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倒流水之梦

2016-05-31草塬

时代报告·中国报告文学 2016年5期
关键词:流水

倒流水,是一个村的名字。

一听“倒流水”三个字,就想到是因水往高处流而得名。是谎言还是传奇?

清晨八点相约成行,出发前,站在滨河公园护城堤上,当地知名作者冉从贤遥指城北天际那影影绰绰的山峦告诉,那就是方斗山,上面好象还有雪,倒流水就在山那边。由着从贤的指向打望远山,白云淡淡,阳光下,明晃晃的山顶泛着银光。

驱车出城,顺着溪流北行许里爬山,林荫中山路蜿蜒,鸟语声声。一路上,冉从贤讲起有关倒流水的故事。

方斗山脉由南向北,在长江南岸顺势拉开,海拔1300多米的至高山峰形似斗状,因此得名“方斗山”;倒流水村就座落在方斗西面1200米的山腰,山窝中,四五十户土著人家依山取势,相依而居,村头村尾百步之遥,每遇暴雨,山洪四起,水漫山寨,出现洪水看似从村尾流向村头高处的奇观,凭添几分神秘,由此得名“倒流水”。

很久以前,倒流水是渝鄂通途的一个驿站,山路上盐夫货客,南来北往,川流不息,到此前不巴村后不着店,为防遭遇黑森林喽啰剪径掠货,投宿倒流水;坐地土著人家,纳客食宿,烟馆赌馆、茶榭酒肆、栈房春楼、山货铺子、豆腐作坊,各种服务应运而生,山寨夜夜客满,很是热闹,倒流水由此逐渐形成山中街市,人称“倒流水场”。

随着倒流水场的兴旺,为加强对方斗山麓的管制,1937年,石柱县以方斗东面的凤凰沟为名设立“凤凰乡”,但乡公所却设驻倒流水;新中国成立后,1953年,凤凰乡一分为二设“凤凰乡”和“倒流水乡”,山东山西,各制其地。但倒流水毕竟山大林茂,蛮荒之地,环境恶劣,山高皇帝远,管制鞭长莫及,1956年,倒流水乡撤并凤凰乡,倒流水场又回到它自然村的本来面目;1984年,共和国政府批准石柱成立土家族自治县,实施民族自治,2001年,凤凰乡撤并大歇镇,倒流水成为大歇镇辖村……

这时,一直不言不语的驾驶员接过话茬:“别看我们倒流水是穷乡僻壤,这里其实是一块得天独厚的宝地,你们去了就会知道的;随着新农村建设和旅游开发,要不了多久,倒流水一定会让世人刮目相看。”话音刚落,他将车缓缓停下,邀我们下车看看。

原来,不知不觉已翻越方斗山。时值隆冬,置身倒流水后山口,虽是晴天,依然林涛阵阵、朔风潇潇,让人有些站立不稳。见此人说话掷地有声,我向从贤示意,问他何人?从贤“哎呀”一声说,刚才上车忘了介绍,他就是倒流水村党支部书记冉隆才,是个不爱言谈的人;他在外打工多年,回来决意在家乡自己创业,修通村里几条(段)公路,连长几十公里,推平几座山头搞经果林开发,让村里两三百村民打工挣钱不出村的就是他。

原来如此。

打量冉隆才,七尺身躯膀宽腰圆,满头乌发随风飘散,油黑油黑的宽皮大脸似陈年的铜盘,任凭呼啸的寒风洗涮,不眨一眼,伫立风口,犹如一根石桩。只见他扬手在空中从左到右划个半圆,指着高岩下的村庄说,这一片就是倒流水村,那就是倒流水场,全村幅员27平方公里,有5个村民小组1500多人,植被覆盖在90%以上。山口处,由他所指,打望四野,一片蛮荒,山风怒吼,天寒地冻,山凹中的倒流水场,要不是有三两幢现代砖楼,就似一个大鸟巢。此时我想:倒流水人的祖先一定是远古战场的一支残部、或是打家劫舍的草寇,落荒到此,繁衍了这些后代,不然,人们怎么会选择这样的环境定居生存呢?而且生命又如此的桀骜顽强?

驱车往倒流水场,空落的小街无人影,街中低矮的瓦檐下,半掩的木门冒出一只狗头,见有来人,“汪汪”几声便缩进屋去。不一会,“吱嘎”一声,木门大开,走出一位老人。原来,他正是本村流水组组长王道德,见是村冉支书一行,随即热情的将我们迎进屋去。

六十多岁的王道德身体硬朗,土生土长,是多年的村干部。走进王家,火塘正旺,围着火塘落坐,他随即端来土产核桃、花生请用。借着火光打望,火塘上空大块大块的腊肉挂满楼盘。见客人赞叹,王组长不无自豪地说,杀的两头过年猪,每头三四百斤,自家喂的,吊起慢慢吃,现在山里人家大都有。这是殷实的象征。小街陋室,藏着殷实人户,就象这野山黑森林中藏着人类的宝贝。得知我们是来倒流水采风,王组长给火塘添柴,拨旺,随即出门去。

一会,他领着一位仙风道骨般的老者进来。老人谭天胜,年近九旬,同是倒流水土生土长,解放初曾任倒流水副乡长。围着火塘,听两位老人摆龙门阵,由此了解神秘倒流水深厚的根脉。

明朝末年,兵部尚书王三善带兵参与平定贵州遵义杨应龙叛乱,与石柱土司秦良玉的白杆兵将领秦民屏友好结缘,得知石柱是个安居乐业的好地方。之后,王三善之子孙王庆举,于清雍正年间从彭水县举家流迁石柱,买地倒流水荒野定居,以做豆腐干和针头麻线小生意为生,逐渐起家;殷实的王家买田办庄,接纳流落穷人,雇用长工,为过往背脚力夫提供食宿,开设栈房店铺做生意买卖。随着王家的发达,流落定居倒流水谋生人口渐增,山中街市倒流水场逐渐兴起。

王家祖先落居,使倒流水这片蛮荒山野有了人间烟火并逐渐兴旺起来。“到我们这一代,已经是第14代人了。”王道德不无自豪地说。

这时,谭天胜老人接过话头回忆,在他很小的时候,倒流水就是一条独街,宽不过两三米,铺着青石板,中间是一条流水沟,很深,盖着石板,可躲匪,石柱解放时有名的土匪头子陈芝柏,被县团防局武装追剿时,就是钻入流水沟里躲藏,被团防兵从沟里拉出来打死的;场上住有三四十户人家,每家都有一间街房,前面开店设铺,后面住人;街东边有一座关帝庙,建于光绪年间,供着武将关羽的塑像,庙里没有和尚,但有地方(土地),是王家祠堂的财产,由当地一个人称“干大爷”的客长(贫穷但有影响力的人)管理,他就是谭天胜的父亲,民国二十六年,乡政府将关帝庙设为保国民学校,从山外请来先生,为山里孩子教习文化;下街口有一座牌坊,倒流水人叫“口碑坊”,是光绪年间朝廷为当地一个叫王彭氏的贞节女子立的,她20多岁丧夫开始守寡不嫁,牌坊上面有“奉旨”二字,下面是“节孝坊”三个大字,1967年“破四旧、立四新”,牌坊被炸毁。

谭天胜老人记忆犹新,如数家珍:他记得倒流水场一直赶农历二五八,逢场天场上总是人挤人。街中间那条水沟是分界线,水沟东边属石柱管辖,西边是丰都管辖,走出下场口不远就是忠县地界。石丰忠三县交界之地,三管三不管,不论那个县抓壮丁的来了,长成人的青年男子一步跨出县界,就没人敢去抓。所以,石丰忠三县边区农村的年轻男子,把独立王国倒流水视为躲壮丁的天堂,官方差人明明知道场上壮丁多,却不敢轻易来抓,致使场上日夜人声鼎沸。

解放后,倒流水依然是石丰忠三县边区最热闹的乡场,直至二十世纪末期,就逐渐萧条冷落了。老人们不无遗憾的道其原因:改革深入,经济发展,公路铁路四通八达,倒流水不再是渝鄂通衢要驿;扩大开放,世纪新风吹拂山野,人心不古,能走的都走出大山打工挣钱,留守山乡的尽是老弱病残,就连办了七八十年的小学校也因没孩子上学而于2012年停了;尽管山里有不少独一无二的宝贝,但藏在深山人未识,没能开发利用。说到此,王道德组长话锋一转:不过,放心,热闹了将近两百年的倒流水场冷落是暂时的,现在已经起轿了,要不了几年,这里肯定还会成为人们想往的天堂。

星移斗转,沧海桑田。老人们预言倒流水很快将风华再起,有根有据、振振有辞。绝美的风景,常在奇险的山川。倒流水山势奇绝,风光旖旎,虽是荒山野岭,但却拥有得天独厚的竹海森林、土家村落、溶洞风光,富藏殷实,近年,县委书记、县长曾多次深入倒流水调研考察,县扶贫办、县民宗委及大歇镇政府己将倒流水纳入特色村寨建设整体推进。讲到此,两位老人底气十足地笑指在坐的村支书冉隆才:“特别是本届村委,想方设法改善交通环境,发展地方产业,大干实事,让不少外出人员倒流回村,在本地打工创业,为倒流水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让倒流水脱贫致富过小康,作为村委的责任目标,是我的一个设想,也许是个梦,不知是否能实现。”听到老人们的心声与期待,一直沉思一旁的冉隆才平静而胸有成竹地说。“走吧,出去转转,看一看。”

走出王家,时近饷午,阳光洒满街市,檐下晃动的人影,不慌不忙的打开店门,只见有人从屋里泼出一盆水来,湿了门前青石板,热气腾腾,山里小街这才苏醒过来。

出倒流水场,随支书冉隆才往山野深处。密不透风的丛林中,小车由着新修不久的公路转弯抹角,颠颠簸簸弯来拐去,杂乱的鸟语有如天音,密林深处不时传来破碎的人语与伐木的声响。路上,打问冉支书:倒流水老百姓对本届村委寄予如此厚望,你拿什么兑现承诺?这山野里到底藏着什么稀世珍宝?这一问,冉隆才终于打开了话闸,将心中的想法合盘托出,由此让人对他及生他养他的这片土地有了全面真实的认识。

如今49岁的冉隆才于1966年出生在本村龙家坪。10岁那年,因抗美援朝久居山洞而落下疾病的父亲,忍心的留下他和哥哥及两个更小的妹妹,撒手人寰,一家五口,只靠体弱多病的母亲撑着,艰难度日。13岁这年,为了减轻母亲的压力,初一尚未读完的冉隆才被迫辍学,开始用柔嫩的肩膀承担生活的重担。然而,落后闭塞的山区,无论怎样刀耕火种,勤扒苦做,也实在难以维持生计,兄妹四人,人长饭口大,为了填饱一家五口的肚子,瘦削的母亲一天天苍老。缺衣少食的年月,使少年懂事的冉隆才彻夜不眠,他面对不死不活的山野痛苦的呐喊:老天爷,怎样才能过上好日子?!

穷则思变。为了改变家境,辍学第三年春天,15岁的冉隆才大胆的走出山门,汇入了打工的洪流。从此,春去冬归,燕子含泥:到武汉,去贵阳,奔新疆,闯广州,蹬厂子、入店铺、下工地、进农场,修自行车、扛水泥包、摘棉花、守工棚……六年打工磨难,六年风雨飘摇……所到之处,勤奋好学的山里娃冉隆才,总是很受老板和工友们欢迎,有活干,虽挣钱不多,但能吃饱饭,冉隆才在磨难中一天天长得膀阔腰圆。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谈起打工的日子,冉隆才满脸辛酸:1991年初冬,他在武汉一家建筑工地,老板赏识他吃苦耐劳、力大如牛,让他带领一伙工友,专门承揽预制板装卸活路,干多得多。这天午夜,工棚里,劳累一天的冉隆才和工友们睡得正香,突然,工地负责人推开门,告知运输车到了,叫他立即组织人卸预制板,货车要开走,不然,趸车费就在他的工钱中扣除。冉隆才翻身起床,但疲惫的工友们没人愿意深夜加班。无奈之下,他叫上两个工友说,你们起来干,你们两个抬一头,我抬一头,我还让节杠子,工钱大家平分。夜幕中,三人挥汗如雨,眼看一车预制板就要卸完,不料,就在抬着最后一块下车时,绳子断了,跳板滑落,沉沉的水泥板活生生压到冉隆才的右脚,血流如注……冉隆才被送进了医院……

冉隆才骨折伤势很重,医疗费虽由老板负责,但不能劳动,不能挣钱,不幸的打击使他痛不欲生。他躺在病床上,整日望着雪白的天花板发呆:六年打工,六年奔波,六年见识,改革开放的世界,虽有很多精彩,却有更多无奈,要靠打工发家致富,谈何容易……深深的沉思中,他想起家乡倒流水,想到美丽富饶的倒流水山野中深藏不露的家珍:

倒流水竹海。一万多亩白夹竹林,四季常绿,一望无际,犹如一块无暇的翡翠;倒流水人生活离不开竹,建竹楼,制农具家具,煮饭烧竹;采之不绝的嫩竹笋,在灾荒年曾经是人们的救命粮,至今却是都市餐桌上珍贵的绿色佳肴;解放初期,涪陵地区曾在倒流水依山傍竹建了一家规模不小的凤凰造纸厂,后因交通原故,纸厂迁至涪陵城改名为新光造纸厂……

倒流水豆腐干。《石柱县志(民国志)》和《石柱县凤凰乡志》有载:民国时期特产倒流水豆腐干,名起清朝嘉庆年间,倒流水山野豆子,取竹林泉水泡制,口感绵扎,风味独特,鲜美无比,价格低廉;倒流水家家种黄豆,户户开豆腐坊,日夜做豆腐干,供南来北往的力夫过客食用,启程时当作路粮和干盘儿(送给小孩的食品)携带上路,因此倒流水豆腐干随力夫过客足迹传遍大江南北、武陵山区……久违的民谣仿佛又在耳边响起:

豆腐干,方又方,鸡叫三啼磨成浆;待到正午太阳红,客人到来尝一尝。

豆腐干,嫩又黄,母亲一年生意忙;迎来送往匆匆客,传出流水美名扬。

豆腐干,香又香,过客带着走四方;买点干盘送亲戚,旅途饿了当路粮……

流水金音石。在倒流水山上一个叫砚台湾的地方,有一种稀奇的石头,坚如金刚,黑而发亮,细腻如玉,敲击发出悦耳的金属之音,故而人称“金音石”。据说金音石雕制的砚台,赛过端砚,磨墨数日不干,书写流畅,哪怕数月不用,嘴呵热气,亦可润笔书写。传说唐朝以前就发现倒流水金音石,因石材藏量有限,故禁止民间开采。诗仙李白流放夜郎,路经石柱,隐居万安山(今城郊太白岩),在当地发现金音石砚,视为至爱,赞曰:“黑石金音砚,宝藏在民间;奇石性且温,墨到诗便成。”金音砚名声不胫而走,惯与三峡石砚、夔砚齐称巴渝三大名砚。明朝石柱土司秦良玉为保护金音石,封山禁采,己卯年(公元1639)大旱,粮食无收,官俸减半,秦良玉奏明朝廷,采制少量金音石砚,铭刻“太子太保总镇关防印”纹,取名“太保金音砚”,卖给官豪绅士,获款赈灾济民。有民间歌谣为证:

深藏山中无敢问,拥有此物是皇亲;

乙卯那年大天干,皇帝卖砚赈灾民;

金砚一方卖绅士,专卖官家不卖民;

半年俸禄一方砚,救得灾民数万人。

此物真是个宝儿啊……茂密森林、茫茫竹海、飘香豆腐干,以及大片大片弃耕荒芜的土地,尤其是山中那些神秘莫测的溶洞,是不是也藏着宝贝儿……改革开放,神州大地热火朝天,家乡的资源为何发挥不了作用……

冉隆才思念家乡。

住院两月,伤势好转,冉隆才能下地游动了。至今他还清楚记得:那天上午,一直未露面的老板突然走进病房,左手横抱胸前,右手捋着八字胡说,你出院了,已办了手续;给你一些补偿,你回家吧,工地不需要人了。话音刚落,随行的小姐打开皮夹,拿出五千元放到病床上。接着,二人头也不回的走出了病房。伤筋断骨三百天。冉隆才知道自己一时不能干重活,强压怒火,二话没说,出了医院。

就在次日,一个寒冬刺骨的清晨,铁骨铮铮的冉隆才忍着伤痛,踏上了回乡的大巴……

回到家乡倒流水,冉隆才只好窝在家中继续养伤。在母亲和家人的细心照料下,整整一年,伤势全愈。他发誓不再外出打工,要在家乡寻找一条生活的出路。

这天赶集,冉隆才出了家门,向倒流水场走去。冬实腊月,新年将至,冬眠的方斗山白雪茫茫,尽管山下腊月烟火飘香,迎春的爆竹声终日隆隆不绝,也惊不醒这位沉睡的老人。一路上,只见冷落的村庄人烟消失,荒芜的土地不时露出孤坟野冢,几只饥饿的乌鸦从一个山头飞向另一山头,落下有气无力的叫声!

山路上,一位六十开外的老人身背沉沉的背包,迎面走来,对视片刻,老人问,你好象是龙家坪冉家的娃崽?你还回来过年啦?!原来,同村长者,冉隆才因多年在外已叫不出名号。对话中老人告知,儿子在石柱城里买房安家了,要他进城过年,因忙业务,儿子不空回家接他,只好自己前往,今天去山那边拦过路便车进城。“哎!倒流水要是有条公路就好啰!”临别,老人一声沉沉的叹息!

擦身而过,老人的叹息撞击着冉家娃崽的心:“倒流水要是有条公路就好啰!”这是祖祖辈辈的希望,是改变倒流水命运的症结。年关来临,四面八方打工者回奔家乡,而倒流水外出者大都有去无回。老人所去欲拦便车的那条路,是石柱通往长江口岸——丰都县高家镇的交通要道,修于1958年,全县最早的一条公路,在山那边与流水村擦肩而过;早年,涪陵新光纸厂为获得倒流水竹海的优质原材料,从石高路山顶缺口处修了一条通往倒流水场的机耕道支路;改革开放后,石高路改道捷径,这条泥碎路不再重要,管养失善,破烂不堪,但尽管飞沙走石、泥泞载途,仍然是倒流水人出山进山的唯一通道……要想富,修公路;修缮机耕道,连接石高路,打通倒流水的生命动脉。一个美丽的梦想在冉隆才心中萌生……

然而,修公路,作为落后的山区,巨额投资,钱从何来?一个贫穷的山里娃,一无权,二无钱,你不是异想天开、痴人说梦……沉思中,冉隆才不知不觉走进流水场。冷落的小街,游移着稀疏的人影,大都是老弱病嬬。冉隆才心凉半截,无心赶集,发疯般跑回家……

转眼又是一年。

春节一过(1993年),南下打工潮涌动城乡,冉隆才却怀揣梦想,坚定信念,四处寻求找钱的门路。他要为实现梦想积累资金。

人不出门生不贵,火不烧山地不肥。六年多打工生活,南辕北辙,颠沛流离,虽挣钱不多,却历练了山里娃的胆识与目光。几经思索,在妻子支持下,冉隆才合数拿出几年打工积攒仅有的两万多元,投资开起面粉厂。一切依靠肩挑背磨,走村串户,服务山乡,一年下来,除了本钱,还盈利3万多元。两年下来,冉隆才有了十几万元积蓄。自己创业,捞得第一桶金,冉隆才喜出望外!有本钱,就有发展。听说乡放映员想放弃电影放映外出打工挣大钱,冉隆才二话没说,带着一万元现金找到放映员王中生,当即拜师学艺,随之接过放映设备。从此,他白天协助老婆打理面粉厂,夜晚走村串寨放电影,既为山区百姓送去文化娱乐,又给面粉厂联系营销生意。

小本生意滚雪球,越滚越大;勤劳致富谋发展,路越走越宽。生意一天天火红,冉隆才招聘用工数人,当起了小老板,继而发展个体运输业、办起山羊养殖场……一干五六年下来,冉隆才成为倒流水小有名气的致富能人。

创业兴家,冉隆才没有忘记梦想。机遇总是青睐怀揣梦想的人。

2001年初春的一个夜晚,奔忙一天的冉隆才刚进家门,一会,不料村支部书记曾文发和村长跟进屋来:“晓得你不黑不进屋,所以这时才来找你。”尚未落座,村长先开腔。面对深夜来访的村干部,冉隆才有些乱了方寸,一边让座递茶,一边心中打鼓:村官来干啥?再一想,一没偷,二不抢,勤劳致富依靠党,怕啥?片刻,他镇定自若。接下来支书说话:“无事不登三宝殿,晓得你还没吃饭,长话短说:你很能干事,我们来,就是要你担任你们白鹤组组长;这是村民和村支部的意见,还要经过选举,今天来先说好,怕你到时推脱;你也看到倒流水当前的状况,望你支持工作,你不是早就想修公路吗?先从你们组搞起吧……”

冉隆才如梦初醒。支书和村长言之恳切,语气如释重负,这不正是实现梦想的机会吗?不可推卸。

接下来一切顺理成章。就在山花烂漫的三月,冉隆才始任白鹤村民小组组长。

突如其来一顶“官帽”,不是天落的馅饼,而是天降的大任。认准目标,义无反顾。上任第二天,冉隆才到全组近百户人家登门拜访。第三天午时,全组村民聚集龙家坪,一场决定倒流水命运的会议在此举行。组长冉隆才面对大家:“乡亲们,大家知道,倒流水没有出路,就是因为不通公路,今天请大家来,就为一件事:寻找出路,山里人,靠山吃山,我提议将组里集体所有的180亩荒山出租,但不收租金,由承包荒山的人出资,修通从大地坪到干溪槽的公路,与石高路至倒流水支路连接起来,不知大家意见如何?”

话音刚落,村民秦中友率先站了起来:“好,修路造福,我愿参与承包荒山,先交3万元修路资金。”随即另外两位村民相继应声而出,冉隆才修路的提议得到大家一致赞成,很快达成协议……

就在村民们的热切期盼中,4月中旬,由冉隆才和一名挖机手组成的施工队,把挖掘机开进了深山。为节约开支,一切土法上马,路线走向、安全管理、后勤服务,冉隆才凭着感觉,现场决定,指挥施工,隆隆的挖掘机,跟着冉隆才挥刀砍出的路影,一米米向前推进,风雨无阻,日夜不息,顺顺当当……

然而,就在工程进行一半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这天,承包荒山的秦中友来到工地,向冉隆才提出解除合同退回资金,原因是两个合作人认为承包荒山很难收回成本。听说出资人要解除合同,担心拿不到工钱,挖掘机手顿时息火。突然变故,犹如当头一棒,冉隆才一下瘫坐地上。工程被迫停工。

白纸写成黑字,合同岂能说废就废?然而,尽管冉隆才苦口婆心费尽口舌,但承包者此意已绝,义无反顾。本可通过法律解决,但想到都是打工血汗钱,来之不易,人各有志。于是,承包荒山出资修路的合同解除。

眼睁睁看着工程下马,冉隆才日夜不安,冥思苦想:向村民集资?根本不可能;自己筹资修路,生意积蓄的十几万元已投进山羊养殖场,就连房屋破烂得无法居住,全家靠租借林场小屋栖身,也没舍得修建,钱从何来……难道就这样半途而废、前功尽弃?不,开弓没有回头箭,就是借钱借米、砸锅卖铁,也要修通公路。阵痛中,冉隆才顶着家人的压力,四处求亲访友,筹借资金,所到之处,有闭门羹,有冷言冷语,有好言相劝:“自己生意做得好好的,借钱修公路,你为啥?算了吧!”一个多月下来,借到资金杯水车薪,无计可施之下,心一横,冉隆才毅然卖掉山羊养殖场。

修路复工,挖掘机再次在山腰响起。

接下来的日子,冉隆才一头扎进工地,雨中行,泥里滚,夜以继日、废寝忘食、风餐露宿、马不停蹄……整整一年的忘命拼搏,就在当年冬天,2.1公里村道公路终于修通。通车这天,没钱举行庆工典礼,没有鞭炮声,第一辆农用货车从石高路摇摇晃晃经倒流水支线开进了白鹤组,村民们欢呼雀跃,奔走相告。

成功的喜悦全家分享,妻子由反对到支持,家庭生意照样有条不紊发展,宽余资金任由冉隆才修路开支。有了第一条路的经验,一切得心应手。

2002年冬天,第二条路外槽至聂家山,全长1公里,顺利修通。

2003年冬天,第三条路聂家山至龙家坪0.9公里通车。

冉隆才当村民小组长3年,修通3条路,没花村民一分一文,实现白鹤组家家通公路。

山里人有了自己的公路,解脱人背马驮之苦,告别肩挑背磨的历史,祖祖辈辈的梦想成为现实,喜出望外,人们翘起大拇指说,这个人干实事,钱借给他修路,不落空。冉隆才筹资借钱吃闭门羹的尴尬峰回路转。

公路沿线有了小卖摊,村民的农副土特产品能卖个好价钱。一条公路,造福一方,人们忘不了修路为民的冉家娃,村委会认准了冉家娃。2003年春天,冉隆才当选倒流水村村文书;就在这一年,村里老支书唐兆成和几位老党员几次找到他:“隆才呀,要积极要求进步,向党组织靠拢。”“感谢您们的关心,我想入党,但觉得自己条件还不够格,够了,再向组织申请。”冉隆才谦虚的说。

冉隆才的梦想膨胀,蓝图在胸:依托村委的组织力量,从石高路到倒流水场的支干线,把公路修通全村各个组每个院子,从创业兴家到修路兴组到实业兴村。一条条公路规划在心中,一条接一条修建实施。

2004年开春,冉隆才生命中的第四条路拉开序幕:大地坪至青杠组老鸭冲,全长3.5公里,分两期完成。为确保工程进度,两台空压机一台挖机日夜不停作业,冉隆才每天凌晨5点出门,深夜10点回家……6个月,首期工程2.8公里竣工。

然而,也就在通车这天,冉隆才被关进拘留所。原来,工程进行途中遇到巨大山石,为节省聘请专业放炮员费用,放炮器坏了也无钱修理,于是冉隆才自己人工点炮,被警察当场查获,罚款5万元,交不出罚款,就关警闭5天。讲至此,冉隆才羞涩一笑:“修路款都是借的,哪有钱交罚款?关就关吧!派出所晓得我是借款修路,很理解,但法规面前人人平等,首期工程一竣工,我自己去拘留所接受处罚。”

警闭结束,冉隆才回家继续修路……2005年夏天,伴随第二期工程0.7公里竣工,全线贯通,预算总投资120万元,实投仅90万元,其中借款60万元。也就在第四条路通车这天,第五条路龙家坪至青杠组石地坝,全长2.5公里,宣布开工……

2007年12月的一天,一个难忘的日子:这天,倒流水村委换届选举大会在倒流水场上隆重举行,众星捧月,村文书冉隆才以百分之九十八的票数当选为村委会主任。选举大会结束,一行人开往龙家坪,庆祝龙家坪至石地坝村道公路竣工通车。庆功会结束,一行人又开往石高路至倒流水支线途中的大地坪,一条“石高路至倒流水场支干线整修捐款仪式”的横幅拉开,高高的土坛上,村主任冉隆才声如洪钟:“乡亲们,我们脚下这条支干路,从石高路山顶缺口通倒流水场,修于上世纪六十年代,随着社会发展,石柱至高镇口岸改道从山脚钻洞而出,石高路失去原有优势,这条支干线早已破烂瘫痪;但它是我们倒流水的命脉呀!这几年,我们修了一条条村组公路,这条支干路却不堪重负,使村组路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严重制约倒流水的发展;我们必须让它改头换面:扩宽夯实,加固平整,重放异彩;8公里,约需20万元,希望广大村民投资捐助,造福全村人民,万一不够,我再想办法……我自己先投资1万元。”话语在理、掷地有声,做人实在、诚信可靠,冉隆才的发动得到在场村民的拥护,尽管大家都囊中羞涩,依然解囊相助,王洪全5000、刘朝建1000、周洪杰1000、唐僧500、唐小华500、谭小红500、冯世委500、黄江东500……当场集资共1.95万元。

8公里支路拓宽加固,机械水电、片石碎石、水泥河沙、施工安全、后勤管理,冉隆才紧锣密鼓……

2008年一开春,石高路至倒流水场支干线大修工程上马。消息传开,大歇镇党委书记马世雄专门赶到倒流水了解情况,深受感动,这样干公益的好村长,难得。回到镇上,镇党委会专题研究决定,经费再紧也挤出资金1.1万元支持冉隆才……工程总开支18万元,其中15万元是冉隆才借款投入。

公路越修越长,负债一天天增加,冉隆才越来越感到肩上担子的沉重。正当他因为实现全村组组通路蓝图的资金压力一筹莫展的时候,传来一个消息:坐落村境附近的石柱县方斗山国有林场和忠县石子国有林场,公开寻求竹林经营管理承包人。冉隆才眼前一亮:两大林场的白夹竹林有一万多亩,号称渝东第一竹海,若经营管理得好,老竹间伐销售、竹笋采制买卖,收入一定可观,不但修路资金迎刃而解,而且可以解决倒流水村民就地打工挣钱,进而随着交通改善,发展旅游观光和特色产业……冉隆才仿佛看到一路路小车开进山来,外出打工的倒流水人纷纷回到家乡……

机不可失。冉隆才找到两大林场,一拍即合,承包协议很快达成,一切顺理成章。事后,林场工作人员透风:数十人竞标,但国有林场,不可草率,必须放到实处;冉隆才土生土长,做人实在,又熟悉这片山林、热爱这片山林,几经研究,一致认为他是最佳人选。

随着万亩竹林经营管理权接手,20名民工请进竹海,除腐整理、防火防盗、病虫防治、老竹间伐,同时展开。赓即,冉隆才远赴新疆、山东等十余省区,二十多天返回倒流水,带回与八家客户长期供销竹子的订单,首批货款随着进账。

竹海活了,冉隆才活了,倒流水活了!

紧接着,第七条路通梨子组,第八条路通长冲组,第九条路从流水组丛树堡接通忠县石子乡八斗台村……至2010年底,冉隆才10年共组织实施新修村组公路20条(段),拓宽大修支干线1条,连长40公里,累计投资250余万元,其中冉隆才个人出资近200万元,四通八达的公路网覆盖倒流水全村5个村民小组,基本实现户户通车。

有志者事竟成,实干兴村。冉隆才用行动谱写人生辉煌壮歌,不声不响中声誉鹊起,倒流水有口皆碑。也就在这一年,44岁的冉隆才光荣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作为党员的一村之长,冉隆才深感责任更大,担子更重。

修路改善交通,是发展的基础,实业兴村才是最终目的。要实现这个目的,必须复耕全村两三千亩摞荒耕地,培育发展特色种植养殖业,开发旅游业,尤其是硬化提升全村公路使其发挥最大作用。一大堆难题横在面前,接下来,冉隆才该怎么走?

读着冉隆才的人生故事,小车摇摇摆摆驶进山谷。拐弯平缓处,走下车来,寂静的山野,只听杂乱的鸟歌与林涛絮语。借空打望,公路边摆满伐竹,半干半湿,一梱梱堆积如山。突然,密林深处传来土家啰儿调歌声:

太阳出来啰儿,

喜洋洋欧啷啰,

提把斧头啷啷扯哐扯,

上山岗欧啷啰!

砍梱竹子啰儿,

下南洋欧啷啰,

换回钞票啷啷扯哐扯,

娶婆娘欧啷啰……

“几十岁了娶啥婆娘哟?来休息一会,抽支烟。”随着冉隆才的招呼,一个五十开外的民工钻出竹林,他拦腰缠根葛藤,背挂弯刀,走近,双手拍了拍,仿佛一身劳累和尘埃都落到地上,乐呵呵接过烟,叼上。与他点火,交谈,得知他叫闫学祥,本村青杠组人,快满六十了。问他在家打工每月能挣多少钱?老闫高兴地伸出手指说,少则三千,多则四五千,随即打开了话匣:原来一直外出到广州、新疆、武汉等地打工,2008年回来看到家乡的变化,冉支书在招人,就再没出去;外面打工毛多肉少,又不稳当,一年下来剩不了几个钱,在家乡挣一个是一个。老闫接着告诉,近几年象他这样返流回乡打工创业的,全村少说也有好几十人,有的跑运输、开作坊,有的搞特产、办林下养殖场,仅在这竹山给冉支书打工的就有20多人。问他累不累?老闫笑说,这活路比外面好多了,冬天间伐老竹,砍竹打梱,钻进林子还暖和,翻年开春,主要是护林撵野猪,防止野猪拱嘴犁土坏竹笋……“紧到吹啥子?还不来打捆!”林中传来女人的喊声。“来了来了。”老闫对着竹海回应,回头说家属在催,随即灭了烟头,打过招呼,转身进了竹林。

告别老闫,驱车拐出山谷,爬上山梁,眼前豁然一亮:整座山峦翻耕一新,层层梯地依山取势,随弯就弯,有如一幅天然画卷;满山人多高的落叶果树,成排成行,有如赤膊上阵的勇士,蓄势待发,昭示来年丰收;一块“倒流水优质脆红李示范基地”牌昭立山头路口。就在这山头,我们继续着冉隆才的创业故事。

2012年,县里投资将石高路至倒流水场路段进行了水泥路硬化。支干线提档升级,无疑是点睛之作,为倒流水发展插上了翅膀,时任村主任的冉隆才信心倍增,抓住机遇,在继续完善村组公路建设的同时,拉开了实业兴村的大手笔: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开发特色农产业,以建优质果园、大棚蔬菜基地为主要方式,逐步复耕全村两千多亩近撂荒土地。计划出台,得到镇党委政府和县扶贫办的充分肯定与支持。

2013年,众望所归,冉隆才当选倒流水村党支部书记,由此新一届村委组成:村主任冯军成,睿智干练、文化高、年轻有为;村文书张华香,公正勤奋、三任村委;综治专干唐僧,诚实厚道、任劳任怨;妇女主任唐光淑,待人热情、顾全大局。村委班子精诚团结,金石为开。倒流水,迎来了实业兴村的好时光。

走马上任第三天,冉隆才与镇政府领导一同去了黔江区,据说黔江有发展农产业成功事例。取经归来,实施方案出台:复耕撂荒土地,培育特色农产业,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吸引外资业主,借鸡下蛋,村民以土地劳力入股分红;率先垂范成立“倒流水聂家山果树专业合作社”,开发建设“倒流水脆红李示范基地”1000亩,实现年产优质脆红李200万公斤,发展生产、贮藏、加工、销售一条龙产业,安排打工就业民工200人。

这年7月,果树专业合作社挂牌,社长冉隆才,股东段燕飞,共同投资100万元,村民冉琴、冉青、冉壵鑫……等8户相继入股。

8月1日清晨,日出东山,曙色初露,垦荒队伍开上聂家山,向荒野进军,数十名民工剖刀理灌木,三台挖掘机井然有序不停作业,沉睡的荒山沸腾了……至当年冬月底,随着首期500亩梯地落成,一万株优质脆红李果苗自四川苍溪运抵基地,入土为生……至2014年底,整个基地一千余亩摞荒地复耕,两万多根李树栽植成林。

讲到此,冉隆才不无自豪地挥手在空中划了个大圆:“这座聂家山近千亩肥田沃土,原是本村白鹤组的粮仓,外出打工人走村空,耕地荒芜近30年了,现在终于派上用场。”接着他指定果山北面坡:“脆红李一年栽树,二年试果,三年开产,第四第五丰登年亩产可达两千公斤;脆红李皮紫色,果肉黄中带红,质脆香甜,具健胃美肤药理,8月晚熟,果中珍品;这一片近万根树今年已经试果,收了几百公斤,果味美极了!”

借势遥望四野山峰,有如一个巨大的盆腔,背靠方斗山岳,远眺三峡库区忠县城郭,左边万亩竹山,右边茫茫林海,果山坐落盆中,伫立山头,夕阳西沉远山,山风横空怒吼,基地微风徐徐。此情此景,不尽使人联想起我国传统堪舆丛书《撵龙经》中有关“聚宝盆”的描述。

意欲告别冉隆才,却见一辆白色面包车风驰而来。转眼至前,打开车门走下一矮胖汉子,年约四十有余。“欧经理驾到,有何贵干?”冉隆才主动迎了上去。“听说有作家采访来了,特请冉支书一行去看看我们的猕猴桃园。”汉子笑呵呵上前与冉隆才握手。

原来,来人名叫欧世明,本村猕猴桃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邀请我们去参观他的猕猴桃园。

欧老板快人快语,坐上面包车,他就得意的向我们推介自己的家乡倒流水:随着交通的改变,就象倒流水场上的“水倒流”一样,近五六年间,在外打工的有百多人返流回村就地创业,全村5个组都先后因地制宜办起了自己的特色产业。他随即逐一数来:

在冉支书在白鹤组创办脆红李基地的引领带动扶持下,全村有5家办起林下养殖场,鸡场牛场羊场,半圈半敞,本土畜种,原生态养殖,场场生意看好,销往全国各地。

倒流水场上流水组老板王薇,投资千万元办起“倒流水豆腐干食品公司”,生产有两百多年历史的民族特色食品“倒流水豆腐干”,2012年荣获中国地理标志商标,取得国家食品QS认证,正在申报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还有五六家开办豆腐干作坊。传统技艺,土家特色。如今的老场倒流水,满街豆干香。

在砚台湾山谷,退休教师王朝中开办起“倒流水金音砚厂”,限量开采金音石材,年产金音砚99台,台台价值连城。

全村有80多户复耕撂荒土地共500余亩,开办核桃园,栽植核桃共3万多根。

一个姜黄中药材基地,复耕撂荒土地种植姜黄200多亩,作为五黄养阴颗粒主要成分的姜黄,有很好的市场前景,农户每亩年收入可达2000至3000元。

2014年7月16日,中共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委书记郑平深入倒流水村调研产业发展,从姜黄药材园到猕猴桃园,从林下养殖场到脆红李基地,一路了解一路欣慰,最后,郑平书记站在山头,听了村支书冉隆才对全村的情况汇报后,感慨的说:“我没想到倒流水村发展得这样快。”因他心中装着倒流水的昔日景况。回头,郑平书记对随行的相关部门及大歇镇党委政府人员提出要求:要继续更多关心支持倒流水村的发展,做群众发展产业的坚强后盾。

至2014年,倒流水全村四百多家,自来水入户率达百分之九十,农民纯收入实现9300元,是10年的4倍多;占地近15亩的历史首个山村居民点建设已经启动,一年便可落成,首批50户村民将入住现代新居。

此去长冲组,“倒流水红心猕猴桃专业合作社”与冉隆才的果树专业合作社同时于2013年挂牌成立,以本组村民为主的52户入股,投资328万元,复耕撂荒土地建成“红心猕猴桃基地”千亩园……

说话间,面包车驶过山坳,进入一片山洼。

走下车来,此时的山间,仿佛暮色已至,远处山峰蒙蒙胧胧,举目四望,满眼深色,整个山洼人多高的猕猴桃林与山峦相连,望不到边。近处,欧老板指着桃林介绍:整个基地有猕猴桃树7.5万多株,年亩产可达1500公斤,价值1.5万元,基地年产值可达1500万元;红心猕猴桃栽树三年开始量产,果心鲜红,肉质香甜,具草莓、甜瓜、柑橘等鲜果的复合型口感味,浓郁清香,富含营养,素有“绿色软黄金”、“水果皇后”之称;大部分树今年已经试果,收了千多公斤,果实品质很好;看这长势,明年将是丰收年。接着,他乐呵呵一笑:“可惜现在不是时候,季节过了,真对不起,欢迎大家来年果熟时节上山来品尝猕猴桃。”

能说会道的欧老板,一席话让人垂涎欲滴。

告别猕园,就要取道下山,不知是对来客擅闯一方净土的小小惩罚以示天威,亦或是对诚意的考验?天空突然飘起雪花,瞬间扬扬洒洒,漫天飞舞,使暗淡的暮色凭添几分亮光。

出了山谷,拐弯向前,只见一幢不高的小楼独立寒冈,与雪夜浑然一色;走近,房门洞开,射出一束光亮,照透翻飞的雪花。“吃了农家晚饭再走。”车停檐下,冉隆才热情邀请。反正天色已晚,客随主便,恭敬不如从命。

原来,这便是村支书冉隆才一家的临时住所。贤惠的支书夫人已备好丰盛的晚宴,进屋,暖意融融,满屋生香。落坐,铁炉为席,冉隆才指着沸腾的炉锅告诉:笋子炖腊肉,还有竹菌,就地取材,绝对绿色,山里就这样,别客气。倒流水云海竹笋,粗壮嫩濯,生看似野生天麻,文火配炖陈年腊排,清香缠绵,满口生津,品此山珍,顿觉都市佳肴索然无味。难怪有人说:高手在民间,绝味在深山。

席间,由着野味山珍的话题看到冉隆才最终的梦想:基础改善,只为发展铺平道路;倒流水的更大希望是开发旅游,这里的茂密森林、神秘溶洞、土匪硝洞、灵验观音洞、文武二庙、云顶方斗寺……犹如尚未启封的人文自然生态包,一旦打开,与接壤的忠县石子乡“八斗台”景点和闻名遐迩的石柱县“千野草场”连成一片,组成方斗山森林公园大景区,那时,世外桃源倒流水就成为世人向往的天堂,特色产业就是倒流水人的财富之源。这是村委一班人奋斗的目标。

据说石柱县已将倒流水旅游开发纳入重点规划。倒流水人的希望之梦,不期定能成为现实。

冉隆才的梦,村委班子的梦,倒流水人的梦,倒流水之梦!

(草塬真名谭长军,系重庆市石柱县作协主席。)

猜你喜欢

流水
聆听流水
流水LED灯装置
低估
无 题(2)
无题
庄园夜宿
自言自语的石头
流水光阴
经过流水
流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