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科学院文化建设的思考
2016-05-31余迪毅唐珏颖
余迪毅 唐珏颖
摘 要: 文章通过对国内外工科学院的分析归纳,进而联系自身工科学院文化建设的实际,以朋辈沙龙的形式为切入点思考学院文化的承接与建设,旨在通过朋辈模型的创新发展全方位激励和补充文化活力,使工科学生更全面的发展。
关键词:工科学院 文化建设 朋辈沙龙
Based on the engineering college culture construction's think - peer salon, for example
Yu Diyi, Tang Jueying
(School of mechanical & automotive engineering,Zhejia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angzhou 310023,Zhejiang China)
Abstract: The analysis to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engineering college of induction, thus linking its engineering college culture construction, to peer salon form for entry on school culture of undertaking and construction to through peer model of innovation development of all-round motivation and cultural activity, make the college students a mor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Key words: college of engineering; Cultural construction; Peer salon
中圖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6)05-0171-02
一、工科学院文化建设背景
1.工科学院特点
工科是应用数学、物理学、化学等基础科学的原理,结合生产实践所积累的技术经验而发展起来的学科,主要培养实际应用能力的工作人员。工科学院的特点主要有:1.在接受高等专业知识前,有一定的数学、物理学、化学等基础科学的知识储备;2.工科学院学生的实践性和应用性较强,十分注重实践动手能力;3.结合信息时代特点,有一定的抽象思维,熟练掌握相关软件,如CAD,gambit,fluent等;4.一般而言男生更擅长理科,空间想象力、逻辑思维力优于女生,故学院男生人数多于女生;5.工科类学生在课程设置上大多偏向数理化以及专业课知识,学院文学艺术氛围不浓厚,导致学生接触文学艺术类知识较少。
2.文化建设
文理科生的行为不同来源于后期训练差异所致,并非基因本质,思维和处理方式不同不代表性格本质完全不同。理科生擅长研究公式研究物理结构,但是缺乏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工科生即使专业知识广博也将会沦为科学的工具。而艺术的熏陶,交叉系科的学习,思想政治的领悟等文化建设有助于激发工科生的能力。
当工科学生步入社会,社会对其要求是能解决企业、工厂等的实际问题,故学院培养理科生的重点在让学生理论与实践并重;为迎合发展的潮流,还要求工科生有一定的创新力和想象力,研发出更高端智能的产品。这些的成形离不开德智体美的全面培养,离不开学院的文化建设,文化建设可用来激励学生精神,鼓舞学生不断挑战自我心智,而后提升自我人格和发掘自我潜能。
3.国外工科学校文化建设
德国有两种大学模式,分别为德国研究型大学模式和德国工科大学模式,德国工科大学模式典型学校代表有德国工科大学。德国工科大学它课程内容包括技术教育和一般教育,技术教育包括建筑、土木、机械等,一般教育包括基本的人文和伦理知识。因为有人认为:“离开探索社会问题和伦理问题孤立地学习技术是危险的”。[1]因此他们设立人文科学系科。
仅凭十多年时间就跻身于法国著名工科大学行列的贡比涅工艺大学,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它培养出了具有“足够科研能力”的工程师。如何培养一名足够科研能力的工程师?该校提出,工程技术人员“科研能力取决于高水平的研究及跨学科的教学内容”。[1]专业知识学习和交叉学科学习两者并重,工科学院文化氛围不该单一,应该融入艺术类、文学类的气息。此外,印度顶尖级工科大学印度理工学院德里分校注重开设灵活弹性和范围较广的选修课程涉及人文、社会科学、管理等广泛领域。[4]
4.国内工科学校文化建设
国内顶级的工科大学清华大学在文化建设中以开放选修课的形式呈现,选修课主要集中在专业课程与文化素质教育核心课程中。
同样在国内也有运用朋辈教育来建设学院文化,拓宽大学生的知识面。华北煤炭医学院心理学系在2007年开始试行大学生朋辈教育,为了探索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模式,提升心理学系学生的思想政治观,将朋辈心理辅导融入思想政治工作,[5] 进而增强学院的文化建设。
二、学院现状分析
1.背景分析
浙江科技学院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已经成立35周年,下面设置了四系分别为机电工程系,车辆工程系,材料工程系以及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系。学院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600余名,学院的院训为“笃实启新、至正达和”,引领学生秉承学院文化脉络,提升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能力,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2.同校文理学院分析
浙江科技学院文学院包括人文与国际教育学院和外国语学院。以人文与国际教育学院和机械学院作比较可得:第一,学院学生性别比例差异大;第二,院系课程设置方面差异大,一个注重文科,一个偏向理科;第三,学院学生性格差异大,文科生感性浪漫而理科生理性现实;第四,两院学生处事方式有差异,文科生享受事物过程,而理科生为达到预期目标。
3.机械学院文化建设的问题
3.1课程设置局限性
工科学院设置安排带有专业性,学校以扎实学生专业知识为基础,而相应忽略交叉学科的课程安排。即使学校设有丰富的专业课包括专业选修课、自然选修课、语言类选修课、人文类选修课等,但由于学分限制和时间安排,学生无法良好的接触其他文化。
3.2学生自主性低
经调查走访大二机械学院学生寝室,机械学院同学整体对学习的兴趣氛围并不浓厚,没课的同学40%会窝在寝室沉迷游戏或小说。下课之余,学生缺乏主动性去进行户外探索,欣赏画廊书展,聆听曼妙音乐,阅读国内外名著。
3.3学生与影响力人物联系性少
丰富学院学生知识面,建设学院文化离不开頗具影响力人物的指引。工科学院学生不仅要与专业课老师有联系,同时也要增进与其他学科老师的交流,但由于时间、沟通平台等因素,限制了两者的交流。影响力人物不仅指老师,同时也可来自社会,学生之间,但由于学生住校学习接触社会较少和不同学院学生无法一起上课等因素导致同校学生之间也缺乏交流,即普通学生和具有影响力人物之间缺乏联系。
3.4文化建设形式较少,针对性低
学校讲座、讲堂、面对面交流等文化建设活动开展的较少,即使有也是面向全校,针对工科学院的活动几乎没有,并且学院也鲜有相应文化建设活动的开展,文化建设力度较低。
4.文化建设新模式—朋辈沙龙
面对以上问题进行思考,新的文化建设方式—朋辈沙龙是一个好的解决方法。在课程设置局限性方面,由于老师和学生的个人因素短时间内无法改变这个局面。并且,倘若整个工科学院的学生都按要求强行进行交叉性学科学习,第一,学校缺乏导师资源;第二,对交叉学科学习没有兴趣的同学会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
针对学生自主性低分析,对同一事物比如主持、支教感兴趣的学生分散在学院的各个角落,在分析完学院学生的个人兴趣爱好后,拟定当期沙龙的主题,结合擅长此方面的人才,并把对这一方面感兴趣的同学聚集在一起进行讨论研究,学生对此方面的兴趣会变得浓厚,高山流水遇知音后大家也会彼此联系,自然而然自主性就会有所提高。
在普通学生与具有影响力人物联系少这方面,社会型人才与学生跨度大,组织活动存在一定难度,参加沙龙可能会使双方都比较拘束。对于老师,学生们也会感到严肃,其次长久在校也会产生对老师的厌倦感。转变思维模式,邀请同辈中的优秀学生可以使沙龙更轻松的进行,被辅导者在年纪相仿的同学面前不会感到拘束,他们有一定的共同语言,助人者也能设身处地地为被辅导者着想,易取得对方信任。这使得彼此在相互交流中会有相同的兴趣爱好,两者并无很大的代沟,能够轻松愉悦的融入彼此的话题。
朋辈沙龙异于普通的讲座、讲堂。朋辈辅导以人本主义心理学为理论基础。在人本主义心理学中,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营造建设性的心理气氛被放在首位。教育者充分发挥大学生伙伴的作用,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大学生相互传授学习、生活、工作等方面的经验,及时进行思想、心理的交流和沟通,引导伙伴尽自己所能给对方精神上的鼓励和学习上的帮助,让彼此充分体验身边伙伴的关爱,借以见贤思齐、激发上进,实现优势互补、互相促进、共同成长的教育方式。[6]调查表明:在困惑时向同龄朋友诉说是目前高职生继自我调节之后最常见的求助方式。“沙龙”一词最早源于意大利语单词"Salotto",它是一种无拘无束的聚会形式,后来风靡欧美各国文化界。
5.朋辈沙龙创新模型
图1朋辈沙龙创新模型
5.1沙龙对接社会服务
社会服务是指满足社会需求的社会活动,也指为改善和发展社会成员生活福利而提供的服务,筑梦支教团队是一支典型团队,曾连续7年在江西的“晓春学校”进行支教,受到校长、当地村民的一致好评和电视台的表彰报道并且获得过多次荣誉,颇具影响力。邀请该团队现任队长对接对此感兴趣的工科学生,通过现身说法教育引领听讲人,更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对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
5.2沙龙对接典型学生
典型学生包括具有独特技术的学生、打破常规勇于创新的学生等,典型学生的特长、成功往往不易复制。在朋辈沙龙主讲人队伍建设中,选择了创业类典型学生--科院微生活创始人,该学生休学创业,并且成功有为。主讲人在沙龙上分享休学创业、成长奋斗的历程,充分发挥先进典型与广大学生的示范引导作用,教育学生以身边典型为旗帜,敢于突破,勇于挑战。
5.3沙龙坚持寓教于乐
机械学院所举办的朋辈沙龙具有小规模性,与讲座相比打破了一讲多听的局面。主讲人与听讲人容易产生互动。并且主讲人与听讲者为“同辈”,更能使同学们感到轻松和亲切。主讲人和听讲人以谈话的形式进行,所举办地点可以为草坪,党员之家,车队等,根据相关主题定举办地点,交谈之后可以参观车队基地,参观创业办公室,令同学们更切身体会优秀学生的成长环境。
5.4沙龙平台,点线面结合
“点”指骨干学生即主讲人,主讲人来源于学生,却又“高于”普通学生;“线”指听讲人,机械学院每班都可挑选一到两位对该主题有兴趣的同学;“面”指机械学院宣传部在沙龙举行完毕都将写宣传稿面向全校同学,全校同学都可了解朋辈沙龙过程。这样朋辈沙龙则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发挥了循序渐进地渗透于普及优秀思想和规范言行的作用。
5.5沙龙秉承学院院训
“至正达和,笃实启新”是机械学院的院训。“至正”即以正为品,至于同侪,院训寄希望于学生品行端正,不偏不倚符合中庸之道,并且向同辈之先进看齐,力争上游,由此点化,朋辈沙龙孕育而生;“达和”即以和为宗,达于化境,寄希望于学生能有高的造诣,朋辈沙龙以此为宗旨而建设工科学院的文化;“笃实”即以实为基,笃于心智,是为学之质朴,习之坚韧,每期朋辈沙龙的开展都踩下坚实的脚印,厚积薄发;“启新”即以新为念,启于初萌,于质朴之中求新变,于坚韧之中开新篇。
表1 朋辈沙龙开展类型展示
三、结语
朋辈沙龙是工科学院文化建设的一种新模式,其目的是以榜样的力量的感召,通过轻松的氛围给工科学院学生带来更多文艺和社会服务类等的熏陶。当然想要达到这个目标,需要更加完善沙龙教育队伍,沙龙教育主题,从而推动工科学院的文化建设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全守杰著.德国工科大学模式:轨迹、特征与价值[J].高等理科教育.2011.06.20.
[2]李兴业著.法国工科大学的办学特点[J].高等教育研究.1985.10.01.
[3]石芳华.探析美国学校中的朋辈心理咨询[J].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2007.03.20
作者简介:余迪毅(1986-)安徽黄山人,现任浙江科技学院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分团委书记,主要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