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反季节栽培平菇收效高

2016-06-01木羊

农村青年 2016年5期
关键词:菇体平菇出菇

反季节栽培平菇收效高

近年来,平菇在我国发展很快,但一般在秋冬和春季生产,夏季高温高湿易发生病虫害,很少有人栽培。而夏季市场上鲜菇少,售价高。为此,笔者进行夏季平菇栽培试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把其栽培管理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一、栽培要点。

1.栽培场地要选择阴暗潮湿的地方在确保通风的情况下,出菇场地应选择阴凉、保湿及降温效果显著的场所,如陆地遮阴凉棚、半地下式阴棚,防空洞、地下室、窑洞及山洞等处,搭建大棚要选择四周有树且旁边有地下水的地方、能拉大昼夜温差,利于平菇菌丝生长。

2.品种选择原则上是以出菇场所的温度等条件来选择品种,菌种有高温型、中温型、低温型和广温型几种类型。夏季生产应选择高温型菌种,而且要求菌丝粗壮、生长势强:反之,易老化的不耐高温的菌种绝对不能用,否则将大大降低产量。

3.栽培袋的规格要缩小为了充分利用培养基,提高出菇率,避免高温“烧料”现象发生,要求栽培袋长度降至40~42厘米,直径在20~22厘米之间。

4.栽培原料的选择为了确保透气性,避免料内自然增温,夏季理想的原料应是棉籽壳,选择新鲜、无霉变的培养料,适当减少氮肥用量,适当增加石膏用量。

5.控制培养基料水比夏季为了控制霉菌滋生和栽培袋料内的自然增温,培养基偏干点好.料水比不能超过1∶1.1。

6.建堆发酵、熟料栽培建堆发酵尽可能在水泥地上拌料,在堆料和翻料时,不能将培养料压实,料堆也不要太宽太高,还应在料堆上打些通气孔,料堆表面尽量少盖或不盖塑料布,以避免通气不良,造成厌氧发酵;为了提高成功率,高温季节应采用熟料生产,常压灭菌,两头接种。菌种尽量播撒均匀,盖住料面。

二、发菌管理要点。

1.栽培时间根据高温型菌种出菇的温度范围为15~36℃,出菇时间在6~9月份,最佳栽培时期在5月上旬拌料栽培。

2.发菌室应提前进行喷雾或熏蒸消毒

喷雾用金星消毒液或克霉灵稀释500~1000倍,熏蒸按每平方米用硫磺粉15~20克或消毒合2小包。应有遮光和通风设置。

3.井字形排袋或在地面发菌根据气温情况,确定层数和各排间的距离。每天查看料温,料温超过30℃立即进行倒袋散热,以防止局部温度升高而“烧料”,空气相对湿度保持为60%~70%,不可过高,通风口按装窗纱。

三、出菇管理要点。

1.刺激出菇出菇时可以码2~3层,棒间距2~3厘米,地面垫一层塑料编织袋,以确保菇体洁净。如遇突然高温,应及时向地面或墙壁泼地下水降温;地面灌地下水,拉大昼夜温差,刺激出菇。

2.适时通风,避免畸形菇待菌丝长满袋现蕾后,要及时打开袋口且保持袋口培养基湿润,同时打开门窗通风,否则菇柄细长,菌盖小而薄,大大降低了商品性。

3.确保空气湿度,增加喷水量夏季空气较干燥,晴天每天应保持喷水次数在3~5次。喷水对象不仅局限在菇体和培养基,而且还有环境空气,确保空气湿度在85%~95%之间。

4.脱袋、覆土出菇主要是补充培养基的水分和养料,提高出菇产量,平菇出过两潮后,水分散失严重,要覆上出菇,覆土时,土层不要太厚,应在2厘米左右。同时还要遮阳、喷水。喷水时水量不要过大、过猛,出菇后不要喷水,确保菇体质量。

5.采收及管理进棚出菇管理后,经过3~5天,第一批菇开始要采收,采收后要及时清理料面上的残留菇柄及枯菇,防止病虫害发生。第二批菇在长到直径2厘米左右时,可喷洒“菇多生”或“增产素”,以增加产量。第二批菇采摘后需喷洒营养液(加入0.2%食盐、2%豆浆的混合液),以增加菇盖的厚度,达到优质高产。

四、防治病虫害,夏季平菇栽培应以防为主。

1.在栽培前,对所用的房间、大棚进行全面的消毒杀菌治虫,如在房屋四周喷杀虫农药、撒干石灰粉,房内用甲醛、高锰酸钾杀菌。

2.在高温下,在出菇阶段发现有虫害,可用虫螨立克、菇虫净、菇卫士、氯氰菊酯等喷洒或注射到栽培袋中防治。对菇黄病,用农用链霉素,保菇王、腐菌灵等药物交替防治。

3.主要生理性病害有菇蕾枯萎死亡、菌盖不形成和水肿腐烂等。针对不同的病因应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避免使用老化的菌种,要均匀播种,待菌蕾形成时适当通风,减少喷水量,控制菌蕾过多过密,有效防治菌蕾枯萎死亡。(木羊)

(责任编辑:伊川)

E-mail:sasayi1013@126.com

猜你喜欢

菇体平菇出菇
猴头菇生产中主要病害及防治措施
清丰县科技特派员服务队下乡指导基地农户平菇生产
杏鲍菇出菇实践操作技术浅析
平菇种植记
平菇菌糠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
香菇白棒出菇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四招让春季杏鲍菇多出菇
平菇冬季提温发菌效果好
双孢菇出菇过程的疑难问题及解决办法
灰树花菌棒第二潮菇春季出菇催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