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艺术运动下欧洲女性服饰的变革
2016-06-01郝康绮王瑞荣
郝康绮,王瑞荣
(青岛大学,山东 青岛 266071)
新艺术运动下欧洲女性服饰的变革
郝康绮,王瑞荣
(青岛大学,山东 青岛 266071)
文章介绍了新艺术运动背景下欧洲女性服饰的变革,指出其以人为本,崇尚自然的风格变化,为当今女性服饰设计提供了参考。
服饰;服装设计;新艺术运动;S形女装;现代服饰
流行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新艺术运动覆盖了整个欧美地区,建筑、家具、服饰、绘画和雕塑等艺术领域都受到广泛影响,这是一场极富装饰气息的现代主义艺术运动[1]。新艺术运动的新意在于推翻陈旧的艺术概念和审美情趣,设计出更具有现代气息的新型艺术作品。服饰设计也随着人们的思想进步以及生活方式的转变经历了革命性的变革,尤其是女性服饰设计的改变,使得女性在这场跨世纪的艺术运动中不仅从肢体活动上得到了释放,更在思想和社会地位上得到了更多的自由和尊重。
艺术作品真实记录了每个历史时期的生活百态,在19世纪末以女性为主题的招贴画以及商业插画作品中,服饰的设计轻盈自如、服帖自然,突显女性优雅曼妙的身姿,摒弃了人工美的审美扭曲以及造型美的夸张矫饰,体现了服饰由重装向简装转变、关注女性本质美的现代思想。
1 崇尚本性的自然美
在禁欲主义的宗教文化浸染下,女性的服饰一度以遮蔽身体为目的而单一保守。直至文艺复兴时代,诗人但丁的《神曲》揭开了新的序幕,人们从中世纪宗教控制下的神的世界回到了人的世界,开始注重人的本性,从人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解放思想,打破了原有的禁锢,这时女性的特征和美才得到重视和诠释。女性的胸、腰、臀部的结构曲线成为服装设计的重点部位,为了突出性别差异化的女性曲线,紧身胸衣和裙撑起了重要作用。女性挺胸细腰提臀紧背成为对女性外在美的重要评判标准,这种并非以活动性和舒适性为目的的女装设计审美趋向束缚了欧洲女性数百年。
女装的变革是逐步简化的过程。新艺术运动时期,用以突出女性臀部的巴斯尔被取出,但紧身胸衣仍在表现女性魅力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女性体态趋于柔和的S形曲线效果,与新艺术流动曲线的造型样式相呼应,这一服装趋势被称为“S形时期”[2]。为了追求时髦以及男士青睐,女性极致地追求S形的审美曲线,不惜以戕害自身身体健康为代价。紧身胸衣不断地向强调细腰的方向发展,甚至演变成铁丝胸衣,只为塑造更加具有魅力的S形体型。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让·雅克·卢梭(Jean-Jacques Rousseau)就曾说过“腰部的纤细,跟其他所有东西一样,都有其自然的比例,有其尺寸,超出那个范围,那就一定会成为瑕疵了。”这种极端的人工美限制了女性的活动空间和肢体机能,身体形态为了展示直立高贵的美而被束缚,对女性的内部器官和身体机能造成了极大的危害。
工业革命实现后,经济的发展带动了人们日常生活的改变,随着19世纪末20世纪初女权运动的兴起,女性开始争取平等的社会地位与尊重,突破封建思想对精神肉体的束缚,服饰设计趋势开始由追求理想化、极致化的S形曲线慢慢放缓,趋向流畅的曲线。女性积极参与到户外的运动项目中。一战的爆发对女性服饰的变化起了重要推动作用,战事席卷了整个世界,女性也被迫参与到战争中,成为社会重要劳动力,这时由于肢体活动需求和思想观念的提升,女性传统服装受到强烈冲击,紧身胸衣和硕大的裙撑明显地阻碍了女性正常的肢体活动,这种生活方式的转变促使了服装设计领域的转变。20世纪初,法国服装设计师保尔·波阿莱(Paul Prieto)设计的文胸彻底摒弃了紧身胸衣对女性的束缚,同时他设计的服饰倡导师法自然,吸收古希腊基同服饰自然流畅的灵感,主张体现女性身体的天然姿态与美感[3]。
艺术作品往往体现鲜明的时代主题,艺术家们能够敏锐地抓住社会思想与艺术的潮流。新艺术著名插画师阿尔丰斯·穆夏(Alphonse Maria Mucha)代表作《四季》中的四位少女与自然亲密相融,服饰随季节和情感的变化而更替,完全去除了在女性身上的束缚之感。犹如古希腊“希顿”一样的服装轻柔地附着于少女丰满的身体,这种曾因不穿紧身胸衣而被称作“散漫的女人”的形态却在穆夏笔下柔美之至,突出了女性天然的曼妙体态。倡导实用工艺美术的著名艺术家英国威廉·莫里斯(WilliamMorris)的作品中也体现了与传统服饰相悖的女性服饰,实用与简化在这里相统一。1894年他为《The wood beyond the world》一书所绘制的插图中少女的形象灵动自如,服饰不再是强化女性美的枷锁,而是自然服帖以衬托少女的体态,一改因行动受限而古板呆滞的女性画面形象,与故事内容相融洽。服饰为素色布衣,没有了夸大的羊腿袖和长及拖地的冗杂裙摆,四肢得到了自然舒展。
新艺术运动的作品中对服饰的设定诠释了女性的自然美,也传达出了当代女性对挣脱封建束缚和渴望思想自由的向往和追求。衬托身体自然曲线的服装表明了服装简化的趋势,传统服饰正在实现由繁复向简洁的转变,这不是艺术的后退而是思想的进步,是在极尽繁冗的装饰之后重新审视人的本质姿态,重视人体的自然之美而非表象之美。
2 削弱服饰的刻意装饰性
新艺术运动时期衣着的装饰在向自然回归的态度下开始缩减,主要集中在女性领口、腰部、肩部或裙摆底部等需人工固定服饰的部分,夸张的羊腿袖和华丽的裙摆逐渐被削弱。
英国著名画家奥布里·比亚兹莱(Aubrey Beardsley)以其天赋而形成浓厚的个人风格。19世纪末出版的《莎乐美》和《黄面志》将比亚兹莱推到了艺术的高峰,成为了时代的艺术先锋人物,见图1。书中人物服饰的凝炼将比亚兹莱的独特艺术感知完全展现出来。插图中由他独自设定的人物服饰线条流畅,不拘泥于任何服饰形式所架构的审美标准,装饰多采用提炼于动植物的纹饰图案,画面重点不再是描绘服饰的华美而是着重于人物本身的自然姿态和身体语言。
服饰的装饰灵感主要来源于自然,曾经极受追捧的奢华洛可可风格已经成为过去式,被蕾丝绸缎装饰的精致华服消失在新艺术时期的作品中,人们已经不再追求极致的造型美、表象美,进而强调自身的天然美感以及对个性的诉求,削弱了大众化的奢华装饰意识。
图1 莎乐美
3 结论
新艺术运动时期画家们遵循自身特色,在传统和现代思想碰撞的文化背景下积极地推动服饰文化的进步,尊重女性的自然美、弱化刻意的装饰性、强调以人为本的服饰的真正价值。这是一个划时代的服饰变革,女性的服装在彻底颠覆传统固执的枷锁,向现代主义的个性化简洁化大跨步地迈进。以此可以看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女性服饰变革的时代,在经济发展推动下女性社会地位得到了提高,思想获得了解放,女性服饰开始重视以人为本的合理化、科学化设计理念,考虑服饰的机能性和实用性,服饰的审美也重新建立在以人体自然美的基础上,对现代服饰设计具有重要意义。在女性服饰设计日益追求品牌个性化与设计独立性的今天,我们要谨记服饰设计以人为本的初衷,充分尊重人体的本质自然美,积极融入时代艺术特色,不断地创新与探索,如此设计理念的作品才能够在服饰潮流中经久不息。
[1] 王受之.世界现代平面设计史[M].深圳:新世纪出版社,1998.
[2] 李当岐.西洋服装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3] 陈炎 李梅.中国与西方服饰的古代、现代、后现代特征[J].文艺研究,2005(8):120—129.
European Women Dress Change During the New Art Movement
HaoKangqi,WangRuirong
(Qingdao University, Qingdao 266071, China)
This paper introduced the changes of European women's apparel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new art movement, put forward its people oriented and natural advocated style, provided a reference for the design of current women′s apparel.
clothing; clothing design; the new art movement; s-shaped lady dress; modern garment
2016-02-29
郝康绮(1991—),女,山东青岛人,硕士研究生。
TS941.743
A
1009-3028(2016)02-004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