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鸭维生素D缺乏症的病因分析与防治

2016-06-01王瑜

水禽世界 2016年1期
关键词:雏鸭肋骨维生素

王瑜

中图分类号:S858.3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1085(2016)01-0022-03

维生素D缺乏症是由于缺乏维生素D而引起鸭只生长发育迟缓、骨骼柔软、弯曲、变形,运动障碍,产蛋母鸭产出薄壳蛋、软壳蛋为特征的一种营养性代谢病。

1 病因分析

1.1 维生素D的生理作用

1.1.1 维生素D的生理功能 维生素D(特别是维生素D3)能促进钙与磷的吸收及调节钙、磷的代谢过程,是禽只维持骨骼正常硬度、嘴壳(喙)爪以及蛋壳钙、磷代谢所需的物质。

机体缺乏维生素D3时,鸭只的肠管对钙的吸收减少,血钙下降,甲状旁腺的分泌增加,从而降低肾脏对磷的重吸收作用。结果血钙与血磷均下降。体内钙、磷缺乏时,骨组织中的钙和磷的沉积作用减慢,离解作用加强,从而影响骨骼的生长。

雏鸭的钙、磷沉积不够,长骨的骨骼不能充分钙化,就容易发生佝偻病。成鸭的骨骼虽然已经定型,但由于钙、磷的缺乏,已经沉积在骨骼内的钙与磷会被动用,从而出现软骨病。

1.1.2 维生素D的存在形式 维生素D是若干脂溶性固醇衍化物的总称。最重要和最常用的是维生素D2及D3。维生素D2又称为活性麦角固醇、骨化醇或沉钙固醇(植物性固醇),可以人工合成。维生素D3又称活性7-脱氢胆固醇(动物性固醇),是鸭体内合成的7-脱氢胆固醇通过毛囊及脚上鳞片的基部运行到皮肤表面,经阳光中波长为290~300μm的紫外线照射、转化而成维生素D3,然后再经皮肤被吸收进血液,并运行全身。维生素D在体内储存的主要部位是肝脏、脂肪和肾。肠道内吸收维生素需要胆汁酸盐的存在。维生素D的主要排泄途径是通过粪便,只有3%左右出现在尿中。

维生素D3存在于鱼肝油、肝脏、奶油及蛋品中,所以鱼肝油可作为维生素D的添加剂。维生素D比较稳定,不易被酸、碱和氧化剂所破坏。对家禽来说,维生素D3的效能是维生素D2的50~100倍。

1.1.3 鸭对维生素D的需要量 维生素D3的含量用国际单位(IU)表示,1个国际单位相当于0.02μg的结晶维生素D3。

据资料推荐以下用量:1~10日龄鸭20IU/只.d,11~20日龄鸭56IU/只.d,21~30日龄鸭72IU/只.d,31~60日龄鸭110~120IU/只.d,61日龄以上鸭160~280IU/只.d。

以公斤体重计:雏鸭及青年鸭200IU/kg,成鸭及种鸭500IU/kg。

1.2 维生素D缺乏的原因

1.2.1 饲料中含量不足 最常见的原因是饲料中维生素D含量不足或饲料配合不当。

1.2.2 贮存过程成分损失 维生素D虽然比维生素A较为稳定,但混合饲料贮存时间过长,饲料酸败以至维生素D类物质逐渐分解破坏,也能造成维生素D的损失。这是因为维生素D和微量元素等与饲料混合后(其中的硫酸锰、碳酸钙以及饲料中的氯化钠和不饱和脂肪酸等物质),在无抗氧化剂存在的情况下,4周后大部分维生素D会受到破坏。

1.2.3 鸭只阳光照射不足 阳光照射不足也能造成鸭出现维生素D缺乏症。这是因为鸭的表皮内的7-脱氢胆固醇(又称维生素D3原)、植物内的麦角固醇(又称维生素D2原),均可经日光或紫外线照射分别转化为维生素D3和D2。倘若阴雨天气时间较长,光照不足,则容易发生本病。

1.2.4 投喂药物的破坏作用 磺胺类药物对维生素D也有破坏作用。虽然饲料中已加入足够量的维生素D,但由于鸭只因患病而较长时间使用磺胺类药,也可能引起维生素D缺乏。

1.2.5 鸭的消化吸收功能障碍 消化吸收功能障碍等因素会影响脂溶性维生素D的吸收。这是由于维生素D进入机体后,必须转化为1,25-二羟胆钙化醇,其生物学特性是维生素D3进入肠道后,必须溶于脂肪中,并在胆汁酸盐等的作用下乳化成微粒才能被吸收。被吸收的维生素D3与某些蛋白结合被转运到肝脏,在25-羟化酶的作用下转化为25-羟胆钙化醇,25-羟胆钙化醇又被转运到肾脏,经1-羟化酶作用后转化为1,25-二羟胆钙化醇,最后由1,25-二羟胆钙化醇在体内发挥其生物学活性作用。因此饲料中的霉菌毒素、肠道寄生虫、消化道炎症或其他异常原因使胆汁分泌不足,日粮中脂肪含量过低,肾和肝实质受损害,均能影响维生素D的吸收,影响维生素D的合成以及使机体内的维生素D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

1.2.6 饲料中钙、磷比例失调 饲料中的钙、磷比例不合适,其含量高低也会直接影响维生素D的需要量。饲料中钙磷比例适宜,维生素D的需要量减少;饲料中磷不足或钙过量,则需要摄入大量的维生素D才能平衡钙、磷元素的代谢。若没有及时进行适当调整,则可造成维生素D缺乏症。

2 诊断依据

2.1 临诊症状 幼鸭缺乏维生素D3,容易发生佝偻病。出壳后1周左右就出现症状,若饲料未能及时调整,防治措施未及时实施,病雏会逐日增加,一般在1个月前后常常出现死亡高峰。发病时间的迟早,主要取决于幼禽饲料中维生素D3与钙、磷的缺乏程度,以及种蛋内维生素D3及钙、磷贮存量的多少。

患病雏鸭最初出现的症状是生长停滞,精神不振,反应迟钝,羽毛松乱而且失去光泽。两脚无力,以至左右摇摆,常以跗关节蹲伏休息或瘫痪,呈企鹅姿势,严重病例完全不能站立。当强行驱赶时,患雏吃力地移动几步,或借助双翅的扑动移动身体。喙和爪变得柔软,长骨骨折,但不易断,易变弯曲。脚趾、腿骨、胸骨、弯曲或变形。关节肿大,尤以跗关节和肋骨关节为显著。

产蛋母鸭缺乏维生素D,一般经2~3个月之后才出现症状。最初产薄壳蛋、软壳蛋的数量日益增多,随着病情发展,还产无壳蛋或有蛋黄和蛋清流出,严重病例产蛋量显著下降,孵化率降低,最后产蛋完全停止。喙及胸骨变软,两脚变软无力,呈蹲伏姿势。

填鸭常发生本病,若刚由中鸭转入填鸭时已存在缺乏维生素D3现象,虽然症状不甚明显,或只有轻微的症状,由于在填食阶段喂料量大、消化不良,常出现下痢和肠炎等内因,如果再加上鸭舍潮湿、气温高、缺乏光照等外因,就容易诱发本病。患鸭腿软或瘫痪,伏卧。倘若强迫其运动时,腿不能站立,用两翅扑动拍打地面向前移动。发病率常可达50%以上。

2.2 病理变化 雏鸭特征性变化是肋骨与肋软骨接合外的内侧常有球状白色的结节突起。有些病例,几乎所有的肋骨在同一侧水平位置上都出现珠球状结节,俗称“肋骨串珠”。而有些病例这种珠球状结节只出现在某一肋骨的某个位置上。在这种局限性珠球状结节处,常发生自然骨折。肋骨向后和向下弯曲,长骨(胫骨和股骨)骨质钙化不良、变脆。严重病例的股骨变软、弯曲,但不易折断。

成年鸭的喙部、胸骨变软,肋骨与胸骨和肋骨与椎骨接合处内陷,所有肋骨沿胸廓呈向内弧形的特征。其他病理变化与雏鸭基本相同。各种日龄的患鸭均可见到龙骨呈不同程度的S形,这种变化多呈永久性病变。

3 防治

3.1 预防 已加入维生素D的饲料,不宜贮存过久,特别是加入硫酸锰、碳酸钙等矿物质添加剂的饲料,更不宜贮存太长时间,最好是几天内喂完。

倘若阴雨天气时间较长,或因消化道疾病需要用磺胺类药物时,应考虑增加维生素D3的用量。

为了预防本病的发生,可在饲料中混入0.5%的植物油。多喂新鲜的青绿饲料和谷物。

3.2 治疗 已出现症状的雏鸭,可一次性饲喂15000IU维生素D3;也可用维生素A+D粉剂拌料,或每只鸭用浓鱼肝油2~3滴滴眼,1~2次/d,2d为1疗程。严重病例可增加1个疗程。

成鸭出现症状时,除在饲料中添加足量的维生素D3(维生素A+D粉或鱼肝油)外,还应注意钙和磷的比例合理。

在添加维生素D时应注意掌握好用量,过量的维生素D对禽类有损害,尤其是维生素D2。用每公斤饲料含400万IU维生素D2喂鸭时,可引起肾小管或主动脉或其他动脉的钙化,使机体受到严重损害。

猜你喜欢

雏鸭肋骨维生素
雏鸭的饮水与开食
雏鸭死亡率高的原因及提高成活率的措施
维生素:到底该不该补?
浅谈雏鸭饲养管理的关键技术要点
维生素B与眼
神奇的维生素C
补充多种维生素根本没用
雏鸭对温度的要求
迷人肋骨
肋骨带外固定加外敷万伤接骨膏治疗单纯性肋骨骨折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