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了全球首个手足口病疫苗
2016-05-31张莹王俊聪
张莹++王俊聪
在我国,肠道病毒71型(EV71)在手足口病的流行过程中逐渐成为流行的优势菌株,并且由于其独特的嗜神经性,往往引起80%以上的重症病例和90%以上的死亡病例。
近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通过了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自主研发的预防用生物制品1类新药——肠道病毒71型(EV71)灭活疫苗(人二倍体细胞)的生产注册申请。这是全球首个获批生产的手足口疫苗,意味着今后中国的儿童将可以通过打疫苗的方式,提前预防EV71手足口病。
什么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于5岁以下儿童的急性传染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生,高发流行季节多在每年的4~9月份。感染者手、足部和口腔或肛周等部位会出现皮疹、疱疹或溃疡,并伴有发热和食欲不振等症状。病情发展迅速时,病毒感染神经系统诱发脑炎、脑膜炎和神经源性肺水肿,严重时引发心肺功能衰竭并导致死亡。因其传染性强、病死率高,已经连续5年成为我国发病率高的传染病之一。
手足口病发生过大规模流行吗?
手足口病是全球性传染病。1972年,引起手足口病的主要病毒EV71在美国被首次确认。澳大利亚、瑞典、保加利亚、匈牙利等国相继爆发以中枢神经系统为主要临床特征的EV71流行。日本是EV7手足口病发病较多的亚洲国家,历史上有过多次大规模流行。20世纪90年代后期,EV71开始肆虐东亚地区。1997年以来,该病在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大规模爆发流行,因并发中枢神经系统症状而导致死亡病例增多,引起世界各国关注和警惕。
自1981年我国首次发现手足口病以来,该病已在大陆、台湾地区发生多次大规模爆发流行。2008年,手足口病被正式纳入全国法定传染病丙类病例报告范围,每年均居丙类报告病例数首位。据统计,2008年至2015年9月以来,我国报告的手足口病近1342万例,死亡3374例。可见,手足口病严重威胁着我国亿万儿童的生命健康,对其的防控成为亟待解决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为什么疫苗针对EV71病毒?
能够引起手足口病的病原体种类繁多,且传播途径复杂、传播快、传染性强。在我国,肠道病毒71型在手足口病的流行过程中逐渐成为流行的优势菌株,并且由于其独特的嗜神经性,往往引起80%以上的重症病例和90%以上的死亡病例。因此,首先研制出针对EV71的疫苗,便可以防控占比较大的手足口病病例,尤其是可以有效防控重症和死亡病例。
疫苗能起到多大的保护作用?
由于长期以来缺乏针对手足口病的特异的抗病毒药物,因此,疫苗接种成为预防和控制这类疾病爆发流行的首要手段。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自2008年开始针对EV71疫苗展开研发工作。根据EV71病原生物学特性及感染机制的分析,灭活疫苗成为最为安全、便捷、有效的方式。同时,本着接种人群(5岁以下儿童)的安全考虑,采用人源二倍体细胞作为疫苗制备的细胞基质更为稳妥。
在三期临床试验的基础上,研究人员又进行了上万例受试者的临床研究。他们让受试者接种2针剂疫苗(中间间隔1个月),结果显示该疫苗安全性良好,没有发现与疫苗相关的严重不良事件,对EV71引起的手足口病保护率可达97.3%,对EV71引起的重症手足口病保护率达到100%,接种前抗体阴性的受试者接种2针剂疫苗后中和抗体阳转率为100%。但需要说明的是,这样的保护效果针对的是EV71手足口病。
如何接种EV71疫苗?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研制的肠道病毒71型灭活疫苗(人二倍体细胞)接种对象为6月龄以上的EV71病毒易感者。接种剂量为基础免疫一次,第一针免疫后1个月加强免疫一次。根据目前临床实验的随访观察,通过这一接种方式,接种疫苗的受试者抗体持久性良好,两年内仍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疫苗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接种疫苗后,由于疫苗是用病原体或其部分成分经过脱毒或者灭活制备而成,因此进入人体的疫苗不会使受试者发病。但是,进入人体的疫苗会模拟该种病原体在人体内的一次感染过程,引发机体产生抗击病毒的免疫反应,并在体内形成记忆。当真正的病原体来袭时,疫苗的作用可以唤醒人机体里面针对这一病原体特异的免疫反应,产生抗体,抵抗病毒,使受试者不会发病。
手足口疫苗的国际研究现状如何?
虽然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所研制的肠道病毒71型灭活疫苗(人二倍体细胞)是全球首个获准上市的、针对EV71引起的手足口病的产品,但是同为我国首批允许进行临床试验的其他两家公司(北京科兴生物制品有限公司(于2015年12月30日获批上市)和北京微谷生物医药有限公司(正在最后审批阶段))的进度也不相上下。这两家的产品类似,均以猴源vero细胞为制备基质,也均为灭活型疫苗。除了我国在研制该疫苗以外,还有新加坡、中国台湾也在开展相关的EV71灭活疫苗的研究,但是他们尚未开展III期临床试验,如需上市还有待时日。其他类型的EV71疫苗也均在临床前研究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