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怀远方言里的“子”缀词
2016-06-01张琳琳
陈 珂, 张琳琳
(蚌埠学院 文学与教育系, 安徽 蚌埠 233000)
浅析怀远方言里的“子”缀词
陈珂,张琳琳
(蚌埠学院 文学与教育系, 安徽 蚌埠 233000)
摘要:“子”缀是怀远方言里的常用后缀。通过描写怀远方言“子”缀的用法,并与普通话“子”缀和“儿”缀进行比较,发现怀远方言里的“子”缀词数量丰富,语法分布广,“子”缀可以用来辅助构成名词、量词、代词和副词,在语义功能上起到了区别意义、添加附加义的作用。
关键词:怀远方言;“子”缀;语法分布;语义功能
怀远县地处安徽省北部,淮河中游,隶属蚌埠市,其方言属于江淮方言[1]。广加附加词缀“子”是江淮官话词法的重要特点[2],怀远方言里也有大量的“子”缀词。文章试图详细描写怀远方言里的“子”缀词,并与普通话进行比较,希望能借此推进人们对怀远方言的了解和关注,同时也为江淮官话的研究提供一些助益。
一、怀远方言后缀“子”的用法
在怀远方言里,“子”读作轻声[τσ↔],主要用来辅助构成名词、量词,同时还可以构成代词和副词。
(一)作名词后缀
1.指人
A.用于动词性词根后
“子”用于动词性词根语素后,构成名词,指称长期从事这种行为活动的“某一类人”[3]。
要饭子:乞丐。
老拐子:拐骗人口的人。
B.用于形容词性词根后
“子”缀用于表示人的生理或行为特征的形容词或形容词性词根后,构成名词,指称其人,词根语素义体现了名词所指那一类人的特征。
斜子:患斜视的人;做事常出偏差的人。
矬子:个子矮的人。
结巴子:患口吃的人。
酒迂子:酗酒的人。
街油子:整天在街上闲逛的人。
(二把)矬子:在某技术领域不甚精通的人。
2.指称人体部位、动植物、时间处所或一般事物。
A.用于名词性词根后
在本类用法中,“子”与名词性词根语素结合,构成附加式名词。
额拉头子(额头)、下巴颌子(下巴)、胳老肢子(胳肢窝)、手头子(手指)、脊梁股子(脊梁)、指甲盖子(指甲)、脚丫子(脚丫)、前门帘子(刘海)、黑雀子(黑痣)、栽子(样子)
今年子、明年子、后年子、春天子、秋天子、前天子、下晚子(下午三点到五点之间)、挨晚子(傍晚)
东边子、西边子、南边子、北边子、左边子、右边子、旁边子
水子(母羊)、泥狗子(泥鳅)、癞猴子(蟾蜍)、鳖蝠子(蝙蝠)、蝎虎子(壁虎)、蛐知子(蛐蛐)、蝼蛄子、杨剌子(一种带刺的毛虫)、马蜂子(马蜂)、黄狼子(黄鼠狼)
□[τσ□45]鱼壳篓子(小鲫鱼)、鲢子(鲢鱼)、浑[ξυ↔ν52]子(三点水旁换做“鱼”)(草鱼和青鱼的统称)
地豆子(土豆)、洋柿子(西红柿)、豆芽子、毛豆子、丝瓜子、豆角子
领衣子(棉背心)、抄襟子(衣服上的口袋)、汗衫子、褂头子(短袖上衣)、裤头子(短裤)、银个子(分币)、毛票子(成角的纸币)、酱油子、水饺子、面条子、油果子(油条)、门嵌子(门槛)、门鼻子(门鼻儿)、锁爪子(钥匙)、雾拉毛子(毛毛雨)、斜撇子(不正当的本领、手段)
枪子子(子弹)、瓜子子(瓜子)、蛋子子(睾丸)、石子子(石子)、硫子子(硫硫)
关于“枪子子、瓜子子”等“N子1子2”类词,我们认为“N子1子2”的内部结构应该是“[N+子1]+子2”,“子1”表达的是“颗粒状物体”的实义,读作原调,是词根;“子2”读作轻声,是表达“指小”义的词缀。
B.用于动词性词根后
“子”缀用于动词性词根后,改变词性,构成名词,转指专门用来实施这些动作的工具名称。如:
C.用于形容词性词根后
“子”缀用于形容词性词根后,构成名词,这类“子”的组合能力较低,例子较少。如:
水子(母羊)、冷子(冰雹)
(二)作量词后缀
在普通话里,多数量词是不带“子”缀的,而在怀远方言里,量词后带“子”缀则是一种普遍现象。
1.用于名量词后
一出子(戏)、一帮子(人)、一袋子(米)、三页子(纸)、几桌子(酒席)、两条子(烟)、一屋子(粮食)、两篓子(馍)、几□(“τ□424]”,夹菜的动作)子
2.用于动量词后
一阵子、两趟子、几回子、几下子
(三)作代词、副词后缀
怀远方言里的“子”缀不仅可以用作名词后缀、量词后缀,还可以用作代词后缀和副词后缀。如:
幌子(什么)你手里拿的是幌子该?
多咱子(什么时候)你多咱子回来呀?
马咱子(马上)快走!马咱子就迟到了!
敞子(一再)过去就算了,你敞子讲有什么用该!
爽子(索性)反正时间都来不及了,爽子我就不去了。
二、怀远方言“子”缀的语法特点
(一)怀远方言里“子”缀构词能力强,“子”缀词数量丰富
怀远方言没有“儿”缀,普通话的“儿”缀和“子”缀常常都由“子”缀承担,这就形成了怀远方言里大量的“子”缀词。然而,怀远方言的“子”缀词并不完全等同于普通话“儿”缀词和“子”缀词之和。普通话里的“儿”缀词,在怀远方言里大多用“子”缀,如“下巴颌儿——下巴颌子”“瓜子儿——瓜子子“门鼻儿——门鼻子”等,也有少数不带任何后缀,如“活儿——活”“走神儿——走神”“跑腿儿——跑腿”;普通话的“子”缀词,多数和怀远方言的“子”缀词相一致,如“房子、面子、挑子”等,但也有些怀远方言里不带任何后缀,如“被子(被)、钉子(钉)、厂子(厂)”。此外,还有些怀远方言的“子”缀词在普通话中没有对应的后缀,如“今年子、明年子、后年子、春天子、秋天子、三页子(纸)、几回子、几下子”等。
(二)从语法分布上看,怀远方言的“子”缀的语法分布要广于普通话的“子”缀和“儿”缀
此外,与普通话不同的是,怀远方言里的“子”缀还可以构成一定数量的代词,如疑问代词“幌子”(即“什么”)、“多咱子”(即“什么时候”),还可以构成一些副词,如时间副词“马咱子”(即“马上”)“敞子”(即“一再”)、语气副词“爽子”(即“索性”)等。代词后缀和副词后缀的功能是普通话里“子”缀和“儿”缀都没有的。
三、怀远方言“子”缀的语义功能
从语义功能上看,怀远方言的“子”缀有区别意义、添加附加义的作用。
(二)添加附加义
怀远方言里的“子”缀有时可以传达一种不敬、厌恶的感情色彩。在“子”缀指人名词中,与“子”组合的词根的语义特征多是贬义的,或是生理上的缺陷,或是遭人厌恶的、低下丑恶的行为,与“子”组合后构成的人称名词均带有贬义的感情色彩,例如“斜子、矬子、结巴子、要饭子、老拐子”等。“子”的这种用法在普通话里也很常见,如“傻子、麻子、油子、胖子”等。
学界一般认为普通话里“子”缀本身无所谓贬损,贬损义来自词根[4]。然而在怀远方言里,“子”还可以使一些词根语素由原本的中性转化为贬义色彩。例如怀远方言里的“老头”“老妈”本身可以单用,分别指老年男性和老年女性,并没有褒贬的色彩,“老头”前加上词缀“小”构成“小老头”(这里的“小”意义虚化,与人的身高、体重、年龄等无关,主要表达喜爱的情感)、“老妈”词根重叠后构成“老妈妈”还可以表达说话人对所指的“老年男性”或“老年女性”的喜爱、亲切的感情色彩;然而,“老头”“老妈”分别与“子”结合成“老头子”“老妈子”后就具有了明显的不尊重、不喜爱的意味。由此我们认为,怀远方言里的“子”缀可以表达贬损的感情色彩,即便有些名词的贬义色彩不是由“子”带入的,“子”缀对构词的词根语素也起到了“语义限制”的作用[5]。
怀远方言里的“子”缀有时还具有“指小”的表达功能。“子”缀动物名称如“鳖蝠子、蝎虎子、蛐知子、小猫子、小狗子”等指称的都是体型较小的昆虫或动物,“小猫子、小狗子”没有对应的“大猫子、大狗子”之类的说法;“银个子、毛票子”指面额较小的钱币;“枪子子、瓜子子、石子子”等“N子1子2”类词中的“子2”在普通话里一般用“儿”缀替代,如“枪子儿、瓜子儿、石子儿”,怀远方言这类词里的“子”缀和普通话的“儿”缀一样都具有“指小”的表达功能。
此外,还有些怀远方言“子”缀词里的“子”对于词的概念义和感情色彩均没有影响,例如“面条子、多咱子、几下子”等。这些词里的词根在普通话里可以加上“儿”缀使用,也可以单用,“子”缀在这里主要表达了一种鲜明的口语色彩和地域特色。
以上是对怀远方言“子”缀词的语法分布和语义功能的初步分析,怀远方言“子”缀词的其他特点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孟庆惠.安徽省志.方言志[M].北京:方志出版社,1997.
[2]合肥师范学院方言调查工作组.安徽方言概况[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62.
[3]李立林.娄底方言“子”缀词的形成及原因探讨[J].怀化学院学报,2013(10).
[4]秦坚.后缀“子”的类型和意义[J].语言与翻译(汉文),2005(1).
[5]兰清.现代汉语后缀“子”构词规律研究[D].成都:四川大学文学院,2007.
An Analysis of Words with the Suffix“Zi”in Huaiyuan Dialect
CHEN Ke,ZHANG Ling-ling
(DepartmentofLiteratureandEducation,BengbuCollege,Bengbu,Anhui233030)
Abstract:The suffix“zi”is widely used in Huaiyuan dialect.The author of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usage of suffix“zi”in Huaiyuan dialect and compares it with other suffixes like“er”in Mandarin Chinese and finds that there are so many words with suffix“zi”in Huaiyuan dialect which are widely distributed in syntax.The suffix“zi”can form a variety of words including nouns,measure words,pronouns and adverbs and can distinguish the meanings and add additional meanings in the semantic function.
Key words:Huaiyuan dialect;suffix“zi”;distributed in syntax;the semantic function
中图分类号:H1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9743(2016)04-0100-03
作者简介:陈珂,1979年生,女,安徽怀远人,讲师,研究方向:汉语方言;
基金项目:安徽哲学社科规划项目“安徽沿淮方言词汇与淮河文化研究”(AHSKQ2014D123)。
收稿日期:2016-04-09
张琳琳,1983年生,女,安徽宿州人,讲师,研究方向:汉语方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