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英国基础教育
2016-05-31马玲
马玲
去年暑假,BBC纪录片《中国式教育》在网上热播,片中展现的中英教育方式冲突,在两国都引起巨大争议。英国和中国的教育方式有什么不同?他们的课程和我们有哪些差别?他们的老师是否也像我们这样承担着很大的压力?借中英连线校际交流的机会,我们走进了英国的中小学校,带着这么多的疑问,近距离观察了英国的基础教育。
不以上大学为目标的中学教育
我们来到一个名为沃灵顿的小镇,位于利物浦和曼彻斯特中间。朋克斯中学(Penketh High School)是当地规模较大的一所中学,在校生1000余名。学校外观普通,没有高大的门楼,水泥路面粗糙,教室装修简单但功能完善,很多地方都是一室多用,比如刚开完教工大会的会议室,转眼间就变成了舞蹈室。
参观过程中,我们还看到了各式各样的课程。对体育课的印象尤为深刻:足球、室内篮球、蹦床、跳舞机……形式各样,丰富多彩。当看到蹦床上的孩子们兴奋地尝试着蹦得更高一些的时候,我突然想到:“万一有孩子出事了怎么办?”听翻译转述了我的疑问,体育老师拍着胸脯说:“有我呢!”我又问:“如果受伤了呢?”翻译答道:“老师会处理的。”我还不死心地继续追问:“如果伤得很重,谁来负责任?”听了这个对于我们来说司空见惯的问题,翻译一脸惊诧,回答说:“有医院,我们医院看病是免费的!”听到这,我心头释然。
有人群的地方就有差异,英国的学校也不例外。在一间小教室里我们看到了几名学困生,老师正对他们进行单独辅导。一组初中一年级的孩子们在练习“数数有几个方块”,这是我们国内五年级学生的学习内容;另一组的孩子们在练习能不能拼成正方形,老师放手让孩子们自己去感受。
在和英国学生代表座谈时,我问了一个好奇已久的问题,中国的中学生都在围绕着高考指挥棒转,英国的中学生是不是也把上大学当成主要目标?对方告诉我,英国很多孩子中学毕业后就可以到公司实习,然后留下工作,上大学的学生只有一半左右。和我们座谈的一位学生,他谈吐有节、思路清晰,是这所学校的优秀学生,他也不准备上大学,已经和公司签好了实习协议。
倡导自由学习发展的小学教育
Great Sankey Primary School 是一所幼小一体学校,有两个学前班,从3岁至11岁的学生共有300名。学校的门禁制度非常严格,虽然由该校校长引导,我们仍需在入口的门禁系统输入名字、现场拍照,打印一张通行证,然后才能进入校园。连续几天,日日如此。
学校规模不大,只有一栋教学楼,室内硬件设施完善。令我印象最深的是浓郁自由学习的氛围。学校没有阅览室,但教室里到处是书,走廊里也随处可见书籍和小桌椅,孩子们可以随时随地翻阅图书。英国学生上课不像我们国内学生那样坐得整整齐齐,学前班和低年级一样,孩子们随意围坐在老师身边的地板上,听老师讲字母或者数学。
与我们不同的是英国小学教师不分科目,一名老师带好几门课程。但学校设有专门辅导学困生的助教,很多都是家长义工。小学没有教材,孩子们书包里也没有教科书,据介绍,一周的家庭作业量通常不超过一个小时,这令一直为减负而呼吁的我们都感到不可思议。
参观期间我们还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英国人对孩子一点也不娇惯。我们遇见一个孩子,骑着自行车从陡坡向下冲,妈妈没有阻止,仅仅是帮他带好护具;路边一个小水洼,每个孩子路过都跳进去踩一下,有个刚会走的小孩子甚至一屁股坐了进去,妈妈没有责怪,只是笑着把他抱起来;幼儿园外边,在我们眼里到处都是让人操心的安全隐患,但当地的老师和家长却一点都不担心。
潜移默化、行之有效的爱国教育
与自由随意的学校教育不同,英国的爱国主义教育非常庄重规范、扎实深入。来到沃灵顿的第一天,我们就参加了镇上举办的第一次世界大站纪念活动,小镇居民组成各种方阵,在乐队伴奏指挥下,从小镇广场出发,一路来到朋克斯中学礼堂集会。纪念活动持续长达一周时间,在此期间,中小学的课堂上,孩子们围绕这个主题,做纪念花、写作文、绘画、召开纪念活动等;在小镇街头,雕塑下放满了居民自发献上的花束。这种庄严肃穆的氛围,无论对孩子还是成人,都是潜移默化、行之有效的爱国主义教育。
短短8天的时间,让我初步领略了中英教育的不同。在不同的国情、校情、学情背景下,不能简单评判两种教育模式孰优孰劣。尽管两国的教育方式、教学手段千差万别,但我们的目的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孩子们的成长和发展。面对两国教育方式的不同,我们更要有兼收并蓄、博采众长的包容,立足自身实际,进一步完善教育理念、改进教育方法,给孩子最适合的教育。
作者单位 西安市远东第一小学
编辑 徐绒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