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无声处
2016-05-31
如果说,喜爱粤曲是上南“曲艺社”生存和发展的土壤,那么支撑她生存和发展的动力是什么?它源于于无声处的内在动力。
是的,园洲曲艺社的生存发展有赖于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
改革开放以来,上南村经济快速发展,生产力水平整体提升,农业向工业转型,拥有各类工商企业近1000家,2015年全村工业总产值3.5亿元,集体经济收入3200万元,人均收入12000元,昔日的贫穷乡村,变成了富得流油的一块热土。富裕起来的农民大都有一个乡土文化梦,广大农村环境优美,上班时幸福劳动,工余时载歌载舞,无论是谁,都能在乡土文化中找到自己的乐趣所在。
“村里的集体收入增多了,人们富裕了,健康的精神(娱乐)成为村民的追求。”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朱沛容说:“富裕了,搞文娱活动就是一种回报社会的行为,更是用精神文明推动物质文明,‘两个文明一齐抓的具体实践。”
可见,上南曲艺社已成为上南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工程和传统文化标志。
为了满足村民精神上的需要,村里不仅有了曲艺社,还建有老年活动中心、文化广场,成立了粤剧社、醒狮队,篮球队、龙舟队和中老年健身舞队,队员达200多人,曲艺社等文体组织定期定时定点“开局”,每年活动超百场,受惠群众上万人次。
这个简单的数字却证明着一个不简单的结果——上南人对精神文明建设和文化发展的博大的情怀!他们坚持一个信念,就是真正让群众富得文明,活得充实。
“曲艺社能发展到今天,而且越来越好,多亏有村干部和社会的大力支持。”社长朱炳渠说。
物换星移几度秋。上南,无论是体制的变更,还是村领导的更替,在任领导一如既往地呵护曲艺社,或资金帮助,或提供场地,或派员指导。社会人士无论是当地的“阔佬”或是在家乡办厂的老板,有的资金相助,有的购买服装道具。朱润堂、朱润流、朱沛容、朱计全、朱本健、邱梅田、吴宇鹏、朱绍基、朱永源、朱桐发、朱锦波、朱汉平、朱浩平等,踊跃解囊相助,多年来共捐资近二十万元。生意人邱梅田,很关心曲艺社的发展,退休后,受村委的委托协管曲艺社,利用多年的管理经验指导工作,不仅积极出谋献策,还出资赞助曲艺社。曲艺社的排练、演出联系、演出经费的筹措、后台工作等等,他亲力亲为;演员们的生活状况和演出状态,他关心备至,大家亲切地叫他“总管”。
功勋章的一半,也有亲人的一半。演员家属不但精神鼓励他们,而且有的资金相助,有的负担家务予以支持。演员朱顺娣,初为人母以来,家务或带小孩等事均由婆婆负责,每逢排练或演出,无论是刮风还是下雨,丈夫都会开车接送。
“我的每一点进步,都凝聚着家人的点点心血。”这是朱顺娣常常挂在口头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