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一带一路”战略布局思考

2016-06-01于立新研究员

国际贸易 2016年1期
关键词:经济合作组织一带贸易

于立新(研究员) 裘 莹



中国“一带一路”战略布局思考

于立新(研究员)①裘莹②

一、“一带一路”战略布局开启了对接现有区域经济合作平台的新模式

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战略构想,为未来30年乃至更长时期的对外开放格局谋篇布局,以体现未来中国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的积极姿态与大国责任感。“一带一路”战略的目标是对接国内改革与对外开放,作为我国实施积极大国外交战略和周边睦邻战略的长远战略,充分彰显了中国在全面深化国内改革和对外开放上的路径自信。

“一带一路”的核心价值观是开放、包容、共赢,从沿线各国开放合作的强烈意愿出发,范围覆盖欧亚大陆,辐射非洲与大洋洲的战略格局,将亚太经济圈与欧洲经济圈紧密联系起来。这一战略的全面铺开必将重塑我国对外贸易空间布局。“一带一路”沿线不仅包括与我国休戚相关的周边邻国,也有具有重要战略位置的陆上交通枢纽与海上咽喉;不仅有与我国保持多年良好合作关系的贸易伙伴国,也有市场资源潜力巨大的待开发地区。值得注意的是,“一带一路”战略横跨多个与我国有密切经济往来的经济合作组织,包括东盟、欧亚经济联盟(欧亚联盟)与欧盟区域,途径南亚区域合作联盟(南盟),贯穿阿拉伯国家联盟(阿盟)与非洲联盟(非盟)区域,覆盖面之大前所未有。

这一宏大战略要变成可实施和操作的行动方案,不但需要搭建全新机制,而且还应当全面对接现有自由贸易区和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同沿线国家依托现有平台、双边或多边机制展开合作,以点带面、从线到片、逐渐推进,扩大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区域的影响力。由此可见,“一带一路”战略能否成功实施,中国能否借助“一带一路”战略继续与这些区域经济合作组织深化合作,形成互利共赢的开放性经济体系,致力于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命运共同体”、“利益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是关键着力点。

二、“一带一路”战略布局对接各区域经济合作组织的潜力与基础

(一)各区域经济合作组织在“一带一路”战略布局中的区位意义

“一带一路”的宏大框架全面对接东盟、欧亚联盟、南亚区域合作联盟、欧盟、非盟与阿盟等六大区域经济合作组织,这些区域经济合作组织占据重要的战略区位。从地图上看,东盟10国 与欧亚联盟成员国是与中国一衣带水或密切接壤的近邻,与中国紧密相连、休戚与共。其中,欧亚联盟所在的中亚区域和俄罗斯与我国西北和东北部接壤,边界线总和达到7593公里,是古丝绸之路的必经要道,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从西安途经甘肃河西走廊、自阿拉山口走出国门后的第一站。该区域汇集欧亚铁路、公路、输油输气管道、通讯系统、水路和航空交通,可以连接欧亚联盟和欧盟两大消费市场,同时处在从我国至欧洲的陆上交通干线的要冲位置,是中国经由陆路开拓欧洲市场的必经之路。而东盟与我国南部接壤并隔海相望,是“海上丝绸之路”从起点出海之后的首站,历史上与我国文化贸易交流频繁,具有相同的文化传承。由此可见,这两个区域经济合作组织从经济合作和国家安全层面,均在“一带一路”战略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意义。

南盟共有包括阿富汗在内的8个国家,位于海上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处,印度半岛是连接太平洋与阿拉伯海的海上咽喉,同时与我国西南部接壤,也是我国重要的贸易合作与文化交流伙伴。中巴经济走廊中的瓜达尔港是“一带一路”的交汇点,也是中巴经济走廊的终点,区位优势举足轻重。

此外,海上丝绸之路还经由红海—苏伊士运河一线贯穿了两个范围广阔、人口与市场庞大的区域经济合作组织,即阿盟与非盟。其中,阿盟地区共有22个成员国,地理范围囊括阿拉伯半岛、西亚和北非,战略位置十分重要。该地区海域四通八达,阿拉伯海、红海、地中海、黑海等海域提供了丰富的良港与便利的航运。同时,阿盟地区还有丰富的石油资源、4亿人口的广阔市场和巨大的人口红利,对接“一带一路”战略将充分发挥其贸易与市场优势,加快与我国的经贸往来与投资互利。

非盟的范围覆盖了整个非洲大陆,目前共有54个区域内成员国。在我国“一带一路”规划中,非洲东北部地区包括非洲之角均属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地带,位于从红海通过苏伊士运河进入地中海的要道上。非洲拥有广袤的土地与丰富的资源,具备与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开展国际产能合作的能力。我国与非洲各国长期保持友好互信、互通互助的深厚情谊。2015年6月,非盟成员国启动了非洲大陆自由贸易协议谈判,旨在2017年建立一个覆盖全部非洲人口、经济总量达到2万亿美元的超级自贸区,实现商品、服务以及人员的域内自由流动。这一规划恰好与我国“一带一路”战略不谋而合。

欧盟是丝绸之路的终点,也是“一带一路”战略中的重要区域。欧盟地区的西班牙首都马德里也是“一带一路”的交汇点,海上丝绸之路从非洲之角吉布提穿过苏伊士运河抵达地中海,陆上丝绸之路从中国大陆穿过新疆阿拉山口经过东最后到达伊比利亚半岛,因此,欧盟地区同时也是“一带一路”闭环上的终点,具有重要的区位优势。

(二)中国与各区域经济合作组织的双边贸易量

中国与周边各区域经济合作组织长期保持良好的贸易伙伴关系,图1和图2显示了中国与相关区域经济合作组织的双边贸易额。2007—2014年间,中国与欧盟货物贸易双边贸易额远远高于其他区域经济合作组织,在2009年至2011年间贸易额突飞猛进,至2011年贸易额高达2112.4亿美元。但是我国与欧盟的贸易额经历了两次下滑,分别是2009年与2012年,原因分别是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与欧盟迟迟走不出去的欧债危机。

图1 2007—2014年中国与相关区域经济合作组织货物贸易双边贸易额发展趋势

图2 2007—2014年中国与相关区域经济合作组织货物贸易双边贸易额占贸易总额比值

东盟是仅次于欧盟的我国贸易伙伴,同时我国也长期保持东盟国家第一大贸易伙伴的地位,我国与东盟的双边贸易额在2008年金融危机时期有小幅度下降,其余时期均保持相对稳定的增长,货物双边贸易至2014年达到2082.14亿美元,增幅为8.3%,增速快于中国对外贸易的平均增幅,2015年有望赶超欧盟成为第一大贸易伙伴。这源于东盟与我国隔海相望的邻国地缘优势与人口众多的广阔市场,随着我国一些劳动密集型行业逐渐与东盟国家开展产能合作,东盟国家廉价劳动力与税收优惠的优势将得到进一步发挥,我国与东盟的合作将有极大的提升空间。

与欧盟和东盟相比,南盟等其他四个区域经济合作组织的双边贸易额相对较小,但均合作潜力巨大。2014年,中国与阿盟、非盟、欧亚联盟以及南盟的货物双边贸易额分别为1357.05亿美元、1081.5亿美元、523.67亿美元与201.87亿美元。2007—2014年中国与六大区域经济合作组织的双边贸易平均额占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38.02%。其中,中国与欧亚联盟已经开始就进一步扩大合作领域展开了对话。截至2015年年底,中国已与欧亚联盟各成员国哈萨克斯坦、白俄罗斯和俄罗斯签订了一系列投资合作协议。中亚地区拥有区位优势和丰富资源,是中国企业“走出去”对外投资的良好目标区域。中国与南盟、阿盟由于地理接近,贸易成本较低,产业互补性较强,贸易量与投资合作仍然有很大提升潜力。中国与非洲各国一直保持着互助互信的深厚情谊,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展开,中国势必加强同非洲的产业合作,促进非洲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制造业发展,实现中非产业战略对接。

(三)中国与六大区域经济合作组织相关的贸易协定

“一带一路”战略的铺开,使中国对外开放战略中的“合作共赢”从理念落实到了操作层面,企业“走出去”有了具体的目的地和实施范围。 “一带一路”是一个宏伟的全局性架构,应当重点布局和深化这几大区域经济合作组织之间的经贸合作与对外投资。最终要落地则需要与相关自贸协定配套实施,这样才能落实到具体合作领域、贸易商品与优惠条件。因此,“一带一路”将以推动自由贸易园区或港区发展的形式来实施。中国已经签订或正在推进与不同国家地区之间的自贸区谈判,即是以“一带一路”的铺开为契机来连接起庞大的高标准自贸区网络。

截至2015年年底,中国共有22个在建自贸区,14个已签署自贸协定并实施,其中与“一带一路”范围内区域经济合作组织相关的有7个,分别是中国与东盟、中国—东盟自贸协定(“10+1”)升级、新加坡、巴基斯坦、瑞士的自贸协定以及内地与港澳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8个正在谈判的自贸协定,其中与“一带一路”相关的分别是区域全面经济合作伙伴关系(RCEP)协定、中国与海湾合作委员会(GCC)、斯里兰卡和挪威的自贸协定,以及中国—巴基斯坦自贸协定第二阶段谈判。“一带一路”将与这些自贸区实现全面对接,从而形成一个前所未有的跨地区跨组织的宏大贸易版图。

三、六大区域经济合作组织在“一带一路”战略布局中的定位

(一)中国—东盟将打造为“一带一路”重要战略核心区

中国与东盟既是友好近邻又是重要的合作伙伴。2010年,中国—东盟自贸区正式建成,该自贸区完全由发展中国家组成,拥有19亿人口,国内生产总值接近6万亿美元,贸易总额达4.5万亿美元。2015年,随着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与区域全面经济合作伙伴关系(RCEP,“10+6”)谈判的稳步推进,中国与东盟将实现更加高度依存、互惠互利的区域战略经济联盟。中国与东盟国家日益密切的经贸关系为构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东盟因与中国一衣带水的战略区位与长期以来快速增长的双边贸易额,当仁不让地成为我国推进 “一带一路”战略尤其是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重要战略核心区。

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中国与东盟必将进一步挖掘各自有可能加强合作的领域。首先,从中国与东盟的贸易结构来看,除了新加坡的比较优势产业集中于技术密集型的制造业与金融市场之外,其余东盟各国的优势行业主要集中于农产品、食品与矿产等资源,而我国的比较优势在于温带、亚热带农作物与健全的工业体系。双边贸易提升的新引擎在于服务贸易,中国与东盟各国的服务贸易具有很强的互补性,中国在建筑服务、海运服务、计算机及信息服务与商务服务等方面具有较强竞争力,可以与东盟各国的金融服务、旅游服务、酒店与会展服务形成优势互补。

其次,“一带一路”对加强中国与东盟经贸联系的影响还在于打通了东盟到欧洲陆路运输的国际通道。六大经济走廊建设全面推进后,中国与周边地区的国际陆路干线运输与海陆联运能力将得到跨越式发展,以往东盟国家运往欧洲的货物需绕道苏伊士运河,将来只需要转运中国沿海港口经由国际铁路干线就能直抵欧洲,中国内地将成为连接东盟与欧洲的枢纽,大大缩短运输时间,降低贸易成本。

最后,东盟各国以廉价劳动力、优惠的税收政策、丰富的自然资源,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重要目的地。随着中国生产成本不断提高,全球代工产业链不断迁移,东盟各国因为生产成本较低以及语言文化与欧盟接近等优势承揽了越来越多的贸易加工业务,也吸引了众多中国企业,尤其是沿海地区中国企业到东盟国家投资设厂,开拓当地市场,更重要的是借助当地的自由贸易政策等便利条件转运欧美市场。这一大趋势随着“海上丝绸之路”战略的推进将得到更大拓展。

(二)中国—欧亚联盟将打造为“一带一路”战略核心区

欧亚联盟是俄罗斯与中亚国家面向亚洲的一体化机构,其将以重要的战略区位和连接中欧两大市场的枢纽地位而成为我国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战略核心区。

中国与欧亚联盟成员国长期保持频繁的贸易往来。其中,中俄贸易持续升温。截至2014年年底,中俄双边贸易额达952.8亿美元,同比增长6.8%,中国已经连续5年成为俄罗斯最大贸易伙伴。从贸易结构演变上看,中国从俄罗斯进口商品从以工业制成品为主逐渐过渡到以初级产品为主,出口商品则由纺织原料等低附加值劳动密集型商品向机电设备等资本或技术密集型产品转变,贸易结构明显改善,出现较大顺差。

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中俄经贸关系的突破在于建设中蒙俄经济走廊与共建中俄边境口岸。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北线,中蒙俄经济走廊对接俄罗斯跨欧亚大陆桥、蒙古国“草原之路”,全面实现中俄铁路、公路的互联互通。俄罗斯拥有丰富的油气、金属、木材等资源,具有航天航空等领先技术,同时对我国农产品、轻工纺织需求量大,应当充分发挥两国经济互补性,在原有成熟的边境贸易基础上扩大经贸往来,带动经济技术合作和相互投资。2014年5月签署的《中俄东线天然气合作项目备忘录》就是长达30年的战略性合作协议,标志着中俄经贸关系取得突破性进展。

而欧亚联盟的其他成员国主要来自中亚地区。自古以来,中国同中亚(古西域)就保持着频繁的贸易往来,文化交流密切。在“一带一路”的六大经济走廊中,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以石油天然气管道为主,横跨中亚地区,成为未来中国与境外能源输送的主干线。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落地,未来中国与中亚的合作领域将主要集中于物流、交通、基础设施、能源与原材料、金融等方面,扩大贸易、直接投资规模和贷款领域的本币结算金额等,促进相互投资便利化和产能合作。中国将依托当地优势资源,对相关国家投资建设有特色的工业园区,鼓励中国企业“走出去”,在园区投资创新项目。例如,正在部署中的中白工业园位于白俄罗斯首都明斯克附近,占地面积80平方公里,在“一带一路”中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我国引入包括中兴通讯和华为等在内的15家公司作为首批入驻中白工业园的企业,这些企业总投资额将达到20亿美元,而白方将为入驻园区的企业提供优惠政策。因此,未来30年,中亚地区将成为“一带一路”战略下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重要目的地之一。

(三)中国—南盟将培育为“一带一路”战略支撑区

南盟正日益成为全球一支重要的经济力量,南亚各国长期保持较稳定发展,中国与南盟在经济、政治与文化方面往来逐渐频繁,在多领域均具有巨大的合作潜力。同时,南盟恰好位于“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海上丝绸之路”之间,可以连接“一带”与“一路”,为“一带一路”战略提供有力支撑,发挥有效的辅助与推动作用。因此,南盟地区能够成为助推“一带一路”长远发展的战略支撑区。

“一带一路”战略在南盟地区的布局主要通过两大经济走廊——中巴经济走廊和孟中印缅经济走廊来实现。其中,中巴经贸联系十分紧密。巴基斯坦拥有1.97亿人口,是世界第六大人口大国,产业结构以农业为主,工业体系中最重要的产业是纺织业与食品加工业,政府给予各出口加工区与工业区显著的优惠政策支持。自从2007年中巴自贸协定生效以来,中巴双边贸易额快速增长。按中国海关统计,中巴双边贸易从2006年的52.48亿美元增长至2013年的142.2亿美元。而中国—巴基斯坦自贸协定第二阶段谈判也正在稳步推进。

2015年8月,中巴《新疆克拉玛依宣言》发布,标志着中巴经济走廊已具备了具体实施的框架。中巴经济走廊起点在新疆喀什,终点在巴基斯坦瓜达尔港,包括公路、铁路、油气和光缆通道在内,东西横跨巴基斯坦全国,总长3000公里,是贯通南北丝绸之路的关键枢纽,已成为“一带一路”战略的旗舰项目。中巴经济走廊一旦建成,将打造中国通往阿拉伯地区及非洲的陆上通道,中巴边境地区也能直通海洋,深入参与国际贸易,同时还能带动两国建筑、制造、信息、港口等产业发展,输出中国过剩产能,为巴基斯坦提供有力的资金和技术支持。建成之后中巴合作应将重点放在产能合作上,通过中国的资金与技术优势,在清洁能源、低碳产业、现代农业、森林保护等各领域开展全面合作。

印度也是南盟区域的核心大国,对“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行持积极态度。孟中印缅经济走廊是2013年5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访问印度期间提出的倡议。印度对印缅公路、印孟边境合作均有前期投入,2014年与2015年,中印就双方要加快推进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做好铁路、产业园区等重点领域务实合作,打造旗舰项目,推动双边贸易动态平衡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磋商。另一方面,南盟地区还通过设立亚投行与“金砖”发展银行来推进“一带一路”战略布局。印度作为对基础设施建设需求最大的亚洲国家之一,不但于2012年首次提出组建“金砖”发展银行,还积极响应亚投行倡议,并有望成为仅次于中国的第二大出资国。这说明提升中国与南盟地区的经济联系不应仅仅将眼光局限于该区域内,更可以通过共同投资第三方的方式来推进。

(四)中国—阿盟将培育为“一带一路”战略支撑区

阿拉伯地区将藉由“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释放巨大的贸易与投资机会,阿盟地区是我国经由海上丝绸之路进入地中海的必由之路,应当对其进行长远合作规划,将其发展成为“一带一路”的战略支撑区。

阿盟国家属于典型的资源型产业结构,以油气、矿产的开采和加工为支柱产业,产业结构比较单一,大部分国家工业化水平比较低,加工制造与轻工业等产业不发达,亟待产业结构调整。另外,还存在交通运输布局不平衡,通信覆盖率低,港口转运能力弱等问题,因此对基础设施开发具有迫切需求。目前,中国与阿盟国家的贸易往来存在不均等现象,主要集中于沙特阿拉伯、阿曼、阿联酋、科威特、卡塔尔和巴林等国成立的海湾合作委员会(海合会),与阿盟其他成员国之间存在巨大的贸易提升空间。

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将促进中阿更深层次的贸易交流与往来。首先,继续加强能源领域合作。“一带一路”战略中,中国可以藉由两大经济走廊大大提高与阿盟进行贸易往来与经济合作的便利程度。其中之一便是中巴经济走廊,中国西部的产品无需再绕道马六甲海峡,将直接通过瓜达尔港运抵亚丁湾,穿过阿拉伯海可以直接到达红海与非洲之角。另一条是通过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来实现,这条经济走廊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中线,从新疆出发,途经中亚五国,抵达波斯湾、地中海沿岸和阿拉伯半岛,主要是以石油管道为主,目的正是大幅度扩大中国与阿盟地区的石油贸易与能源合作规模。该走廊建成后,扩大中阿之间液化天然气贸易也将成为中阿能源合作的新亮点。

其次,深化贸易往来。中国将利用拓展基建合作的契机继续加大在阿拉伯国家承包建筑工程的规模,拓展设计服务、工程管理等新的建筑合作领域,同时带动配套建筑机电和设备出口。近年来双方在包括工业、农业、交通运输、采矿、银行和建筑在内的其他行业的巨大合作潜力也已得到逐步显现。

再次,扩大投资规模。阿盟国家具有先天的区位优势,毗邻欧洲与西亚北非地区,市场前景广阔,中国企业应当通过“走出去”扩大对阿投资,积极开拓阿拉伯国家市场,同时推动阿拉伯国家工业化进程,改变能源国家单一的产业结构,在金融等领域积极推动创新性合作模式,缓解当地就业形势,实现长期合作,互利共赢。

最后,鼓励地方合作。中国西部地区在宗教信仰与文化背景上与阿拉伯国家有着天然密切的联系。在“一带一路”战略中,要鼓励我国西部基于自身区位与语言文化优势建设边境经济合作区与跨境经济合作区,打造沟通中国西部地区与阿拉伯国家之间贸易与投资的桥梁与平台,提高我国西部内陆地区的贸易自由化程度。例如,宁夏回族自治区利用自身在煤炭、农业、旅游方面的优势,以中国—阿拉伯国家博览会为平台,以银川综合保税区建设为抓手带动经济建设,开启了外向型发展新时期。

(五)中国—非盟将培育为“一带一路”桥头堡功能区

中国与非盟一直保持友好互助、互惠互利的战略合作关系,“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包括位于非洲东北部的埃及,同时辐射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非洲之角,从拓展海上丝绸之路以及维护中国国家安全的层面上来说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因此,非盟在“一带一路”战略中应当作为桥头堡功能区,为“一带一路”顺利推进保驾护航。

由于非盟区域与阿盟地区紧密相连,因此“一带一路”战略辐射非盟地区同样是通过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与中巴经济走廊来实现。首先,“一带一路”战略对中非战略经贸关系的促进作用体现在产业对接上。在全球产业链逐渐迁移的过程中,非洲融入世界市场的优势愈加明显。尤其在纺织业与制造业出口上,非洲有着显著比较优势。相比东南亚地区,非洲有着同样廉价的劳动力,不仅如此,非洲具有更加靠近欧美的地缘优势,能大量节约贸易成本。针对纺织业,非洲有着重要的产棉区,能大幅度降低原料采购成本。而中国的纺织业与纺织仪器制造业技术都已经非常成熟,具备产业转移的条件。因此,非洲可以作为国内企业尤其是制造、轻纺行业“走出去”开拓欧美市场的桥头堡。

其次,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中非基础设施建设合作空间巨大。非盟地域辽阔,非洲各国对基础设施建设具有迫切的需求。中非基建合作将以铁路为主,公路、航空为辅,非洲大陆潜在的铁路基建市场庞大,远超我国国内市场,而且目前非洲各国大多都在制定各自的铁路规划,诸如赞比亚等铁路规划规模较大的非洲国家,单个国家的铁路网就在7000~8000公里。因此,中非合作进行基建开发的市场与前景广阔。2015年,中国与非盟签署了一项长达未来48年、覆盖几乎非洲全境的交运开发备忘录,涉及高铁、高速公路、航空和工业化基建等所有相关设施。中国在非洲的发展计划不仅会改善非洲的基础设施状况,还会创造当地就业,并促进工业发展。在进行非洲大规模基础建设的同时,中国也逐步消化了国内过剩的产能,进一步实现了产业升级。

(六)中国—欧盟将打造为“一带一路”战略功能区

截至2014年年底,欧盟是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我国是欧盟第二大贸易伙伴与第三大服务贸易伙伴。并且我国与欧盟的产业链与贸易产品互补性强,与我国产业结构形成良好的优势互补,存在进一步加深经济合作与投资的空间。因此,欧盟应当成为“一带一路”推进中开展产能国际合作,实现我国产业升级的战略功能区。

通过“一带一路”战略深化中国与欧盟合作的重点方向,是尽快启动中国—欧盟自贸区谈判,积极推动中国欧盟投资协定谈判进程,降低中国与欧盟之间的贸易门槛,继续扩大中国产品在欧盟的市场份额,同时帮助欧盟国家早日走出欧债危机的低谷。我国将全面深化中欧战略经济伙伴关系,提高与欧洲区域合作的水平,争取使2020年双方贸易额达到1万亿美元。中国也鼓励欧盟企业参与“一带一路”战略,其全面推进将为中国和欧盟公司提供投资便利和进一步完善市场准入标准,并同时为中欧创造就业、刺激经济增长做出积极贡献。

在“一带一路”战略中,中国需要寻求针对性办法来深入开拓欧洲市场。欧盟国家尤其是西欧国家具备成熟的市场、全面而且结构比较合理的工业体系、先进的研发与制造业技术,基础设施也较为完善,因此对中国企业“走出去”要求更高。由于迟迟无法摆脱欧债危机的影响,欧盟市场一直处于不景气状态,欧盟各国迫切需要继续借助外部力量尤其是外部资本来实现本国经济复苏。因此,中欧企业以合资、合营方式合作开发、合伙盈利的方式更适用于欧盟国家。

例如2015年提出的中法共同基金,即中国企业通过对欧盟成员国进行投资,利用欧洲各国先进的研发与制造业技术、成熟的生产线,切实加强在高铁、核电、通信、精密电机电子、航空、机械、医疗、银行与服务业等领域的合作,一方面提高我国企业资金回报率,同时通过干中学提高我国企业研发制造业水平,同时拉动欧洲当地经济发展,这将成为一个长期可持续的合作模式。

相对西欧国家而言,“一带一路”所倡议的基础设施建设在中东欧国家将获取更广阔的合作前景。与中亚国家一样,中东欧国家也处于从陆路连接中国—欧洲市场的枢纽。中国已开通的多班国际铁路专列正是以中东欧国家为终点或经由中东欧转运至西欧。中国的渝新欧、义新欧、蓉欧快铁等国际班列已经成功打通中国通往中东欧的国际铁路干线,重庆的电子产品与零部件、浙江小商品等已经成功打入中东欧市场,中国与中东欧的贸易便利化程度大大提高。除此之外,打开中国市场也是中东欧各国拉动本国经济发展、提升地缘政治影响力的迫切需求。中东欧各国的比较优势产业除了农产品外,还包括加工产业、采矿业与环保设备等,具备扩大对中国贸易量的潜力,“一带一路”战略实施后,中东欧势必成为我国企业“走出去”的又一桥头堡。

四、推进“一带一路”战略布局的政策建议

(一)梳理六大区域经济合作组织比较优势产业,重点推进产能国际合作

“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重点在于鼓励中国企业“走出去”,大力推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产能国际合作。我们需要认真思考各区域经济合作组织成员国能够与我国实现优势互补的产业,对应地制定导向性政策,做到有的放矢,避免千篇一律。例如,与我国相邻的东盟、欧亚联盟和南盟大多数国家的贸易结构仍以初级产品为主,这些国家的比较优势在于丰富的资源和相对廉价的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同时也对本国基础设施完善与资本输入有迫切需要。与这些国家开展国际合作应当首先通过合作形式帮助其建设基础设施,解决发展瓶颈,再鼓励我国沿海加工贸易或内陆传统工业等劳动密集型或资源密集型产业“走出去”,带动当地就业和经济发展,实现共赢。而针对欧盟国家,则应当区分西欧国家与中东欧国家。对于中东欧国家而言,优势在于其陆路枢纽位置与本国特色产品,我国重庆、义乌等地已经通过国际专列实现了贸易商品的便利流通,未来可以加大我国内陆边境经济合作区的数量,加大我国与这些国家优质产品的贸易往来。而西欧国家具有成熟的制造业基础和先进的技术,同时需要资本投入来引导本国产业复苏,我国应当加强与这些国家在装备制造业等高端制造领域的产能合作,鼓励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企业“走出去”,实现我国资本与西欧国家技术的全面融合,通过知识外溢效应来提升我国产业结构和技术附加值。

(二)利用六大经济走廊重新布局开放型产业格局,扩大国际贸易市场

“一带一路”的目标是打通国内主干交通网络与国外六大经济走廊的连接,进一步拓展对应区域经济合作组织的广阔国际市场,将国内改革与对外开放有效对接。这一战略将同时惠及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首先,从货物贸易来看,可以加快国际货运专列建设,鼓励内陆节点城市以及其周边城市群产业所生产的产品通过陆路边境口岸运输到中亚及欧洲市场,并且鼓励配套服务与产品一同出口,通过陆路拓展国际市场;还可通过加强海铁联运、多港联动的协调发展,将东部沿海地区的口岸区位优势延伸到内陆地区,根据东中西部地区比较优势促进国内产业分工重新布局,优化我国产业结构,从而实现贸易结构升级。其次,服务贸易市场也可以通过“一带一路”互联互通建设得到巨大的拓展。以金融服务贸易为例,亚投行已于2016年1月开始正式运作,其目的在于保障“一带一路”实现亚洲国家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资金支持,同时通过对“一带一路”沿线地区的基础设施投资带动全球对人民币币值的信心,从而在汇率市场上维持人民币汇率稳定,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最后,利用不断扩大的自贸区的优惠贸易条件,通过六大经济走廊促进我国出口品与优质进口品在我国与周边区域经济合作组织市场之间的自由流动,完成“点—线—面”全面布局,促进我国贸易商品和服务的优进优出,真正打造“贸易强国”。

(作者单位:①武夷学院商学院、中国社科院对外经贸国际金融研究中心,②江西财经大学经济学院;责任编辑:刘建昌)

猜你喜欢

经济合作组织一带贸易
“2021贸易周”燃爆首尔
分析我国农业经济合作组织发展研究
“一带一路”我的梦
贸易融资砥砺前行
ДОВОЛЬНО ЗАПРЯГАТЬ,ПОРА ЕХАТЬ!
探究农村经济合作组织与农业可持续发展
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发展及其内部控制问题研究*
数说“一带一路”这5年
农村经济合作组织与农业可持续发展
贸易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