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有效策略探析
2016-05-31沈庭红
沈庭红
在《数学课程标准》(2001版)中,删除了传统教材中计算板块繁、难、偏、旧的学习内容,教师在教学中就以为对学生的计算要求降低了。随着《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颁布,转变了教师的这一思想,对计算教学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计算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敏捷度,教师应该全面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为以后数学能力的培养奠定坚实基础。
一、尊重学生的选择
教材最为显著的特点是计算方法多种多样,然而教师对这种算法多样化存在一定的误解,在教学过程中常以算法数量的多少来决定好坏,对于课本中的每一种算法都进行讲解。实际上,算法多样化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依靠自己的想法进行计算。例如,在教学“7加几”时,教师要求学生对“7+5”进行计算。有的学生会借助火柴棒、铅笔等从7数到12;有的学生会将7分成2和5,将5和5先进行计算再加上2,得出12;还有的学生会将7看作是10,最后再减去3……可是只有一部分学生能用多种算法计算,而绝大分学生则对基本算法都不能够熟练运用。在计算过程中,应该尊重学生个人的想法和思考,理解学生差异性的存在,支持学生独立的思考方式。教师应该根据教学经验找出一两种学生普遍可以接受理解的方法进行讲解。只有这样,教学才能够得到提升优化,学生的计算能力才能够得到提高。
二、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明确他们虽然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但是在理解和应用方面仍然存在一些困难。教师应该提高自身实践教学的能力,努力实现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使学生能够对知识充分理解,使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
例如,在学习“两位数除以一位数”时,教师的首要任务是让学生明白计算的基本原理。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小学生感兴趣的教具来告诉学生计算原理。最后,举几个相关的实际例子引导学生进行计算,让小学生结合实际真正理解以上算式,并能举一反三。学生在计算的过程中形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提高自己的数学素养。
三、让学生形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进行学习。教师应该着重培养学生养成计算的好习惯,在无形中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第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教会学生遇到问题时对问题先进行合理分析,而不是毫不犹豫地进行计算。第二,让学生养成积极寻找解决问题途径的习惯。第三,严谨的治学态度是十分重要的,教师应该教学生形成计算完问题进行检验的习惯,经过反复思考,最终确定答案。第四,纠错习惯的养成是十分必要的,犯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够纠正自己的错误,要让小学生从小养成纠错习惯。
四、培养学生对计算的兴趣
教师要想学生充分融入教学中,必须要使学生对计算产生浓厚的兴趣。培养学生产生兴趣的方法多种多样,例如老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一个有趣的故事,故事中涵盖本课中要学生学习的计算公式,让学生在故事中设身处地地解决问题。这样能够让小学生充分融入课堂教学,轻松解决数学问题。教师还可以通过一些比赛活动给予学生小奖励,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让学生之间形成良性竞争,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五、进行针对性训练
通过计算练习,学生们会从中找到计算的规律,为以后的学习提供相应的经验借鉴。教师应该对学生经常出错的题型进行精心编排,及时总结错误题型,找出共性,让学生进行针对性训练,举一反三,减少相似的错误。教师应该做到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对不同能力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产生自我肯定心理,并产生浓厚兴趣,提高计算能力。
学生计算能力的提高不是几节课就能完成的,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积累,不断反思,不断总结,不断创新,努力形成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和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教师以身作则,学生才能够更好地进行学习,提高计算能力,进一步提高数学素养以及学习能力。
作者单位 江苏省滨海县天场镇吴姚小学
编辑 聂蕾