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2016-05-31杨晓宁
杨晓宁
二十一世纪,我们进入了数字化信息时代,信息技术最大的优势就是能将文字、图片、声音、动画等大量信息有效整合,这无疑给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使原本教学模式单一、内容相对封闭的语文课堂变得丰富多彩起来。那么,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如何有效整合?笔者经过几年的揣摩实践,总结出以下几点,愿与同仁商榷。
一、利用信息技术为课堂创设情境
语文教学,创设情境至少有如下三点作用:课前,有激活学生原有经验、激发兴趣、蓄势铺垫、引导学生披文入情之效;课中,有遇水搭桥、逢山开路之举,具有搭设阶梯、降低坡度的作用,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的深化;课后,则能使知识的延伸远远超过问题本身,使学生的思维智慧得到拓展。然而,因受时空的限制,在教学中教师创设的情境大都处于单打独斗的状态,成为一个个散落的珠片,难以实现与课程的深度整合。信息技术的介入为教学情境的创设带来了便利,利用多媒体使教学情境更加真实生动,仿佛磁力场,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领学生逐渐融境、悟境。
二、利用信息技术增大课堂容量
信息技术为语文教学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教师通过资源共享,博采众长,更好地发挥了为学生提供学习资源,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困难的辅导作用,而且能节约课堂教学时间、增加课堂信息量、提高课堂效率。在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对教学内容进行补充,例如作家生平、作品背景的介绍,以及教学内容涉及的众多相关资料,让学生在充分掌握资料的基础上自主学习。
三、利用信息技术让课堂真正自主
如学习《环球城市 风行绿墙》一课时,为了让学生充分运用计算机网络功能,领悟中外“围墙”外观、材料、建造方式和功能的不同,我利用多媒体,设计了一个类似“电子公告板”的“课堂讨论区”,学生通读全文后,根据自己的喜好可选择任意一自然段学习,并且点击网络上的相关资料,寻找正确答案,自主理解课文。视频中精美的图片、美妙的音乐,使学生发现了课文之外更多的精彩内容,激发了他们强烈的求知欲。
四、利用信息技术为学习说明文服务
说明文是介绍事物形态、性质或成因、功能等特征的文体,目的在于授人以知识。但大部分知识,尤其是一些远离学生实际生活的内容,对于学生而言是陌生的,难以理解的。即使文章的语言再准确形象,也不可能在每个学生的头脑中形成完全清晰的概念。这时,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师就能直观地把事物及其原理呈现在学生面前,从而攻克重难点,使学生获取准确的知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学习《中国石拱桥》一文时,我播放了以课文内容为基础、配以朗读和示意图的视频文件,让学生真正体会到了赵州桥设计的科学,施工的巧妙,然后再组织学生通过上网查询石拱桥相关资料,开展交流,就达到了巩固知识和拓宽视野的双重目的。既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五、利用信息技术优化作文教学
信息技术的发展引发了思想观念 、技术手段 、生活方式等各个方面的变革,同时也为语文教师带来了优化作文教学的契机。
还记得我的第一节多媒体作文课是在“母亲节”前夕,话题为“感悟亲情”,但我知道学生很容易写空话套话。为此我安排学生观看《烛光里的妈妈》、《父亲》和《懂你》,那朴实却真挚感人的画面及凄婉动人的音乐强烈地冲击着学生的感官,学生的写作欲望被激发了,完全进入角色,将心中对亲情的感悟尽情从笔端流出。那时,我甚至看到了学生眼中闪烁的点点泪花。这节多媒体作文课,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将原本封闭、孤立的作文课堂变得有声有色。
当然,正如任何新生事物一样,多媒体教学在日渐显示其优越性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应注意的问题。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还需要把握最佳呈现时机,掌握适当“量”与“度”,只有用得精当,才能妙在其中。
作者单位 陕西省渭南市澄城实验学校
编辑 薛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