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工文化要引入审美教育
2016-06-01吴明静
吴明静
作为军工单位的文化建设从业人员,深感新时期国家任务对军工文化提出的紧迫要求。军工文化建设的当务之急是大力倡导人文精神。只有真正建立起尊重人、关心人的文化氛围,建立起人的理性需求和情感教育共同推进的道德体系,才能达到和完成文化建设的目标要求,实现事业的长期进步。
引进美育的意义
审美教育,简称为美育,有的称为情感教育、美感教育。最早提出“美育”概念的是德国启蒙时期哲学家席勒。他在《美育书简》中把美育作为达到人性解放、道德完善、人格统一的唯一途径。席勒认为,人性分为感性内容和理性形式。人只有进行审美教育,感性和理性才能达到平衡状态,人性才能得以完整。前苏联著名的美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要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必须大力实施美育,审美教育能使人的情感趋于丰富、细腻、深沉、纯朴、明朗和美丽。现当代西方美育思想,均较突出地强调了人的全面发展,强调了感性和理性的和谐。
中国的美育有着与政治思想教育结合在一起的传统。两千多年前,孔子设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他把艺术教育作为完成“诗教”和“礼教”的最后手段。儒家向来把“美”看成是砥砺品行、完善人格的结果。儒家重视“礼乐”的道德感化作用,其目的就是要人和谐、充实、快乐;强调以礼节制感情,就要使人服从道德准则规范;提倡中庸之道,认为美的形态是中和,美的功能是成德,也是为了达到政治思想教育的目的。
美育着眼于“自律”,传统文化侧重于“他律”;美育着眼于“塑造”,传统文化强调“规范”;美育重视发展个性,传统文化强调突出共性;美育重视情感,寓教于乐,传统文化则重视理性和说教;美育强调在审美活动中双向塑造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精神品格,传统文化虽然也提倡以身作则,身教第一,但教育效果往往是单向的;美育与传统文化教育都尊重受教育者的主体性,但美育更能挖掘受教育者的潜能,关注教育对象的人生价值和审美趣味,更讲究文化品位。可见,引进美育的观念,将对文化建设起到内容补充和方式更新的作用。
树立人文精神,引进美育观念,是文化建设创新的必然趋势。人是感性和理性的有机统一,人的提升是文化建设的终极目标之一。审美教育能推动职工思想道德升华,既满足情感需求,又孕育出对知识、文明的理性需求,是实现理性和感性有机统一的绝佳途径之一。
军工文化要扩大视野,高瞻远瞩,努力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新的良好舆论氛围,为个人的充分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要真正认识到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是我们所有工作的基本出发点,在认识的不断更新中实现情感沟通。
弘扬道德与智慧的美
在实践教育中审美,要完成两项任务,一是组织、引导职工在各种实践中寻找美、发现美、欣赏美,在审美中受教育;二是组织、引导职工欣赏自己创造的美,在创造中进行自我教育。
军工文化,首先是要弘扬无私奉献精神和开拓创新精神,要弘扬道德与智慧相结合后产生的美。这是因为:
道德规范智慧。当智慧面临道德选择时,道德规定智慧所遵循的方向,也就是说,不能违背道德良心来施展智慧,即我们通常所谈论的科技工作者的社会良心。关于这方面的思考在广大科研人员中还不够充分,这也是人文精神淡薄的体现之一。
道德发展智慧。智慧的发展,离不开思维能力等智力因素的参与,道德品质非智力因素,但智慧美的体现,离不开这一非智力因素的作用。良好的道德品质,是智慧发展的不竭动力,也会左右智慧的发展。良好的道德精神,带来新的思维,新的观念,开创新的局面。拥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必定会促进智慧的发展,一个智力超群又具有良好道德品质的人最能作出卓越的贡献。
道德融合智慧。当道德本身深深地融入智慧之中,与智慧合二为一的时候,道德就是智慧,而且是人类最高层次的一种智慧。当一个人运用智慧时,个人融入了整体,现在联系着将来,智慧变成宏大而永恒的道德,道德又进一步体现了他本身的智慧。
以邓稼先为代表的两弹元勋们,他们的人生奋斗轨迹是对以上论述的最好证明。军工文化建设者们长期坚持收集、研究、宣传老一辈科技工作者的生平事迹和精神境界,以此来不断教育和培养职工,收效是很好的。
其诚鉴赏 寄予希望
一个文化要历久弥新,必须建立相应的创新机制。军工文化的重要任务之一是扶植新思想、新观念的生长,重视思想的吐故纳新。
除建立相关制度鼓励奖掖创新外,还要引入自我审美的概念,鼓励职工追求自我,发现自我,表现自我。构建真实适当的自我意象,努力塑造理想成功的自我形象,是发挥职工主观能动性的非常有效的做法。
培养审美的积极心态,就是高举信念大旗,树立成功的心态。所谓成功,不仅是某些物质上的利益和享受,还必须满足精神上的需求。成功应当体现为人的优秀本质力量对象化,体现为一种创造性的成就,成功将赋予人心灵的满足和生活的乐趣,使人期待着每一个新的一天的到来。这样的积极心态,是有所作为的心态,是一种善待人生的高层次的精神状态。
始终如一地保持进取精神,是正确表现自我的关键。只有持之以恒,不断进取,才能充分表现自我,塑造理想成功的自我形象。鼓励每一个职工不但要追寻自我,还要善于超越自我。超越自我最终将体现一个人的道德良心,由关爱自我延伸为关爱他人,进而关爱人类,关爱世界。
善用情感激励 实现审美驱动
情感激励通过满足内在审美需求来调动积极性,并使这种积极性转化成为自觉行为。与物质激励不同,情感激励通过设立适当和具体的审美目标,树立审美理想,驱动人的审美情感,诱发人的审美动机和审美行为,以此激发和调动蕴藏在人们身上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如运用得当,将在激励对象身上产生物质激励所没有的长期有效的自觉行动。
情感激励要达到最好的效果,首先要确定审美目标的真善美。树立的典型必须反映时代的本质和历史的潮流,不要求高大全,但必须能够体现时代精神,又经得起历史考验。那种过眼云烟、昙花一现的典型,体现的可能只是美的因素或美的形式,而展现不了完整的典型形象美。
其次要求教育主体本身有强大的人格力量,做到情真意切。心灵感化来自于教育主体的人格力量,产生于教育主体自身的道德修养和实际行动,一个具有人格力量的人,必须是一个善于学习,具有较高道德境界的人,必须是一个表里如一、言行一致、各方面率先垂范的人。审美的过程,就是情感升华、思想转化的过程,以真挚的情感打动教育对象,培养和调动对象的积极情感,才能实现思想行为的正确转化。
军工文化创新,就是要在职工中产生“文化定势”,把实现事业目标变成职工的自觉行为。通过引进审美教育,高举人文大旗,能够形成优良风气,铸成人际关系的新准则,使职工的整体素质持续提高,应对竞争和挑战的能力不断增强,为军工事业赢得和储备发展壮大的文化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