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第十九章 督办北部湾,抗日再奋起

2016-05-31

时代报告·中国报告文学 2016年5期
关键词:王氏钦州张之洞

镇南关大捷后,冯子材一路乘势穷追猛打,如入无人之境,已经攻破了文渊、驱驴、谅山、长庆、观音桥。电告张之洞在谋划攻打北宁,张之洞同意,正当两人正筹谋攻占北宁时,清廷决定与法国议和,下令停战撤兵。

张之洞、冯子材再三上疏,指出条约未定不可撤兵,却被朝廷驳回,中法战争就此戛然而止。清廷乘胜求和,光绪十一年二月十九日,与法国签订了《巴黎停战协定》,光绪十一年二月二十二日,命令前线军队于三月初一日停战,十一日撤兵。(后于四月二十七日,授权李鸿章在天津与法国驻华公使巴德诺签订了《中法会订越南条约十款》)。由于清政府的怯懦退让,使得中国不败而败,而法国却不胜而胜。

接到圣旨,全军痛哭流涕,杨瑞山等一批将领纷纷请求冯子材以“将在外,军令有所不从”直攻河内,扫清法寇在越势力,一劳永逸地把法寇赶出越南。

接到撤军命令,冯子材满腔愤慨无处发泄,召集自己几个儿子训诫:“家中有书不读,不向文途求进,偏喜请缨,投身军伍,欲作武官。今日言开战,言停战,全权操诸文臣掌握,为武将,舍命报国,九死一生,争回失地今反允敌言和,安南属国能否保全,尚在未知,窃或打仗失利,轻则革职,重则军前正法,当武员受人制肘,毫无振作权,儿辈何必乐为武职?回家后,弃武学文,苦心读书锐向文途求进阶,庶免见制于文人。”

冯子材的恼怒可想而知。

在张之洞再三催促撤军的情况下,冯子材不得不于光绪十一年三月十二日起程回国,十九日回到龙州。

虽然龙州人民张灯结彩,摆下30里的欢迎阵势,但冯子材高兴不起来。一路上,没有露出过笑脸。

清廷接着开始裁军,冯子材原先招募的十八营萃军被裁了十营,只留下八营。由于在镇南关大捷中苏元春利用“专折奏事”特权,将头功归为己有,广东参战的两支部队萃军和勤军人人义愤填膺,其他各省的部队也不服,眼看就要发生兵变,为了平息事件,清廷采纳了张之洞的意见:“光绪十一年四月一日下旨“冯即著督办广东钦廉防务,所有广西善后事宜,著与李、苏妥筹具奏,钦此。”

将冯子材速速调回广东。

冯子材回到钦州后,没有因撤军之事影响工作,以防务为重,认真研究钦廉的布防计划。

冯子材认为,这次镇南关大捷,有力地说明战争重要的是人,而不是武器,法寇在陆地战中虽然挟先进武器之威,一样被中国军队打败。

但海路就麻烦了,因为当时中国海军军舰刚刚在福建马尾、台湾、浙江等多处被法寇击沉击败,船舰一时没法赶造,法寇若要偷袭生事,肯定从海上方向进攻。而当时在海上和越南直接接壤的省份只有广东,尤其是东兴和北海两处,东兴与越南只隔着浅浅的北仑河,在对岸就可以直接攻击中国。

于是,他把萃军八营进行了科学的布防,除了派出少量兵勇驻防上思和龙州外(广西这两处也归冯子材管辖),集中兵力重点防守北海、东兴、龙门。在北海的地角修了三座炮台,北海冠头岭前后山顶修炮台八处,以一营萃军驻扎南迈渔村,和冠头岭炮台相互照应;派一营驻扎马鞍山,支援地角;以两营驻扎高德,驻防崩沙口,在防城修了白龙尾炮台。正当冯子材在各个港口严密布防时,突然接到侦探飞报:“光绪十一年四月初二日,法国兵轮两艘,驰入防城白龙尾停留一天,测绘白龙尾炮台位置,接着又开轮船到芒街,意欲先下手为强,占领东兴、竹山、江坪三港口。”

接报后,冯子材即于四月初三从龙州起程,于十四日抵东兴,法人得知冯子材到东兴,连忙将轮船开走,离开东兴。

冯子材回到钦州,正在撤裁各营官兵,突然又接报,法国勘界官乘轮船已经到了江坪,在江坪竖起了桩木自行划界,并宣布江坪属于安南土地。江坪人惊慌失措,纷纷请冯子材来为他们主持公道。

冯子材知道,所谓的谈判,还得看实力,他当即派手下得力将领林得福带兵驰扎江坪,并发电报到北海法国领事馆及北京执政当局,电文中写道:“江坪属华人世居已经多年,不是安南之境,如强立界址,即属无端侵犯我国土,只有开战来解决。”

法国领事馆接到电文后,想起镇南关之战,慑于冯子材强硬压力,只好作罢。冯子材的秘书都启摸通过这起事件,得出了一个深刻的哲理:“吾人与诸国际交涉,必有武力而复有公理。”

冯子材在布防北部湾时,同时协助清廷派出的勘界大臣邓承修工作,两人坚决捍卫国家领土完整,相互配合,一个在谈判桌上寸土不让,一个在战场上作坚强后盾,冯子材出兵九头山、亚婆湾剿匪,派兵勇驻扎在如今的京族三岛,为后来的划界谈判抢得了先机,争取了主动,最大限度地捍卫了国家利益。

在中国近代史上,中国到处丢失土地,面积近600万平方公里,只有在新疆方向和广东钦州方向,没有丢失过一寸土地,中国人民应该感谢清朝的两位杰出将领,左宗棠和冯子材,新疆由左宗棠及时出兵平定叛乱,保卫了国土完整,而广东钦州现在我们还可以在东兴竹山看到“大清国一号界碑”就是冯子材和诸多官员共同努力的结果。

从光绪十一年四月到中日战争爆发,冯子材驻防北部湾十多年,足迹踏遍北部湾的每个角落,他曾奉命前往海南岛实施“剿抚兼施,开路设讯”政策,平定了黎匪的叛乱,同时开设大路,设立州府,从此,海南岛黎汉族过上了安定的日子。

冯子材对家乡的教育事业十分关心,除了面见皇帝请求把钦州改为直隶州,在钦州开设考场,减轻钦州学子在路上奔波赶考,还呈奏折增加钦州生员名额,清廷采纳了他的意见,从原来的18名增加到36名。此外,他主持建设了镇龙楼,从光绪十一年开始建设,直到光绪十五年建成,前后花了五年时间,镇龙楼共三层,占地面积2040平方米;他还支持部下方凤元在大寺重建铜鱼书院,冯子材亲任建院董事会名誉会长,在光绪十九年建成了铜鱼书院,总面职一万多平方米。冯子材亲自为铜鱼书院题词:“尔为君子儒”。现在这两间学校历经一百多年风吹雨打,得以延续保存,成为培养钦州人才的重要基地,成为冯子材重视钦州教育的见证。

光绪二十年六月,中日爆发了甲午战争,这场战争以中国战败、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告终。

中日开战,冯子材得知消息时,日本已经攻下大沽炮台,清廷主战派主和派莫衷一是,冯子材强烈要求抗击日本,曾主动写信给张之洞:“查倭恃强,实由法助,前曾将西贡客所说电达尊鉴。续又闻法兵在海防抽民兵1000助倭,日夜着海防妇女缝倭衣,法之助倭乃系实情。”

在众多清朝大员中,张之洞是主战派的核心人物,光绪十一年,由于广西边关战事频繁,已经调到山西任巡抚的张之洞被调任两广总督,朝廷就是想借助他主战的名声好好打一仗,为低迷的广西战局挽回败局。

在镇南关战役中,张之洞从最初的怀疑观望,到后来全力支持冯子材的决策,镇南关大捷后,对冯子材更加高看一眼,专门奏报朝廷冯子材在镇南关大捷中居于首功,还呈报朝廷任命冯子材为钦廉督办,张之洞对冯子材有知遇之恩。

收到来信,时任湖广总督的张之洞便想到要复制镇南关大捷之好事,连忙写信给冯子材:“公如精力强健,愿以征倭自任,即将速示,弟当代为上陈,请公率数营来镇江督办江防。镇江乃长江门户,关系大局,恰是公当年立功之地,威望颂声,至今赫赫。近年象山,焦山均建炮台,设巨炮,防营亦不少,朝廷甚注意江防。公如到彼,军心士气自必益壮,长城之任,非公而谁?是否能来,望速电复。”

冯子材于七月初十日电复张之洞:“此事不可行,请勿上陈。材前在镇江督师,系当危急,不得不勉办图报,现承平,唯楚人可任,他人督师必呼应不灵。”

冯子材为什么不肯出师?因为镇江隶属江苏省,而这个时候坐镇两江总督的是冯子材的死对头刘坤一,当年冯子材就因怕被此公陷害,性命不保,才开缺回家,多年以后,岂可自己撞上刘坤一的枪口找死。

正所谓“家贫思贤妻,国乱盼良将”。

在国家危难之时,清廷又想起远在天涯海角的冯子材。

7月22日,军机处电寄李瀚章(时任两广总督,李鸿章的哥哥)谕旨:“现在倭人构衅,北路防务紧要,冯子材夙著战功,现在驻防钦州,能否带队北上,著李瀚章与该提督妥商复奏。”

李鸿章是彻头彻尾的投降派,和主战派的冯子材格格不入,他的哥哥岂可用冯子材?李瀚章当时就回复:“冯著毋庸北上。”

《冯宫保事绩纪实》记述:“倭人背约,占踞朝鲜,诸路官军失利。朝廷念公忠勇素著,久为外夷所惮服,追思十一年关前隘之战,欲大用公。”

冯子材此时还蒙在鼓里,看到圣旨,便感觉有了底气,连忙回电:“倭人占我东藩,义愤填膺,自请北上,尽忠报国。”

据《冯宫保事绩纪实》记述:“即日传集旧部,预备拔队登程。”

冯子材正在密锣紧鼓做着启程的准备,30日,收到张之洞密电,意思是李瀚章已经回复了拒绝北上的电询。叫他暂时不要北上。

8月15日,是皇太后慈禧的生日,给文武百官加官赏爵,16日,冯子材被加升一级,并同时享受一个儿子入监读书的福利。

冯子材感动得热泪盈眶,《冯宫保事绩纪实》记述:“公以屡荷殊恩,未酬壮志,前已经传旨带队北上。公请以上四万人,恢复朝鲜,并平日本。”并且亲自执笔写了几千字的建议,分陆战海战两大块,列出了十三条取胜的条件和战胜敌人的办法。这个建议非常有远见。

可投出去后,一直没有等来回复,冯子材猜测是李鸿章从中做了手脚,但他没有气馁,报国热情更加高涨。

张之洞对冯子材这次的遭遇充满同情,来信说:“闻七月内有旨召公北上,公欲募大军,请部饷,为上峰以年老沮止,殊为怅然。”

在朝廷正在攻防用不用冯子材之时,清军一败涂地,在朝鲜16000人的队伍被日本鬼子打败,已经从朝鲜败退回国,海上北洋水师差不多全被歼灭。朝廷已经没有力量还击,只好采取固守办法,想到固守,便又想起曾固守镇江孤城十年的冯子材。

后来,清廷对李鸿章的淮军失去了信任,决定用湘军作主力,把冯子材的死对头刘坤一调到北京统率全局,改任张之洞为两江总督。

张之洞到了镇江,看到防御工事,心都凉了:“江南防营虽多而杂,习气太深,缺额甚多,出色将领皆已北上,有事万不可恃,必须整饬。”

张之洞环顾当下武将,首先想到冯子材,于是便发电报给冯子材,冯子材于10月28日收到张之洞密电:“拟奏请我兄来江南办理镇江防务,统率该处防营。惟恭邸系督办,似外省大员称会办。该处防营约有十六七营,加公亲军营,已足二十营,均当公督率节制,得此长城,足可为江南保障。”

这封密电有两层意思,第一层,叫他招募亲兵两三营,江南已经有十六七营,加上冯子材招募的人马可达20营,全交给冯子材统领,二是这次到江南,由冯子材当督办,外省人当会办,军队全由冯子材指挥,不像广西任帮办,受人制肘。

冯子材接到密电,想到手上如只有三营人马,到时指挥不动其他的部队,就麻烦了,还是用自己人放心,又向张之洞提出要求,一定要在粤招满5000人,张之洞知道他的想法,便同意了他的请求,来电称:“募旧部勇十营,迅赴江南办防等语。”

冯子材得到满意答复,立马把冯兆金、冯骅、龙胜、黄辅成、香锦安、陈明英、覃东义、陈之灿、方端书、蔡其铭、杨桂镇、梁善新、钟鼎铨等旧部全数招回来。

这些老部下听说老长官又要出征,有人担心他年事已高,长途跋涉身体吃不消,又怕他遭刘坤一陷害,便小心地劝说:“冯大帅,现在朝廷人心不齐,主战主和整天争吵,我们奔跑到镇江,如果张大人还座镇镇江还好办,万一刘坤一又回来,我们要走走不了,要留留不下,无所依靠怎么办?”

冯子材说:“刚开始我也考虑到刘坤一的掣肘,张督大人问询时我也回绝了,但现在战事越来越糟,眼看着国破家亡,也不管什么陷害不陷害了,先上前线再说。岳飞当年被十二道金牌传旨,明知回去就是死路一条,还不是从容班师?现在不是讨论个人安危的时候。大家此去,要全力以赴,务必把入侵之敌全部消灭。”

部下看到他慷慨陈辞,也就不敢再劝。

他的三位夫人得知冯子材又要出征,坐卧不安。

现在家里是王氏坐正。王氏在朱氏过世后就已经扶了正。

说起王氏和冯子材的姻缘和前面两个夫人的遭遇很相似,她原是扬州府江都县瓜州人,当年太平天国起事后,她和很多村人一起被抓入大营强逼劳动,她装死躲在棺材里逃离太平军的营地。进入冯子材驻地后,冯子材对一干人运个棺材过江的事发生了怀疑,派了三批人马去查都说棺材里躺着一个病死的老人。

冯子材只好自己亲自去检查。当家人哭哭啼啼揭开棺材盖,掀起盖着死人脸部的红布时,冯子材看见一个脸上黑得发亮的老男人躺在棺材里,他对这发亮的黑色起了疑心。

死人他见多了,一般人死后三四小时由于血液停止流动,脸上会出现尸斑,以后便慢慢出现晦暗色,不会出现发亮的色泽。

他伸出手往死人脸上轻轻一抹,手上粘上了一层黑色,他心里有了底,又检查了死人的身下,突然发现尸体旁有只耳环,但断定棺材里躺着的是个女人,而且是装死的女人,便贴近她的耳朵问道:“躺了差不多一天了,肚子饿不饿?”

棺材里的人听到问话,忍不住笑出了声。

这个借棺材偷运女子出逃的计谋被冯子材识破。

冯子材知道家人为了拯救这女子的苦心后,安慰了家属,对他们给予放行。后来王氏到山上的尼姑庵栖身,冯子材在一次上山公干时又遇见王氏,王氏执意要嫁给冯子材。

王氏的弟弟王庆光也在绿营从军,时任广东补用游击,素知冯子材大名,从中说合。他们两成婚于同治二年(1863年)婚礼由镇江当地的一个寺庙方丈主持。

王氏比冯子材小26岁,在冯子材的五房夫人中,她应该是冯子材最得力的左臂右膀。冯子材任广西提督其间,四次出越督战剿匪,她独自在柳州衙内主持家政,有一次,传言有土匪围攻官邸,卫兵很担心,想出城迎战,又担心土匪攻城,犹豫不决时,王氏对兵勇头领说:“你们放心出城,安定人心,兵勇的伙食不够我来负责。”

她的举动让全柳州城很快安定下来。光绪元年,冯子材白水塘官邸建成,她便回到钦州主持整个大家庭的家政。

为了节省开支,王氏请人帮工把府第前的田都种上了稻谷和疏菜,每年收入稻谷上千斗,四时疏菜吃不完。她为冯子材生了四男三女,男儿分别是相华、相钊、相棨、相炎,女儿彩玉、翡玉、吉玉。

要操持一个提督的大家庭,每天送往迎来,管教诸多子女,操持子女的教育、婚嫁,如果不是有过人的本领,冯子材哪能放心把家政大事全交给她。

由于王氏品行端正,被朝廷命名为一品诰命夫人。

四夫人农氏,是冯子材在同治十一年(1872年)娶的钦州妻子。农氏比冯子材小37岁,据说会炒一手好菜,会保健。两人的婚事就像传奇故事。

冯子材当年因旧伤发作,从广西提督任内请假一个月回钦州调养,在一次到钦州石岭章财主家赴宴时,在席上被一桌的好菜吃得心情大好,忍不住问这菜出于何人之手。

章财主思忖冯子材喜欢,便大胆说:“这菜是我女儿做的。”

冯子材一听,啧啧称奇,发自内心地说:“自从娶了江南妻子,正宗的粤菜就吃得少了。”章财主察言观色,连忙说:“如果提督大人喜欢吃粤菜,又有何难事,我就让女儿到你家帮厨得了。”

说着说着,说成了一桩婚事。

冯子材明媒正娶农氏进冯家,但在洞房之夜,农氏就是不让冯子材揭盖头。

冯子材感觉奇怪,问道:“我们酒也摆了,天地也拜了,为什么不让我揭盖头?”

农氏说:“大人有所不知,我其实不是章老爷的女儿,我也不姓章,姓农。是在他家帮工的丫头。”

冯子材说:“丫头就丫头吧,抬了你回来,没有再抬你回去的道理。”说完便想揭盖头。

农氏死死抓着盖头说:“还有一事得说清楚,我长得很丑,小时得天花,一脸都是麻子。”

冯子材一听,瘫在了地上,这一脸的麻子,做了提督夫人,以后如何出来见人。

后来,这盖头还是揭了,农氏的确长了一脸的麻子,但冯子材没有嫌她。

冯子材因为娶了个麻子夫人,起居饮食得到最好的照料,身体一直十分健壮,传说都是农氏细心照顾的结果。这位农氏为冯子材生了两个儿子相锴、相标,一个女儿璧玉。

最小的第五夫人黄庭辉。在第十三章《姻缘从天降,娶个武夫人》已经有详细介绍,她比冯子材小40岁。她嫁给冯子材后,经常乔装打扮跟随冯子材行军打仗,传递情报,成为冯子材最信任的左膀右臂。黄庭辉为冯子材生了一个儿子相焜,三个女儿白玉、鸿玉、喜玉。

为了加强对家中女人的管理,冯子材订了非常严格的家规,其中突出的有《妒忌妇女规条》《防闲妇女规条》,这些规条作为训示公布,所有妇女都要遵守。

家规如此之严,三个夫人想妒忌也不敢,想闲着也是无门,只好勤勤勉勉地相互支持维持整个大家族。

平时三个夫人相敬如宾。现在相公又要出征,三人当然都操心,但作为封建社会,妾的地位自然很低,所有行动都得正房夫人批准。因此,黄庭辉求王氏说:“大姐,你就让我陪老爷出发吧,我会武功,又懂医病,关健时刻可以帮老爷。”

农氏听了老五的话也抢着说:“大姐,我也要陪老爷出发,我会炒菜,又会解除老爷的疲劳,我去最合适。”

王氏知道两个姐妹说的都有理,她本来打算自己亲陪老爷到镇江,自从跟冯子材来到广西后,她一直都没有回过江南,她很想回去看看自己的家人。

看见两个小的求自己,为难地说:“我对老爷说一下吧,谁去,由他定。”

王氏便找了个空隙,对冯子材说:“此去江南,我们三个得有一个陪在你身边,你看谁去合适?”

冯子材回答:“我这次去是和日本鬼打仗,非常危险,你们谁都不用去,在家管好家就好,这样我就可以放心了!”

农氏比较听话,黄庭辉是练武之人,受不了很多的管束。在冯子材出发前已经提前出发,想着到时生米煮成饭,冯子材就不会赶她回来。谁知走到半路,却被王氏派出的亲兵追了回来。冯子材不让干的事,王氏绝不敢违背。

这边,冯子材已经定于光绪二十年十二月十二日由钦州陆续分道启程。

几天前,在桂林和浙江任职的相荣和相华也赶了回来,六子冯相钊请缨随父和两位家兄一起出征。

冯家一门四人,为了抗日共赴国难。

其中五公子相华统领浙江威勇五营,先由海道附轮到浙江,其部下管带为留粤补用总兵冯兆金,副将为衔补用参将冯骅,游击龙胜,都司黄辅成。三子相荣统领广东常胜萃字左军各营,手下有州同香锦安,把总陈明英;副将覃东义统领右军各营,手下有都司陈之灿,把总方端书;钦州直隶州知州蔡其铭统领中军各营,兼办军务,他的手下大员有江苏候府杨佳振、把总梁善新、外委钟鼎立。六公子冯相钊带着中营跟在冯子材身边调度。

八营取道廉州、高州、阳春,肇庆至三水,冯子材亲率二营亲兵小队由广西横州、浔州、梧州顺流而下,至三水会合。光绪二十一年三月初十日,全军抵金陵。

张之洞得知冯子材抵达金陵,亲自接见冯子材,见了冯子材双手抱拳说:“看到萃亭兄如此精神抖擞,我就放心了。”

冯子材草草吃了点饭,就急着要赶到镇江。此时,军情又发生了变化,日本鬼子曾经派军舰到海州海面侦察,清廷得知惊恐万状,通知张之洞:“倭船在海州探水,海州至青江不远,运道所经,饷皆萃于此,必当加意严防。”

冯子材刚到镇江安顿下来,领导着亲军小分队视察周围防守设施,《冯宫保事绩纪实》称:“二十二日至镇江防扎,所有自运河以北,淮海诸州;长江以南,吴淞一带,四十余营均归节制。”显然,张之洞对冯子材十分依重,原来电报上说冯子材来镇江可统二十营,现在一下子加到四十营。

冯子材也不负张之洞所望,得知日本船到海州侦察,不顾旅途劳顿,二十三日立即带着小分队到海州布置驻扎。还不放心,于四月初四日再次亲临前敌察看敌情。

冯子材精神饱满地奔赴各处加强防患,准备日本鬼子敢来,就让他有来无回,手下全体将士群情激昂,个个都想为国尽忠,建功立业。

当冯子材天天忙于防务时,朝廷当局却是被日本鬼子的举动吓破了胆,于四月十四日不战而投降,和日本签订了卖国条约《马关条约》。消息传来,冯子材悲愤填胸,立马起草奏折,愿北上力战,挽回全局。请当权者呈递,居然没有一人敢代为转交,冯子材痛心得大声吼叫:“今吾之痛心,视乙酉三月初一尤十倍也。”这一年冯子材已经七十八岁,但报国之心如同热血青年。

喊叫过后,立即请撤回钦州督办钦廉边防。

朝廷迟迟不批,直到光绪二十二年二月初二日,刘坤一又回到两江,张之洞调回湖广,这才准许冯子材回粤。

这一次出征,是冯子材人生最痛苦的记忆,沿途劳累,报国无门,一事无成。

猜你喜欢

王氏钦州张之洞
张之洞的“三不争”
张之洞治赌
秋季去钦州赏秋“海蚝”情
算命
梦里梦外
梦里梦外
梦里梦外
翠湖边上 吉人茶楼 轻奢器 钦州陶
张之洞被“教育”
张之洞被“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