皆成,其身体各申束之使备成也。”《说文》云:“申,神也。七月阴气成体自申束,从臼,自持也。”新,指日新之道。

“人死复为人,水复于天咸,百物不死如月。”《释名·释形体》云:“人,仁也。仁生物也。”《列子·天瑞》云:“冲和气者为人。”子子孙孙,生生不息,故曰人死复为人。天咸,可能指咸池,《楚辞·自悲》云:“属天命而委之咸池。”王逸注:“咸池,天神也。”《楚辞·离骚》云:“饮余马乎咸池兮。”王逸注:“咸池,日浴处也。”《淮南子·天文》云:“咸池,水鱼之囿也。”百物,如言万物,《说文》云:“恒,常也。从心从舟,在二之间,上下一心以舟施,恒也。”恒,古文恒从月。《诗》曰:“如月之恒。”

“此则或内,冬则或□,至则或反。识此言,起于貌端。”《管子·内业》云:“凡物之精。此则为生。”《庄子·齐物论》云:“旦暮得此,其所由以生乎。”郭店楚简《君子》云:“《大禹》曰:余在宅天心何?此言也,言余之此而宅于天心也。”《说文》云:“内,入也。”至、极同义,物极必反。

“闻之曰:貌生厚,虎荐忘,贼盗之作,可先知。”《春秋繁露·仁义法》云:“求诸己谓之厚。”《荀子·礼论》云:“厚,礼之积也。”《墨子·经上》云:“厚,有所大也。”《周易·坤·象》云:“君子以厚德载物。”《老子》第55章云:“含德之厚者,比于赤子。”《周易·革》九五云:“大人虎变,未占有孚。”《象》云:“大人虎变,其文柄也。”上六云:“君子豹变,其文尉也。”《释名·释车》云:“文柄,车中所坐者也,用虎皮为之,有文采。”《荀子·礼论》云:“贵本之谓文。”《贾子·容经》云:“有仪可象谓之文。”《礼记·乐记》云:“礼自外作,故文。”荐读为存,忘读为亡。《诗经·绿衣》云:“曷维其亡。”郑玄笺:“亡之言忘也。”《白虎通·礼乐》云:“礼所以防淫佚,节其侈靡也。”《周易·否》九五云:“休否,大人吉。其亡其亡,系于苞桑。”

“闻之曰:心不胜心,大乱乃作。心如能胜心,……”《荀子·解蔽》云:“圣人知心术之患,见蔽塞之祸,故无欲无恶,无始无终,无近无远,无博无浅,无古无今,兼陈万物而中县衡焉,是故众异不得相蔽以乱其伦也。何谓衡?曰道。故心不可以不知道。心不知道,则不可道而可非道。人孰欲得恣而守其所不可以禁其所可?以其不可道之心取人,则必合于不道人而不知合于道人。以其不可道之心,与不道人论道人,乱之本也。”

“扬纯而礼,并气而言,不失其所然,故曰贤。”《说文》云:“扬,高明也。”《礼记·中庸》云:“故至诚无息,不息则久,久则征,征则悠远,悠远则博厚,博厚则高明。博厚所以载物也,高明所以覆物也,悠远所以成物也。博厚配地,高明配天,悠久无疆。”《楚辞·离骚》云:“昔三后之纯粹兮。”王逸注:“至美曰纯。”《国语·郑语》云:“建九纪以立纯德。”并、合同义,《孟子·公孙丑上》云:“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敢问何谓浩然之气。曰: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贾子·道术》云:“行道者谓之贤。”

“和朋和气,向圣好也。……呜乎,此之谓小成。”《周易·兑·象》云:“君子以朋友讲习。”虞翻注:“同类为朋。”《周易·坤·彖》云:“西南得朋,乃与类行。”朋、凤古同,古人认为凤为帝使,《周易·蹇》九五云:“大蹇,朋来。”《象》曰:“大蹇朋来,以中节也。”《礼记·中庸》云:“发而皆中节而谓之和。”《周易·乾·文言》云:“九五曰: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何谓也?子曰: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礼记·学记》:“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下转40页)(上接21页)之小成。”

“曰:百姓之所贵唯君,君之所贵唯心,心之所贵唯貌,得而解之。”《荀子·君道》云:“君者何也?曰:能群也。能群也者何也?曰:善生养人者也,善班治人者也,善显设人者也,善藩饰人者也。善生养人者人亲之,善班治人者人安之,善显设人者人乐之,善藩饰人者人荣之。四统者俱而天下归之,夫是之谓能群。”《孟子·离娄下》云:“孟子曰: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所谓“心之所贵唯貌”,指心容,《荀子·解蔽》云:“故口可劫而使墨云,形可劫而使屈申,心不可劫而使易意,是之则受,非之则辞,故曰心容。其择也无禁,必自见,其物也杂博,其情之至也不二。《诗》云:采采卷耳,不盈倾筐,嗟我怀人,置彼周行。倾筐易满也,卷耳易得也,然而不可以二周行。故曰:心枝则无知,倾则不精,二则疑惑,以赞稽之,万物可兼知也。”所谓“得而解之”,指解蔽,《荀子·解蔽》云:“凡人之患,蔽于一曲,而暗于大理,治则复经,两疑则惑矣。天下无二道。圣人无两心。”

“上□□众,貌言而万民之利,貌言而为天地旨。之不盈,溥之亡所均。大之以知天下,小之以治邦。”义为万民之利,《周易·乾·文言》云:“利者,义之和也。”《小尔雅·广诂》云:“旨,美也。”溥,读为布,《广雅·释诂三》云:“布,散也。”《老子》第28章云:“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上下等级之分,故无所均。,读为握,《淮南子·原道》云:“舒之于六合,卷之不盈一握。”《论语·学而》云:“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

〔责任编辑:成彩虹〕

猜你喜欢

易学儒学
周礼与儒学的机理
清初学者对“图书易学”的再认识
儒学交流在路上
近二十年来朱熹易学思想研究述评
有效备考之经典考点的深挖——以儒学为例
网友手绘《防霾十二招》易学易用
宋代儒学对汉唐儒学的突破
《雕菰楼易学五种》
什么是儒学之本
简单易学的口水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